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清穿日常 >

第483部分

清穿日常-第483部分

小说: 清穿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三爷身体不好,根本没来园子。新宠十七爷倒是隔两三天来一趟,可惜根本没空坐下陪四爷聊聊天或下下棋。他跟四爷的年纪差得也有点儿远,拍马屁拍得跟四爷的儿子似的。

差着辈,不是味儿啊。

所以,四爷说想把九爷叫过来时,李薇就明白他这是寂寞了想找人陪。

她虽然也是陪着他的,可兄弟跟妻子还是不一样的。

再说九爷身上也没差事,而且可能长时间里都不会有差事了。

把他叫来肯定不是公事。

四爷皱眉,他对董鄂氏没什么印象,就道:“你跟她不熟,能说到一起吧?要是没空也不必接过来,朕叫老九过来没什么事。”

她知道啊,所以才做出通家之好的样子来嘛。不然干嘛提议接董鄂氏呢?那就是当亲戚处,不是当君臣了。

李薇笑道:“董鄂氏是个挺安静的人,没什么脾气。我叫她过来陪我抹抹牌,或者有时间带她去给太后请个安,见见公主,也挺好的。”

四爷心里软和和的舒服,温柔的拍拍她的手说:“行,你想叫就叫来。要是嫌她烦了就让她回去,不必勉强。”

“您多虑了。”李薇一字一顿道,笑着说:“现在谁还能勉强着我呢?”

朕是怕你为了朕勉强自己。

四爷没说出口,他心里清楚就行了。

九爷到了园子后,果然四爷就‘活泼’多了。常能看到他和九爷在园子里散步,赏雪景,还看太监们凿冰捞鱼。过了两天,九爷也‘活泼’了,还敢跟四爷抱怨。

四爷跟她笑道:“老九跟朕说,说朕赏了别人鱼没赏他,他在家里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朕就说只要他在园子里就天天让他吃鱼。”

李薇道:“包在我身上了。包管九爷顿顿有鱼。”

九爷挺机灵的,他跟四爷的话题一直集中在二人的年轻时候。那时他们都还没出宫,兄弟们也多,丑事也多,说起来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张起麟都常常能听到四爷的大笑声。

园子里竖起了几人草靶子,四爷和九爷兴致勃勃的去射箭。二人现在竟然能堪堪打平了。

四爷很高兴,跟李薇说:“老九现在比朕都宽了一半了,还吹牛说当年弓马如何,这回牛皮可吹破了吧!”

他还说当年他和兄弟们在宫里比射箭,箭靶子是裹着牛皮的,因为牛皮较韧,所以如果指力不强,箭就是射到靶子上也射不进去。当时他们还比赛,要是谁射的掉到了地上就要受罚。先帝知道了还赞他们这个法子好,道赢的人赏一碟肉脯。

四爷挺遗憾:“朕当年很少吃到肉脯。”

肉脯是甜咸味的,吃起来极香!而且这个是皇阿玛赏下来的,膳房虽然也做,可当时他们吃的东西都有人管着,不能敞开来吃。所以这多出来一碟肉脯真是馋人。

兄弟们谁得了肉脯都会分给大家。有时不是差那一口,四爷也想像过他赢了后,得了肉脯,分给兄弟们,多自豪。

可惜当时赢的多是直郡王和太子,等太子离开后,五爷赢过一阵。后来他们都出宫了,听说是十爷常赢。

突然,四爷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香味儿。

他不自觉的就笑开了,当侍膳太监把肉脯端上来时,他看着李薇笑道:“这是又把朕当弘昫哄了。”说归说,他还是拿起来了一片。

肉脯是新制的,还有些烫。这个都是腌好后先烤制一次就放在那里,主子们要吃时再烤一次,刷酱上料再送上来,上面还洒了一层白芝麻。

咬下一口,外脆里香。

四爷吃着叹道:“真是好吃。”

不过他也就吃了这一片,吃完擦手,指着剩下的道:“给九爷送去吧。”

此时就他一个在,也算是圆了他分肉脯给兄弟吃的念想了。

☆、第506章

九爷在屋里让小狗子给他按摩。

小狗子看自家爷这一脸累瘫的样子;心疼道:“爷;您累坏了吧?”

“还行……”九爷有气无力的说。

不就是哄孩子吗?他在家里也不少哄自己儿子!把皇上当自家儿子哄有什么难的?

九爷哄得身心俱疲;瘫在榻上让小狗子松筋骨;心里还转着想明天跟万岁说什么呢?玛蛋他当时怎么就没跟他四哥好好的打打交道呢?结果现在想个话题都难如登天!

主要是他跟老十玩到一起的时候;皇上已经大了;又爱端着哥哥的架子,老九那时且看不起皇上呢。

呸,瞎了他的狗眼!QAQ

九爷内牛满面……

小狗子悄悄勾头一瞧;哟;九爷伤心了呢。

此时外面有个小太监进来了,小狗子连忙给自家九爷搭上条薄被,出去接待一下下,不多时就一脸喜色的提着膳盒进来了:“爷,万岁爷赏了您点心!”

二半夜的吃什么点心?

