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一至四册)-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是与梁作战的大据点,银枪都又是立战功最多的亲军。抢魏军妇女,魏军和银枪都当然要大怨恨。唐庄宗用伶官、宦官作耳目心腹,所有朝官、武将、军士都和他分离了。
唐庄宗又是个骄傲自矜的蠢人。他不许有人比自己高强,有功不赏和疑忌功臣,是他败亡的又一个原因。早在九一六年,他和梁将刘在河北决战的时候,梁末帝使将军王檀率兵三万袭击晋阳城,想一举消灭晋军的总后方。当时晋阳没有守兵,留守者张承业征发市上人守城,非常危急。退休的老将安金全自告奋勇,得张承业允许,率本家及其他退休将家的子弟数百人出城击退梁军,晋阳得暂时保存。昭义节度使李嗣昭派勇将率精骑五百飞奔来救,声称昭义大军随后就到。梁军害怕,退出河东境。唐庄宗嫌安金全等立奇功,说不是奉自己的命令行事,不须给赏赐,这次有功不赏,倒还没有影响前方作战的将士,因为奉他的命令行事,确实得到赏赐。九二三年,李嗣源率养子李从珂充先锋,攻入开封,唐庄宗喜极,牵李嗣源衣,头触李嗣源说:我得天下,是你父子的功劳,我要同你共有天下。灭梁以后,他举手对功臣们说,我从这十个指头上得天下。意思是你们都没有功劳。他不赏功臣,却用伶人作州刺史,有功军官,莫不愤怒。战功最多的李嗣源,首先遭到猜忌。李嗣源自成德镇入朝,留在洛阳,遇险好几次,得宦官李绍宏保护,才免被杀害。当唐庄宗初入开封时,附近各割据国都恐惧。吴国执政徐温怕唐兵来攻。谋士严可求笑道:不妨事!听说唐帝刚得中原,便志气骄满,胡乱对待臣下,不出几年,将要内变,我国卑辞厚礼,保境安民,等他失败就是了。吴国使官自洛阳回国,说唐帝成天打猎,贪财拒谏,群臣怨恨,决不会成事。徐温听了才放心。荆南割据者高季兴亲自入朝,回国后对将佐说,唐帝一味骄矜,功臣解体,又专爱打猎,迷于女色,怎能久长,我不愁了。这些观察都很准确。梁国刚灭亡,唐庄宗败亡的征象已经十分显著。
这个蠢人昏暗骄矜,闹得统治阶级内部众叛亲离,败亡必不可免。他最大的罪恶是残害民众,比梁帝更显得是个民贼。他委孔谦管财政,重敛急征,民不聊生,正如《旧五代史·食货志》所说“峻法以剥下,厚敛以奉上,民产虽竭,军食尚亏,加之以兵革,因之以饥谨,不三四年以致颠陨,其义无他,盖赋役重而寰区失望故也”。孔谦搜括财物来满足唐庄宗和刘皇后、宦官、伶人这一群人的贪欲,民众穷困,愁怨无告,唐庄宗却赐孔谦“丰财赡国功臣”的名号。他的民贼面目,既然暴露得如此明白,那末,他的败亡也就迫在眼前,无可逃避。
九二四年,唐庄宗派遣使官到前蜀国观察形势。使官回来说,蜀主王衍荒淫无道,君臣上下专讲究奢侈生 活,看来,只要大兵一击,蜀国就瓦解土崩,不能自保。唐庄宗很同意这个看法,准备出兵灭蜀。正在这个时候,南汉国主刘岩派使官来洛阳观察形势,使官回国说,唐帝“骄淫无政,不足畏也”。荒淫无道与骄淫无政是同一的意义,果然,在这次灭蜀战争中,王衍的蜀与唐庄宗的唐同时消灭。九二五年,唐庄宗任长子李继岌为西南行营都统,谋臣郭崇韬为都招讨使,率兵六万攻蜀。郭崇韬是实际统率者,全军都受他的指挥。唐军自凤翔入大散关,进入蜀境,所带军粮不够十日用,恰好蜀国守将纷纷迎降,供给军粮。唐军顺利前进,王衍投降。唐洛阳出兵到入成都,相隔只七十日,说明蜀国腐朽到不堪一击。唐的腐朽在得胜后也爆发出来。先锋将康延孝自以为功大,应得重赏,郭崇韬却奏荐亲信将董璋为东川节度使(西川节度使一职,郭崇韬早已保荐孟知祥),康延孝大怒。郭崇韬权大,专擅一切军事政事。李继岌名为都统,毫无实权。宦官李从袭助李继发争权,在洛阳的宦官,全力向唐庄宗和刘皇后进谗言,说郭崇韬有异心。唐庄宗疑信参半,刘皇后自出密令,使李继发杀郭崇韬。九二六年,唐军将回洛阳,李从袭迫李继岌杀郭崇韬。西川节度使盂知祥到成都,接管政权,蜀地得免变乱,变乱只限在李继岌军中。
