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327部分

太平血-第327部分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新注的结尾写道:“四库之书,收录经史子集四部,涵盖大部分古籍,清人行此举并非为古籍传世而立,无非想以此举,一统文坛传世之言,今后但有与四库不符之书便是妖书,便是该毁禁之书,满人为达钳制天下读书人之思想,不惜以此书为掩饰,实乃天下第一大文字狱尔,后人读此书时,当谨之慎之……”
    看完此书时,江国霖已经是汗透重衣,天色也蒙蒙发亮起来,他推开窗户,骄阳如火般照射进屋来,他凝望着院中的一株古松,脑海中满是书中看到的一句话,“编修四库之人已经无有明末慷慨赴义之文士骨气,尽是趋炎魅上之徒,虽有鸿儒之名,但风骨已荡然无存……”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吗?江国霖觉得自己的三观已经开始动摇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一章 应有此报
    火车尖利的汽笛声令江国霖回过神来,初上火车时,他还被如此吞碳吐烟的钢铁怪兽给吓了一跳,但坐在车厢里一段时间之后,新奇感过去,他还是看起了陶恩培给的其他几本书册。
    他们在上海逗留了两天,除了看到上海日益繁荣的工商业之外,他们还看到了太平天国强大的武力后背,一批批的士兵和踊跃参军的人群令他们感到了悲哀,苏浙数省数千万百姓已经彻底成为了反贼的拥趸。
    他们手中的书册在上海各大书局、书铺小店果然都有公开售卖,而且来买书的多是读书人,苏浙历来富庶,因此读书人很多,江国霖知道太平天国这样做是在争取天下的读书人之心,虽然这些书并不能让读书人们完全支持太平天国,但江国霖相信就算日后官军打回来了,江浙的读书人也不可能恭顺如前,官军假若光复苏浙之后,对这边的读书人除了杀光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而且太平天国并没像原来在湖南、湖北那样的灭佛毁儒,在苏浙上海等地,他还看到依旧香火鼎盛的寺庙和道观,人们开始追捧的是那位西王娘引领下兴起的新儒学。这新儒学说穿了便是尽复明末之前儒学旧观,除掉满清强加在儒学身上的奴性枷锁,提倡经世致用之说。
    同时上海等地工商业民间资本的兴起,让江国霖看到像郁松年等儒学世家或是名门望族都在投资工商业,这些儒家学子们丝毫没有士农工商的观念。并不以经商为耻,相反的很多人居然将儒家的精髓运用在经商之上,并以儒商自居。
    唯一令江国霖感到欣慰的是上海开办了很多学堂。圣贤之书在这里列为国学,而且在这里念书的孩童完全是免费的,这让江国霖觉得这些反贼已然不能再称之为贼匪,他们的所作所为便是以新国家自居,他们在安养百姓,而非贼匪那样劫掠。
    透过车窗,江国霖看到了苏沪之间那传统的江南鱼米之乡景色。纵横的河网港汊之间是大片大片一望无际的稻田,如今夏稻已经快要收割,那沉甸甸的稻穗代表着又是一季丰收。苏沪很多地方已经可以一年两熟或是三熟,如此富饶的景象令江国霖感到官军或许永远不可能再打回来了。
    火车到了苏州,此处也是和上海一般的繁荣,内地转来的各种货物通过这里运往上海。上海的舶来品通过这里销往内地。作为西殿太平军原来的大本营。这里比上海更加浓郁的便是政治氛围。江国霖听说苏州的上百名士绅曾今联名上书西王,请求西王仍然回苏州主政,放弃金陵城,立苏州为太平天国的国都。这让江国霖惊诧不已,这里的士绅居然如此拥戴太平天国,已经完全放弃了清廷。
    相比满清治下,江国霖看不到哀鸿遍野,虽然太平天国治下一样的有穷人。但天国总是能让穷人有活可干,修路开矿进工厂做工人。总之没有人能不劳而获。而国人又是出了名的很有忍耐能力,只要能有饭吃能穿得暖,他们是不会造反的,江国霖深知这一点,但太平天国似乎做得更好,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的最低工钱制度,规定做工的人所获得的工钱不能低于这个数,而且明令规定了做工之人每日工作时辰不得超过五个时辰。
    江国霖觉得在太平天国治下的军民百姓的确生活得比满清那边要好,而且太平天国并不完全施行那套所谓的有田同耕,江国霖发现太平天国把没有土地的人口大多都驱赶到了工厂里、矿山上或是修桥铺路去了。各地看到最多的就是招工告示和某某工种的夜校班,没有手艺的人可以在那里学到手艺,然后开始进入工厂、矿山做工。
    江国霖不禁暗自想道,为何满清治下做不到这一点呢?随即他便明白过来,满清历来都是重农抑商的,而在太平天国这里工商业得到的优惠政策令人难以想象,家中但凡有闲钱的富户士绅们都在投资工商业赚钱。不过太平天国限制了土地的买卖,这里的富户士绅们不能像满清治下那样赚钱后买到大片的土地,在市面上可以花钱买到的土地极少,于是他们又把赚到的钱投资到新的工厂或是矿山里去了。
    苏州、无锡、镇江再到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江国霖和周起滨绕着太平天国最富饶之地走了个遍,越走江国霖越是感到迷茫,太平天国这么政通人和的地方民生不正是他原本梦寐以求想要的么?难道真是满清气数已尽,合该太平天国取而代之?
