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660部分

寒士谋-第660部分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毛骨悚然。
  少时,江东众臣一一赶来,孙权仍哭不止声,最后更是痛叫一声,生生哭死过去。韩当吓得大眼一瞪,连忙命军内医者前来看望。孙权半响方醒,又是哭起,哭得眼流血流,哭声嘶哑,声不能发。
  孙权哭了一夜,此间大军徐徐入城,孙权就守在孙策灵柩之旁,恸哭不止。城内百姓见之,无不动容,亦随之泪下。少时,诸军安置各定,孙策灵柩搬入吴侯府内,孙匡依孙权之命,处理丧事。
  三日之后,孙策下葬于吴会东边。孙权率领东吴文武,尽穿衰衣,祭奠而毕。孙权跪伏叩首,三下落定,厉声吼道。
  “兄长安息,弟我定会奋发图强,率领诸臣,建立皇图霸业,望兄长在天保佑。弟我有生之年,必取曹老贼首级,为兄长你报仇雪恨!!!”
  “取曹老贼首级,报仇雪恨!!!”
  黄盖、程普等老将各从长沙、桂阳而回,两员老将嘶声而吼,恨意滔天。吕蒙、凌统等年轻将领听得,亦纷纷扯声附和吼道。
  “取曹老贼首级,报仇雪恨!!!”
  孙策丧事处理完毕。江东诸臣皆奋发理事,各任其职,望能早报大仇。此时周瑜却抱病不出,连日不理军务政事。某日,吴国太听闻此事,亲自来到周瑜府中。从人正欲通报,忽然一阵琴声徐徐传来,甚是哀伤。一些从人听得动情,不觉泪下。吴国太叹了一声,吩咐从人不可打扰,随后便随着琴声而去。
  吴国太走入府中后院,只见周瑜坐立于一湖畔小亭,满头青丝随风飘逸,手拨琴弦,煞有神仙之风。只不过周瑜所弹琴声,实在过于悲哀,天上飞过鸟雀,亦随之哀鸣。
  叮
  琴弦忽然断开,周瑜十指指头皆破,血流不止,殷红的血液滴答在断弦之上。吴国太默默走向周瑜,周瑜神色一凝,双目空洞,毫无彩光,徐徐起身,向吴国太施礼。吴国太见周瑜十指血流不止,甚是心疼,又是叹气而道。
  “伯符竟已身死,公瑾又何苦如此作践自己?”
  周瑜脸色煞白,精神憔悴,如有昔日美周郎的英气。只听周瑜极其痛苦地闭起双眸,徐徐问道。
  “劳烦母亲费心。不知母亲来此,所为何事?”
  周瑜与孙策乃结拜兄弟,昔年在扬州之时,孙坚幸得周瑜设计所助,方能从袁术手上逃脱一劫,然后建立东吴根基。对于孙氏一族来说,周瑜乃是特殊的存在。孙坚更是待周瑜如子,周瑜亦视孙坚还有其两位妻子为父母。
  吴国太神色一凝,柔声而道。
  “如今东吴正是用人之时,公瑾你乃我东吴大都督,岂能置身于外?”
