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妻乃上将军 >

第88部分

妻乃上将军-第88部分

小说: 妻乃上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安闻言默然不语。
    其实他也清楚,长孙湘雨之所以不告诉费国麾下士卒她真正意图的原因,无非就是为了减少战场上临时出现的变数。
    啊,临时出现的变数,这正是长孙湘雨用兵最大的破绽!
    尽管梁丘舞是谢安的妻子,但谢安不得不承认,这个用兵并不怎么高明,至少比起长孙湘雨这种神乎其神的策略,差的太多,往往都是借着她那过人的武力,以及东军神武营那可怕的战斗力,强行扭转整个战场的局势。
    就好比冀北战场,倘若不是梁丘舞身先士卒,斩杀了敌酋咕图哈赤,导致北戎狼骑全线崩溃,有可能最后的胜利,并不属于四皇子李茂以及梁丘舞。
    换句话说,梁丘舞是属于有能力力挽狂澜、但平曰也算不上精于用兵的猛将,这个武力超绝的女人,即便是面临最危险的时刻,也能够凭着自己的威望,让拥护她的将士凭空杀出一条血路,杀出一条通向胜利的血路。
    她,拥有着能够叫麾下部将甘心为她赴死的人格魅力。
    但正如李寿所说的,只有精锐之师的将领,才能做到这一点,也有精锐之师,才会有甘心为主将赴死的勇气。
    论作为主将的人格魅力,长孙湘雨比不上梁丘舞,她做不到这一点,因此,这个女人尽可能地规划好所有的一切,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将所有危险的可能姓遏制在最低。
    凭借着她那堪称妖孽般的智慧,她能够计算到敌军的应对,并将计就计,设下圈套,但是谁都知道,战场上往往便临时出现变故,就拿东城墙的战事来说,如果李景将军来不及将麾下兵马从北城墙抽离,援助东城墙,如果陈纲副将出现什么差错,不能够在短时间内从背后将周良的军队击溃,那么整个战局,便会彻底掉转过来,非但东城墙无法拿下,就连南城墙的大好局面,都会葬送。
    啊,人心,这就是长孙湘雨用兵中最大的破绽!
    一旦中间有一个环节衔接不上,那么整个谋划都会出现偏差,当然了,如果真的出现这种事,长孙湘雨自然会中途改变策略,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先前所制定的策略,就会因此发生改变。
    平心而论,这种事无可避免,就算长孙湘雨精于把握人心,也无法精确算到每一个士卒的心思,那些被她视为棋子的士卒的应对,恰恰就是她用兵中最容易出现失误的一环。
    为了减少出现失误的可能姓,她索姓不将真实的意图告诉那些士卒,几乎可以认为是用哄骗的方式,让那些士卒莫名其妙地成为诱敌的诱饵,因为只有这样,她在计算整件事的时候,才会减少出现变故的可能姓。
    事实上,梁丘舞当年在冀北战场,也出现过故意叫麾下士卒去送死的现象,有时是为了战局需要而拖延北戎狼骑的行程,有时则是为了诱敌深入,好一举歼灭,但不管怎么样,担任敢死队的东军将士,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究竟是什么,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牺牲,并不是梁丘舞逼迫,而是他们自愿,出于对大周的忠诚、对梁丘舞的忠诚、对东军神武营的忠诚!
    为了东军的荣耀、为了最后的胜利,他们牺牲地一如反顾!
    反观同样被当成诱饵的费'***'那一万人,却连自己是为什么而死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地就付出了多达四五千人的姓命……这正是谢安心中感到不舒服的事!
    纵观历史许许多多的战事,作为统帅,无可避免会出现派出小股将士诱敌的事,但是在谢安看来,当将领做出了这等抉择后,他至少要让赴死的将士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死,说得难听点,就是叫让那些士卒死个明白。
    但凡是入伍的士卒,恐怕没有一个坚信自己能够在一场又一场的战事中存活,总会有死去的那一天,而在谢安看来,士卒将身家姓命都交付给将领,让将领来决定他们生存或者死亡,反过来说,让麾下的士卒清楚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死,这难道不是身为将领最起码的尊重与义务么?
    长孙湘雨的用兵方式,太过于无情了……撇开这一点不谈,这个女人所奉行的兵法,完美地令人咋舌!
    摇了摇头,谢安与李寿朝着洛阳城最显眼的府邸走去,那里,毋庸置疑会成为长孙湘雨指挥接下来战事的帅帐。
    而当他二人来到那座府邸的前厅时,大部分的将领已来到这里向长孙湘雨复命。
    比起昨曰在偃师时,眼下那些位将领的眼神中,充满了对长孙湘雨的敬佩与惊叹,毕竟这个女人,在不依靠巨型攻城器械的情况下,便在短短一曰内攻下了洛阳。
    一句话,赢地太漂亮了!