    到了天京之后,并没有安排所谓的献俘仪式来羞辱他们,江国霖和周起滨都暗暗松了口气,读书人最要的便是脸面,太平天国保留了他们的脸面。他们被安排居住在一处宅院内,算是软禁起来,但也没有人召见他们,整日里两人就只能靠阅读看守士兵送来的书籍、报纸打发时光。
    江国霖最喜欢看的便是《申报》,这份报纸虽然没有《苏福新报》办得早,但这份报纸上经常会抨击太平天国当政的施政弊端,令江国霖大开眼界。要是在满清治下,这种报纸早就被当大案查办了,起初江国霖还担忧写这些文章之人的安危,但数日以来,报纸上依旧刊载此人文章不断,显然此人还活蹦乱跳的。
    最近看得最多的便是《申报》时政专栏上刊载的工厂侵占民田之事,文章中揭露很多太平天国治下地方官和当地士绅勾结,私自侵占、强买强卖、强行征用民田作为工厂用地,令很多升斗小民失去土地没了收入来源等等。
    起初江国霖认为既然太平天国鼓励工商,对此等事情必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可能会不了了之,但过了几日,《申报》刊载了几个地方遭到工业司和农业司的联合查处,对侵占民田一事进行了处理,几名不法士绅遭到了重罚,几名官员遭到了革职查办。《申报》最后原用了太平天国西王的一段话:“国之鼓励工商,乃限于国策法度之内,任何人等不得践踏国法保护之下的私人产业,有太平天国一天,此法具都有效……”
    江国霖体味了一会儿,才明白这是西王的阳谋,他**裸的将整个太平天国将近一亿国民都和太平天国政权捆绑到了一起,有太平天国便能保护国民和他们的私产,但要是满清打回来了,如今大家所拥有的一切可能都将不复存在。西王这一手阳谋玩得是何等的光明磊落而且又不着痕迹,江国霖更加确定了一点,满清不可能战胜太平天国了。
    连续数日的软禁令江国霖和周起滨越来越郁闷和烦躁,是杀是剐便是一句话的事,这样算什么个事儿?到了第八天上,两人终于被带了出来,登上马车据说是前往天京夫子庙旁的刑部检察司听审。
    江国霖和周起滨很奇怪,这是让两人听审谁呢?到了检察司衙门外,这里早已经是人山人海,很多都是普通民众百姓。进到衙门里,一个极大的院落内站满了听审的人,当中布置了几张桌案,两侧各是一带桌椅,正中央的桌案上写了审判二字,右侧乃是检控二字,左侧乃是被告两字。
    江国霖和周起滨站在房廊下一眼就认出被告席上坐着的便是叶名琛和柏贵两人。随后太平天国十余名官员到来,各自落座,几名穿着西服的洋人则坐在一旁听审。江国霖暗想原来是要审叶名琛和柏贵,可太平天国的人让洋人来做什么?
    带他们过来的王凯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听说这几日英法美等国公使接连照会,说是要求从轻发落他们的朋友叶名琛和柏贵,这两个狗官不但害死多少无辜之人,还做了洋人的走狗。”
    江国霖恍然大悟,但对于英法美等国洋人出来保叶名琛并不觉得奇怪,叶督在广州和洋人合作的总算是亲密无间,这时候落难了洋人帮把手也不奇怪。
    随后审判开始,站在检控席位的太平天国官员站起身来宣读了将近三万余字的诉状,当中提到的都是当年叶名琛在广东天地会起义之时,滥杀无辜百姓数万人的罪状,随后这位检控官召集了数十名从广东、福建赶过来的大屠杀幸存者作为证人,同时出示了十余张英国记者拍摄的黑白照片,还有数十名清军将领、士兵的证词和证言。
    面对幸存百姓那声泪俱下的控诉,叶名琛面色惨白,坐在那里不住的发抖,柏贵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后当现场听审的民众百姓们愤怒的高喊起:“杀了这两个狗官!”之时,柏贵一下子瘫软在了座位上。
    江国霖和周起滨都觉得有些不忍看下去,记得当时两人都曾今劝过叶督不要扩大杀戮,很多无辜百姓只因为和反贼是邻居也被惨遭杀害,纵兵为祸乡里是会失了民心的。但当时叶督很坚决,只说宁可杀错一百也不放过一个,于是除了造反者家属之外,尚有数万无辜的百姓死于清军的清洗之下。为此江国霖和周起滨还上过奏折弹劾叶名琛,但那奏折却石沉大海,没了消息。
    面对众多民众百姓的高喊声,听审的洋人们也觉得很挂不住面子,面对大量详实的证据、证人证词,他们也无话好说,屠杀自己国家无辜民众数万人这在英法美等国家是不可想象的重罪,他们也不好再提什么,这是一场公平的审判,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
    最后叶名琛和柏贵两人被当场宣判执行枪决死刑,江国霖没有觉得不妥,他只想到了四个字,便是应有此报……(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二章 民族大义
    叶名琛、柏贵被执行枪决之后,尸首无人前来收敛,江国霖和周起滨两人虽然与叶名琛、柏贵政见不和,但总归是同僚一场,况且两人觉得人死如灯灭,叶、柏一死什么债都该还了,于是二人打算收敛两人尸首。
    当江国霖向王凯说起收敛之事后,王凯嘿嘿一笑说道:“收敛倒是问题不大,我向上司禀报一下便可,只是二位老爷有钱收尸么?”
