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125部分

太平血-第125部分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军的和chūn部开始准备渡江增援上海,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的王懿德也奏请朝廷,保举老将李廷钰为福建提督,准备派出福建援兵北上解杭州之围。
    李廷钰此人算是一个能征善战的老蒋,福建厦门人,名将李长庚之子,字润堂,号鹤樵。二十二岁承袭三等伯爵,授二等蓝翎侍卫;历任江西南昌城守营副将;九江镇总兵;广东cháo州镇总兵;江南狼山镇总兵;浙江提督;福建水师提督等职。后因病不能巡洋,夺职家居。
    李廷钰最为有名的一战便是和关天培一同镇守虎门之战,1841年1月英军突然发动进攻,占领沙角,大角炮台,随后对虎门炮台攻击。当时李廷钰守威远炮台,关天培守靖炮台。他们身先士卒,与数十倍的英军浴血奋战。几次向琦善要求增援均被拒绝。2月26rì靖远炮台被攻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国捐躯壮烈牺牲。英军调转炮位,全力攻打威远炮台,李廷钰终因弹尽粮绝,手下伤亡惨重,被迫撤退。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李廷钰还是被誉为鸦片战争名将。 。 。
    同时清廷在湘赣战场也稳住了局势,四月初,太平天国留守长沙的护国侯胡以晃、林绍璋会同湘潭守将曾立昌、陈仁保;衡阳守将曾天养、何震川等人,出兵五万会攻江西。在天王大队拔师往天京而去之时,清军大将江忠源等人就已经放弃醴陵退守萍乡。胡以晃会同诸将发起南昌战役,意图一路攻克萍乡、宜chūn、新余、上高等地后。攻下江西省会南昌。
    清军名将江忠源看出太平军来势汹汹,手下兵马不可匹敌,主动后撤至江西上高,胡以晃等轻敌,同时拉长了战线,在上高被江忠源部清军伏击。上高一战太平军大败,老将曾天养在与江忠源部清将塔齐布对阵时战死,五万太平军或死或降,只有两万余人突围。随后在撤往长沙途中又不断被地方团练袭击,回到长沙时只剩下不到万余人。
    上高惨败彻底改变了湘东、赣西的局面。江忠源一rì数百里杀回醴陵,复占醴陵城,囤积钱粮兵马,准备和湘西的张亮基、胡林翼等部会攻长沙。胡以晃只得分兵把守衡阳、湘潭、湘yīn等要地,并派人向镇守武昌、岳州等地的国舅赖汉英求援。同时奏报天京,请求援兵。
    在接连大败之后。清军总算取得一场上高大捷。咸丰帝马上升了江忠源的官,任命他为江西巡抚,总领赣省军政事,同时命江忠源火速抽调人马掉头东援苏南。
    江忠源也不含糊,他把醴陵等地兵事交给秦定三、开隆阿、常禄等人之后,自己带着楚勇老部下刘长佑和自己的兄弟江忠济并五千人马火速向东开去。五月初十已经兵至黄山,威胁攻打杭州的西殿太平军侧后。
    天京的太平军似乎对增援苏南战场不感兴趣,他们的大队还是按兵不动,只是由东殿国宗杨辅清领一万兵向武昌而去。这支兵马是增援湘赣战事的。按照清军的部署,加上天京太平军没有出队,清军和chūn、李廷钰、江忠源三路援军要是齐聚苏南,近三万清军加入战场之后,一定会让萧云贵手忙脚乱。特别是江忠源和李廷钰两部清军,江忠源部下楚勇凶悍,李廷钰手下也是经常剿海匪的老兵,又都是名将统帅,加上广东水师即将北上同和chūn部会合,一定会让萧云贵吃不了兜着走。
    但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这个变化来自于小刀会首领刘丽川、潘启亮、陈阿林等人的加入。当rì萧云贵和刘丽川等人商议了上海战事之后,又问起刘丽川福建小刀会的事。
    清末小刀会的兴起其实最早是在台湾,小刀会原是天地会的一个支派,清乾隆时在台湾创立,其后传播到南洋群岛,华侨多加入此会。清道光年间,福建漳州府海澄县人归国华侨江源和他的兄弟江发又在本地发展这小刀会。初时不过归国华侨加入,不久加入的人rì多,从海澄县傅到漳州府各县,以至厦门,都有会员,於是揭贴反清布告,城乡皆是。随后咸丰元年小刀会传入上海,刘丽川等人才联合各帮派建立了上海小刀会。随着太平天国的兴起,上海、福建的小刀会都跃跃yù试,准备起兵响应,两部小刀会平rì里都有往来联络,准备同时起兵。
