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502部分

寒士谋-第502部分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此言一出,杨修顿时色变,以为曹操因怒欲要重罚张松,暗道不好。张松却是心中一定,暗道时机终于到了。
  张松双手一拱,作揖一拜,即凝声说道。
  “这又未必!如松所知,天下有一人兵马,可挡丞相大军!”
  曹操一听,双目眯得更紧,那目光锋利得如同能刺破天地。
  “何人!?”
  “冠军侯文不凡,整军严明,其军雄威骁勇。自其举事起,战黄巾剿董卓,平并州杀羌胡,除逆臣李催,诛杀将王吕奉先,西凉韩遂、马腾皆折于其手。此人百战百胜,麾下有关、赵张、庞之猛,冲锋陷阵攻无不破,统兵布阵,又有徐、高等将。善战部署,黑风骑、陷阵营、精盾营皆是一以当十的精锐兵马。此人兵马,可挡丞相大军!”
  张松疾言厉色,嘴快如电,速速而道。曹操听得连连色变,胸口起伏不停,四周曹将夏侯兄弟、于禁、乐进、李典个个都是满脸怒色,欲要喝斥张松。
  就在此时,曹操却又脸色一变,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张子乔此一席言,如当头棒喝,若非你言,本丞相还以为我兵马无敌,若以此心态,日后对上文不凡的兵马,岂有不败之理!!!”
  夏侯惇闻言,立即忿言而喝。
  “丞相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只要丞相下令,予我五万兵马,足可踏破西北之地,直捣黄龙,令那文不凡予丞相俯首称臣!”
  “末将等亦愿随军出战,破其军锋,以震丞相雄威!!”
  夏侯惇一言喝毕,夏侯渊、于禁、乐进、李典纷纷拱手单膝跪下,齐声喝道。
  曹操灿然而笑,一摆手,平淡地说道。
  “哎!你等休得逞一时气!文不凡兵马确实厉害,本丞相常有忌惮之心,经这张子乔一番提醒。若是我军与彼对战,胜算不过五五之间。”
  曹操极少会说如此丧气之言,诸将一听,纷纷色变,一时间未有反应。曹操随即转身望向张松,凝声问道。
  “张子乔你之来意,本丞相早已猜到七八。我且先问你,当下东川战事如何?难不成文不凡已将那妖道张公祺杀得毫无反手之力,不得不放下与刘季玉之恨,发书求救西川?”
  曹操只是猜得十中五六,他以为文翰的讨伐大军,势不可挡,杀得张鲁节节败退,求救西川。刘季玉唯恐东川落于文翰之手,唇亡齿寒,故而派张松来请曹操出面,以朝廷之令召回文翰的兵马,下令休战。
  张松脸色一沉,曹操一见顿时眉头皱起,心有一丝不祥预感。
  “在一月前,张公祺连连兵败,退至锦竹。我主发兵去救,却能以回天,张公祺已被文不凡麾下大将赵子龙击杀。东川半壁之地,已落于文不凡手下。我主恐其势大,威胁朝廷,正出兵抵抗,坚守东川剩余之地!
  丞相,文不凡已占西北,坐拥并、雍、凉三州兼河东之地,早前听闻丞相又让予河间一郡。若是再让文不凡得之整个东川,其势之大,恐怕就连丞相亦难相抗!”
  曹操一听,顿时脸色黑沉得快要滴出水来,心中暗付。
  “这文不凡进军竟有如此神速!!!”
  原本曹操以为,文翰近年在西北各地连番大战,其军大部人马皆在歇息休养期间,征伐东川最多调用三万兵马。而张公祺在汉中深得民心,且其足有五万兵马可用,加之东川地势险峻,张公祺占有地利,据城而守。纵使文翰有天大的能耐,要击败张公祺,起码亦要一到两年的时间。但曹操万万没想到,文翰竟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将张公祺诛杀,而且还占据了东川半壁之地,若非刘季玉出兵抵挡,恐怕此时整个东川已落入文翰的囊中!
  曹操随后又想,他欲要挥兵江南之事,非但未有些许进展,先前不久曹仁更败于刘备手中,损兵折将,事态甚是不妙。
  想到此,曹操不由心烦意乱,脸上神色复杂。而不但曹操如此,就连夏侯兄弟等将,个个都是一脸的不可置信。张松见众人知其厉害,心中微定,暗道此番他的使命,大多可以完成。
  “刘季玉遣你到此,意欲何为?”
  曹操强震惊意,凝神又问。
  “当下逆贼张公祺已死,还望丞相下令让文不凡的兵马撤出东川,还以东川太平。我主对朝廷忠心耿耿,愿守东川,抵挡野心之辈,阻其势力扩展!”
  张松作揖一拜,曹操闻言,并无立即回复,沉吟一阵。少顷,曹操张口又道。
  “兹事体大,不可轻率。容本丞相思虑几日,再予你答复。”
  张松亦不敢造次,遂作礼告退辞去。张松离开不久,曹操脸色诡异,口中喃喃,望着下方的五万虎卫军一时失了神。
  到了夜里,曹操于张松之事,聚麾下谋臣于府中商议。曹操将前事具告众人。
  “文不凡竟能如此之快,诛杀张公祺。这其中必有高人为其出谋画策,我听闻戏志才正守于河东,那新崛起的李忠文则在凉州。不知文不凡又得哪方俊杰来投?”
