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

第68部分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第68部分

小说: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动的实施离不开人,活动的评价也离不开人,活动成果的享用仍然离不开人。而且,同哈佛经理每日每时打交道的依旧是人。所以,作为一位领导,一定要处理好自己与活动对象的关系。当然,这里的活动对象特指人及人群共同体。

 □领导与协作
领导是相对于被领导对象而言的,没有对象,哈佛经理的领导无异于唐·吉诃德与风车斗争。同样,即使有对象,但对象不给予配合、协作,领导的意图难以贯彻、决策难以实施、职能难以发挥,领导也就不成为领导了。所以,领导与其对象是相互依赖、共同存在的,不存在无领导的“群龙”,也不存在无士兵的“光杆司令”。这正象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没有了正面,反面就无以依附;相反,没有了反面,正面也失去了依附。两者共同存在才构成一枚完整的硬币。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对这种情况,用富有哲理的语言进行了概述: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在同一条道上;疾病使人感到健康的幸福,反之亦然。
这就生动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孤立地存在。尤其是两个互相比附的事物,没有了参照系,对任何一方都无法确定。
哈佛经理是群众中的一员,是被领导对象中的一分子,而不是高出于被领导对象,在它之外存在的人格化的物。哈佛经理是具有很高威信,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一定影响的大众,是大众的领头兵。哈佛经理的领导活动是针对被领导对象的,否则,他就像站在高山之巅,面对无尽的苍穹和茫茫大地发号施令一样,除了空气的震动和回响,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此时,他也就称不上哈佛经理,他的活动也称不上领导活动。这一切只能是自封的,是顾影自怜。因此,哈佛经理必须对被领导对象施予领导活动,并且自己应参与到该活动中去。胡克对英雄和领导人物的作用曾作过分析。他认为,英雄人物高出于人民大众只是在历史处于十字路口,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把英雄分为两类,一是事变性的,一是事变创造者式的。前者即在众多的选择时作出了重大选择,后者不仅作出了选择,且他的活动还创造了这种选择。然而,胡克却忽略了一点,即不论哪类选择,它最后必须得到大众的认可,必须融合于大众的实践中,在群众的实践中变为现实。就是说,哈佛经理与被领导对象之间既是一种领导的关系,又是一种协作的关系。林肯在南北战争中之所以能取胜,并荣登美国总统宝座,靠的是人心所向,靠的是广大人民的支持与协作;“罗斯福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拯救经济危机,离不开内阁成员及两院议员的配合,更离不开各主要经济部门和广大人民的响应与认真实施。如果一位领导自认为高高在上,具有对下属、对对象发号施令的权利,而看不到其权力是其领导对象赋予的,其决策应建基于其领导对象的实践之上,那他必定会被其领导对象从领导岗位上请下来。也许,双方会处于相安无事状况,被领导对象不管哈佛经理的决策如何,哈佛经理也不管被领导对象对其决策、领导的态度如何,这样,领导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这是一种“默契”中的两不管,而不是协作。

指导与监督
领导活动中,哈佛经理与被领导对象之间的合作关系,只是一个方面。而哈佛经理的活动正确与否、进行得如何、由谁来监督等,则是又一个方面。具体地讲,哈佛经理处于领导和被监督的地位,领导对象处于监督与被领导的位子,双方的关系是领导与监督的关系。这一方比起第一方面来讲,就涉及到了活动的内容、具体方式等问题。
如上所述,领导活动不仅是针对哈佛经理而言的,更应指向被领导对象。领导活动的内容,活动实施方式和进展,必须为广大对象所了解,并为广大对象所认可、接受。只有这样,哈佛经理才能指导广大对象按照自身的愿望,按照有利于集团、地区和国家的利益的方向发展,而对于那些一时理解不了、接受不了领导活动的部分被领导对象,应该以各种方式同他们取得联系、进行沟通,而不应该采取强迫的方式。当然,广大被领导对象是有鉴别力和判断力的,他们不是消极地跟着哈佛经理走,而是借助于自己的理性思考。
指导不等于指令、命令。但在有些场合它却就是命令。如在战争中,指挥员的指挥就是命令,在千钧一发之际,容不得去讨论、沟通,所谓“军令如山倒”是也。在任何一场战争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士兵都能理解指挥官乃至国家决策机关的旨意,但百分之百的士兵都能执行军事命令。这里的原因不在于领导活动就是命令、强迫,仍在于领导活动就是一种指导。因为任何一项军事命令的制定,是建立在细致、深刻地分析各种地理条件、军事情报、武器及人员素质对比、以往战争得失等基础之上的。所以,对于那些不理解命令的士兵来说,指导就是一种硬性命令。就象圣奥古斯丁所言: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广大被领导对象或者是政策、决策的实际操作者,或者是——极大部分是实际的实践者。他们虽然无太多的理论,但具有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敏感的直觉判断能力。他们的实践既是对领导活动的执行,也是对领导活动的监督。从被领导对象对领导活动的实际态度中,哈佛经理可以看出其领导活动的合理与否,从而促使其修改领导计划、方案,或者,被领导对象的实际活动逼使哈佛经理做出改变的决定。

