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三破译的圣经 >

第40部分

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三破译的圣经-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结果却弄巧反拙。同时,约翰也不会第二次借彼得之口来自我标榜,并且也不会一直不提到自己的名字,而始终用“耶稣所爱的门徒”来代称自己。此外,在“同观福音”之中,基督耶稣是向除了犹大之外的11个使徒同时显现的。所以,《约翰福音》肯定不是约翰撰写的,而是由其它的托名作者写成。
  事实上,在《约翰福音》最后的结束语之中,这个托名作者已经情难自禁,不由得多少露出了些自己的底:“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我们也知道他的见证是真的。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地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很明显,约翰自己是不会这样评说自己的著作的,如果《约翰福音》真的是约翰撰写的话。不过,托名作者倒是在此说明了《约翰福音》的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不再进行对于耶稣生平事迹的一一述说,而是要为耶稣的言行作见证。
  总而言之,《约翰福音》不是通过具体且形象生动地述说耶稣如何成为基督的故事,再来继续回答“谁是耶稣?”这一老问题,而是想通过进行对于基督耶稣存在意义的阐发,来说明“基督是谁?”这个新问题一因此,耶稣的自我言说成为《约翰福音》的主要内容,于是,当耶稣自己发言的时候,也就发生了述说人称的变化:“同观福音”之中的耶稣在说到自己的时候,总是用第三人称的“人子”;而《约翰福音》中的耶稣在提到自己的时候,则是用“儿子”,以更加强调上帝之子就是上帝亲临人间的化身,因而宣称“我是世界之光”、“我是好牧人”、“我是生命的食粮”,从而便作为上帝亲临人间的儿子形象的“我”,来与人立约。
  所以,《约翰福音》的述说,自然就是从耶稣接受施洗者约翰的洗礼开始的,并且在接受洗礼以后的第一天,耶稣就被施洗者约翰当着面称为“神的羔羊”。第二天当施洗者约翰对自己的门徒说耶稣是“神的羔羊”的时候,他的门徒也就跟从了耶稣,其中一个门徒是彼得的弟弟,他领着自己的哥哥来见耶稣,也成了耶稣的门徒。随后,耶稣在去加利利的途中又接受了几个门徒,于是一下子就有了好些个门徒。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耶稣对佣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缺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宴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佣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耶稣开始显示第一个神迹,也就成为第一个预示:不仅仅显示了上帝之子那意志与权威的至高无上的荣耀,有助于众门徒在成为虔诚的信徒之后,进一步成为传教的使徒;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神迹,也就是耶稣以洁净的水变成的好酒,在娶亲筵席上来代替已经用尽了的次酒,实际上是以其象征性的寓意,来预示着《新约》对于《旧约》在《圣经》之中的重要地位的最后取代。这是因为,在犹太教中,在对《圣经·旧约》中的摩西律法进行阐释的时候,通常是用“酒”来做为象征物的,并且还常常把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约法比喻成婚姻。
  由此可见,《约翰福音》正是立足于“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样的形而上的阐发高度,来进行关于基督耶稣的述说的,它更多地对基督耶稣的认识提出了具有本质性的观念,特别是为三位一体论的形成奠定了文本基础。当然,《约翰福音》也为此付出了文本的代价,失落了对于耶稣作为历史存在的人的生平事迹进行纪实的文本功能。所以,有人这样评价《约翰福音》说:“它更接近于一部阐述宗教见解的著作,而不是一部具有史实性的宗教传记。”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说,《约翰福音》对于《圣经》的阐释来说,具有着指导性的文本意义,而不再仅仅囿于对某一层面上的解说。
  当然,这并不是说“同观福音”中的三部福音书,就没有《约翰福音》那样重要,而是说“四福音书”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只不过它们具有不同的文本功能罢了。事实上,从耶稣作为人的角度来看,“同观福音”,特别是《路加福音》,通过对于耶稣生平的详细而生动的述说,为《圣经》阐释提供了关于耶稣一生的真实可信的史实,有利于冲破笼罩在耶稣生死问题上的神秘气氛,从而为历史地存在过的耶稣进行了人的还原,在承认耶稣作为基督与教主的宗教身份的同时,确认了耶稣作为文化史上的思想家的地位。