  荀攸一听,遂起身执礼禀报。
  “某先前听闻,袁本初昔日旧臣田元皓,投于此人麾下。之前又从凉州细作回报得知,成公英亦降于此人麾下。田元皓、成公英皆有济世之才,经天纬地之能,此番文不凡征战东川,多数是带了此二人同去。”
  曹操细目刹地一眯,只道了两声可惜。
  就在此时,席下荀彧,出席起身,作揖拜毕,又是说道。
  “主公,文不凡势大难挡,若得东川,休养一年半载,其大部兵马养精蓄锐,必图谋西川。蜀地虽不乏俊杰之士,但刘季玉却昏庸懦弱,只怕难抵文不凡的大军。三年之内,西川必落于文不凡之手,若西川再入此人手中。此人所据之势,足可立帝成王!!于此,东川绝不可落于此人之手,否则后患无穷!”
  荀彧说明其中利害,他话音一落,程昱亦起身施礼而道。
  “竟然那刘季玉愿替主公阻挡文不凡,不若就依其意,让他据守东川。那刘季玉虽是无能,但其麾下大将张姑义,统兵有道,用兵如神,极善于行兵打战,乃一不可多得帅才。只可惜落于刘季玉麾下,以致其才黯淡。”
  “张姑义?我曾闻此人与赵子龙、张子雄同出一师,乃那蓬莱枪神童渊座下徒儿。所谓名师出高徒,赵子龙浑身是胆,悍勇无敌,世间少有人是其对手,至于那张子雄亦是不俗,武艺超凡,且行兵打战,布阵列兵样样精通。以此可见,那张姑义绝不是泛泛之辈。”
  曹操凝了凝色,吟声而道。杨修听言,忙出席而告。
  “某曾从张子乔口中听闻,在东川之战,张姑义曾战败文翰麾下大将张、庞二人。后来在锦竹战役,若非张公祺忽然变卦加害于他,张姑义亦不至于败走锦竹。”
  “哦?竟有此事。看来这张姑义果真是一员帅才呐!”
  曹操脸色一变,细目中连起惊色,便是叹道。
  “主公,有张姑义坐镇东川,文不凡在其大部兵马未有休养完毕,绝不敢轻犯东川。如此一来,主公亦可趁此时间,挥兵荆州,早日将荆州平定,亦好定下攻取江东孙氏之事。只要攻克荆州,再剿灭孙氏。主公安定大局,便可全心全意准备与文不凡之战,尽快平定天下,还以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荀彧神色凝重,遂又谏道。此时在一侧的审配,皱着眉头,起身接话说道。
  “文不凡此时已占东川半壁之地,要其撤军,岂会那般容易。若是主公一味逼紧,只会反得其所。更何况,郭祭酒当下尚在河间治病,若是惹怒了文不凡,曹、文两家撕破脸皮,郭祭酒必遭牵连。”
  曹操一听,顿时脸色一紧,颔首而道。
  “正南所言是理。不知你又有何计教我?”
  “文不凡与张姑义正于东川安汉陷入僵局。两军久战,兵士皆是疲惫,皆望能以休战。依我之见,主公何不下令,让两方以安汉为界平分东川。对于两方来说,并无大害,到时主公只要多赏文不凡麾下将士,以作表彰安抚便是了。”
  “嗯。正南所言正合我之心意。诸位可有异议?”
  “我等皆无异议!”
  曹操听言,凝重的神色稍稍褪去。随后众谋臣亦纷纷附和。曹操抉择一定,议席便是散去。次日,曹操召张松来见,告之其议定之事,张松亦无异议。曹操遂入宫觐见汉献帝,让其颁令休战文书。汉献帝被曹操操控在手,岂敢反抗,当即文书拟定,按下奏章,发与曹操。
  曹操遂令刘晔为使者与张松一同赶往东川。刘晔领命,收拾行装,和张松连夜出城,星夜赶路,直望东川而去。
  而就在刘晔离开不久,曹操又召来麾下一众谋臣,商议南下之事。文翰势力扩展之快,令曹操不觉有几分紧迫之感。
  “惜乎贤士归于刘备!羽翼成矣!新野乃荆州门户,要取荆州,必要先除刘备,诸位可有计策?”
  曹操话音刚落,程昱便露笑而起,原来程昱与徐庶相熟,遂告之曹操其名字、事迹。曹操一听徐庶少时为友报仇,忠肝义胆,又是喜了几分,便是又向程昱问道。
  “徐元直之才,比君何如?”
  程昱双眼烁烁,字字铮铮而道。
  “此人十倍于昱!!!”