李继岌大军自成都出发,令康延孝率一万二千人为后军。康延孝到剑州(四川剑阁县),自称西川节度使,拥兵西行夺成都。李继岌使任圜会合董璋兵击叛军,攻战数月,捕获康延孝,李继岌才得继续行军东归。
郭崇韬被杀,功臣旧将莫不疑惧,谣言大起。魏州军怨唐庄宗不赏旧功,乘人情不安,拥指挥使赵在礼为魏博留后,据魏州作乱。李继岌大军正和康延孝作战,唐庄宗一时找不到良将,只好再用李嗣源,使率一部分亲军去攻魏州。亲军又号从马直,是唐庄宗从各军中挑选勇士组成的精锐军队。指挥使郭从谦,本是伶人,认郭崇韬为叔父。郭崇韬死后,郭从谦对部属称冤。唐庄宗曾对他戏言,说,你为什么违背我去依靠郭崇韬,想干什么?郭从谦大惧,加紧鼓动亲军作乱。李嗣源率亲军到魏州城下,准备第二天攻城。夜间亲军哗变,拥李嗣源为主。赵在礼击散亲军,拥李嗣源入城。这时候李嗣源似乎还没有反意,托故逃出城,到魏县招集散兵。后来女婿石敬瑭劝李嗣源夺取开封,据形胜地反抗唐庄宗,李嗣源才下决心谋自立。河北州镇都归附李嗣源,军势大振。李嗣源率军向开封,使石敬瑭为先锋,李从珂为后殿,进入开封城。
唐庄宗在洛阳,开始想到要收买兵心,拿出内府金帛,宦官、伶官也献出财物,赐给诸军。兵士拿着赐物骂道,我们妻儿早已饿死,得到这些有什么用!唐庄宗率军向开封,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先入,诸军归附,知道不能再前进,神色沮丧,登高眺望,对人说,我不成了!下令退回洛阳。兵士沿路逃散,只剩下一半。他好言抚慰卫土们说,刚才得报说魏王(李继岌)又送来西川金银五十万两,到京后都赐给你们。卫士回答说,太迟了,谁也不会感谢。宰相和宦官请唐庄宗亲去扼守汜水,等魏王攻蜀军来到,再作打算。唐庄宗同意这个建议,定期出发,骑兵步兵先在城外等候。郭从谦率从马直攻入宫城,唐庄宗率十余人力战,被流矢射死。李继岌率军到关中,进退失据,在渭南被李从袭杀死。任圜代领全军归降李嗣源。唐庄宗败亡是不可逃避的。出大兵攻蜀,杀郭崇韬,造成这样的一种败亡。如果不攻蜀,不杀郭崇韬,也会出现别一种的败亡。因为他的行为,对民众说来,是十足的民贼,对统治阶级内部说来,是完全的独夫,想得个立足地是不可能有的。
李嗣源出身沙陀平民,没有姓氏,只有一个小名叫邈佶烈。李克用有许多养子,一部分用存字作排行,另一部分用嗣字作排行,李嗣源就是嗣字排行中的一个。他长于骑射,积累战功,逐渐升迁为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首将)。唐庄宗失军心,总管自然成为诸军推戴的总首领。九二六年,唐庄宗死,李嗣源入洛阳,宰相豆卢革率百官劝进,李嗣源只许用监国名义,说是要等李继岌回来。这一套取帝位的步骤,他并不懂得,但是,他做得很熟练,都是谋臣安重诲教给他的。在监国的短期间内,别人替他杀死李克用唐庄宗的子孙,沙陀贵族灭绝以后,才正式即皇帝位(唐明宗)。
