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砖 >

第283部分

唐砖-第283部分

小说: 唐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个善茬,一定是自己的手下损失惨重,所以才下了杀手,至于程处默,那就是一个二货,官职都被降得只能领八百人,还想着马上封侯的事,仗着自己的铠甲犀利,冒着箭雨攻城,幸亏没遇见滚木礌石,否则就该吊孝了。
    稳重些的李怀仁一定是被那两个家伙逼得急了,只好不顾生死的千里追杀,捞个太子也不算是白跑一趟,只是,为何听不见李承乾的消息?打死云烨都不相信李承乾会出事。
    如果李承乾出了事,这就不是大胜,是大败,军中不知多少人头会落地,老牛,老程,李绩这些人的脑袋都不会太安稳。
    “太子如何了?“顾不上管门外面的蠢货,赶紧打听太子的动向。
    魏征喝了口茶,捋着胡子欣慰地说:“太子此次出征,可谓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老程,老牛纷纷夸太子知进退,明军法,可谓三军之表率,七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横扫草原,太子的右率一直跟进,太子没坐马车,一直骑马随军,在白城子还有斩获,军报上说,三军士气顿时大振,一鼓作气的穿越了魔鬼城。
    你书院这回也露脸,在沙漠里用油布取水,是怎么想出来的,水源都被污染了,到处是死牛死马,死羊,臭气熏天,早就不能饮用,如果不是你书院弟子想出来挖沙坑利用油布取水,给将士们好歹补充了一点水,否则会出大事。“听到这里就松了一口气,李承乾只要不犯错,就是大功一件,中规中矩的评语最好,臣子没几个喜欢脑子里有三千个主意的皇帝,在老将眼里,只要守规矩就好,至于其他的,可以慢慢学,谁家皇帝没事干总在军营里待着。
    魏征今天很健谈,扯着云烨把高昌战役讲了个通透,从他的描述里,薛延陀的国土好像也有一半变成了大唐的牧场。
    军人们对牛羊非常的爱惜,不再像以前见到牛羊就宰杀一空,现在都知道牛羊值钱,军队的后面跟随着无数的商队,将士们的缴获,在战争结束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变成了钱财,虽然只是一张张的纸,通过何邵的邮局就可以把钱财寄给自己的家人,真金白银,童叟无欺,何邵的邮局虽然只比别人早开了三年,但是,老店的牌子已经挂起来了,这次可谓赚的盆满钵满,怪不得这些日子见不到这个打秋风的家伙,那日暮生孩子他也就打了个转,就走了,胖胖的身躯变得更胖以外,没什么变化。
    魏征的目的达成了,自然要告辞回家,现在如果不出意外,贺兰僧伽早就跑的没影了,嘀嘀咕咕一大堆,无非就是想把云烨困在家里,没工夫出去找他们的晦气。
    算了,一个全身上下都是绿颜色的家伙,在他身上花费过多的心思不值,圣旨只是不让云烨进长安城,为期三个月,从这封旨意里就可以看出,李二不准备干掉薛延陀,大军很快就会来,不多不少,正好需要三个月,到时候狐朋狗友都会回来,如果不许云烨进长安城,会把他活活憋死。
    这也是李二向魏征传达的一个讯号,结束争论,薛延陀战役就此为止,打开了高昌这个大门,商道就会打通,薛延陀也再没胆子捣乱,大军在外多待一日,他心里就一天不得安稳,还是弄回来把府兵散开,回家种田是正经,等元气恢复,再去找高丽的麻烦,李二就是这么想的。
    送魏征出门的时候,门口已经恢复了原状,街市上的很多人明显的很不满,对于云家虎头蛇尾的行为方式很鄙视。
    “三个月,云侯,三个月很容易就过去了,你的那些好兄弟也就回来了。“魏征对云烨诡异的笑了一下,这个老家伙也不是傻子。
    (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节 县令的赌注
    去月子房里看了看那日暮,见到丈夫那日暮就委屈的流眼泪,瘪着嘴给云烨告状,说外面把自己的卓娅叫海带,让丈夫去吧他们的腿全部打折。
    这可不行,要是想把长安城里一半的人变成瘸子,估计在行动之前,李二一定会在云家行动之前,就把云烨变成瘸子,再说了,海带也不错,富贵人家给孩子取名都往贱了取,比如青雀,比如丑牛,比如狗子,云家的大小姐叫海带也不错,这么些人为云家的小海带祝福,有什么不好的。