  《马太福音》之中有这样的记载:
  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
  从占星术的角度来看,这颗在伯利恒上空出现的星,预示着犹太人之王出生,决不是偶然的一次,因为在“摩西五经”之一的《民数记》中就出现过这样的说法:“有星要出于雅各,有王要兴于以色列。”来自遥远东方的博士在占星过程中,看见了预示着基督耶稣出生的这颗光辉闪耀的大星,于是不辞辛劳地来到耶路撒冷地区寻找,以验证自己的占星结论是否正确。
  博士们的说法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为耶稣的出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不少人将耶稣视为神话似的虚构的宗教人物。一千多年过去了,在1603年的圣诞节快要到来的时候,以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而著称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观察到土星与木星的轨道出现在了同一平面上,因而土星与木星之间的距离有时会显得异常接近,远远看去就像一颗光芒四射的大星,于是这种大星现象被称为土星与木星会聚。事实上,这样的会聚在1603年发生了3次,只是因为开普勒的视力不好,才错过了前两次的观察机会。
  后来,一些天文学家根据开普勒定律,对土星与木星会聚的可能性进行推算,发现在公元前7年,也曾经出现过3次土星与木星会聚的大星现象。这一天文学发现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属于天文学的,它也具有历史学上的意义,因为这一大星现象不仅证明当年那些从东方来的博士所见不虚,更证实了耶稣的真实与准确的出生时间:公元前7年!这正好是希律王在位的期间,即是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前4年之内。这样,人们终于知道了耶稣在公元元年的时候已经有8岁了,而耶稣在接受了施洗者约翰的洗礼并开始传道的时候已经有33岁了。
  如果说耶稣出生之谜已经揭开,那么,耶稣死亡之谜又如何呢?在《路加福音》之中是这样记载着的: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义士,为人善良公义,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神国的人。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
  由此可见,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以后,在死亡的过程中,虽然有不到正午就遍地黑暗,而太阳又在下午三四点钟就消失不见,以及犹太人圣殿悬挂的帐幔开裂这种种的异常现象的发生,但是,这却说明耶稣从被钉上十字架到死亡的全部时间没有超过4小时,比一般钉在十子架上的人要缩短了不少,这是为什么呢?所幸的是,尽管据说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后,离开了那座坟墓,却留下了曾经用来包裹他尸体的那段细麻布,这就是著名的“都里若圣布”——保存在意大利都里若的一段长约4米的亚麻布!
  1978年8月,在罗马教皇的默许之下,由40名据说是无神论者的美国宇宙航行局的有关专家,组成了一个调查团前往意大利都里若进行实地考察。他们从都里若圣布上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并带回美国,利用最先进的成像分析技术与仪器进行研究。三年以后,即1981年12月,他们终于公布了长期研究的结果:圣布曾经包裹过的基督耶稣,是一个身高1.76米,体重79公斤,年龄约为30岁,脸上长胡须的犹太男人!他的头部被打伤后流出了血,手腕与腿部均被大钉穿过,流出了大量的血,这些都在麻布上面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此外,他的双膝处也曾受伤出血。
  这些具体的描述,与基督教绘画里面的基督受难像比较一致。基督耶稣背负十字架时,不慎摔倒使膝盖受伤,而后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左腿放在右腿上面,用一根长长的大钉钉在一起的。不过,仍有一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就是:基督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并不是像绘画所表述的那样,大钉穿过两个手掌钉在十字架上,而是穿过基督耶稣的两个手腕钉在十字架上的!这就说明了当初被钉上十字架以后,耶稣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大钉穿过手腕的时候,弄破了动脉血管而造成大出血,致使耶稣很快死去。
  现在的问题是,仅仅从一块长度只有4米左右的都里若圣布上面,就发现了如此之多有关基督耶稣的信息,这是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所谓“圣迹”呢?难道基督耶稣要在一块包裹自己尸体的麻布上面又一次显示出神迹吗?
