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飞豹出击 >

第171部分

飞豹出击-第171部分

小说: 飞豹出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是救了,至于救没救活,方法得不得当,那是另一个问题,顶多也就是好心办坏事而已。
    对于这一切袁木德心里也能理解,象寒彪这些长期在国外从事特战的人更多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人总是要把自己的行为正义化,这也是特战人员心理调整的一种手段。
    所谓正义与不正义完全是由看问题的角度所决定的。就象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一样,你看到日落西山,而地球另一边的人看到的是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大家都没有错,出现差异的是所处的位置。
    至次日凌晨,人民解放军第第3机步团广大指战员和红色边疆的民兵,不顾疲劳,不畏寒冷,连续作战,对苏军穷追猛打,经20多个小时的激烈的战斗,消灭苏军克格勃边防总局第第45集团军一个摩步营,全面占领64屯,并从64屯向东把战线推进了15公里,控制了黑龙江沿岸西伯利亚铁路30多公里的铁路线。截断了苏联阿穆尔省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至苏联远东最大城市远东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哈巴罗夫斯克唯一的一条铁路。
    就在第2机械化步兵师从黑河东面越过黑龙江,向盘踞在对岸的苏军发起进攻的同时,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的第第1装甲师也从黑河北面越过精奇里江向在位于黑龙江和精奇里江汇流处的海兰泡也就是现在苏联的阿穆尔省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发起了进攻。
    站在精奇里江南岸放眼望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火把黎明前漆黑的天空映红了,无数发大口径炮弹呼啸的飞过了精奇里江上空。成千上万发炮弹如雨点般落在了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区和周围的各军事目标,整个海兰泡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爆炸烟幕如同雨后的蘑菇,一层层升起来,连成一片,在冲天火光的映衬下,一座座苏军的营房以及军事目标的建筑物被炸的房倒屋塌,在爆炸的火光中飞起的瓦砾夹杂着人体的残骸清晰可见,不等落下来又随着爆炸的气浪再次的被抛向天空,弥漫的硝烟渐渐的遮住了人门的视线。
    地动山摇,屋顶掀翻,血肉横飞,整个阿穆尔省的政治、文化、工业中心——布拉戈维申斯克被解放军的炮火所吞没。
    人民解放军第1装甲师组成了三路装甲突击群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之下,随即越过了只有二、三百米宽的精奇里江,象猛虎下山,以迅猛凌历之攻势,利剑直插海兰泡这个远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布拉戈维申斯克市。
    人民解放军成功突破了苏军江防工事后,东、中、西三路强大的坦克突击群向前推进,东路沿着黑龙江的江岸,扫荡着苏军设在江边的一个个据点占领海关、港口;西路沿着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西郊对海兰泡地区苏军实行钳形合围,配合中路的装甲突击群对市区的苏军分割围歼。
    “打进海兰泡,消灭苏45军,恢复我主权”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对苏军这些无耻的占领者的无比愤怒,冲进了这沙俄和苏联统治了近60年,洒满了数万中国人鲜血的地方。
    沈阳军区的第第5机步团3营是具有英勇善战传统的部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在围攻云山的战斗中,这个营以三猛著称,第一个冲入云山城内与美骑1师短兵相接,展开巷战,把200米内硬功夫发挥的淋漓尽致,对美骑八团连续的进攻,把美军骑八团打得落花流水,消灭美军二百八十多名,涌现出了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邹正军。
    在这次对苏战斗中,3营的干部战士发扬了该营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当先锋打头阵,攻如猛虎,从中路率先攻进了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区,决心把国旗插在苏军第45集团军司令部的大楼上。为祖国再立新功,在英雄的战史上再续新的篇章。
    在收复海兰泡的战役中3营奉命担任占领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胜利广场中心区的任务,他们从黑河县武庙屯出击,2小时内要到胜利广场,捣毁苏军远东第45红旗集团军司令部,彻底摧毁苏军在黑龙江流域的军事指挥机关。