从哲学上讲,领导与协作、指导与监督就是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应用。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对象关系范畴。处于“关系”中实践者、行动发出者位置的是主体;处于“关系”中实践的受动者位置的是客体。双方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主体不断地把自己的需要、愿望转化为实践活动,转化为客观物质,即客观物质不断地按主体需要、意愿发生变化,体现了主体的本质。这就是客体主体化。另一方面,主体又要受客体的制约,客体的特性、特点、规律制约着主体的活动,改变主体。这是主体客体化。这两种运动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是同一过程、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而不是在时空上相继出现。如果把领导活动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考察,那么,哈佛经理就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被领导对象则是活动的客体。所以,双方的关系只能是互动的关系,因而是一种领导与协作、指导与监督的关系。

四、远期与近期目标
正如人人都有理想一样,每项活动也都有一定的目标。目标是活动的目的地,也是活动的动力和测定器。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如有外部目标与内部目标、根本目标与阶段性目标、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等等。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

□目标及其价值
设置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对这些目标的运用,并以这些目标鉴定个人和组织的工作,这一切就是著名的目标管理,即管理离不开目标设定。如果一个企业、集团和政治团体没有既定目的,就如无目的地的船只盲目行驶那样毫无意义,而且危险万分。因为在没有一个既定目标之前,领导活动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持久的动力。所以,目标就是领导部门领导活动、努力前进的终点和目的地。它具有如下几点优点。第一,目标指明方向。目标是领导活动前进的终点,是领导活动追求的宗旨。这种需要是方向的需要,并且体现在整个组织之中。作为一个团体或集团,不仅应该有一个总的目标说明,而且团体内的各个组织也应有目标说明。这样,各个组织才能与集团协调一致,为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奋斗。第二,目标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因素。目标既是一种方向,吸引着人们向此方向努力,也是一种鞭策,它使得哈佛经理时时提醒自己,时时检查、校正自己的领导活动,最大限度地且最简便、经济地接近目标。第三,目标促进管理工作。目标的存在,可使哈佛经理时时检查已取得成就同目标的距离,回顾过去工作中的得失,从而吸引、发扬过去的成就,克服不足,最终改进管理,找到一条通向目标的成功之路。第四,目标是领导的基础。有了目标,工作就有了步骤和轻重之分,不致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致于出现长期规划失调与短期效应频频登场。这就涉及到下面的问题。

