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929部分

寒士谋-第929部分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兵纷纷赶来。张飞恶战连连,力劲已去了过半,眼见难以杀到司马懿那里,也不多做纠缠,厉声吼道。
  “司马仲达,早有一日,张爷爷必取你项上首级!!”
  张飞喝毕,奋力杀开一处破口,转马便走,赶到正往过来接应的队伍之内。与此同时,张颌、陈泰亦与全琮还有一众吴将斗得正劲。两军越战越勇,大有不死不休之势。司马懿刚逃过一劫,转眼望向四周战况,见吴兵各个勇不畏死,暗想定是张颌轻视之举,激愤了吴人的斗志,脑念电转,急教后军兵士鸣鼓收兵。很快,鸣金号角声响起。魏兵后部人马先是突进,以乱箭接应,射开前阵的吴兵。吴兵纷纷躲闪,张颌听得鸣金声起,面色一凝,急喝撤军。全琮大瞪巨目,骤马欲追,却被陈泰截住。两人刀槊碰撞,快得惊人,杀个不相伯仲。
  与此同时,吴军后阵,陆逊眼眸眯缩,烁烁发光,最终还是止住了心中的冲动,下令撤军。毕竟此下,自军人马已拼杀许久,若是逼得魏寇过紧,皆搏命反扑,反倒难以取好。陆逊号令一落,很快吴军阵内亦传起了鸣金收兵的号角声。吴兵人马纷纷撤去。于是魏、吴两军各自归去。张颌收兵回到城内,想起适才那一幕幕险境,不由脸色唏嘘,与众将谓道。
  “今日一见,吴人性子倔强,勇烈敢战,看来确是我太过轻视吴人了!!”
  司马懿听了,微微颔首,淡然而道。
  “士不可屈其之志,辱其之名。否则,势必遭其反扑,幸好今日我等尚有城池可据。否则依适才那态势,吴人岂会轻易撤军,大有可能会与我等拼个玉石俱焚,不死不休!!
  张颌闻言,心里一揪,脸上闪过一丝愧色,与司马懿谓道。
  “司马主薄此言,实乃金石良言,颌当谨记在心。“
  司马懿面色肃然,微微颔首,眼中更带着几分虑色,与张颌说道。
  “此下吴人三军激愤,战意昂然,锐锋正劲。陛下交予重任,教我等把守东福,我等为明其志,皆立以军令状。如今我军已无退路,务必要把守城池,不容有失。更何况,那诸葛孔明数日来不见丝毫动静,不知其在揣谋着什么诡计,将军当应谨慎。”
  张颌听了,神色一凝,重重颔首应道。
  “司马主薄所言极是。颌已知当如何去做。”
  张颌说毕,先严色厉词喝叱诸将一番,去其傲心,然后又一一吩咐,教各人不得擅离职守,谨慎处事,把守城池,不可出些许差错。诸将领命,更兼司马懿提起军令状之事,众人自然不敢再掉以轻心。
  却说另一边,陆逊收军归寨。今日一战,两军虽拼杀激烈,但吴军却是更胜一筹,虽折损了两千余人马,但却歼灭了近三、四千魏兵,若非司马懿、陈泰两军及时赶援,张颌那部兵马更大有可能成功歼灭。而张颌在众将搏杀相拼之下,连连挂彩,狼狈而逃,可谓大震军心,军中兵众各都是战意盎然,一改先前颓态。在陆逊虎帐内,一众将士各个眼光炯炯有神,似乎杀个不够,还欲再去拼杀。诸葛亮笑容可掬,一一称赞。如此一来,众将隐隐对诸葛亮等一众残蜀遗臣暗生的嫉恨,也消去了大半。陆逊神色一凝,忽然说道。
  “今日幸赖诸位奋勇杀敌,扬我军威,教那张儁乂不敢再轻视我等东吴俊杰。前耻虽能得雪,但国仇家恨尚在眼前。还望诸位多加努力!!”