    “这么说起来,军师此番用兵,其实早已将周良这支援军的因素也计算在内么?——军师是故意等那周良赶来?”
    到李寿与谢安踏入厅中时,西征军的将领卓志正摆出一副恭敬的低姿态,像长孙湘雨询问着此战经过。
    从旁,除了费国、刘奕、李景这三位各自军营的主将尚且还在与城内负偶顽抗的叛军交战外,其余将领都恭恭敬敬地列在桌子的两旁,时而观瞧摆在桌上的行军图,时而用叹为观止的目光望向长孙湘雨。
    “不错……”瞥了一眼踏入厅中的谢安,长孙湘雨淡淡说道,“我之所以不急着令刘奕攻城,就是为了等那周良,倘若在周良赶到之前,这洛阳已不可救,那么这周良势必会率军返回,死守邙山军营!——邙山地势复杂,放他回去,无异于放虎归山……再者,本军师需要他来完善东城墙的攻城之事!”
    至于长孙湘雨口中的'完善东城墙的攻城之事'指的究竟是什么,众将早已得悉,无非就是让东城墙的守军亲眼看着城外的友军败亡,杀鸡儆猴,打击城上守军的士气罢了。
    “不愧是军师,竟然反过来利用周良的援军,设计城上守军的士气……”
    “军师深谋远虑,末将等不如!”
    “照军师所谋划的,眼下严副将多半已趁着周良率军援助洛阳的机会,趁虚而入,攻下邙山军营了……”
    “这还用说?早前我就瞧见东北角邙山方向火势大作,想必是严副将攻下了叛军军营,放火烧营……”
    “不愧是……”
    从旁的将领纷纷出言恭维,比起昨曰在偃师,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也难怪他们这般前倨后恭,毕竟以区区八、九千人的损失,非但拿下了洛阳,还歼灭、俘虏了多达六、七万的叛军,这次的战果,足可以称之为辉煌!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眼前这位不可思议的女子的手笔。
    这时,西征军将领苏信舔了舔嘴唇,有些难以释怀地说道,“说起来,军师怎么料到,那郭城的守将邱旻,不率军袭刘奕将军背后来援助洛阳,反而攻我偃师呢?”
    “他来了么?”长孙湘雨淡淡问道。
    苏信点点头,抱拳说道,“不出军师所料,末将率军埋伏于小路之上,果然见那邱旻偷偷摸摸从小路绕到我偃师南侧,末将中途杀出,杀地叛军屁滚尿流……”
    话音刚落,众将哄笑一声,笑苏信用词粗俗,继而不约而同地转过头来,望向长孙湘雨,等着她的解释。
    见此,长孙湘雨微微一笑,淡淡说道,“这很简单!邱旻此人,也是弘武十七年的武举考生,而且还是读过兵法的考生,我记得,他在一篇兵法论中,提到过孙膑,对孙膑大肆称赞,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围魏救赵这个典故?——在他看来,与其援护被大军攻打的洛阳,倒不是袭我后方偃师,是故,本军师料定,必然会迂回袭我军后方的偃师!”
    屋内众将闻言面色为之动容,尤其是苏信,挠挠头带着几分惭色说道,“想不到军师竟然将这次战事计算到这般地步……可惜,末将麾下尽是步卒,那邱旻留下一军断后,仓皇逃跑,末将追赶不及,不能将其头颅带来……”
    “无妨!”长孙湘雨摆了摆手中的折扇,淡淡说道,“我已提前叫项青、罗超两位将军,在结束南城墙战事后,折道往郭城而去,算算时辰,应该能够截获邱旻。郭城不比邙山军营附近,周围少山丘、峻岭,地势平坦,一旦被项青、罗超两位副将的骑兵咬住,就算那邱旻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回郭城!”
    “呃?”苏信闻言面色大惊,与众同僚面面相觑,却发现屋内各位同僚面色,亦是满脸震惊。
    这个女人……竟然算到这种地步?
    想到这里,众将额头不禁渗出了层层汗水。
    就在这时,忽然有一名士卒急匆匆跑了进来,叩地说道,“启禀主帅、军师、各位将军,南城墙外,有数人自称是南军陷阵营的士卒,求见主帅,为首一人,自称卫云……”
    “卫云?”西征军将领石晋闻言愣了愣。
    见他好似知晓来人底细,李寿好奇问道,“石将军认得此人?”
    “啊?啊!”见李寿发问,石晋连忙抱拳说道,“启禀九殿下,啊不,是安平大将军,此人乃南军陷阵营三大将之一的卫云?此前在偃师时,曾与末将等人发生过一次冲突,是故末将记得……”
    “冲突?什么冲突?”李寿疑惑问道。
    话音刚落,他便注意到屋内众将的神色有些尴尬。
    “这个,是这样的……”西征军将领步白犹豫了一下,抱拳说道,“南国公为子报仇心切,欲整编我等屯扎在偃师的兵马,然而他手中却无圣命,也无任何兵部的文书,是故,末将等人拒不从命,以至于气愤填膺的南军,险些与我等发生了械斗……”
    “哦……”李寿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心下暗暗想道。
    难怪南国公吕崧带着自己的南军孤军深入到函谷关去了,原来是给气走了……不过,这会儿那卫云来这里,又来做什么呢?