  “母亲教训得是。只是孩儿身患病疾,难以上堂,处理政事军务。”
  周瑜似乎早猜到吴国太的来意,当下便以病疾来做推搪。吴国太默默地望着周瑜,发现其眼内闪过一丝埋怨之色。吴国太身躯一震,长叹一声,忽然从衣袖中拿出一封书信,向周瑜说道。
  “公瑾才智绝伦,天下一绝。天下之事,难以欺瞒于你。老身知公瑾,对仲谋接管江东之事,生有怨气。但此实乃伯符之意也,老身绝无暗中操纵。此封文书,乃伯符让我交予与你。你看后,便知伯符苦心。”
  周瑜听言,脸色刹地一变,原本空洞的眼眸,刹地射出晶亮光华,当下急取了吴国太手中文书,拆开来看。周瑜眼神飞速在信内文字飞转,身躯颤抖不觉。原来孙策在许多年前,便以得知孙权对他生有歹心,欲要夺江东基业。但孙策却不拆穿,亦任由孙权继续装疯卖傻。多年来,孙策只望孙权有一日能回心转意,卸去虚伪,辅佐于自己左右,兄弟齐心,共理江东事务。但孙权却依旧装傻,孙策方知,孙权视自己这个兄长如若眼中钉,肉中刺,望能除之而后快。不过江东毕竟是其父交由孙策手上,孙策不敢违背先父遗命,将江东让予孙权。而他亦知孙权才能胜于自己百倍,若有朝一日,他时运不济,大业未建,身先死。无论他死因与孙权有无瓜葛,他都希望周瑜竭力辅助孙权,扩建东吴,助孙权位登帝位,一统江山。
  信中最后数句,如此写道。
  “公瑾,只恨为兄无能,天命已尽,无法再与公瑾驰骋天下。我弟孙仲谋,其才胜我十倍,若我身死,孙氏唯有他可发扬光大,完成皇图霸业。我一生宏愿,便交予仲谋继承,还望公瑾尽心相辅,完成我之遗志。”
  周瑜观毕,多日来忍住的泪水,再也无法忍住,泪流不止,痛声嘶吼道。
  “伯符遗命在此,公瑾敢不效犬马之力,继之以死!!!”
  吴国太听言,脸色一喜,连忙扶起周瑜说道。


 第九百八十一章 江东新主(下)

  “公瑾能晓明大义,以大局为重,实乃我东吴之幸也!”
  之后吴国太又与周瑜细谈一阵,方才离去。吴国太刚走不久,忽然有一从人急急来报,孙权来见。周瑜闻言,脸色微微一变,却又想起孙策遗命,死死地压住动荡的心神,遂赶往大厅迎接。孙权见周瑜赶来,先是谦卑施礼,脸上露出几分关切之色而道。
  “听闻公瑾身患病疾,恰好我府中有一株千年人参,可以补神益气,特来赠予公瑾。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公瑾笑纳。”
  周瑜听罢,本欲拒绝,但又忽然脸色一沉,命左右接礼,然后命其退去。当下左右无人,周瑜脸色一凝,蓦然向孙权张口问道。
  “伯符待将军如若至亲,从无所负。将军为何却难容伯符?你与他可是骨肉兄弟!”
  周瑜语出惊人,孙权却好似早有料到,毫无震惊,镇定从容地再施一礼,徐徐说道。
  “兄长有言,内事不定,则问之张子布,外事不绝,可问于公。愿公无忘先兄遗命。”
  周瑜一听,顿首而答。
  “先祖遗命,瑜岂敢有忘!”
  孙权闻声,淡然一笑,颔首而道。
  “好!竟是如此,公瑾可愿奉我为主!?”
  周瑜皓目一眯,死死地压住内心的躁火,张口答道。
  “瑜深受孙氏知己之恩,岂敢违背先主遗志,愿以肝脑涂地,任由将军驱驰!”
  “竟是如此,你又何必介怀于以往之事。如今我乃你主,你当应为我效命,还望公瑾病疾早日痊愈,早来辅佐我于左右。”
  孙权默默地望着周瑜,周瑜亦望着孙权,两人目光对视。不知过了多久,周瑜一双皓目刹地闪出一阵迫人的光华,凝声又问。
  “话虽如此。但我却不能让伯符死得不明不白,若是将军不作回答,瑜实难倾心相辅!”
  孙权脸色一变,一双枭目眯成一条细缝,话音中带着几分寒意而道。
  “我兄乃曹老贼所射杀,与我何关!?当时我尚且受恶疾所缠,我兄又远在千里之外,如何能加害我兄耶!?”
  “将军何必再欺瞒于我。伯符之死,虽与你无直接关系,但必有瓜葛。我虽不知实情如何,但伯符逝世不久,你便恢复神智,此间实在太过巧合。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倘若我周公瑾当要细查到底,迟早定会水落石出!!”