    说起福建小刀的壮大,不得不提起一个人,这个人叫黄德美,此人乃是福建同安人,家中乃是大富之家。咸丰元年(1851年),江源、江发兄弟从南洋“购有洋小刀数百柄,结为小刀会”,在海澄县珠浦村设武馆;吸收会众;积极从事反清斗争。由于连年受灾,闽南各县粮食失收,饿殍遍地,怨声载道。在龙溪、海澄、同安等县的归国华侨又常受当地官吏及豪绅的敲诈、勒索,清zhèng fǔ又实行虐待政策,使华侨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无家可归。为了寻找出路,许多人参加了小刀会。
    身为大富人家的黄德美有田地在龙溪县浒茂洲,因受海cháo侵蚀,粮食失收,佃户无法交租。他派人拨粮赈济饥民,并宣布不收田租。但当地豪绅及钱粮官强迫黄德美交钱粮,于是发生争执、冲突。钱粮官向上奏说黄德美越境迫租,并有私谋作乱之嫌。黄德美对地方贪官污吏心怀不满,不久前盐运使曾迫他充当漳州、泉州府盐商,使他蒙受巨大损失,这次又将浮粮洒在他头上,更激起他的愤慨。于是他联络黄威、江源、江发等人,加入小刀会,决心与清zhèng fǔ抗争到底。
    福建小刀会有了黄德美的加入后如虎添翼,黄德美在经济上大力支持小刀会。咸丰二年初,他和黄威到南洋各地联络会员,并购买2700支小刀秘密装运到石美社南门兜。同时设立武术馆,秉烛达旦,苦练武功,广招人马,准备武装反清。三月,在海澄县卓岐船厂修造42艘大沽船;五月又在石码福河船厂造36艘阔头浅船,以备举事之用。咸丰三年四月,海澄知县汪世清派兵偷袭珠浦村,江源兄弟被捕入狱。消息传来,群情激愤。其时,太平天国已占领南京,全国反清斗争高涨。黄威与黄德美认为起义时机成熟,便准备派人联络太平天国和上海小刀会举事。
    但因为上海小刀会被官府突袭,一夜之间上海小刀会土崩瓦解,前来联络的福建小刀会人手也陷在上海城中被杀,自此便断了消息。
    萧云贵听了刘丽川的话后,马上想到上海小刀会的教训,既然福建小刀会的江源、江发兄弟被抓,福建小刀会只能马上起事,而不是瞻前顾后的等待,否则只会像上海小刀会一样,落得个被突袭剿灭的下场。
    虽然萧云贵还不知道清军三路援军的部署,但他本着搅浑水的想法,马上交待刘丽川、潘启亮、陈阿林三人准备马上南下联络福建小刀会起事。
    刘丽川等三人马上答应此事,萧云贵当即封刘丽川为金三正将军,潘启亮为木二总制,陈阿林为水副九壬九监军,并和白泽堂的何滨一道带着数十人马上赶往福建,联络福建小刀会起事。
    萧云贵之所以抢先下手,除了怕福建小刀会也像上海小刀会一样被剿灭之外,也是想为将来拿下苏南之后向福建进兵打下伏笔,同时他也是存了私心,宁可西殿先入为主,把福建小刀会这股势力笼络到西殿麾下来,也不愿福建小刀会最后被天京太平军吸纳。历史上福建、广东的小刀会、天地会起义失败后,这些人四处流亡,最后被太平天国收留,改编成花旗军。
    所谓“花旗”,是专指1855年在江西加入太平军的原广东天地会、福建小刀会等起义军。他们都是因作战失利,各路义军分头散去,其中一支号称十万人,在周chūn、葛耀明、陈荣、邓象、卢纬、翟火姑、谭星、谭富、李鸿藻、陈显良等率领下,北上进入湖南郴州、桂阳、茶陵、兴宁、安仁等地活动,这年秋天因湘军和团练的压迫,纷纷从茶陵取道永新、安福、分宜、万载进入江西,适逢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自湖北三路入赣,两军于当年yīn历十月十九rì在万载会师,不久“花旗”的名号就出现了,此后“花旗”便成为这支起源于广东、福建,在江西成建制投入太平军的天地会部队的专用番号。
    萧云贵很想收拢这些人马,而且将来南下福建之后,接着就可以进入广东,要是能收服福建小刀会,对占领福建全境和继而南下广东绝对大有裨益。萧云贵走一步看三步,他甚至联想到了南下福建的人随后还要继续往南和广东天地会取得联系,以求能联络到更多的起义会党。也好在萧云贵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否则等三路清军援兵到来之后,西殿太平军的苏南战役很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不得不说萧云贵的当机立断又一次打乱了清军的部署。 

第二百零四章 商贸之路
    刘丽川、潘启亮、陈阿林同何滨等十余人是搭乘一艘英国人的商船离开上海的,萧云贵找了教堂里的英国人帮忙,那位英国商人威尔伯非常乐意船上多些人,因为萧云贵大笔采购了他商船上的货物。这些货物包括棉布、砂糖、胡椒、咖啡、粮食等等,甚至包括商船上面走私的一批军火和一批烟草,凡是萧云贵觉得有用的东西都买了过来。至于船上的大箱鸦片,萧云贵只是采购了一、两箱做为药用,威尔伯也不介意,这些东西在上海总会找到卖家的,不愁卖不出去。