    云烨把海带夸上天,才让那日暮破涕为笑,抱着自己的心肝宝贝一口一个海带的叫着,疼爱的样子让人从心底里喜欢。
    月子房是个大问题,里面的气味实在是不怎么好闻,这样的环境对于细菌的滋生很适合,辛月想用香水来中和一下,被云烨严厉的禁止了,小孩子的各种器官都非常的娇嫩,万一被香臭中和之后的可怕气味伤着就不好了,云家大小姐将来会成为一个香喷喷的小美女,而不是一个香臭不分的小野孩子。
    想把窗户打开通通风,被全家口诛笔伐的体无完肤,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就是在一千年以后,月子房里的味道都是大同小异。
    皇帝不允许云烨出去,正好,守在家里过自己的小日子,土豆已经开始收割,去除枯黄的藤蔓。沿着起好的地垄,用铁锨挖,地底下果实累累,云家种了足足一百多亩,这可是县令特批的,全县都等着云家的土豆成熟,好称些拿回家当种子,明年,蓝田县要是不把土豆种的全县都是,那才是怪事。
    收割土豆这种事情,根本就用不到云家出手,县令,主簿,县尉带着全县的里长,乡老,自己动手,农家也有些小狡狯,不亲眼看着土豆从田地里刨出来,是不会相信这东西的产量的,他们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
    华县令这回可是下了重注,朝廷三令五申的要百姓对于土豆要小心种植,说这东西还不成熟,等富贵人家多种几年,彻底没问题了,才由百姓家大面积的种植,华县令是从小吏升上去的,这种屁话早就听厌了,自然而然的认为,这是朝廷给富贵人家在谋福利,没见土豆都涨成啥价钱了,勋贵们黑了心的往家里捞钱,还都是百姓的血汗钱。
    李二的好心被百姓们当成了驴肝肺埋进了茅坑里沤肥,蓝田县有云家这个大户,县令主簿,县尉三天两头的上门求告,请云家开一开方便之门,今年多种些土豆,多留些种子,好让明年蓝田县的百姓们也种上,多少吃上几顿饱饭。
    云烨不在家,辛月不敢做主,老奶奶发话了,去年收割的土豆云家统统不许吃,全部放在地窖里留种,今年一开春,就把南面山坡种的满满的,如果有什么问题,老太婆担着。
    老奶奶这个观音菩萨一样的行动惹得县令哭了好几鼻子,打了鸡血一样的冲进京兆府,拿了一根绳子勒脖子上威胁上官,如果不许来年百姓种植土豆这种好粮食,他就吊死在朱雀大街上。
    他死不死的没人关心,但是吊死在朱雀大街上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混蛋立马就会以为民请命的名声留在青史上万古流芳。所以啊,千万不要以为华县令没有吊死的胆子,在这个名声比命重要的时代里,为了后世子孙,华县令会大笑着把自己吊死,吊死了,舌头都不会吐出来,眼睛闭得严严的含笑九泉。
    不用想,他的后世子孙肯定会世世代代的受人尊敬,就是穷的讨饭了,到别人家要饭也比强盗理直气壮。
    京兆府把这事推给了中书,平时见了各位大佬恨不得跪下来舔脚指头的华县令,这时候腰板挺得直直的语气铿锵的催促大佬们火速决断,农时不等人!
    立下了生死文书,华县令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率先种植土豆的优先权,在百姓们的簇拥之下一路回了蓝田县,云家种植一百亩,官府会收购其中的九十五亩,剩下的五亩地给云家留着,也算是一项优惠政策。
    书吏们拉着绑了红绸子的量地绳子,圈出来一亩地,里长,乡老,县令主簿,县尉带着衙役们往筐子里捡那些被挖出来的土豆。
    捡着,捡着,县令抱着一个足足有三四斤重的土豆坐在田地里大哭,所有人都围着他哭,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许百姓家种植?一亩地产量现在还不知道,光是县令自己捡的土豆估计都有五六担了,还不算其他人捡的。
    一亩地很快就被挖的一干二净,那些里长乡老,把大些的土坷垃都捏碎了找土豆,在确定全部都收干净以后,三千多斤的产量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谁听说过一亩地能有二十五担的产出?
    云家还把土豆种在山坡上的旱地里,今年的雨水一般都有这样的收成,要是全部种到天字号田里,会是一个怎样的收成?