  “放肆!!简直是一派胡言,周公瑾你莫要以为你乃我兄长结拜兄弟,便可目中无人,视我于无物!!”
  周瑜咄咄相逼,孙权怒声一喝,忽然失去冷静,枭目刹地变得赤红。周瑜嗤然一笑,忽然从袖中拿出一封文书,对着孙权咆声吼道。
  “你以为你装疯扮傻之事,伯符不知耶!?你瞒得过我,瞒得过江东诸臣,却瞒不过你的至亲。伯符待你亲如手足,你一举一动,他如何察觉不了!?你且看这封文书,便知伯符待你若何!!!”
  孙权听言脸色连变不止,连忙从周瑜手中夺过文书,拆开观阅。此封文书,正是孙策给与周瑜的那封遗命。孙权望着信中一行行文字,浑身猝然颤抖起来,死死地咬着皓齿,咬牙切齿,如似一头疯狂的暴虎。蓦然,孙权忽然发作,将手上文书撕扯成无数碎片,状若癫疯,厉声吼道。
  “此封文书绝不是我兄长所写,定是些奸佞之徒,伪装我兄长笔迹,欲要离间你我二人!!!周公瑾愧你被誉为天下第一智者,这等雕虫小技,你如何看不破耶!?”
  “哈哈哈哈哈哈哈!!!”
  周瑜听言,忽然咧嘴笑起,仰头猖獗而笑,傍若无人。孙权手指周瑜,忿然喝道。
  “周公瑾,你此笑为何意!!?”
  “我却不笑你,只是笑伯符自作多情,未有识得其所托之人,竟是如此丧心病狂之徒!!我不妨告诉你,此封遗命,乃吴国太亲手交付,如何有假!!?”
  周瑜眼中带有几分疯癫之色,直瞪瞪地望着孙权。孙权踉跄数步,脸色阴晴不定,眼珠子溜转不停,正是绞尽脑汁,来做回答。周瑜踏前一步,猝然一声暴吼,脖子青筋凸起,浑身暴起极其强烈的气势吼道。
  “逆子!!!你岂尚有面目立于人世耶!!!?”
  就在此时,孙权突然后退数步,厉声喝道。
  “周公瑾你屡屡欺辱于我,欺君犯上,如此忤逆,我焉能容你!!来人呐,还不快快将周公瑾给我擒下!!”
  孙权喝声一起,无数手持刀斧的甲士冲入大都督府邸。周瑜见状,骤然发作,冲向孙权。孙权慌乱躲避,急从怀内拿出一柄匕首向周瑜便刺。周瑜眼疾,一手抓住了孙权执住匕首的手臂,另一手将匕首夺下。数十甲士冲来,周瑜紧急之下,大吼一声,紧紧抓住匕首望孙权心窝便刺。
  就在此时,飓风猝然而起。吹得那数十甲士尽数荡开,飓风拂过之处,蓦然出现一人影,正是孙策。孙策望着周瑜,疾声喝道。
  “公瑾!!莫非你忘了我与你遗命耶!!你若诛杀我弟,东吴崩溃,天下各地诸侯将纷纷起兵,侵略我境,即时我东吴儿郎皆成为他人阶下之囚。九泉之下,我如何能够瞑目!!?”
  孙策声若洪钟,赫然在周瑜心脏中激荡。周瑜恍然醒悟,可惜不知觉中,他手上匕首已刺入了孙权心窝。孙策见之,眼流血泪,嘶声惨叫不绝。
  “不!!!!!”