唐明宗比唐庄宗有知识,知道怎样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针对着唐庄宗的弊政作出一些改正。做监国时,首先宣布孔谦刻剥百姓、军民穷困的罪状,下令斩孔谦。凡孔谦所立苛敛法,一概废除。又令诸镇杀监军使。监军宦官与节度使争权,诸镇极为愤恨,这一措施,自然得到诸镇的欢心。即帝位后,禁止中外诸臣献珍玩等物。宫内只留老成宫女一百人,宦官三十人,教坊(乐队)一百人,鹰坊(养鹰供畋猎)二十人,御厨五十人。宫廷组织如此简单,是任何帝王不能相比的。宦官数百人或窜匿山林间,或落发为僧,有七十余人逃到晋阳,唐明宗下令全部杀死。宰相任圜管财政,颇能建立制度,取得成绩,不过一年,唐明宗的地位稳定下来了。
唐明宗不识文字,四方奏章都教枢密使安重诲诵读,当时奏章通行四六文体,不仅听不懂,连安重诲也读不大通。安重海建议置端明殿学士,任冯道等为学士。唐明宗曾教训儿子李从荣说:我喜欢听儒生讲经义,很能开发心思;从前唐庄宗爱作诗,将家子弟缺乏修养,做来只供人暗笑,你不要学他。大概冯道等儒生,给他一些影响,因此粗暴性比他前后的沙陀皇帝都轻得多。他曾和冯道谈起连年丰收,四方无事。冯道说,我从前在先皇(李克用)幕府(当时冯道作掌书记),出差到中山(河北定县),山路险峻,我怕马倒,执缰绳很小心,幸而没有出事;出山走平地,让马奔跑,不再留意,突然跌下马来。治天下也是这样。唐明宗非常同意。又问冯道,现在年景不错,百姓是否富足。冯道答,农家遇荒年要饿死,遇丰年却苦于谷贱,丰荒都受害,是农家的特点。记得进士聂夷中有诗说,“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描写农家情状,极其精切。农在四民中最为勤苦,人主不可不知。唐明宗听了感动,教人写下来,经常念诵。冯道是最能看风色的典型官僚,敢对唐明宗替农家诉苦,足见唐明宗平时对农家有一些同情心。九三一年,令诸道均平民间田税,又许民间自铸农具及杂铁器,每田二亩,夏秋纳农具税钱三文。这些,都表示关心农事。据史书记载,他在宫中每夜焚香祷告上天说,我是蕃人,因乱被众人推戴;愿上天早生圣人,为百姓作主。这是因为赵匡胤生在九二七年(唐明宗天成二年),宋朝人伪造此说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在他称帝的七年里,战事稀少,屡有丰年,民众获得短期的喘息,应该说是一个好皇帝。
任圜作宰相,安重诲作枢密使,都是唐明宗的忠臣,也都有些才能足以辅佐朝廷。安重诲恃宠骄横,任圜刚愎自用,二人往往争辩以至怒骂。唐明宗出身行伍,以为宰相看轻自己,很不满意。安重诲进谗言,九二七年,杀任圜。安重诲也渐被疑忌,九三一年,杀安重诲。先后杀两个重臣,说明唐明宗不能知人也不能用人,群臣离心,奸佞得势,败亡不可免了。骄兵悍将作乱,是店中期以来相沿一百几十年的积习,唐明宗年 老多病,知道兵乱难免,九三三年,赐在京诸军钱物,接着又赐在京及诸道将士钱物。一月间两次赏赐,意思是想兵士感恩,不象唐庄宗那样吝啬招怨恨。结果却相反,兵将愈益骄横。李从荣见唐明宗病危,急于想夺得继承权,率兵攻宫门。宫中兵出击,杀李从荣。唐明宗受惊死去,子李从厚继位(唐愍帝)。