九爷一面腹诽一面爬起来:“倒茶来,我正好饿了。”万岁赏的,必须全吃完。

端进来一看,九爷愣了。肉脯?他不禁拿起一片尝起来,最知他心意的小狗子把茶递到他手里。

一叠十片,实在不算多,不一会儿就不见了。

九爷刚被勾起了馋虫,此时意犹未尽的看着空空如也的碟子,吩咐小狗子:“去问问,有夜宵没?”

夜宵当然是有的,不过除了万岁爷和贵主儿的地界外,别处可没点膳的优待。小狗子去问了趟,回来道:“说有清汤,问您是就着饼吃还是下面来吃。”

宫里备的东西多数都是跟万岁爷的口味走,九爷自然也知道这个。他在府里也是这般,他爱吃什么,府里肯定都跟他一个味儿啊。

没想到万岁爷这么简朴啊,备夜宵竟然只有清汤面。

“就没别的?”九爷实在对清汤面提不起兴趣。

小狗子不忍的看了眼自家九爷坐在那里的模样,这吨位……

“……还有烤羊肉,羊肉锅、牛肉锅,说是还有八宝鸡,但今天没准备,要是您想要明天就能有。”小狗子没精打采的。

九爷眼睛一亮,跟着又黯淡下来:“……吃这些就太麻烦了吧?”他看小狗子,几乎盼着自家太监能贴心的说一句‘麻烦什么啊?不麻烦’。

小狗子马上狂拍马屁:“九爷说的是。那就不吃了吧?”

九爷的脸马上就挂下来了:“就没别的了?”

“还有枣泥山药糕、糯米糕、米酒酿团子……”小狗子只好又吐出一长串十七八个点心名儿。

九爷只好‘勉强’用了点甜点心当夜宵,第二天见了万岁也找着话题了:当年两人都是被管事太监和嬷嬷荼毒过的人,那是想吃什么没什么,不想吃的天天在膳桌上摆着。

“管着我的嬷嬷一顿就许我添一次!爷这么大个人了,一顿就两碗米!想多吃一口都不行!”九爷说起这个真是怒火冲天,“嬷嬷还会说:哥儿不是才吃过点心?那就够了。”他掐着细嗓子学嬷嬷说话,还捏着兰花指温柔的拍拍面前虚空中的‘九爷’。

四爷的笑声几乎快把东暖阁的顶给掀了。

九爷能让四爷这么开心就是有功,李薇对董鄂氏也越来越好。她来了之后立刻就赏了一次,之后几乎是天天有赏。

雪停天晴后,李薇带着董鄂氏去了畅春园。

“公主挺和气,又好说话。你过去后自在些,别扭捏就行了。”李薇带着董鄂氏一起坐车,路上跟她说了几点怎么跟纯禧公主相处的要点。

纯禧公主回京后不爱端公主架子,她喜欢的就是跟‘家人’相处。越像家里人越好。当然,借着这个机会想占便宜的,纯禧公主也不是有求必应的傻子。

进了畅春园,把董鄂氏往太后和纯禧公主跟前一带,再陪着说了一圈话,抹了两圈牌,李薇就借着更衣的理由出来,叫来方姑姑问:“宣太妃这两天如何了?”

方姑姑忙笑道:“好些了,公主们一回来,都去拜见过宣太妃,还送了太妃两个蒙古女奴,说了好些家乡有事。前几日下雪,天这么冷,太妃娘娘也没发热。”

此时不发热未必就是好事。老人不比年轻人,身体反应慢。病灶积在体内,初时不发,发起来时通常都晚了。

李薇还是去宣太妃那里看了一眼,她正睡着,听着呼吸略有些费力。

出来后,她对方姑姑道:“姑姑多照顾些,马上就要过年了,好歹把这个年过了再说。”

宣太妃不比弘暾,她是长辈。真要在过年时出事,新年就别想过好了。

谁知怕什么,来什么。

腊月三十的下午,畅春园来了人,李薇叫过来一问,是方姑姑派来的,说宣太妃有些不大好。

反正明天她就要去畅春园了,提前一天去也不算什么。李薇一面让人收拾东西,一面亲自去勤政殿跟四爷打声招呼。

正是新年前的时候,勤政殿里诸位军机大臣都在座,还有十三、十四等宗室王爷在场。为了过好这个新年,方方面面的事都要提前安排。四爷正在听他们说,就见张起麟匆匆进来站在一旁。

四爷端起茶到:“都起来散散吧。”

等众人都出去,张起麟才说:“贵主儿来了,在西暖阁。”

四爷起身准备去暖阁,张起麟跟着道:“听人说九洲清晏里正在往外抬箱子,贵主儿也叫人备车辇准备去畅春园了。”

四爷脚下不免快了两分。不是大事,薇薇不会如此处置。

一见着他,李薇就竹筒倒豆子的全说了,道:“我先过去看看,也未必就会这么寸。万一有事,总不能叫太后操心,公主们都是娇客。”还待是她来。何况真出事再等畅春园来喊她,那时急慌慌的何必呢?

