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创业立志书籍 >

第117部分

创业立志书籍-第117部分

小说: 创业立志书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料10万;贷:现金10万”,从而反映了采购交易对不同资产帐户的影响。
会计分录是将交易或事项的货币影响登记入企业帐簿的必要程序。由于许多交易会对一
个以上期间的净利润产生影响,在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下,企业往往有必要在每一会计期末对
某些帐户余额进行调整,以便使成本及费用能与收入进行恰当的配比。为了记录这些调整事
项而编制的分录被称为“调整会计分录”,它们包括以下四种类型:(1)将预付费用摊配于各
个受益期。预付费用是那些先支付、后受益的成本,需要将它们分摊到从中受益的各个期间,
包括折旧、一次性预缴的保险费、报刊订费等;(2)将预收收入摊配于各个赚取期。预收收
入包括预收客户的各种货款和订金,它们也不能在收到款项时便全额记入当期收入,而应按
照合同契约规定的期限进行分期摊销;(3)计提尚未记录的费用,包括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
工资、佣金、利息和水电费用等;(4)计提尚未记录的收入。应计收入是那些业已提供劳务
或发出商品而赚取但尚未记录的收入,它们往往表现为各种应收款项。
在调整分录记入日记帐并过帐后,通常还要编制一张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用来验证各
帐户的借项和贷项是否相等。然后,便可直接根据这些帐户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帐户在期末一般有余额,它们将随企业经营活动
的延续而存转至下一会计期间;相形之下,收入和费用类帐户则反映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
只要该会计期间结束,这些帐户就应该全部结平,到下一会计期间再重新开设。因此,当年
的利润表一旦编制完毕,即需把相应的收入和费用类帐户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帐户,其原
有余额便被结清(即帐户余额为零)。会计循环的这一步骤被称为“结帐分录”。
至此,读者可能已对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循环知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从下期开始,
我们将结合证券市场的具体案例来深入讲解会计的各种应用问题,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掌握
会计这一重要的分析工具。
底部突破小三角
底部突破小三角一般是股价运行的整个底部形态的一部分,出现在盘整阶段的末期和反弹波
段的初期。这种底部突破小三角与一般的较大范围的底部三角形结构不太一样,它是由一条
平行的压力线和向上倾斜的支撑线组成。
大家可以看一看图中清华紫光(000938)这只股票近期的日K线走势。该股从5月中旬
开始,走势上出现了一个底部小三角的形态,在大盘走势相对疲软的同时,该股的股价运行
重心出现了小幅的震荡上移趋势,形成了一条明显的向上倾斜的支撑切线。而同时,股价在
震荡途中对压力位置迟迟没有形成突破,在20元整数关口几次受阻回落,平行的压力区域比
较明显,股价基本上在一个狭窄的小三角形区域运行。
如果股价仅仅在上述这个三角区域内运行,尚不能确定是否能够形成底部向上突破。对
这种形态的观察,主要应关注股价运行到技术临界点(三角形的顶点)时的变化。当股价运
行到技术临界点时,必须对三角形的两条技术切线形成击穿或突破,此时如果股价选择继续
保持支撑线的支撑作用而放量成功脱离了平行压力线的压力区域,那么底部突破小三角才能
得以确认。所以说底部突破小三角不仅仅是一个三角形形态,还包括在三角形顶点的一段向
上突破走势。图中这只股票5月30日的走势就具备了这个突破特征。
底部突破小三角走势通常出现在股价做长期平台整理所形成的多重底末期,与多重底的
最后一浪相重合,通常走势有如下几条技术特征:首先是成交量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温
和放大,这种放大趋势出现在三角形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也就是说,这是一段量价正向配
合的走势。但是由于压力线的存在,股价在三角形区域内尚未形成突破,因此放量不应该太
大,而且是逐渐的,并不突然。
其次三角形的压力位置在这个形态当中是短线的,但是这个短线压力位置应该与该股运
行的某个中长期压力位置相重合。只有这样,后市形成突破后,股价走势才有可能获得中长
期的支撑。否则的话,反弹只会是短暂的。这个中长期压力位置可能是整个底部运行箱体的
顶部区域,也有可能是某条中长期压力均线。在图中这个案例中,三角形的压力区域基本与
半年线相重合,同时也是该股底部箱体的上边界,短线技术压力与中长线技术压力位置相重
合,一旦形成突破往往有较强的惯性。
最后一点,三角形运行到顶点时所形成的突破走势一定要伴随较大的成交。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带量突破,这个量要明显超过前一段时间的平均成交水平,有一定的突发性特征。同
