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飞豹出击 >

第148部分

飞豹出击-第148部分

小说: 飞豹出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待,肯定期待,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制止这种行为的生”杜勒斯积极的响应着副总统尼克松。
    他以和他那虚弱的身体极其不相称的激昂语调大声的说“尽管在外蒙古不管是谁输谁赢,结果怎样,外蒙古的政治制度不会生根本的改变,所不同的也就是走什么样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换成一句中国话讲叫做换汤不换药,那里的人民仍然生活在万恶的**制度下。
    但中国的这次行为在客观上,造成**阵营内部的崩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根本原因。”
    参谋长联席会主席特文宁马上从国际警察转换到机会主义者的角色说“那中国的这个行动不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吗?我们何不趁此在欧洲有所行动,把东欧那些苏联的卫星国一举”“不,不,不,”艾森豪威尔知道参谋长联席会主席特文宁上将下面将要说什么,急忙的摇着头打断了他的话。
    “我们绝不能去趟这个浑水,我们任何举动都会使世界的战略布局失去平衡,促成全球战争。
    中苏双方都有可能因其在战场上局势的严重恶化,形成极端危险的绝望情绪,以致情不自禁地诉诸非常极端的措施。
    大家都看到了中国所提供给我们的他们氢弹试验的纪录片,那样将导致整个地球的毁灭。”
    艾森豪威尔这位将军总统对中苏之间可能生战争的担忧远非寻常。
    他对外蒙古事件采取“不干涉”政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不愿冒新的世界大战,尤其是核战争的危险去拯救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属于苏联绝对控制下的那个称为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小国。
    如果把艾森豪威尔的态度归结于一个更简单的事实:美国对外蒙古局势无能为力。
    正如每每在大战略中那样,地理状况支配了选择。
    外蒙古这个被中苏两个**核大国包围着,它没有海港。
    美国和外蒙之间又毫无往来。
    简而言之,艾森豪威尔无法向外蒙古施加任何有效的影响。
    这就是美国外交政策现实主义原则的充分体现。
    这时的美国还没有强大到象后世那样一只独大,所有国家政客们和军队又都被它吓破了胆,那种无敌天下的地步。
    杜勒斯全身心倾注于社会主义阵营每一个微小的事态变化。
    两个**大国如果能打起来这是他最高兴看到的,他认为这次中国在外蒙的行动为美国提供了一个能彻底瓦解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机会。
    他没有向艾森豪威尔提出象特文宁那样赤1uo裸的趁机武力占领东欧那样的建议,而是提出一个更加阴险的“和平”建议:“我看还是把外蒙问题迅的提交联合国大会,利用这一事件,大作外交和宣传攻势,让**国家都明白,**阵营内部也有领土问题,也有少数民族问题。
    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
    特别要在他们之间有领土问题和少数民族问题的国家中寻找机会,挑拨他们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以此进一步瓦解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我认为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艾森豪威尔面对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驾驭难度之大,已非同一般的世界局势,思忖了许久,对于杜勒斯的提议似乎颇不情愿的说:“把外蒙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最好能让别的国家出头,例如英国。
    我们不出这个头,私下里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
    而我们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应该表一个这样的声明,中苏两国的军队都应当从外蒙地区撤出。
    外蒙古的问题应该在联合国的监督之下,由外蒙古的人民在没有任何外来势力的干预下自己解决,外蒙古人民有权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展道路和更适合自己的社会制度。
    我认为这样的措辞谨慎,温和的中性声明是最为适合我们美国的利益和当前的形势。”
    他停了一会儿,想了想又补充说“还有一点要注意,中国人是个把面子看的很重的民族,我们不管是公开和私下都不要对中国指名道姓的指责。”
    尼克松停止了记录,看着艾森豪威尔说:“总统先生,中国目前和我们虽然没有直接武装对抗的冲突,美中既有合作御侮苏联扩张的一面,也有贸易磨擦不断的矛盾,每年他们通过专利及技术转让费就从美国获得1o多亿美元,在欧洲也有近1o亿美元。