    华县令哆嗦着嘴皮子,指指远处的一块地下令:“再量出一亩地,我们接着看产出,说不定这块地肥,产出出奇的高,做不得数。”
    都是老庄稼把式,只要看看土壤就知道是不是好地,土壤发白,里面夹杂着沙子,石块,明显不是好地,但是没人吱声,一起转移阵地,去县令指定的那块地继续挖。
    一辆牛车从远处慢慢驶过来,赶车的是一个头发雪白的老汉,穿着仆役的衣衫,看到田地里很热闹,就特意拐了一个弯,向这里驶来。
    老仆拱手对一个看热闹的云家庄子上的老汉施了一礼问:“这位兄弟,怎么田地里到处是官家的人?这是在做什么?‘老汉回头见是一个比自己还要年长的人,连忙回礼说:“老哥哥也是来看热闹?这里呀,是一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在给我家挖地,土豆,土豆您听说过吧,是我家侯爷从老神仙那里弄来的好东西,刚才一亩地收了二十几担,就把那个县令乐的抽过去了,就这还不相信,准备再挖几亩看看,老汉就是看个热闹。
    今年的雨水少,影响了收成,去年俺家的一亩地收了四千斤,就这三千斤的产出,就能把县令乐的抽过去,老汉要是告诉他俺家收了四千斤那还不得出人命。“对于华县令的表现,云家庄户很是不肖,土豆这东西作为菜吃,当然是好东西,虽然也能当粮食吃,可是天天吃谁受得了,只有那些饿怕了的人才会把土豆当命一样的看。
    “如此说来,您今年也种了不少?想来家中一定殷实的让人羡慕。“老仆很会说话,两个人找了个树桩子坐下,就开始唠嗑。
    “哎哟,我的老哥哥啊,土豆那东西产量是高,可它也伤地,种了一季土豆就要种一年的苜蓿养地,俺家今年就种了半亩地的,够全家吃就行了,皇家又不许随意的贩卖土豆,只有几个黑了心的富贵人家拿出来偷偷的卖,听说不少捞钱。““好粮食您也不多种些可惜了,一年收二十几担,就是种一年都比种两季麦子划算。““有什么好可惜的,土豆这东西灾年吃一些就好,谁家没日没夜的吃那东西,再说明年我们要种玉米,又是云家全种了土豆,其他的人还怎么活,庄主说了,俺们云家庄子不抢那些苦哈哈的吃食,明年让他们种,俺们种玉米。““玉米?这是什么东西?老朽活了这么些年,种地也有些日子了,怎么就没听过这种粮食,难道也是你家侯爷从老神仙那里弄来的新粮食?“云家庄户哈哈一笑说:“那可不是,我家侯爷是个贪嘴的人,以前跟着老神仙到处跑,到处找好吃的吃,无意中吃过玉米,也想不起来在哪吃的,结果在自己的袋子里居然发现了几颗没吃完的玉米粒,就死马当活马医,随意扔到花盆里埋了起来,谁知道,到了秋后,居然有了收成,这不就引出来那么大的一片子。“庄户乐不可支的指着那一大片子玉米地发笑,玉米好吃,这是侯爷说的,连侯爷这样的精贵的人都说好吃,能差到哪去,明年有了种子一定多种一些,皇家只说不让卖土豆,可没说不让卖玉米。
    老仆摇摇头,感谢过庄户,回到牛车旁,小声的给车里的人说着什么,不时地指指远处忙碌的县令,又指指玉米地,似乎很激动。
    听完老仆的汇报,车帘子掀开,一个带着高帽的葛衣老者从马车上爬了下来,光光的脑袋上只有稀疏的几根头发,眉毛一根都没有,狮子嘴,蒜头鼻,下巴上几根白胡子还左右不均,模样滑稽,却道貌岸然,让人肃然起敬。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颜之推老夫子,下了马车,瞅瞅天上的太阳,就起步往县令那里走去,来到田地里,看到已经浑身都是的泥土的胖县令正在往筐子里捡拾土豆,满意的点点头,拱了一下手发问:“县尊浑身泥土所为何来?“
    (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节 两个老贼
    华县令抬起汗津津的脑袋,看到田埂之上站着一位面相奇古的老者,看不来年岁,说八十也对,说百岁也差不离,这样的寿星必须以礼相待,更何况老人家气度不凡,如此年纪却不柱黎杖,如果说是平民小户出身,他都不相信。
    来不及放下手里的土豆,弯着腰回答:‘在老丈面前实在当不得县尊的称谓,您唤我表字成多就好,这里太过炽热,晚生扶您去棚子下面避避日头,喝口水,您要说什么,晚生洗耳恭听。“颜之推笑着点头,任由华县令扶着自己来到凉棚底下安坐,云家没派人到地里,只是给他们准备了几大桶凉茶供他们解渴,华县令挑了一个干净碗,用茶水涮涮,再倒了大半碗茶水,才给颜之推双手奉上。
    颜之推也不推辞,接过来品了一口,只觉得稍微有些苦涩,后味却又甘甜润泽,笑着对华县令说:‘好东西啊,看你满头大汗的,也饮上一碗,解解暑气,老夫已经有十年未出家门一步,子孙们都担心我死在外面不让出门,老夫看他们一片孝心,也就绝了出门的心思,如今看来亏大了,一出门就遇到收获千百年不遇的祥瑞,这是福分,听说一亩地的产出足足有二十担之多,成多你是亲民官,告诉老夫,老夫没听错。“刚刚灌下一大碗凉茶的华县令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把刚刚收获的土豆用清水洗了洗,拿给颜之推说:“老丈切莫笑话晚生,晚生适才亲自收获了一亩地,是书吏们用测绳重新丈量过的,不会有错,足足收获了三千一百六十二斤又四两,为了担心是土地肥瘦的缘故,这不是又测量了一亩吗,准备做个比较,从现在收获的情况看,相差不会太远,这土豆,的确是我大唐第一祥瑞。”
    颜之推闻言,也咧开嘴笑了起来,只要这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