    威尔伯的商船是一艘巴底摩尔型号的快速帆船,19世纪初,东西方贸易进入全盛时期后,英美等国造了不少这种快速帆船用于运送新鲜茶叶,如果你的商船能载着新鲜的茶叶抢先一步回到伦敦,那等待你的将会是一笔重利。随着中国几个商港的开埠,英国的快速帆船开始大量运送中国茶叶和澳洲羊毛,快速帆船的使用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七十年代,当蒸汽船出现后才被逐渐淘汰,但有时候这种船在风速、风向和洋流都有利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轻松跑出24节的航速来。。。
    威尔伯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外国商人,自从太平军到达上海之后,虽然列强秉承了其所谓的中立态度,但下层商人们之间流传的还是关于叛军是一伙强盗的说法。从英租界控制的黄浦江面达到徐家汇的黄浦江面其实不过一小段航程,但很多商人还是听从领事馆的忠告,没有逆流而上和叛军进行交易。
    当萧云贵找到教堂里的传教士和李斯特中士,向他们说起需要进行贸易时,李斯特推荐了自己的老朋友威尔伯。由于上海打仗,陆路和长江水路断绝。上海的贸易受到了影响,往rì贸易买家都躲在租界里惶惶不可终rì,威尔伯千辛万苦运来的货物居然销售不出去。李斯特得知萧云贵的需求后,马上派自己的两名士兵回英租界去通知好友威尔伯。
    当看到李斯特的亲笔信后,威尔伯决定冒险试一试,他带上了几乎所有的货品,在旁晚时分驶向南方,快速帆船细长的身躯沿着黄浦江来到漕河泾入黄浦江的水口处。让威尔伯想不到的是,在河港叉旁简陋的草棚内,他见到的是太平天国的三号大人物。
    和第一次与文翰勋爵交易不同。萧云贵这次要吝啬许多,他亲自上船查看了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之后,和刘丽川、陈阿林等人商议起来。刘丽川、陈阿林等人好歹是在大上海混过多年的人,这种商贸交易见得多了,威尔伯见几个人都是贸易行家。也不好意思胡乱喊价,所报货价倒也公道。
    萧云贵用随军携带的银两进行了交易。威尔伯很喜欢萧云贵带来的十足纹银。于是双方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进行了交易。萧云贵得到了一批物资补充,棉布和粮食是急需的,多了青浦义军数千张嘴之后,萧云贵就地采购粮食解决吃饭问题,总好过又从无锡运粮过来。而棉布可以缝制衣物,青浦义军也需要尽快换掉那身褴褛的衣物。砂糖也是急需的。有时候一些热糖水能救下一个失血过多的伤兵xìng命;胡椒?萧云贵也只是打算用来改善一下口味,况且胡椒的数量也不多;咖啡和烟草就纯属于萧云贵自己需要了。
    相比之下商船上的军火就很少了,威尔伯的商船毕竟不像哈米尔士号是一艘战舰,所以能买到的火药、火炮和火枪不多。看到叛军首领对军火需求如此之大。威尔伯当即表示回到租界之后尽量收购军火再来交易。
    萧云贵当即表示只要军火的质量好,不论多少火炮和火枪还是火药、铅子他都全要。于是威尔伯就决定自己留在上海搞军火交易,他的商船返回厦门、广州等地采购更多的军火。就这样萧云贵要求威尔伯带刘丽川等人到厦门去,威尔伯对这个大主顾当然非常照顾,当即表示一定把人安全带到,清军是不能随便搜查英国商船的。
    就这样刘丽川等人当晚就登船南下,按照这艘快速帆船的航速,估计几天后就能到达厦门。
    随后萧云贵和李善兰聊起天来,他希望李善兰能推荐一些人手过来帮忙,通过这次交易萧云贵发现他需要尽快找些熟悉商贸的人来帮忙,随后和洋人的贸易往来会越来越多,太平军会需要这种人才的。
    李善兰当即推荐了两人,这两人是亲兄弟,祖上是跑南洋海运的商人,一个叫陈辉祖,一个叫陈辉宗,两人都在英租界的怡和洋行里做事。两兄弟初回国内时,多得李善兰帮忙,因此长年在海外的两兄弟未沐皇恩,在李善兰的劝说下加入太平天国也不是什么难事。
    萧云贵大喜当即写下聘书请李善兰招揽两人过来,同时命人联系贵云商号的朱昌琳和宝庆商会的何元伦到上海来,打算和他们商议之后,在上海成立太平天国对外贸易的外事商馆。
    而李善兰这边,萧云贵大方的给了一大笔资金,算是给他研究科学之用,请他多多招募有学识和对西洋科学有兴趣的人才加入,为将来成立科学研究院作准备。同时萧云贵也让李善兰用这笔资金多多收购西洋科学书籍,找人翻译西洋科学著作,为成立图书馆最准备。萧云贵甚至还打算先收购教会学校做为太平天国第一所西式学堂,最后教堂的传教士说教会学校是教会的财产,他无权做主出卖,萧云贵才暂时作罢。但萧云贵打定主意,等上海战事一完,建立学校和派出留洋学生的事一定要尽快实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