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

第326部分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第326部分

小说: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用汽车公司总裁   我始终都认为人的因素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我认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 要具有了解别人的能力,能够和属下充分沟通。我个人尤其重视“沟通”这一渠道。
根据我四十年来管理工作的经验,我发现所有的问题归结到最后,仍是以“沟通”为解决的关键。我认为,无论企划案如何周详、产品设计如何完善,最重要的事仍在于,你必须让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充分了解这个产品或这个企划,然后大家才能发挥所长、尽心工作。要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方法便是沟通。在实际的事例中我经常发现到,比较不完善的企划由于得到工作人员的支持,反而进行得比曲高和少的企划更顺畅。总而言之,沟通是事业成 败的关键!或者至少它能决定你成功的程度!

  理查·费瑞斯 ——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   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这意思是说人应该多听少讲,才能彼此沟通。

  泰伦斯·莱温爵士 ——舰队司令兼国防参谋长   尽量让每一个人充分了解自己的任务,无论好、坏消息都让他知晓;这样才能使属下觉得受你信任,因而更热诚地投入工作;而且,当他了解工作机密之后,他会小心地保守机密;这样反而比让他迷糊懵懂,而拼命猜测机密安全得多!

  理查·杜布森爵士 ——B。A。T(1970~1976年)礼兰公司(1976~1977年)总裁   一个领导者通常都会受到礼遇,但是那并不表示你赢得尊重。当你在旅行时,成千上万的眼睛盯着你看,当你主持主管会议时,那些后生都对你彬彬有礼,但也冷眼旁观。你必须想办法打入他们,取得他们的认同,说话时,千万别说你是来解决“你们的问题”,而要说“我们一起来解决我们的问题”。随时保持微笑,表现冷静和谦逊的时候,都该微笑,虽然既冷静又谦逊的形象很难做到,但你也必须尽量做到。千万不能鲁莽,凡事三思而后出口。威尔逊总统说得好:“人们到了华盛顿,不是成熟了,就是溺死了!”
在这种种必须应付的事情中,我又特别重视人际关系。想要成功,不能只是攀龙附凤,除了和几个顶尖的人物维持良好关系外,也应该和几个中下层的人物建立友谊,晚餐之后留下来和他们喝两杯,聊几句,你会发觉在这时候,许多问题都能轻松地解决;重视这些属下的经验,对于推行工作极有帮助。聪明的将军在上阵时,常会有几个老兵为亲信,因为他知道,一团成绩优秀的西点军校毕业生,比不上一个真枪实弹上过阵的老兵。
总之,别以为人家对你彬彬有礼,就是对你心悦诚服。待人要待心;如果你在告别宴席上,听到属下谈论你说:“他倒不是太讨人厌的老家伙!”那你就可以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
三、企业结构与组织 亚瑟·哈布斯爵士   好的组织理论都是最简明的。当这个理论发表时大家都会说,那是多么简明易懂呀!但是,在企业界中,若没有那些聪明的人,把这些简明易懂的理论提出来,事情恐怕会一团糟!

格里菲斯
——RCA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0—1981)   近年来,我们一直小心避免企业因为扩张过大而失去效率。企业的扩张有时是必要的;但是在决定扩张时,必须小心地衡量市场的需求,谨慎地扩张组织。尤其,在增资和增加人力时,尤其需要小心;因为如果你对市场的需求过分乐观而盲目扩充的话,最后势必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徒增浪费与困扰。
避免扩张的原因也是为了避免在组织缩减时,被裁人员的不愉快局面。但是,一旦发觉某个组织或人员实在是多余时,则长痛不如短痛,要尽快地予以裁掉。小洞不补,可成决堤之患,不可不慎重。但同时,也应该接受建议,在可能的范围内,采用转型或调职等比较温和的手段处理。
此外,认清自己的弱点,也是企管中极重要的一环。以RCA公司为例,数十年来,RCA一直拥有科技领先的美誉。但是,近年来RCA公司才发觉,虽然它们在学术界中声名卓著,在市场占有率上却落居人后。于是RCA公司大加整顿,加强销售,拓展市场。迅速地弥补这个弱点。由于能早认清自己的弱点,今日,RCA在销售上已获得极大的成功,而市场调查开发,也已成为另一项绝招!