时能够在技术形态上,明确形成脱离压力区域的趋势。只有如此,这个底部突破小三角才显
得比较可靠。
连续形态之八:颈上线 颈内线 戳入线
一、基本概念
在恐慌性下跌行情中;经常会遇到股价大幅低开的情形。由于股价大幅低开使空头能量在
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释放;相应地;多头则容易组织力量进行反攻;因而股价常常会出现低开
高走的现象。多头力量的大小决定了反攻的高度;如果第二天反攻力量比较大;使收盘价超过
了前一天长阴线实体的中部;则形态可能出现反转;形成具有反转意义的贯穿线形态;如果第
二天多头反攻力量稍弱;使收盘价深入了前一天长阴线;但未超过实体中部;则形态变成了戳
入线;如果第二天多头反攻力量再弱一点;使收盘价稍微进入前一天实体;收于前一天收盘价
附近;则形态就会变成颈内线;如果第二天多头反攻力量很弱;使收盘价只能收于前一天最低
价附近;则形态就演变成了颈上线。
颈上线:通常出现在跌势中;第一根长黑线强化了空头走势;第二天向下跳空;但盘中价格
不断回升;使股价收于前一天的最低价。这种情况往往使当天在低档抢反弹的人感觉不舒服;
因为它意味着下降趋势可能会立即恢复。
颈上线是前面我们讨论的贯穿线的衍生形态;由于本形态第二根线形的白色实体仅回升
到前一天的最低价水准;与完全吞噬了黑线的贯穿线相比;无论是多头力量还是阴阳线形态都
不可同日而语。
颈内线:颈内线也是贯穿线未充分发展的变形。第二根白线的反弹力度比颈上线的大;
它的收盘价十分接近前一天黑线的收盘价;但依然位于黑色实体的下端附近。严格地说;本形
态第二天白线的收盘价必须稍微进入前一天的黑色实体;也就是说;稍微高于前一天的收盘价;
其收盘价比颈上线稍高;但幅度并不大。需要指出的是;本形态与反转形态多头遭遇线基本相
同;因而本形态也具有一定的反转意义。
戳入线:这是贯穿线的第三种衍生形态。戳入线虽然比颈上线和颈内线反弹强劲;但其收
盘价尚未超过前一天实体的一半。相对于颈上线和颈内线而言;戳入线第二天开盘价向下跳空
的幅度比较大;因而第二天成为长白日。由于其收盘价没超过前一天实体的一半;因而这种反
弹尚不足以导致趋势的反转;但长日的反弹力度又比较强;因此投资者在增加空头部位时;需
要进一步确认。
二、形态确立
在三种形态中;由于多头力量尚不具备反转的条件;所以;在形态之后;股价会继续沿原有
趋势下跌。一般来讲;第二天多头组织的反攻通常是一种试探性的反攻;成交量不会很大;这种
反攻只是下跌趋势的暂缓;一般不会影响趋势的发展。如果第二天反攻伴随着成交量的急剧放
大;且第三天股价高开高走;则可以认定为反转。
三、识别标准
颈上线:1、在下降趋势中出现长黑线;2、第二天为白线;其开盘价低于前一天的最低价。
线形不一定为“长日”;3、第二天收盘价为前一天的最低价。
颈内线:1、在下降趋势中出现长黑线;2、第二天为白线;其开盘价低于前一天的最低价;
3、第二天的收盘价稍微进入前一天实体。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收盘价可视为相等。
戳入线:1、在下降趋势中出现长黑线;2、第二天为白线;其开盘价远低于前一天的最低
价;3、第二天收盘价深入前一天的实体;但未超越中点上方。
四、实例分析(戳入线)
2001年1月15日上证综指大度下挫;第二天大盘跳空低开;但大盘很快止跌回稳;一路推
高;最后收于前一天实体之内;处于前一天实体中点与收盘价之间;构成一个“戳入线”形态;
这种形态的出现说明市场多头力量很有限;大盘还没有见底;仍将继续下跌。
第一只红色股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
用。熟悉我党党史的同志都知道,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尝试使用金融工
具为红色根据地的建设服务。1928年在广东海丰县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并发行银票,1932年在
中央苏区建立了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第一任行长是毛泽民。但鲜为人知的是,1933年方志
敏在闽浙赣苏区成功发行了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股票,这是红色政权正式发行的第一只股票,
被称为红色股票。
该红色股票是方志敏烈士的亲属为正在筹建的方志敏烈士纪念馆征集文物时获得的。股
票呈长条形,长20cm,宽7。5cm,上方印有“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 中间印有“壹圆股票”,
并加盖银行的红色印章,在印章两边印有“本银行股息周年六厘计算,每年年终结帐,营业
盈余除开支费用及股息外所有纯净红利照股分派,次年一月凭票领取”,其下方为股票号码,
并附每年领取股息和红利的凭证,即通常所说的息票,息票每年一张,从1933年起算,共附
10张(股票票样见图)。按当时的规定,该股票每股壹元,也可折谷入股,每50斤谷折算1
股。
1926年共产党人方志敏率领赣东北革命群众,举起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红旗,革命烽
火由“弋、横而信江,由信江而赣东北,由赣东北而闽浙赣”,形成“东南半壁红”的大好局
