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第410部分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410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此时国内留着小辫子的遗老遗少还有不少,包括鼎鼎大名的辜鸿铭,但孙元起身边及满朝文武大员中留小辫子的真还没几个。据孙元起目前所知,只有现任长江巡阅使的张勋还留着小辫子。尽管孙元起历史学得马马虎虎,但对遗臭万年的“张勋复辟”还是有所耳闻的,要不是碍着之前和北洋达成的协议,真想现在就命在徐州附近演习的十余万大军把张勋连同他的辫子军团团围住:如果愿意剪辫认错,我们还是朋友;若是不愿剪辫子,那只好砍断你脖子了!

第四八九章雪耻酬恩此丈夫

王士珍似乎已经习惯了别人怪异的眼神,对于孙元起的打量浑不在意,进屋奉茶之后便开门见山地问道:“孙总理,听说您打算和日本在山东打一战?”

孙元起不答反问:“怎么,聘卿兄也已知道这件事?”

王士珍没好气地答道:“你从甘肃、山西、四川、湖南这么大老远地往山东调兵遣将,动静差点捅到天上,其他人又不是聋子瞎子,怎么可能不知道?”

孙元起摸摸鼻子:“本来我还想隐瞒上一段时间的,纵使不能掩尽天下人耳目,至少也要让日本放松警惕,一时半会儿别动员那么多师团过来。没成想居然闹出那么大动静,连高卧正定城的聘卿兄都惊动了,看这样子莫非已经路人皆知了?”

其实孙元起也知道自己从周边六省调集部队进入山东地界,又是知会北洋各部让路换人,动静实在太大,根本不可能瞒人。尤其眼下日本人坐探密布中国各地,只怕日本方面比北洋上下更了解自己的兵力部署。现在中日局势变动不仅要看孙元起动员多少部队,还要看日本除了动员第十八师团以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动静。

王士珍没有理会孙元起的调侃,又问道:“那百熙对日本军力了解有多少?”

说到正事,孙元起马上正襟危坐,肃声答道:“元起并非出身行伍,对于军事近乎一窍不通,只能根据别人搜罗的情报大致分析日本的军力。先说日本海军,目前计有军舰40艘、驱逐舰19艘、鱼雷艇28艘以及其他舰艇,能够参加战斗的舰只总排水量超过20万吨。毫无疑问,它们对于我国残破衰败的海军具有压倒性优势。咱们要是与它海上交锋没有半点胜算,这也要求我们若是与日本开战的话,一定要尽力避开舰艇重炮的射程!

“至于日本陆军,主要是效法德军编制,分为常备军、国土防卫军和民兵三种。除了目前以护卫南满铁路为名驻扎在我国东北的一个半师团护卫军需要特别注意外。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常备军。常备军按兵种分为步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和警察部队,最高战术单位为师团,每个师团下辖2个步兵旅团、1个骑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以及其他部队,人员约为1。2万人左右。目前日本除了拱卫京畿的近卫师团外,共编有第一至第十八18个师团,总兵员将近25万。若是全国紧急动员的话。估计兵力能够直逼百万。

“当然,对付我们这个老大帝国绝对用不着日本全国紧急动员,甚至连那18个常备师团都不用全部出动。因为日本步兵体格健壮,刻苦耐劳,绝对服从命令,而且经常被灌输武士道精神以及亚洲领导地位属于日本民族、日本军队天下等沙文主义思想。所以从上到下都悍不畏死,战斗力极强。我们士兵素质根本不能与之同日而语,估计只需七八个师团就能横扫整个华东、华北!”

在边上默然无语的曹锟此时忍不住问道:“那百熙总理还要主动与日军在山东决战?”

孙元起马上答道:“不战?难道咱们把齐鲁之地、孔孟之乡拱手让人么?”

王士珍道:“那百熙总理有几成胜算?”

孙元起摇了摇头:“只要有万分之一的胜算,孙某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但聘卿兄若问孙某有几成胜算,小弟心中其实也没有底儿,因为胜算大小不在孙某麾下强弱,而在于日本派遣兵员多少。以及北洋同仁能否坦诚襄助!”

王士珍捻着胡须慢慢问道:“此话怎讲?”

孙元起答道:“道理很简单,如是日本以泰山压顶、狮子搏兔之势,一举派出十个以上师团兵分两路攻入中国,一路从东北直薄京畿,一路由海军助阵攻打山东,我军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只能一溃千里。当然日本不会也不敢采用这种以命搏命的打法,因为稍有不慎他们就有可能死在我们前头!”

“哦?”