  理查·杜布森爵士 ——B。A。T公司总裁(1970—1976)、英国礼南公司总裁(1976—1977)   大多数的公司在发展到一个地步后,总会再向其他未开发的领域去发展。这时,若组织的格局太小,致使它不堪重负,的确会造成许多困扰;一个身兼计划、执行、报告等众多工作的单位,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因此扩张是必需的。但是,反过来说,也别让 企业扩张得太大,以致于像过大的小鸟压垮了巢一般,拖垮了整个企业。适当的扩张时机, 是在企业繁盛、成长到能经得住任何变动、打击时。而适当的扩张计划,应是一种进取性的 计划,而不是为保守原状而扩张。
 “知足常乐”在企业上不能算是句好格言;相反地,保守便是落伍。因此当企业中某个子公司营运良好,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增加时,便是企业主管应加以特别注意的时候,因为,这常是这家子公司走上“自满自足”之途的时候,需要全企业的总主管特别注意。

  查尔斯·皮克
——汉尼曼集团经理   在二次大战中时,我们发觉到越小的军队组织,其成员越是团结紧密,互相信任且忠心不二。这个定律用在公司的组织上,同样也行得通。
职员的忠心是企业繁盛的条件。但是在庞大的组织中,职员常自觉是颗小螺丝,和组织毫无关系,更无法说忠心不二了。因此,对大企业而言,最好的管理方式,便是将组织分成数个小组织,以分层负责的方式,让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有参与感,能够提出各种改进意见,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对工作产生更进一步的热忱;并能够对公司的过去历史有所了解,而对公司的展望有所贡献。若一个公司中的每个成员都对身为公司的一员引以为荣,则公司必然大有发展。事实上,我认为今日美国经济超过英国的原因之一,便是美国人效忠于公司,而英国人效忠于各种俱乐部。   维德·汤普森

——汤普森报业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我的经验中,一个大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的分层负责制度是否健全?各阶层的主管是否有适当的决定权和责任义务?不过,分层负责制度要达到健全,必须遵守三项规则。
第一,主管人员必须对他所负责的部门有充分的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我们公司里,我们尽量把本部门的人提升为主管,而不用“空降部队”的方式。当然,我们也不是完全不调任各单位的主管,但是,在调任之前,我们必定先确定,他对自己将要去负责的部门,已有深切的了解。
第二,公司的智囊团必须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就是说智囊团的成员必须包括公司各部门的精英。这样,这个智囊团才能对公司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深切的认识,并鼓励各主管,使他们的工作更有效率,更能适应市场的变迁。同时,智囊团必须具有先见之明,能观察入微,在主管尚未犯下大错前,予以矫正,以避免各主管因作出错误的决定而造成公司重大的损失。
第三,公司在发展时,尽量局限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发展,不可贸然投入不深切了解的新企业。在我们公司,新发展的企业都是与原企业相关的。只有几个例外的情形,是我们找到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利用他们的经验,投入新行业中。

  查尔斯·维勒斯 ——BSC企业总裁   我个人强烈地支持分层负责的制度;即使在中、小型的企业中,仍应实施分层负责,让每个成员都觉得自己有部分的决定权,也负部分的责任。许多英国的企业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未曾对第一线上的主管施以正确的教育,也未让他们担任真正的主管工作,因此这些主管不是成了传声筒,就是抱着错误的观念在工作;这种情形,使公司的决定根本无法贯彻实行。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对这些第一线上的主管施以企管训练,给予较佳的待遇,使他们成为企业上级主管和工人间沟通的桥梁。而且,对于他们所做的决定,除非是极大的错误,否则都应尽力支持。
除此之外,我更赞成成立利润中心;也就是说,各部门的所得利润和营业成本个别独立计算,自己负责自己的营运;这种方式是最近麦金逊企业顾问公司所提倡的,实施的结果证实这是使各部门生气勃勃的最好方式。这种方式用于拥有许多不同部门的企业尤其有效。但是对于有许多部门营销相同产品的企业(如钢铁业)可能施行起来就较困难。因为各部门可能为了销售实绩,而降价求售造成混乱,结果利润中心变成了“花钱中心”!这是成立利润中心常遭到的困难,也颇难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销售主管面前先议定价格,而不在客户面前自相残杀!