    这无疑是一场恶仗。战斗打响之前,时任第5机步团副团长的邹正军下到3营,先后三次组织班以上干部骨干察看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地图,选择进攻路线,发动群众分析敌情,研究了各种情况下的处置方案。
    同时对部队进行了思想动员,号召干部战士不要忘记海兰泡沙俄对中国人民血腥的大屠杀,为那些死难的中国**仇,杀敌立功。全营干部战士个个摩拳擦掌,纷纷向党表示决心:要象尖刀一样插进苏军的心脏。很多干部战士写下了血书表示,“头可断,血可流,祖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的坚强决心和钢铁的意志。
    很多**员表示:“我是**员,我愿用我的满腔热血荡涤帝国主义列强留给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身。如果我牺牲了,我的所有存款和这次作战补贴就作为我的最后一次党费。请把我的尸骨埋在这块浸泡着中国人民鲜血和中华民族耻辱的土地上,让我那不屈的灵魂永远的守护在这块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上”
    战斗打响了
    “同志们,快,时间就是胜利!”冲在最前面的第5机步团副团长邹正军坐在自己的”摧毁者“坦克里喊着。“跟我上”。
    3营的指战员们懂得:炮火准备过后,苏军很快的就会苏醒过来,在没等苏军反应过来就对他们进行分割包围,就为胜利打下了基础,时间比生命还要宝贵一辆辆坦克和装甲车紧跟着自己的副团长,随着向后顺延的炮火,冲上了精奇里江北岸。
    此时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住他们这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洪流,苏军设下的层层封锁线被这锋利无比的坦克冲击群切开。
    他们冲上精奇里江北岸,第5机步团副团长邹正军果断的命令:“7连,按原定计划行动,对离突破点东侧1000米的苏军江防要塞进攻,彻底摧毁这个要塞,为后面的步兵打开突破口。”
    苏军这个要塞驻有苏军的炮兵连及一个边防连,这是1856年,沙皇俄国以借地囤粮为名,在黑龙江流域强行建立的军事据点之一歇斯特结雅哨所,这里曾驻扎了沙俄一个炮兵营,后来苏军继承了这个要塞,成了精奇里江和黑龙江两江汇集点重要的战术支撑点。
    7连6辆“摧毁者”坦克和8辆轮式装甲车随即组成2个三角攻击队形,怒涛咆哮般的向苏军这个要塞压过去。
    苏军的这个要塞,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一些只穿着裤衩和外面仅穿一件大衣的苏军官兵提着各种武器,向要塞的花岗岩工事跑去。不断的用机枪、冲锋枪,向冲上来的中**队的坦克扫射。
    “打”7连连长冯克苏一声令下,“摧毁者”坦克和装甲车一齐开火。刹间杀声阵阵,枪炮齐鸣,苏军这些半**的官兵,纷纷被打倒在地上,有的苏军官兵还没闹清怎么回事就不明不白的命丧黄泉,有的则溜之大吉。中国人民解放军七连以快刀斩乱麻之势,闯过苏军要塞的第一道封锁线。
    当前进到苏军炮阵地时,与苏军的炮兵遭遇了。“摧毁者”坦克炮塔上右方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和火炮右侧的7。62毫米并列机枪,向这些惊魂未定的苏军炮兵官兵喷出仇恨的子弹,这些苏军官兵一时慌了手脚,还来不及抵抗,就被一串串愤怒的火舌无情的吞噬掉了那可怜的生命。
    “摧毁者”坦克把那些在人民解放军炮火准备中残存的火炮,撞翻到一个个巨大的弹坑中去。
    跟在后面装甲车中的战士们纷纷的跳下车,向四处逃窜的苏军开火,随着51式自动步枪清脆的枪声,一个个抱头鼠窜的苏军应声而倒下
    兵贵神速。第5机步团副团长邹正军对着嘴边的送话器向8连命令道:“8连边打边插,不要恋战,向胜利广场攻击前进,攻占苏军45集团军司令部。9连攻占阿穆尔省行政委员会和苏共阿穆尔省委。”
    两个连队数十辆坦克和装甲车沿着黑龙江一条不大的高地峰背上修建的马斯特结中央大街,冒着苏军的逐渐密集的弹雨,边打边冲,不停顿地各向自己的目标奋勇向前。行进间不断的向街道两侧建筑里苏军的火力点进行猛烈的射击,“摧毁者”坦克上面的125毫米的坦克炮也吐出了一发发仇恨的炮弹。一时间,炮弹的呼啸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自动武器的射击声,坦克马达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惊心动魄。
    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很多建筑已成了残墙断壁,弹痕累累,硝烟正浓,火焰夹杂着浓烈的黑烟在黑夜中不停的跳动。宽敞的路面上弹坑密布,到处是破碎的瓦砾,空中被弥漫的烟尘所笼罩。满街都是不断燃烧着的被炸毁的车辆和来不及穿上衣服的裸露的尸体及人体残骸。
    第5机步团3营8连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兵分三路沿着马斯特结中央大街及两侧相邻的两条街道,一边打一边向胜利广场攻击前进,象三把利剑直插苏军45集团军司令部。
    三个装甲突击群,用了1小时40分钟,突破苏军在道路两边以坚固的建筑为依托的6道封锁线,和苏军的2次以坦克为主的反冲锋,向前推进6公里,提前20分钟到达了胜利广场,向座落在胜利广场北面的苏军45集团军司令部发起了进攻。
第二百三十五章 消灭苏军45军军部