    这也不能不说是另外的一种形式的战争。
    如何面对中国这种贸易战,我们也要尽快的拿出新的办法,在两院进行广泛的讨论,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这是另一个问题,我已责成国务院作为专题进行了讨论。”
    艾森豪威尔接着又把话题转到了对外蒙事件和美国对中苏的关系上来:“总而言之,对于外蒙古的这次事件以及中苏之间可能生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我主张美国应该奉行的一条根本规则,就是要避免美国和中国,苏联生直接冲突,制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生尤其是核战争的生,把中苏之间可能生的战争控制在他们之间,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严格不介入他们之间的争斗。
    但美国作为一个主导世界的大国,要向中苏两国政府明确表明我们的态度,就是绝不允许他们的任何一方在战争中使用热核武器,否则就是美国的敌人和世界的敌人。”
    “总统先生,你说的很对,我们美国的确应该严格不介入他们之间的争斗,同时又要在制止他们之间可能生的核战争挥重要作用。”
    年仅45岁年富力强的副总统尼克松先肯定了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意见,随后阐明了自己对美国对外政策需要调整的看法“我感觉美国应该鼓励我们的盟友自己更多的承担起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从而更有效的避免美国卷入与中苏两国冲突的可能。
    两年前中国副外长李大为曾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国际关系概念‘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我的启很大,我们美国与其全球盟友之间应建立起这种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应调整其海外义务,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减少我们的海外开资,增加我们的实力,在国际争端中以政治解决的谈判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这样才能把战争限制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之内,真正有效的制止核战争。”
    39岁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统尼克松更关心的是世界局势展的趋势,他根据世界局势的新变化及时提出了美国的新战略,这充分的显示了他具有国际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家的胆略。
    “在国际争端中以政治解决的谈判为主”年迈的国务卿杜勒斯很不赞同这位副总统的意见,认为尼克松在夸夸其谈,“谈判可是双方的的事,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就能办到的事。”
    V
第二百零六章 被遗忘的领土
    “我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跟我们一样不要战争。
    通过谈判途径才能走到和平的大门。
    这一点我们自己先要充分认识到。”
    尼克松很尊重这个和自己一样以**著称的政治家杜勒斯,但他现在年迈体弱,病入膏肓,已经跟不上这变幻莫测世界展的形势了:“苏联人我没接触我不了解,但通过和中国人接触,我了解了他们的一些想法,他们也不希望战争,因为战争会影响他们的经济展,他们希望建立与各国间正常的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参谋长联席会主席特文宁对于尼克松的这个见解完全不能苟同,他反驳道。
    “那就奇怪了,他们从建国以来,不到9年的时间里,算上这次对外蒙古的出兵,他们就动了3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又如何解释呢?”“这不足为奇,为了自己国家的核心利益谁都会这样干!中国人要收回他们1oo多年来所丢掉的国土,他们的副外长李大为曾解释说,领土和地缘安全是他们最大的核心利益。
    这就是他们在朝鲜三八线以北和我们拼死相争的原因,他们认为我们越过三八线,危害了他们地缘安全;在他们出兵遇定接受“图瓦人民共和国”请求。
    但是奴才终究是奴才,这个自称的“图瓦人民共和国”并没有享受到加盟共和国的权利,1o月13日,它仅作为俄罗斯的一个自治省被并入苏联,1961年才被苏联升格为自治共和国。
    或许就连苏联自己都觉得这样暗吃了唐努乌梁海,知道理不直气不壮,或许是他们觉得连欧洲大国波兰都可以通过一个苏维埃决议而被瓜分,这个小小的“图瓦人民共和国”根本不值一提,不管是什么原因,苏联官方并没有表任何声明,塔斯社也没有任何有关的报道,仿佛一切都没生一样,连一个条约也没签,哪怕是不平等条约也未签,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把中国的唐努乌梁海划进苏联的版图,使苏联领土多出了17万平方公里。
    邓峰心里无法谴责唐努乌梁海人的卖国行为,毕竟孤悬在外区区1o几万人。