面。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红色区域之一,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东
北屏障。在赣东北苏区自身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同志曾经指示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
“中央苏区大,人多开支大,经济来源有限,我们要尽可能主动向毛主席、中央苏区支援些
金银、军需物资”。几次反“围剿” 中,他们克服困难积极主动支援中央苏区经费,即使在
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调去中央苏区并准备组建新红十军时,还向中央带去金银等。
革命根据地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是随
着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30年10月成立的赣东北特区
贫民银行,发展为1931年9月成立的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1932 年 12月中央批准赣东北
省改建为闽浙赣省,1933年1 月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随之改为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闽浙赣
省苏维埃银行的发展壮大,支持了苏区的经济建设,农业得到了更大的增产,1933年闽浙赣
边区的农业比1932年增加了20%;为发展苏区工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造纸、织布、制糖、
硝盐制造等得到了发展;带动了苏区贸易,促进了食盐、布匹、食糖、茶叶等商品的流通,
粮食的内部调剂等。苏区的农业、工业以及内外贸易的活跃,带来了物价的稳定和人民生活
的改善,从而使得根据地的红色政权更加稳固。闽浙赣苏区因而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方志
敏式” 革命根据地。
1933年9月, 闽浙赣省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及全省第一次贫农团代表大会决定,要求苏
维埃政府财政部为银行增资扩股十万元,以扩大银行基金,发展苏区经济,并认为这是当时
经济动员最中心的工作之一。这次银行扩股工作,是在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成立的招股委员
会具体实施的。银行扩股首先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他们积极认股,同时扩股
工作也在白区进行,对象主要是站在中间立场的富裕农民和小商小贩,也有少数地主、富农
秘密托人认股,并将之作为政治上的红色保险票而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拥护红军的标志。整
个扩股工作为期三个月,共募股十几万元,超额完成了增资扩股计划。
利用现代金融知识剖析红色股票的证券产品特性,可以看出,红色股票是一种无记名的
面额股票,采用无记名的方式也是为了在政治上保护股票持有人的一种手段;同时,该股票
又带有明显的优先股的特性,有固定股息率,并可分割红利,因为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为苏
区政府所有,股票持有者是无表决权的。虽然红色股票只附了十张息票,但并不意味着股票
的定期性,或者说十年即可还本,由于当时战争周期难以预料,暂附十年息票的设想是有的,
也是实事求是的。一年以后,王明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红军第五次
反“围剿”失败,方志敏同志率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苏区,苏区银行已无存在的条件,红色
股票也就夭折了。
可以说,在红色割据的条件下,继苏区银行纸币、公债发行后,红色股票的设计和成功
发行是一种金融创新。革命先辈们大胆吸收和借鉴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充分利用股票所
具有的筹集资金的重要功能,创造性地把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的股票工具应用于苏区的革命斗
争和经济建设之中。红色股票成功发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政治上与苏区银行的主
要任务相一致,即为了支持革命战争,为第五次反“围剿”准备财力,利用经济的方法扩大
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力,它是以广大工农群众积极响应苏维埃政府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经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