  曹操听言又是一惊,程昱为人严明从不打诳语,他对徐庶如此重视,徐庶必有惊天之才。曹操听罢,眉头皱得更紧了几分。这徐庶如此了得,辅佐于刘备麾下,刘备如虎生双翼,更为恐怖。
  “刘玄德沛郡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者也。徐元直,乃天下奇才也。今在新野,受人蛊惑,助逆臣刘备,背叛朝廷,挡我义师之路,正犹美玉落于汙泥之中,诚为可惜呐!”
  曹操反言一叹,眉宇间,不觉流露浓浓地忧虑之色。
  程昱似乎看出曹操忧虑,笑声而道。
  “徐庶虽在刘备麾下,但丞相要用,召来不难。”
  “如何得此人来归?!”
  曹操细目一瞪,脸起狂喜之色,速速问道。程昱回言。
  “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由其弟徐康一直侍养。丞相可给予徐康一官半职,使人命徐康赶来洛阳,令徐康劝其老母作书召徐庶归来,徐庶必至矣!”
  “哈哈哈!!此计甚妙,好!就依仲德之言!”


 第七百五十章 刘备恶心

  曹操遂差人带上入仕文书,星夜赶去颍川去请徐康与其老母。可惜待曹操来使刚至颍川徐康住址,却早已人去楼空。四处打探才得知,一年前徐康与在中原一带甚是有名的李大善人结识,受其征召去了河东。曹操来使听闻大惊,即日赶回洛阳,回禀曹操。
  “什么!这徐康竟然去了河东!?”
  曹操轰然震怒,心中顿时又是急了起来。程昱却是平静,又献一计,曹操听毕,急意即下甚是欣喜。原来,程昱与徐庶少时交好,常在徐家做客。徐母虽是女流之辈,但却颇有学识,家中有其不少字画。程昱曾见过其笔迹,献计曹操,他可仿其字体,诈修家书一封,差一心腹人,去召徐庶。
  曹操依计行事,待程昱书信写毕,便差人持书径奔新野县,去见徐庶。徐庶见过家书,得知老母落入曹操手中,唯恐受其所害,踌躇不定,寝食难安。次日徐庶寻见刘备,奉上家书,哭言而道。
  “怎奈老母今被曹操奸计赚至洛阳囚禁,将欲加害。老母手书来唤,庶身为人子,不容不去。非不欲效犬马之劳,以报使君,奈慈亲被执,危在旦夕,不得尽力。今当告归,容图后会。还望使君容庶尽孝!”
  徐庶说毕,双膝一跪,对着刘备便拜。刘备脸色连连剧变,心中激荡不止,他刚见时势终有所转,正欲大展手脚,建造一番大业。此时徐庶却是要走,这如同要断他双臂!更何况,徐庶要投的,更是他的死敌曹操!
  刘备双眼一丝杀意一闪而过,忽然脸色又变,竟然想哭就哭,泪涌而出,当场大哭起来。
  “子母乃至亲,骨肉不离。元直身为人子,岂能见母受害,而无动于衷!元直不必顾虑于我,快快赶去洛阳。待与老夫人相见之后,或者再得奉教。”
  “主公大义,若能救回老母,无论天涯海角,元直必回主公麾下效命!”
  徐庶听得感动异常,拱手拜谢,便欲辞行。不过刘备却是说道。
  “此番一别,你我君臣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见。乞再聚一宵,来日饯行。”
  徐庶虽救母心切,但却不忍拒绝,便是应诺。随后刘备命人准备宴席,徐庶先归收拾行装。徐庶刚走,孙乾便在刘备耳畔低声而道。
  “元直乃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若将我军虚实尽报。新野危矣。主公宜苦心强留之,切勿放去。曹操见元直多日不去,心怀怨恨,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尽心尽力,力攻曹操,与其不死不休!”
  刘备一听,脸色连连变化,孙乾的忧虑,他早就想到。刘备眯了眯眼,低声便道。
  “元直心思精密,只凭推算,就能猜出人心中所思大概。只怕他得知我等心意,更会怀恨而去。若是如此,我与元直至此便是恩断义绝!”
  孙乾目光阴柔,低声又道。
  “眼前时势迫急,主公莫要犹豫再三!要不如此,我等派数名精细将校,赶于元直之前,潜入洛阳,打探其母踪迹,然后!”
  孙乾说到这,忽然做了一个割首的手势。刘备双眼一瞪,脑念电转,觉得这大可一试。忽大耳一动,听得门外有一丝轻微的动响。刘备这双大耳,极为灵敏,方圆数百米内,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听得清晰。刘备心中一惊,忿然起身,立刻大声喝道。
  “万万不可!!!使人杀其母,而我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为不义也。我刘玄德宁死,亦绝不做不仁不义之事!!!”
  孙乾闻言,满脸羞愧,不过还是再劝。刘备厉声咆哮,直把孙乾喝退而去。
  夜里,宴席摆好。刘备、徐庶纷纷入席。徐庶脸色黯淡,对刘备态度忽然冷淡几分。今日他走在路间,心想刘备如此仁德,实乃救天下黎民之绝世明主。比起天下万万百姓,个人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