  陆逊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神色一震,齐声喝道。
  “我等愿效以死力,与魏寇决战到底!!”


第二卷 风云莫测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司马懿的醒悟

  陆逊大喜,与众将承诺,待平定乱局,日后定然一一将众人功绩禀报,让众人一一受赏。诸将无不欢喜。少顷,议席散去,诸将纷纷而出。很快,帐内唯独剩下诸葛亮与陆逊二人。陆逊面容一紧,与诸葛亮谓道。
  “依先生之见,当下我军该当若何?”
  诸葛亮面色从容,手中轻摇羽扇,与陆逊徐徐谓道。
  “想这时候,朱将军等精锐兵众已将赶到吴县附近。亮这数日,观魏寇所动,极为谨慎。若非张儁乂还有一众魏将,心起轻视之心,绝不会贸然出战,大有死守之心。以此看来,若亮所料无误,老贼必是教张儁乂在此抵住我军,另一面却早已从平阿出军望吴县杀去。”
  陆逊闻言,面色大变,心头连跳,急与诸葛亮说道。
  “如若这般,吴县危在旦夕。只恐就凭朱义封那三千精锐,难以扭转局势!!”
  诸葛亮听了,却是淡然一笑,不慌不忙,从容笃定而道。
  “右将军稍安勿躁。老贼以为我等皆被挡于东福,未曾留意后方。朱将军乃机警之人,但见时机,必会盛势而发,亮却以为,三千兵众足以力挽狂澜,使得老贼措之不及,自乱阵脚。而吴王雄才大略,吴县之中更有鲁子敬、顾元叹等智谋之士,但见老贼军乱,势必会趁乱出军,如此一来,老贼大军溃散,兵马虽众,反而更难以整军,一旦势乱,则一发不可收拾也!!”
  诸葛亮双眼炯炯发光,光亮照人,陆逊听了,心头连连抖动,长叹一声,无比钦佩地拜礼而道。
  “先生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之妙,逊实不如也!!若是此番东吴危势得解,逊定当与吴王如实禀报,以报先生恩德。”
  诸葛亮微微一笑,轻言说道。
  “东吴与蜀汉早已结下秦晋之好,相互扶持,乃是应当之事。亮不敢居功,只望到时吴王能给予一安身之所,与我等蜀汉之人重整旗鼓,待他日东山再起,复夺失地!!”
  陆逊闻言,对于诸葛亮的忠义,尤为倾服,不过暗中却又是大感惋惜。两人商议一阵,诸葛亮教陆逊继续做强攻急切之态,让张儁乂等人心有松懈,为朱然那部精兵以作掩护。陆逊听是有理,便是依从。
  随后数日,陆逊连日发兵攻取,张颌引军把守城门相抵。两军声势虽大,但正面交锋却是极少,死伤亦是不多。张颌以为陆逊、诸葛亮无破城之法,心里松懈。一日,吴兵又是虎头蛇尾地撤去。司马懿见了,却是毫无喜色,反之一脸的异色、疑惑。张颌见了,心头一紧,遂向司马懿问道。
  “司马主薄,可是心有疑虑!?”
  司马懿听张颌问起,重重颔首,手扶胡须,凝声而道。
  “我见这多日,吴贼空有声势,却又屡屡与我军在城下交锋一阵,便立马撤去。贼军如此诡谲,实在反常。”
  陈泰在旁听到,神色一沉,忽然说道。
  “依末将之见,此贼军并无破城妙法,却又恐强攻硬取,将大折兵马,故而如此。”
  司马懿听了,眼角一抽,摇首便道。
  “若有贼军仅有陆伯言一人,玄伯此言,大有可能。但玄伯别忘了,贼军还有诸葛孔明此人坐镇。诸葛孔明才智之高,非我辈能料!!”
  张颌听言,眉头一皱,沉声而道。
  “莫非诸葛孔明,暗中藏拙,却是另有图谋?”