唐愍帝猜忌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和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九三四年,令李从珂为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成德节度使。李从珂怕离镇赴新任,在路上被杀,起兵反抗。唐愍帝派大军攻凤翔,大军在凤翔城下投降李从珂。李从珂搜括城中所有财物犒赏降兵。唐愍帝再发兵去阻挡李从珂军,出库藏赐兵士,允许得胜后,每人再赏二百缗。兵士更骄,公然说,到凤翔再领一份。李从珂引军向洛阳,唐愍帝前后派出的诸军,都在路上投降。李从珂到陕州,唐愍帝的亲信大臣,或逃或降,唐愍帝自领卫士五十骑逃到河北,在卫州遇见石敬瑭,要求相助。刘知远杀五十骑,只留下唐愍帝一人。李从珂使人杀唐愍帝。
李从珂入洛阳,即皇帝位(唐废帝)。唐废帝在凤翔,允许成事后兵士每人赏钱一百缗。九三三年,唐明宗两次犒军,库藏早已空虚。九三四年,唐愍帝又赏赐出战诸军,库中实存只有金帛三万两、匹。唐废帝督促官司,百般搜括民财,狱中人满。军士游市上,骄气逼人。市人聚众骂军士道,你们算是为主立功,反使我们鞭胸杖背,出钱犒赏,你们还洋洋自得,有一点良心没有!当然,军士不管市人怎样斥责,钱是不能少要一文的。唐废帝实在无法,只好减少赏钱,赐路上各降军将官每人七十缗,军士二十缗,在京各军将官和军士,每人十缗。军士失望,流言“除去菩萨(指唐愍帝),扶立生铁(指唐废帝)”。唐废帝刚登位,军士就要除去这块生铁。将官拥立一次新皇帝,就得一次升迁,军士拥立一次,至少要得一次重赏,因此,将官和兵士都乐于制造变动,五代皇帝也因此象走马灯一样,一个过去,一个出来,紧紧相接,不要几年,改朝换姓,每有变动,总是增加民众的苦难。唐庄宗死到唐废帝死,前后不过十年,变动尤为突出,这里叙述一下,借以了解五代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存在着劫夺关系,再也不见其他带有某些积极意义的关系。
唐废帝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是唐明宗的左右手。两人都勇健好斗,向来彼此互忌。还有赵德钩赵延寿父子二人,赵德钩任卢龙节度使,赵延寿任宣武节度使,据有幽州、汴州两个重镇,也是唐废帝的劲敌。九三五年,唐废帝调赵延寿为枢密使,又使张敬达将兵屯代州,牵制石敬瑭。九三六年,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石敬瑭被猜忌,早就准备反叛,当然拒绝调任。刘知远劝起兵夺帝位,谋士桑维翰劝勾结契丹,作为后援。石敬瑭在非反即死的形势下,与唐废帝公开破裂。唐废帝使张敬达率兵数万围攻晋阳城。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条件是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亲,得胜后献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给契丹。这个无耻已极的卖国贼,靠这些条件得到了契丹的援助,有了援助,这个卖国贼就胆壮起来,契丹主自将五万骑,号称三十万,到晋阳城下击败张敬达军。唐废帝兵力还很强,但志气消沉,昼夜饮酒悲歌,坐待死亡,不敢领兵亲自出战。张敬达率残部守晋安寨(在晋阳城南)待援,被部将杀死,残部将士投降契丹。契丹主命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