孙元起接着解释道:“其实自明治中后期以来日本一直在玩火,它们的策略就是举债扩军,然后举国出战。最后获利还钱。短短二十年里,抛开耗资浩繁的海军暂且不说,仅日本陆军常备师团就从6个一路扩充到了19个,而且近来军方还提出要再建2个师团作为朝鲜占领军常驻朝鲜。它们就像一个疯狂的赌徒,每次都压上国运以命相搏。而且手段极为卑劣,尤其擅长不宣而战,包括甲午中日战争、甲辰日俄战争都是这样。

“虽然赌徒利用千术能够再一再二的获利,但他终究只是捞得小头,大头都被放高利贷的债主搜刮而去。所以日本尽管连续击败中、俄两国,吞并琉球、朝鲜等地,但截至目前它所欠外债已经达到20亿日元,超出同年税收6倍,甚至难以支付利息。国内实行的重税、高额地租和低工资,使广大民众生活极为贫困,社会各阶层要求自由民主、反对军部独断专行的‘护宪运动’持续发酵,政局极度不稳,从民国元年年底至现在不足一年半时间,已经更换了西园寺公望、桂太郎、山本权兵卫、大隈重信等四任内阁。

“现在日本财政和中国颇有几分类似,国库空空如也,外面债台高筑,借则无处可借,还则无钱可还,而且要钱的英、法、美等列强都不是良善之辈。日本之所以垂涎山东,无非就是想做点无本生意,剽掠一些财物内抚民意、外偿债务。可一下子动员十个师团,再加上出动海军舰只,需要多少军费?别说现在日本拿不出来,就算拿得出来,又能支撑多久?”

王士珍赞许地说道:“百熙总理说得极是,日本若是一举出动十个以上师团兵,确实很有可能死在我们前头!既然如此,百熙还担心什么?”

孙元起苦笑道:“聘卿兄你是北洋宿将,甲午年间又曾在朝鲜与日本大战一场,你觉得号称国内第一强军的北洋精锐对上日军常备师团,结果会如何?”

甲午战争爆发前后,时任山海关炮队教习的王士珍随同直隶提督叶志超赴朝助阵,驻扎在平壤一带。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平壤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清军得到朝鲜朝野民众广泛支持,按理说应该斗个旗鼓相当才是。

结果清军统帅叶志超贪生怕死,在战局胶着的情况下竟然树起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撤退中清军中伏,阵脚大乱,死亡近两千人,被俘五百余人。余部在六天中狂奔五百里,一路逃至鸭绿江边,致使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了朝鲜全境。

听到孙元起提起甲午战争,王士珍顿时连连摇头:“哎,提起甲午之战王某真是惭愧无地,不说也罢!但要说北洋六镇对上日军常备师团,姑且不论武器弹药悬殊,单说士气素养恐怕就要差上一截。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估计咱们两三个师的北洋军才能勉强战平日本的一个常规师团!然而现在百熙总理麾下劲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个团便可轻松击溃济军上万人马,口外之役更是以一个混成旅全歼我北洋一个骑兵旅、击溃一个整编师。论战力,百熙总理所部未必不能与日军较一日之短长!”

孙元起道:“无论是广州之战还是口外之役,我部取胜的法宝并非兵员素质有多强、士气有多高,而是欺负对方没有见过飞机、坦克,在猝不及防之下以奇致胜。这种事情可一不可再,根本不足为凭恃。真要遇到凶悍蛮横如日本军队的强敌,终究要逊色三分!好在我们占据地利之便,可以提前布置,如果日军只来两个左右的师团,我们还是有信心对付他们的。但要是更多,恐怕就要倚靠诸位北洋贤达的援手了!”

曹锟摇头道:“大帅如今驾鹤西去,北洋人心早就散了,都督们各自为政,师旅长们降的降、叛的叛,哪还能出上什么力气?”

孙元起自然知道曹锟心中所想,当即拍着胸膛说道:“孙某还是那句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眼下日军入侵在即,我们应当只问将帅贤良称职与否,何必强自区分西北与北洋?若是仲珊兄有意报国杀敌,小弟仍愿请你出山担任中央陆军第一师的师长,率该部出关迎战!”

为什么不是请曹锟回他的老部队第三师呢?原因有三:第一,把他卖给孙元起的唐天喜还在第三师任虚有其位的副师长,肯定不能让他们两人搭伙过日子。第二,正因为第三师是他的老部队,才不能让曹锟杀个回马枪,否则第三师成为了他的山头,以后会尾大不掉;出于同样原因,第一师的师长蔡成勋被调到了西北新编的外蒙陆军第二师任师长。第三,则是由于第一师军力靠近山海关,省得来回折腾。

说完孙元起又对王士珍说道:“聘卿兄难道就不想一雪当年败北的耻辱?只要您愿意出马,小弟愿待以参谋本部次长、代理总长之职,由您出关督率北洋各部抵御日军的侵袭!”