  “绝非如此。依时下局势,诸葛孔明等残蜀遗臣,与东吴同舟共济,唇亡齿寒。而蜀汉与我大魏素来仇深似海。若是东吴被我大魏所吞。诸葛孔明唯有投我大魏,方能以保得其主刘禅无患。但诸葛孔明一生以光复汉室为己任,宁死亦不会投于我大魏!”
  司马懿眼光灿然,说得煞有其事,似乎对诸葛亮极为了解。张颌听了,眉头皱得更紧,一时不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陈泰神色一震,张口说道。
  “两位明公不必多虑。时下我等只需保得东福无失,便可完成陛下的令旨。贼军若何,何须多去费心!?”
  司马懿闻言,眉头一皱,微微摇首,这陈泰还是入世未深,不知兵法之诡。这时,张颌面色一沉,眼光凌厉与陈泰谓道。
  “玄伯此言差矣。两军对阵,当需知其谋,方可制胜克敌!!诸葛孔明乃百里之才,才谋百出。所谓事出反常必有诈也。贼军多日虚张声势,暗中必有谋略。陛下之令,虽只教我等把守东福,但其中所意,乃是要我等抵御陆伯言的大军,使得陛下无后顾之忧,能倾势攻打吴县,一举平定伐吴之战!!玄伯如此松懈,势必酿成大错!!”
  陈泰一听,顿时心头一揪,方知其中利害,连忙拱手告罪。张颌摆了摆手,遂向司马懿望去。司马懿眼眸眯缩,两人目光对视,似乎都有相同的忧虑。司马懿神色一凝,问道。
  “将军是否怀疑贼军暗中已调拨兵马,往吴县救援去了?”
  司马懿此言一出,更是应证了张颌心中的所虑。张颌重重颔首,与司马懿谓道。
  “司马主薄所言,正合我之心事。”
  张颌话未已,一旁的陈泰便急急说道。
  “可是,贼军若取近路,通往吴县,必要先过平阿,如此一来,东福乃是必经之处。贼子如何能凭添双翼,从而跃之?!”
  司马懿闻言,冷然一笑,与陈泰谓道。
  “世上绝无必然之事。贼军深熟吴郡地势,或有暗道、捷径,从而进之,万不可掉以轻心!!而依我所见,贼军连日虚张声势,所意乃在吸引我军注意。因此若我所料无误,十有七、八应是如此。”
  张颌听言,眉头皱得更紧,带着几分急躁向司马懿问道。
  “那依司马主薄之见,我当若何!?”
  司马懿抖数精神,脑念电转,疾言厉色而道。
  “我军不熟地势,若要贸然寻索,必定多耗时日。依我之见,将军当一面派人日夜兼程,通报陛下,教陛下早作准备。陆伯言大部人马皆在此处,调拨而去的兵马,必不会多。只要陛下能早料此事,有所提备,诸葛孔明之计,便将功亏一篑!!同时,我军却又将计就计,与陆伯言的大军在此纠缠,松懈其心!!”
  张颌闻言,眼中连射jing光,颔首应道。
  “司马主薄所言极是!!我这就立马速去调拨!!”
  张颌说罢,陈泰神色一震,主动请缨。张颌见了,想陈泰虽少经战事,但才思敏捷,能够随机应变,更有急智,便教陈泰立马收拾行装,待夜里初更立即出发。这时,司马懿忽然心头一抖,疾声叫住准备离去的陈泰。
  “玄伯且慢!!诸葛孔明素来料算如神,必会有所防备。你若要去,可分两部兵马而去,教一部先行,看其动静。若果中了贼军埋伏,你大可趁乱而去!!”
  陈泰猛地叫住脚步,便听得司马懿在后如此喊道。陈泰不禁脸露疑色,暗道司马懿过于多虑,杞人忧天。
  不过张颌却是脸色一紧,煞有其事地颔首向陈泰吩咐道。
  “若非司马主薄及时提醒,我几乎误了大事。玄伯,你便依司马主薄之言行事,此中事关重大,若成矣,可保城内二万将士性命无忧,若有错失,我等皆性命堪忧!!万万不得有误!!我予虎符与你,你可随意调拨军中精锐,务必要将此事,早日告之陛下,切勿有误!!”