四爷不免脸色不太好看,皱着眉替她披上斗篷,轻声嘱咐道:“你到那里不必着急上火,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要是真有不巧,那今年就只过初一到初五,咱们也轻松点儿。”

她能感觉到他的不快。

她摸摸他的胸口,看他面色放缓,她才笑道:“那边有我呢,你一个人在这边也要注意,晚上不能睡太晚,不能老批折子,不能总坐着不动。要起来多活动活动才行。”

四爷刚才脸上的薄怒已经散去,他笑道:“知道了,管家婆。”

诸大臣从殿中出来也就是去偏殿坐一坐,有一会儿要回话的就在心中打一打腹稿,要方便的就跟着太监出去。

此时有人看到万岁携着一人从殿中出来,慢慢往外走。那人戴着雪狐的风帽和围脖,披着一件茄子紫的斗篷,远远的看不清脸。但一旁的张起麟都殷勤侍候着,偏殿里的人只敢扫一眼就赶紧避开了。

园子里能叫万岁亲自送出去的女眷大概只有皇贵妃了吧?

四爷送李薇坐上凤辇,把手炉给她抱着,道:“要不,朕让张起麟跟着你过去,也方便你使唤人。”

李薇笑道:“有常青呢,何况还有皇额娘在。”

挥别四爷,坐在车上的李薇在心里想着宣太妃要真是在过年时出事,该怎么安排呢?

首先,在园子里停灵肯定不行。当时收敛了就要送回宫去。

往哪放是个问题。以前宣太妃一直随着太皇太后住,她没有自己的宫室。李薇也没经历过,打定主意到了畅春园就让人查这件事,康熙一朝去世的妃嫔也有,循例而行就行。

到了畅春园,先去给太后请安。太后没有多留,让方姑姑领她出去了。

方姑姑道宣太妃确实不好了,现在已经叫不起来了。“摸着身上还是烫的,估计是烧起来了,我让太医看过,也开了药方,用银勺撬开牙给她喂了几勺药,但也没多大用。”

李薇去看过后不得不承认,宣太妃真是不行了。

可能太皇太后的去世带给她的打击太大了。之后她唯一的念头就是回到蒙古草原,这个念想在见到家乡的人,听到家乡的事之后也满足了。身体这才一下子垮了下来。

方姑姑道:“太后跟太妃也是几十年的老交情,这些日子一直难过得睡不好。”

看到同辈的人一个个走了,自然会联想到自己。

李薇叹道:“姑姑多劝着些,别让皇额娘太伤心了。”

太后自掏腰包,拿了二百金子给宣太妃发送。既然是太后的心意,李薇想来想去,给这些金子找了个好去处:在皇觉寺买灯油点灯,保守估计能点上八十年,绝对够给宣太妃买出一份不世的功德了。

毕竟给宣太妃办葬事有成例,并不需要太后掏钱。她拿出这钱来更多的是想看到能安慰她的东西。不是葬礼如何的盛大,而是为了寄托哀思。

李薇在请一千八百个和尚、喇嘛来念上六个月的经和买灯油之间犹豫了一下就决定了。

初一晚上,烟火在天空炸响时,方姑姑悄悄钻到人群中来伏耳对李薇道:“娘娘去了。”

李薇告罪出来,就站在廊下听方姑姑说完,叹道:“万岁说过,娘娘是长辈,今年的红就挂到初五吧。”

不过她并没有再去看宣太妃。一是她在太后跟前侍候,去宣太妃那里肯定要换衣服,来来回回惊动的人就多了。二来太后嘱咐过她让她不要过去,四爷更是让人连着来说了四五次,道都交给下头人去忘就行了,不许她去。

当夜,宣太妃的彩棺被悄悄送出了畅春园,送到了京郊陈村殡宫内安置。

宫内设祭,纯禧公主还特意去奠酒相送。还未出宫的几位小皇叔们也都去磕头送别。

像三爷这些人也都去了。多去几回,少去几回,无人强制。不过在听说去送宣太妃的人还挺多的时候,李薇还愣了下。后来听说像三爷、九爷都是天天去就明白了。这些人说是去送宣太妃,不如说是做给四爷看的。

宣太妃难得在死后热闹了一把。

宣太妃这一去,又是一重国孝加身。

四爷去年带着弘昐去泰山就是想告祭天地,自打听说宣太妃不好后,他的眉毛就没松开过。李薇知道,这几年连年丧事,换谁都要别扭下的。

她劝他这都是时候到了的缘故。像太皇太后和宣太妃,这都不奇怪。

但四爷仿佛还是很不安。

深夜无人时,他跟她叹道:“朕一直觉得,皇后是朕咒死的。”

李薇只是愣了下就明白了。因为他在孝敬皇后去世之前一直说她‘重病’。但当时这只是一个压制皇后的手段而已。结果皇后当真重病了,病倒如山,一下子就过去了。

她打量着四爷的神色,不禁握住他的手轻声问:“胤禛,你一直都是这么想的吗?”

四爷看回来的眼神中难得带上了委屈和愧疚,她伸手把他搂到怀里,让他靠着她,听他喃喃道:“朕……不是成心咒她的……可朕是天子,大概说的话被鬼神听到了,才拘了她的命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