第四九零章识势还轻立战功

在座众人明白,孙元起只给出“参谋本部次长、代理总长”职位,而不是直接冠以总长头衔,并非孙元起悭吝名器,而是因为任命参谋总长属于大总统的职权范围,他这个内阁总理不能越俎代庖。——当然,凭借孙元起在军、政、学、商各界的强势地位,估计就算把手伸到大总统府里,黎元洪也只有忍着。好在就现在来看,孙元起明显不愿太过张扬。

听说孙元起有意让自己出任中央陆军第一师的师长,曹锟顿时大喜过望。所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自从被擒送太原以来,曹锟只觉得昔日笔挺的腰板已经微微打弯,见到谁都想点头哈腰;说话声音也失去了往日的洪亮,变得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要不是碍着王士珍在场,他早就纳头而拜口称“主公”了,而眼下却只能矜持地坐在那里,眼巴巴地等着王士珍的决断。

王士珍沉吟道:“百熙总理觉得日本会从东北威胁京畿?”

孙元起道:“单凭现在的日本国力还不足以吞下整个中国,所以它只想侵占山东,以剽掠之资缓解国内外的巨大压力。若是它在山东能战而胜之,自然不会再做他想;如果它在山东吃了败仗,又或者难以获得预期战果的话,面临巨大债务压力的日本就会势成骑虎,以它以往孤注一掷的赌徒性格,肯定会举全国之力与我厮杀。到那时候,东北就是它们进军的上佳途径!”

王士珍似笑非笑地说道:“所以百熙这段时间便把京畿附近的陆军第二师(驻保定)、第四师(驻天津)、第十师(驻北苑)、第三混成旅(驻南苑)等北洋各部分批调往东北?”

孙元起坦然答道:“正是如此。或许有人以为这是公报私仇、借刀杀人,但孙某却问心无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军真要在东北开战的话,那就说明我们新中国党已经在山东大战一场。并且不落下风。既然我们西北各省已经率先为国流血牺牲,那就谈不上什么公报私仇、借刀杀人!

“再者说,此次我们与日本之间的鏖斗,既是甲午、庚子年间的复仇雪耻之战,也是东亚大国未来一百年的气运之争!面对如此国战。全国上下匹夫有责,何况北洋各部作为国家武力,本来就守土有责,难道就不能出关迎战?莫非北洋各部是某人看家护院的私军不成?还是说北洋精锐屠戮国人则狠戾如狼,一遇到洋人便马上畏葸如鼠?”

王士珍摇头道:“道理不能这样说!日本从本土运兵至山东必须借助海船,凭借它们的运力。短期内顶多也就能运送两三个师团而已。百熙总理麾下兵多将广器精粮足,再加上飞机、战车等新式武器助阵,想要获胜倒也不难。可咱们北洋各部呢?自从大帅过世之后,将帅则心存观望,兵员则士气低迷,再加上武器粮饷不足。已然处于劣势。而日军在东北本来就有一个半师团的守备军力,如果通过旅顺或朝鲜调兵的话,三五个师团都不在话下,凭借我们北洋三五个师的兵力怎么抵挡得住?”

孙元起道:“聘卿兄尽管放心,我们会在山东尽量牵制住日本三到五个师团,让他们无暇北顾。如果它们真要敢在东北再投入三到五个师团的话,那就说明日本已经将战争潜力挖掘到最大限度。要知道现在日本可不像光绪三十年(1904)那会儿刚刚获得清政府巨额赔偿,还有英国人提供巨额贷款,能够动员十六个师团、近百艘战舰参战。

“如今欧战马上就要爆发,英国这个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不找日本讨债已经算大正天皇烧香积德了,它还想四处借债么?只要日本在东北增兵,孙某就会迅速调遣山西、陕西、外蒙等地三个师以上兵力过去增援。只要咱们熬过开战后的两个月时间,保证日军不战自溃!”

曹锟有些怀疑:“日军真要一举压上五个师团,咱们能顶得住两个月么?”

孙元起道:“所以孙某刚才说过,此战胜算大小不在孙某麾下强弱。而在于北洋同仁能否坦诚襄助。如果聘卿兄和仲珊兄能够鼎力相助,策励北洋同仁以决死的勇气与日军血战到底,我们总数超过八个师的兵力未必不能力拼五个师团的日军,笑到最后!”说罢,孙元起站起身朝王士珍和曹锟深鞠一躬:“此事不仅关乎孙某个人兴衰。也关乎山东全省得失,更关乎中华百年气运,希望二位仁兄能以国家民族为念,抛弃成见,戮力相助!”

曹锟、王士珍赶紧起身扶住孙元起,口中连称“不敢!不敢!”。

王士珍尚在犹豫之时,曹锟已经满口答应道:“百熙总理志在驱除外侮、复兴中华,实乃吾辈楷模。曹某身受国家重恩,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岂有袖手旁观之理?我愿亲率数万虎贲,奉命跃马出塞,与日寇鏖战与白山黑水之间,纵死不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