    江国霖和周起滨尴尬的对望一眼,如今两人当真是身无分文的阶下囚,哪里有钱收敛?王凯掏出几块银元,递过去说道:“钱呢我可以给两位,但不能白给。”
    江国霖微微一愣,也不矫情,接过谢道:“多谢王兄弟,但有什么我二人能办到的尽管说来。”
    王凯笑了笑说道:“这些日子我见两位老爷的字写得颇好,想求两位的几幅墨宝。”
    江国霖一听马上点头答应:“此乃举手之劳,想不到王兄弟也是风雅之人。”
    王凯笑了笑没说话,当下还帮着两人收敛了叶柏二人尸首。此时太平天国的丧葬风俗已经有所改变,除了信仰儒家基督教的人之外,很多人还是恢复了土葬,太平天国也没有阻拦,毕竟信仰不同,很多风俗也不同,自然是尊重各自风俗。因此叶柏二人各得了一口薄棺,然后安葬在天京城外的一处义庄坟场之内。
    江国霖、周起滨备些香火纸钱祭奠之后,江国霖望着木制的墓碑轻叹道:“制台大人。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杀孽太重便会有报应的……”
    安葬完回到看押之地后,王凯便兴冲冲的取来笔墨纸砚。请两人各自抄写了数段文字,这些文字前后并无关联,也不知道王凯上哪里找来的这些文字,江国霖看了几遍都不知所云,但王凯坚持要二人照抄,江国霖两人也抹不开面子,只得照办。两人各自抄录一份之后。王凯喜滋滋的拿了道了谢便走,江国霖两人也照旧看书读报打发日子。
    过了数日,早饭之后。看守的太平军士兵送来昨日的《申报》,江国霖喝了口茶打开一看,忍不住当即便一口茶都喷了出来,周起滨见他如此失态。奇道:“雨农兄。怎么了?”
    江国霖脸色涨红继而青筋直冒,将报纸啪的一声拍在桌案上怒道:“我们上当了,你看!”
    周起滨奇怪的拿起报纸一看,只见上面头版刊载了二人反满清檄文各一份,上面还说两人的亲笔手书已然在天京城夫子庙前广为招贴,大赞江国霖、周起滨两人深明大义,弃暗投明云云。
    周起滨奇道:“我们什么时候写过檄文了?”江国霖皱眉怒道:“你忘了前些日子替王兄弟写的那几分不知所云的文章了?我猜想王兄弟一定是拿去裁下所需之字,然后让裱糊匠重新装裱了再招贴出去!”
    周起滨也傻了眼。江国霖走到门口就被看守士兵拦住,他怒气冲冲的喝道:“王凯呢。叫王凯来见我!”
    话音才落,王凯笑嘻嘻的走了过来,道:“两位大老爷切莫动怒,西王殿下有请二位。”
    ……
    江国霖和周起滨心情极为复杂的跟着王凯来到了西王府,若是刚被俘那会儿让两人见这太平天国眼下最大的贼首,二人必定是准备痛痛快快的大骂一场,然后慷慨就义。但如今二十多天过去了,二人见了太平天国治下的种种情状,又被众多的“反书”给弄得三观混乱,再加上这许多天过去,死志便也淡了不少,步入西王府之时,两人都不知待会儿该如何面对这个贼首。
    西王是在西王府的后院一个景色怡人的池塘边接见了两人,在此之前,江国霖和周起滨见到有太平天国的官员领着已然投降太平军的黄开广、任安邦等广州降将下去,几人都已然穿了太平天国的官服,个个都是精神抖擞、喜气洋洋的样子。
    江国霖和周起滨满不是滋味,但要开口大骂之时,黄开广居然先开口道:“原来是江大人和周大人,二位那两篇反满檄文当真精彩,而且现身说法,可比我们这些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