 □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
任何一个健康、有生命力的集团,必须做到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有机统一;任何一项成功的领导活动,也必须兼顾集团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不可偏向任何一方。一方面,哈佛经理应立足于当下状况,从自身的素质、能力及集团的状况出发,为集团设定近期目标,并努力达成近期目标,这是维持领导活动和集团生命力的保障。因为没有近期目标或达不到近期目标,集团就失去了根基,风雨飘摇,如同一棵大树失去根基,又如同一个企业缺乏基础设施和最基本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领导活动又不能在近期目标面前止步不前,获得近期目标,是为了奔向远期目标,是为了使领导活动取得更大的成功,也是为了使集团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放弃长远目标,领导活动和集团的生命力就会原地踏步,哈佛经理就会变得闭目塞听,集团就变成一个封闭的、僵死的组织,最终均会被历史淘汰出局。一项领导活动、一个集团在多大程度积极向远期目标奔进,表明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具有了发展潜力和持久生命力。
坚持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就应杜绝短期效应和个人效应。所谓短期效应是指哈佛经理奉行实用主义原则和“短、平、快”原则,只图集团一时的利益和一时的稳定;也指哈佛经理不顾集团的长远发展或下任哈佛经理如何工作,最大限度地或超限度行使领导职权,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企图迅速地或短期内使集团的面貌焕然一新。这种做法固然使集团获益,显示了哈佛经理的领导方法、才能,但是它是以牺牲集团的长远发展,牺牲集团本身为代价的。
所谓个人效应就是哈佛经理为个人荣誉得失计或独揽大权,制造个人轰动效应。严格地讲,个人效应也属于短期效益之列,且更为恶劣。这点,在下一章还将详细论述。

五、局部与整体
哈佛经理面对的是集团整体,也是集团内的各个部分。他既要考虑到集团的利益,又要考虑集团内各个部分的利益。两者的协调,才能是一个有生机的集团。因此,领导活动中又涉及到整体与局部这一哲学问题。

 □先从实例说起
一个集团或团体,犹如一个人一样,每个人身上的关节是一定的,且彼此协调。缺少某一关节或关节间紊乱无序,人本身就出现病状或丧失人的能力。又犹如一部机器,每部机器由一定的零部件构成。零部件散落一地,堆成一堆,这不是机器;零部件组装起来,但其中哪怕一个部件没有放到它应有的位置,这部机器不可能正常运转。一个政治团体、企业所属的各个组成部分,虽然是自成一体的活的机体,但运作原理和机器有相似之处。如果一个团体、企业在其内部某一成分上花了很大精力,促成其发展,而忽略或淡化其他成分,那么团体、企业本身就会失去协调,导致不安定。如果权力下放过多,让各个部分自行充分发展,那么这个团体和企业就徒具虚名,各部分自身也就成了一个集团、整体,如同城邦制时期的希腊。但是,如果上层机构统的过死,不给各部分以一定的自由度,那么无异于窒息了各部分的发展,最终导致整体的萎缩。因此,一个团体、企业内部涉及到权力分配、资源配置、地位排列、控制指导等诸多问题。这也是每位成功的哈佛经理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上述诸问题,抽象地来讲,它们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这一问题相关联。哈佛经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必须先从哲学角度熟悉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任何一个团体离不开它同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即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也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辩证地讲,整体离不开部分,任何一个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是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体。整体的特性就是对各组成部分特性的抽象、概括。离开了部分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就不复存在。同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部分都是整体的部分,带有它所属整体的属性。部分的功能、作用及发挥都必须依赖与整体的联系。就如“人”这个有机整体上的一只手,这只手只有在同整体联结在一起时,它才能称其为“人手”,并发挥着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而一旦离开人体,它至多只是形状像人手的一件东西而已。这就是说,部分离开了整体,就不再称其为整体的部分了,丧失了自身存在的意义。一个集团、企业也离不开它同其他集团、企业及集团联盟的关系。这种关系亦可归结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任何集团都不是一个封闭的集团。必然同外界发生联系。而在联系中,就得兼顾其他团体的利益等问题。诸多的集团还结成了集团联盟,联盟内的成员更应顾及其他成员及整体的利益。如欧洲共同体内各成员国之间及各成员国与欧共体的关系,它们也遵循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原则。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原理对于实际领导工作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掌握这一原理可以使哈佛经理注意事物间的联系原则,把自己领导的集体融于同其他集体和更大集体的关系之中,寻求集体之间的合作。任何一个集体既是一个大集体的局部,又是它的构成要素的整体。所以,哈佛经理在作任何一项活动时,都要把自己放在这种联系的链条中,不要因集体利益而损害集体成员的利益,也不能为自己集体的利益而不顾自己所属的整体的利益。例如,作为一位州长,就应把自己放在“城镇——州——联邦及其他州”这一关系链之中,他上要对联邦负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