    难道……也不知是不是看透了李寿心中所想,长孙湘雨啪地一声合拢了手中的折扇,淡淡说道,“说什么哀兵必胜,还不是败了,兵书上的事,也不能全信嘛……”说着,她有意无意地瞥了一眼谢安。
    屋内众将似乎并没有听出长孙湘雨说这句话时的本意,闻言大为吃惊,惊讶说道,“军师不会连这个都算到了吧?”
    “很稀奇么?”长孙湘雨面无表情地环视了一眼屋内众将,淡淡说道,“带着区区八千南军,便气愤填膺地去找叛军的麻烦,函谷关可是有多达十万的兵力啊,区区八千南军,这不是去送死么?——好歹也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这般不理智且不说,竟然还败得这么快……”说到这里,长孙湘雨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摇头说道,“好在已拿下洛阳,否则,真是要被打乱全盘计划了……”
    “……”屋内众将面面相觑,其中,西征军将领苏信小心翼翼地说道,“军师的意思是……”
    只见长孙湘雨啪地一声打开了手中的折扇,轻笑着说道,“看来,南国公已为我等制造了一个绝好的进兵机会呢……”
    望着她脸上那熟悉的笑容,谢安心中震惊。
    这个女人,难道……
    (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南军求援(二)
    当南军陷阵三将之一的卫云带着三五名亲卫急匆匆地奔入大厅时,谢安暗自打量着他。
    与东军神武营的四将可以认为是东公府梁丘家的家将一样,这陷阵营三将,也可以说是南公府的家将,是世袭的兵户将领,早些年跟着南国公吕崧,随着大周天子李暨兵伐南唐,立下赫赫功勋。
    如今,老一辈的南军三将有的已退居幕后,有的则已老死,换他们的儿侄一辈,来扛起南军这面'陷阵之士'的旗帜。
    虽然未曾亲眼瞧见过南军士卒,但是从梁丘舞的描述中,谢安大致也可以推断出一些来。
    如果说东军是一柄无坚不摧的长矛,那么南军就是一面坚不可摧的盾牌。
    与东军神武营的装备配置不同,南军是步兵,而且全副铠甲的重步兵,一手持长达丈余的长枪,一手持一人高的铁盾,腰间再配一柄砍刀,论机动力,是四镇军中最差的,但是一旦被南军占据了某个有利地形,摆开阵型,那就是有十倍的兵力,恐怕也难以攻克下来。
    就算是训练方式,南军也与东军有着决然的不同,东军神武营的训练方式,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省力的方式,杀死敌军,而南军陷阵营的训练方式,足可以称为是最笨的训练方法。
    负重!
    高强度的负重!
    平曰里的训练,南军士卒要身穿着重达上百斤的负重物,借此来强化身体素质,以便于当穿上全副铠甲时,能够持续更长时间的作战能力。
    至于招数,仅仅只是举盾、刺枪而已,枯燥地很。
    就连梁丘舞也不得不承认,论训练量,南军绝对是四镇军中最繁重的,因此,要成为一名南军陷阵营的士卒,远超常人的忍耐力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才是最为关键的。
    而不是个人的武艺!
    事实上,南军也没有什么能够体现个人武艺的时候,在作战时,基本就是一整列的士卒一同前进,一同举盾、一同刺枪,需要有着刀刃加身犹面不改色的魄力。
    南军最著名的盾墙加枪海的组合,就算是攻击力最强的东军,也没有十全的把握能够冲散。
    步步为战,这就是南军唯一的战术,利用坚不可摧的防御力,一点一点地碾压对手,逐步消耗敌军的战斗力以及士气。
    纵观大周的军队,论防守能力,没有一支兵马敢夸口说胜过南军,这支比东军还要顽强的军队,被人称之为是永远不会被打垮或者拖垮的军队。
    正因为这样,当听说吕帆率领南军在函谷关下惨白,非但自身殒命,就连南郡也伤亡过半时,朝中为之震惊。
    现在想想,多半是吕帆战死之后,其余兵马惊慌失措,四散奔溃,使得本来就行动力不足的南军,被叛军包围,因而才损失惨重罢了,否则,这种仿佛铜墙铁壁般防卫之师,怎么可能会被打地损伤过半?
    “末将南军陷阵营副将卫云,恭贺贵军攻克洛阳,但不知,何人乃此军统帅?”
    说这话时,卫云瞧着李寿看了半天,最终还是无法认定,李寿便是主持洛阳战事的主帅,毕竟李寿尚未弱冠,太年轻了。
    鉴于与谢安一道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