Ⅶ.33 基督的神迹
  一切神迹,无论是贯穿于神话之中,还是出现在宗教里面,实际上都是关于超常现象的想象性述说,即在现实性的基点上,在想象力的扩张中,通过变形夸张以呈现出荒诞不经而又合乎情理的结果,因而只能进行想象性的还原,而无法进行现实性的还原,一言以蔽之,想当然而已,不可能追溯原因。只不过,神话之中的神迹比比皆是,与历史的真实形成某种对应;而宗教里面的神迹则侧重出现,与传道的需要趋于同一方向。
  这也就是说,若果真是神迹的话,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由果溯因式的考察的,尤其是对之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分析与综合研究,试图以此来得出一个所谓的科学结论,或者说一个客观与公正的裁决。因此,只有在相信都里若圣布与基督耶稣直接相关,也就是说相信耶稣是实有其人的前提之下,才有此研究的可能。所有这一切,都无非表明,无论是罗马教皇也好,还是美国宇航专家也好,他们都想做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借助如今的高科技手段,来与当初的耶稣进行无言的对话,尽管罗马教皇是以有神论者的眼光来观看由人而神的基督本人,而美国宇航专家则是从无神论者的视角来探索由神而人的耶稣真相。
  事实上,如果现在的人们只是获得了三年研究的结论,知道了都里若圣布所包裹的基督耶稣是什么模样的话,最大的感受也许不过与当年基督耶稣受难时刻,那些在场者的感受相差无几。关键在于,必须进行质疑,问一问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首先是,按照犹太人丧葬的律法规定,一个人死亡之后,必须全身赤裸地清洗干净,然后洒上香料或抹上香膏,直接用亚麻布包裹尸体,再进行安葬,因而不可能在亚麻布上留下多处的血迹,反过来说,这就意味着亚麻布里面所曾经包裹的尸体没有进行过清洗!那么,耶稣死去的当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根据《路加福音》里面的时间记载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因为在十字架上钉死耶稣的“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也就是安息日的前一天。由于犹太人以星期五的日落到星期六的日落为安息日,因而耶稣被处死的那一天,实际上就是星期五的白天。就在这个星期五快到正午的时候,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并且接近“申初”,也就是快到下午4点钟时,就出乎意料地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幸死亡,因为那一左一右的两个犯人最后是被彼拉多派士兵将腿打断而死的,然后从十字架上面取下来,以免安息日十字架上还钉着人。
  此时距离日落的时分不算太远,所以,已经来不及清洗尸体,人们只好直接从十字架上把耶稣的尸体“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头”,草草地安葬了事。显然,这块细麻布与这个石头坟墓都是在事先已经准备好的,因而还可以在日落之前派上用场;然后“他们就回去,预备了香料香膏。他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不过,等安息日过后,他们来坟墓那里的时候,“只是不见主耶稣的身体”,据说基督耶稣早已复活。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表明在安葬耶稣的时候,没有进行过清洗,以及在坟墓里面留下包裹尸体的亚麻布的可能性。
  虽然一时间无法一下子就说清楚这块亚麻布是怎样被保留到如今的,但是亚麻布是完全有可能被保存下来的,像埃及法老的裹尸布,也是使用的亚麻布,距离现在的时间更远远超过了那块都里若圣布,仍然保存到现在。最后,也许最难说个明白的,正是都里若圣布为何能呈现出基督耶稣的面容来:一张受伤而浮肿的了具有立体感的脸!——先将都里若圣布上基督耶稣留下的从血到各种遗留物的成分搞清楚,再用含有这些成分的混合物涂到一个人脸上去,并用亚麻布包上留下印痕,结果在亚麻布上面,便同样呈现出了这个人的面容。
  这样,有关都里若圣布的“圣迹”之说,已经不攻自破,更为重要的是,这块圣布反而证实了耶稣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他就是来自沙南地区北部加利利的拿撒勒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