  亚特 ——寇丝汀集团总裁   一个完善的组织必须要灵敏度高、坚强又富于弹性,而且勤奋努力。一个组织若人数过多,有如一个人过胖,既浪费金钱又行动不灵活。组织过于庞大时,单单组织内部的联络、沟通就占去了太多的时间,对外界的反应自然相对地变得迟钝。在一个组织中,由决策至实行间的环节越少、沟通越顺畅,工作的推行越灵活顺利。
  蒙第·芬尼史东爵士 ——安德森企业总裁   有时,因为个人作风不同,可能改变了整个企业的结构。但是,结构不可因人而立,因为以个人为中心而设的结构,是造成纰漏的根源。   阿拉斯塔·皮京顿爵士 ——皮京顿兄弟公司总裁(1973—1980)   一个“好的”组织结构是指在这个结构中,每个人可以用最方便的方式去做他该做的事,而且达到共同的目标。因此,在建立组织结构前,首先必须要确立共同的目标,然后才去讨论,为了达到这个共同的目标,该以适当组织机构去实行。
但是,实际上,有许多公司是先有组织,才去想目标,结果造成的是一个无意义的机构。没有目标的组织,就好像还没决定要供火车通过还是供马车行驶,象动工造桥一样,是愚蠢而可笑的。
事实上,目标是不变的,而组织机构应该是可变的。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组织机构必须常做调整,以达到最终的目标。
在皮京顿公司中,我们便曾有这样的经验。在大约十年前,皮京顿公司的决策权是集权式的。但是,后来由于公司扩大,国内外皆成立了分公司,于是,我们不得不采取分权制度,让各分公司拥有决策权,以增进他们的责任感。这么一来,总公司的决策单位权利便被削弱了,于是组织的形态便需转型;我们的转变,是将总公司的决策作用转变为协调者的角色。 这种协调者的角色,是在不损害分公司的权利的情形下,进行统筹的工作。
此外,我对组织机构中,较重视的,则是合作关系。所谓的合作关系可分两方面来说,即同一组织内不同部门间的合作,和同一组织内上、下阶层的合作。在制定计划时,需要公司内的各部门,如仓储部、生产部、市场调查部、会计部等共同合作;而在执行计划时,则需要决策阶层与执行阶层互相合作,才能贯彻计划。这种垂直式的合作,非常重要,却也很难做到。要达成这种和谐的合作,首先必须要有优惠的报酬制度,合理的奖金、福利,而且更要进一步去了解雇员的需要,明白他们对工作的要求,并知道(而非规定)他们所能贡献的能力;并突破各种困难,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施展所长。
最后,我要指出,维持企业内意见交流的通畅,对于解决各项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可以使人尽其才。在一个大企业中,如何创造合作、团结的关系,便是管理者的最大责任。   维拔特·麦克纳马拉 ——世界银行总裁(1968—1981)   在今日知识爆炸的时代中,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社会状况千变万变。以一个工程师为例:他一毕业,便会发现自己花费昂贵代价所受的工程教育,已有一半早已过时了。而另一半则还在发展中,尚无定论。实际上,不只工程师会遇到这种问题,任何现代人——包括诗人、哲学家或父母亲——若想赶上时代,势必会遇到这种问题。
事实上,我们没有人真正了解这种变迁的内在关系。我们经常只是陈述问题,却未曾深入去思考答案。而单只是随波逐流地改变,也的确比认真去思考这些改变的原因,和诚实地面对解决方法要容易得多。
而实际上,我们经常连陈述问题时,都不是百分之百地诚实。我们害怕现代社会中组织会越来越庞大、越复杂,而管理控制的权力过分扩张。我们把大型的组织想像成是一个完全没有个人自由的控制局面,而陷入了欧威尔的“一九八四年”般的恶梦中。但事实上,很可能有些现代社会的问题,根源并不在于过分的管理,而是相反地,在于缺乏管理。所谓的民主,变成了无人参与,而形成了没有规章的散漫制度。
举个实例来说,两百多年来,西方社会的都市不断扩展,已形成了庞大的组织;但是,人们在这巨大的都会之中,不但未曾发展出过分的控制权,相反地是互不关心,显示出疏于管理,缺乏控制。
对于一切逐步扩大、复杂化的团体,我想它们应担心的是“雷龙”般的命运。雷龙是至今为止发现最大一种恐龙。它身长八十英尺,重达四十吨。然而它只有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脑容量,因此,它无法适应环境,也不会利用环境,最后终归于灭亡。若把组织比喻成雷龙的身体,把管理比喻成雷龙的脑袋,那么我们可以说,雷龙是最典型因为缺乏管理而灭亡的组织。
今日,社会上的组织既已越来越复杂,最好的方式应是发展复杂的管理方式,而不是强制将这些组织简单化,因为,简单的组织,实际上并保证不了民主和自由!
  四、企业民主和参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