  陈泰听张颌如此慎重吩咐,脸色连变,不敢再有丝毫松懈之心,拱手应诺,从速速离去。比及黄昏时候,陈泰调拨已定,征召了一千精锐,其中大多都是百人将以上的将校。渐渐地,夜色降临,陈泰速速吩咐,随即一员名叫高平的都尉引数百精锐先出城外,望平阿方向速进。陈泰则引剩余兵马,徐徐随于其后,到一处芦苇丛内隐蔽,静观动静。
  却说高平引着数百轻骑,一路径直而去,刚转到一处路口,忽然间响起一阵阵弓弩震响。高平大惊失色,急眼望去,只见前方山坡处,一片片箭潮,当头射落下来。高平急舞起手中大刀拨打,疾声大喝,有埋伏。高平麾下将士纷纷反应过来,各提兵器抵挡。不少人坐下战马被射中,顿时纷纷摔落马下,响起一阵阵惨厉的叫声。忽然间,山坡之上,一员手提大刀的吴将赫然杀落。高平眼疾,很快便认出那将正是全琮,顿时吓得魂魄惊飞,勒马就逃。
  原来诸葛亮多日前教陆逊在东福城外方圆七、八里,布于暗哨,但见东福城内有何动静,立刻报于早就在暗中在山下某两处屯兵的全琮、李福。而就在不久前,斥候发觉高平那部兵马正往平阿方向而去,急忙回报于全琮。全琮听闻立即引兵前去埋伏截杀,又依陆逊早前吩咐,派人通报另一处的李福,教他早作准备。
  却说此下全琮纵马从山坡上冲突而下,如有天崩地裂之势。高平见全琮势如骑虎,吓得勒马就逃。全琮驰马飙飞,猛地赶了过来,手起刀落,望高平后脑勺就砍。寒光一闪,一颗头颅冲天飞起,高平连惨呼都来不及,被便全琮一刀砍死。头颅坠地,血液迸飞,四周的魏兵见了,无不变色,纷纷各勒马匹奔散而去。全琮面色狰狞,把刀一招,遂引兵马掩杀。
  而就在不远处东面的一处芦苇丛内,陈泰听得一阵阵狂烈的喊杀声中,夹带着无数凄厉的惨叫声,顿时脸色连变,方才知自己乃井底之蛙,对司马懿极是倾服,暗暗庆幸若是并非司马懿早有料算,此下他定已遭到了埋伏。陈泰却并非畏惧落于险地,而是唯恐难以完成使命,受万夫所指,祸延三族!!陈泰精神一震,眼光烁烁,立马引兵趁乱绕路而去。而另一边,全琮只顾着追杀高平麾下部署,却也不知暗中有一部兵马正趁乱望平阿而去。
  陈泰一路小心谨慎,却又不敢有所怠慢,心惊胆跳,浑身神经紧绷。且说另一部屯于附近的吴兵,其统将李福,乃山贼出身,颇有武艺,于会稽蛇盘山上占山为王,后来被孙权派兵征讨。李福知非东吴军敌手,便率众投降,时在陆逊麾下任牙门将之职。


第二卷 风云莫测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三胜

  李福性子暴躁,尤为嗜酒。不过平日里,在陆逊治下却不敢放肆。陆逊以为李福贼性已改,更兼麾下无将可用,有意提拔李福,便付与重任。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陆逊又哪里料到,李福自领一军所屯,便开始放纵起来,连日在帐内饮酒,每每饮得大醉,其麾下将士皆是其昔日旧部,也不去劝,反而一同与李福在军中饮酒作乐。
  此下李福正于帐内与麾下部众饮酒,忽然有一队七、八人队伍,赶到了李福屯兵之所的营外,急与营外把守兵士告之前事,教其去报。那些守卫听得,顿时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