  一梦忽止,在床榻上的周瑜,忽然惊呼一声,翻落床榻之下。在旁侧的小乔见状,大吃一惊,连忙赶来看望。周瑜瞪大着一双皓目,大口大口喘气,回过神来,才发觉起了一身冷汗,刚才之事原来尽是梦境。小乔随即赶来,那如星辰般璀璨的大目尽是担忧之色。原来吴国太刚离开府中,周瑜紧绷的神经松下,就在亭内歇息,多日的疑惑,终于得以明朗,周瑜带着对孙权的怨恨,很快便沉睡过去。后来小乔过来看望,见周瑜就在亭中睡着,唯恐周瑜着凉,便令两员兵士,将周瑜搬入其寝室。周瑜实在过于疲倦,睡得甚沉,并无醒来。
  周瑜听小乔将适才之事说毕,心中暗里庆幸,自己并未一时冲动,犯下不可挽救之事。
  当下周瑜故意支开小乔,小乔刚是走出,周瑜便急从怀来拿出孙策给与他的遗命文书,来到奏案边,于灯前烧毁。不一时,兵士来报,孙权前来看望。周瑜定了定神,整衣一番后,便转出大厅,来见孙权。只见孙权身穿虎威紫袍,腰系一条虎头玉带,甚是英气逼人。孙权一见周瑜来到,连忙作礼而拜。
  “弟贸然来访,还望哥哥莫怪。弟听闻哥哥犯病在身,心想必是因我兄惨死之事,仍旧耿耿于怀,而至心神动荡,心绪不灵。恰好,弟有一株千年人参,可补神益气,特来相赠。”
  孙权满脸关切,毫无虚伪之色。周瑜默默地望着孙权,脑念电转,忽然双膝一跪,向孙权跪拜而道。
  “劳烦主公费心,臣已康复,不日即可行事军务。主公接领东吴大位,臣迟迟未来谒贺,还请主公恕罪!!”
  “哥哥你这是何意,快快起来。这四下无人,你何必向我施这等大礼。我兄长已死,东吴尚未安稳,左右我还需多多依仗哥哥。还望哥哥竭力相辅。”
  孙权连忙来扶周瑜,周瑜顿首叩地,厉声喝道。
  “臣必以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孙权听了,不由脚步一慢,心神一震。他今番过来看望周瑜其意有二,一者是看周瑜是否对他起了疑心,二者则是看周瑜是否欲想趁如今东吴不稳,暗中夺权。如今孙权却见周瑜极其诚心,对自己毫无反意,当即心花怒放,连忙扶起周瑜,张口问道。
  “弟虽不才,但今承父兄之业,国家大事,不敢丝毫怠慢。哥哥认为,我将何策以守之?”
  周瑜神色一凝,朗声而道。
  “主公莫忧,自古以来,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我东吴不少高才之士,一直以来未得重用。为今之计,主公当以一一重用这些高才之士,借其安稳局势,然后东吴可定也。”
  孙权听言,面色一凝,遂便问道。
  “先兄遗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哥哥。恕弟我眼拙。除子布与哥哥二人外,不知我东吴尚有何些高明远见之士?”
  “子布贤达之士,足当大任。不过若有顾元叹,诸葛子瑜此两人相辅,内政之事,不需再忧。至于为臣,瑜不才,恐负倚托之重,愿荐二人以辅主公,处理军务大事。”
  军务大权,乃一国之本,孙权听言,一双枭目刹地迸射两道精光,紧紧地盯着周瑜问道。
  “哦?不知何两人竟能得哥哥青睐?”
  “一者乃鲁子敬,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可担之大任。不过他心性仁善,但凡需大切大断之时,主公可夺量考量。二者乃吕子明,此子虽尚年幼,但其无论谋略或是机智皆是上乘,为人老成果断,亦可交付大任。军务之事,若能再得此二人相辅,可无忧矣。主公初登大位,正是重立朝社之时,若主公愿重用瑜所说四人,东吴必能有一番新的气象。”
  周瑜凝神而道,孙权一一听着,枭目内一丝寒意渐渐褪去。从周瑜这数番话里,他便能听出,周瑜乃真心实意辅佐自己。孙权当下作礼而拜,谢过周瑜指教之恩。周瑜遂回礼而拜,两人就在大厅内细谈一阵。少时,孙权正欲辞去,起身时,脸色微微一变,向周瑜意味深长而道。
  “哥哥与先兄乃结拜兄弟,情义之深,就连权亦是极为羡慕。不过先兄已死,其立下遗命,由弟我统领江东之事。弟承先兄遗志,必定竭尽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