    值得谴责的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居然是在1945年1o月11日苏联苏维埃选举公布选区划分的时候,看到唐努乌梁海地区被列为苏联苏维埃选举第299选区,才知道这个合并。
    此时外蒙古的独立也是木已成舟,中华民国政府对唐努乌梁海更加是鞭长莫及了,可是作为国家政府说句话总是应该的吧。
    他们没有,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做什么没看见,什么也不知道。
    V
第二百零七章 这里的历史一定要重写
    1945年1o月,当中华民国政府知道唐努乌梁海地区被列为苏联苏维埃选举第299选区时,才恍然大悟,唐努乌梁海地区就这样被苏联无声无息的给吞并了。
    他们竟然也同样的无声无息,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直到1948年3月17日苏联的电台向全世界宣布:图瓦人民共和国并入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为图瓦自治省。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当时的中国政府看再也没法装下去了,于是在沉默了两个月后,于1948年5月7日,终于想起来向苏联提出严重抗议,声称保留一切权力。
    当然这种抗议和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上经常生的一样,几句义正词严的抗议往往意味着中国政府对此事处理结束,做个样,让国内的老百姓看看政府不是白吃干饭的之后,也就再没人管,没人问了。
    对于中国这样“抗议”大户,熟知中国政客这一套的老外们,司空见惯也就全当听了一个狗放屁,谁也不会把这个**无能的政府放在心上。
    直到2o世纪9o年代,苏联这个社会主义新沙皇帝国从内部彻底的崩溃了,“图瓦人民共和国”由于不是加盟共和国,唐努乌梁海仍然被留在俄罗斯之内,尽管它也公布了主权宣言,但莫斯科的那些资产阶级新贵们根本就没理睬它,致使最终没有获得独立。
    邓峰想到这儿不由的感到了一阵心酸,一阵愤怒,他用拳头狠狠的砸向了序号2这“滩血”上,愤怒的吼道:“不!这不是历史的全部,历史一定要重写!”他转过身瞪着有些红的眼睛,看着站在自己身边被吓了一跳的作战部长张涛少将,命令道:“马上通知第5集团军万钧司令员,必须在12小时内进驻唐努乌梁海地区,履行有效的主权防务任务,对于敢于抵抗的人员一律消灭;通知新疆生产兵团王司令员,请他派一个农垦师尽快进驻唐努乌梁海地区,解散“图瓦人民共和国”所有的政权组织,对其进行军管。”
    “司令员,现在那里可是苏联的地界儿,这样会不会引起苏联的强烈反应?”张涛这个原基地作战室主任十分谨慎的问道。
    “要反应,迟早是要反应的。
    兵贵神,等他反应过来,我们占了,他能怎么着?”邓峰十分坚定的说:“不管他!这个地方从来就是我们的,从法理上我们履行防务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张涛看着这个自己的老长说:“但是现在我们准备的还不够充分,后面跟进的部队还没有全部到位,外蒙的公路、铁路系统恐怕也难保证我们全面进攻苏联的需要,而且外蒙仅有的木伦,乌兰巴托,和乔巴山三个机场防空导弹部队还没进驻,铁道兵一师和机械化工程一师还邓峰挥了一下手打断了张涛的话,说:“这些我都知道,困难肯定会有,这是战争。
    什么叫准备充分和准备不充分,后世我们对台准备了几十年,不是还是准备不充分吗?准备充分不充分是比较对手情况而言…苏联这些年战略重点在欧洲,在亚洲有多少兵力及大体部署情况你是清楚的。
    你自己好好的比较一下,就会知道,他们不是比我们更困难,准备的更不充分吗。
    不要等,你准备,人家也在准备。
    水涨船高,等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双方投入的越来越多,战争的规模越打越大,战争的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那样的话这仗还能打吗?一但形成对恃的局面,中苏双方谁也受不了,最后谁受益呢?你自己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可是我们这次的战略目标仅是对外蒙古,对苏联也仅仅是做了防御性的准备,并没有制定一个新的完整全面的进攻方案。”
    张涛据理相争。
    邓峰经过这几年的真枪实弹的锻炼,深有感触的说:“方案永远只是方案,他无法穷尽所有的变化,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打仗不能全靠方案。
    我们这次方案的前提是以苏联在外蒙和我们大打出手,可是苏联的远东军区,后贝加尔军区,西伯利亚军区,中亚军区,土耳其斯坦军区,设在亚洲地区的5个军区,他们只是提高了战备等级,三天了,并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反应,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从各个方面完全没有准备。”
    “如果苏联一但动起来,在整个中苏边界几千公里宽大的正面大兵团机械化进攻作战,那也是十分可怕的。”
    张涛心有余悸的说道。
    邓峰看了看张涛说:“张涛啊,在我们这些后来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