    第二百三十五章消灭苏军45军军部
    人民解放军第5机步团3营8连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兵分三路沿着马斯特结中央大街及东西两侧相邻的两条街道,一边打一边向北面的胜利广场攻击前进,象三把利剑直插苏军45集团军司令部。
    这三个装甲突击群,用了1小时40分钟,突破苏军在道路两边以坚固的建筑物为依托建立起来的6道封锁线,打退了苏军组织的2次以T55坦克为主的反冲锋,向前推进6公里,提前20分钟到达了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中心的胜利广场,向座落在胜利广场北面的苏军45集团军司令部发起了进攻。
    马斯特结中央大街上有一条小叉路伸延到一片茂密的松林之中,在这条小路的尽头矗立着一座巴罗克式建筑风格、外形端庄稳重的白色建筑物,在这所豪华的别墅里居住着苏联远东第45红旗集团军司令维约夫。达基巴斯基中将。
    “轰轰轰”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正在沉睡的维约夫。达基巴斯基中将,象被火燎了腚一样,从床上一下弹了起来,动作十分敏捷的滚到了床下边,几乎在他滚到床下的同时两发122毫米火箭弹落在他这所豪华别墅房顶上爆炸了。
    顿时天崩地裂,落下的天棚把维约夫。达基巴斯基中将压在了废墟之下,但笨重而又结实的橡木雕花木床为他担住了塌落下来的天棚的巨大重量,使塌下来的天棚和床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型的空隙,就是这个狭小的空隙救了他的命。
    军人就是军人,他那半老徐娘风韵犹存的老婆连一点反应都没有,在睡梦中就被当场砸死在床上。
    躺在废墟堆里的维约夫。达基巴斯基中将,在不断颤动的地上,感到了中**队炮火之猛烈,为二战以来之最。不,这次凶猛的炮火准备,已远远的超过了二战中苏联红军的数千门大炮为夺取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那次炮火准备,堪称史无前例。
    当炮火稀疏下来以后,他在炮火中还活着的一名警卫人员的帮助下,忍受着身体多处划伤钻心的疼痛,一点点艰难的从废墟中爬了出来。
    警卫员把自己外裤脱下来一件,给自己的司令穿上,否则一个堂堂的苏军集团军司令滴浪荡浪带着一根血肉模糊的东西实在是有损于伟大苏联红军的尊严。
    维约夫。达基巴斯基中将,黄色的卷发和斯大林一样的胡髭落满了灰尘,划伤的脸上被愤怒和痛苦扭曲得极为狰狞。他站在别墅二楼的废墟上,完全被他目光所及的一切惊呆了,自己的那辆吉姆轿车的残骸,在已放干了水的露天游泳池里燃烧着。
    透过树影的缝隙,向远望去,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区陷入浓烟烈火之中。在自己别墅右前方的那所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代表俄罗斯建筑艺术最高水平,其穹顶外面用木构架支起一层铜的外壳,浑圆饱满,生气盎然,“战盔式穹顶”的教堂,也在大火中熊熊的燃烧着。
    这座具有100多年历史的东正教教堂,那可是一个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的地方啊,1858年正是自己的祖父海兰泡惨案的制造者穆拉维约夫在英埃森大主教主持下,在这所刚刚建成不久的教堂里举行仪式,将海兰泡正式更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今天它已被这些可耻的中国人给毁了。
    我要报复那些不自量力的中国人象我爷爷那样杀光这些可恶的黄皮猴子,让他们象100多年前那样,赔偿我们俄罗斯的损失。维约夫。达基巴斯基中将愤怒的想着。
    他从废墟中扯出了一条沾满他老婆血迹的床单,撕成了两块,包在了自己的脚上。
    他那像北极熊一样健壮的身体,从二楼的废墟中十分敏的捷跳了下来。他要组织自己的部队,向中国人发动反击,为自己那惨死在床上和那被焚烧了的记载着自己家族光荣历史的教堂报仇
    苏联远东军区第45红旗集团军下辖2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坦克师,2个歼击轰炸航空兵师、2个直升机团,是一个突击力相当强的装甲集团军。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800多辆、战车和装甲车2500多辆、大炮1400门、飞机192架、直升机123架。
    35摩步师部署在海兰泡市区及周边;34坦克师就驻在黑龙江的东岸距布拉戈维申斯克五十公里以维约夫。达基巴斯基那双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祖父名字命名的穆拉维约夫镇;36摩步师在黑龙江中上游离这儿也就100多公里的斯沃勃德内市。
    维约夫。达基巴斯基中将光着膀子,驾驶着自己警卫班仅存的一辆嘎斯69军用吉普车,在被炸得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向自己司令部疾驰。他一面开车一面想着,凭着自己45集团军这雄厚的家底足可以给中国人以足够的教训。
    可是当他赶到了自己的司令部时,他傻了,他看到那4层由花岗岩石条建成的司令部也是浓烟滚滚,东面已被大部分炸塌了,整个第4层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