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创业立志书籍 >

第155部分

创业立志书籍-第155部分

小说: 创业立志书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通中显崇高,成功源于做好每一件小事。这既是成功的秘诀,也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相反,自命不凡的思想要不得。许多白手起家而事业有成的人,在小学徒或小职员的时
候,就能以最高的热忱和耐心去面对上司给予他们的小工作。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
下?”只要你把自己定位在一心一意地做好身边小事的基础上,世上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给事情进行大事和小事的分类是为了做好工作,忽略了小事就只好继续“穷忙”了。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有一位商人子承父业,接管了父亲留下的珠宝店。刚开始,由于没有经营的经验,赔了
不少钱。后来他觉得珠宝行业投资大,技术性太强,风险太大。于是他便把父亲留下的珠宝
店给卖了。换了钱他决定改行投资做服装生意,并相信肯定能成功。
服装行业倒是周期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专业学问,可是他却不能跟上时代的新潮,总
是卖些旧款的服装,价钱又高、款式又旧,一来二去,便也无人来问津了。
这样,他持续了三年,又赔了不少钱。他开始意识到:服装市场更新太快了,自己总是
跟随流行的尾巴。而对面饭店的生意很红火,开饭店又不用多少流动的资金。
第21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10)
因此,他又把服装店卖了,用剩余不多的资金开饭店。又花钱雇了几名厨师,和几个服
务员。饭店没开多久,本钱还没有捞回来,他又发现自己的一个朋友做化妆品生意发了大财。
于是,他又决定做化妆品生意,没有本钱,只好把饭店卖掉。就这样,他站在这山望着
那山高,此后又尝试做了钟表生意、印染生意??哪一个也没有做长远,都无一例外地失败
了。
每尝试一种生意,他的资金就会赔上一部分。最后当他60岁时,双鬓已经灰白,一生的
宝贵年华在他不断地“打一枪,换个地方”中消磨殆尽。他清算了一下自己的家底,所有的
钱仅够买一块离城很远的墓地。
彻底绝望的他心想,既然自己没有能力创造财富了。就买块墓地给自己留着,等到哪一
天一命归西,也算有个归宿。于是,最后他用所有的钱为自己买了一块墓地。
这位商人的经历让人值得深思。一次次地选择,一次次地放弃,总是“打一枪,换个地
方”又如何能成就事业呢?有很多时候,机遇就在财富的前方等待着,关键的是要耐心地等
待和发现。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这样的现象。有很多“穷忙族”在工作过程中便是总“这
山望着那山高”,总惦记着跳槽。在这家单位里偶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想跳槽。有的“穷忙
族”自从大学毕业后不到一年就换了好几个工作。据相关调查发现:“穷忙族”一年内没有跳
槽的大约只有20%左右。曾有这样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本来在一个超市做销售工作,不
久就觉得超市工作时间长,且薪水低廉,因此他辞去了超市的职务。不久他应聘到一个企业
做市场销售人员,工作三个月不到,又觉得天天在外面奔波太辛苦,就又找了个办公室文员
的差事,而坐办公室里没多久就发现同事关系不好处,他又想到了跳槽,可是这回却连自己
也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好了。不断跳槽的结果是工作始终没法稳定下来,始终处于找工
作的“穷忙”状态之中。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屡次经历失败的时候,很多人蜻蜓点水缺少耐心,
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终只能是“记得少时骑
竹马,转眼又成白头翁”,“穷忙”一世了。
“穷忙族”的成员大多都是正在处于奔波劳碌时期的人们,因此总搞“打一枪,就换个
地方”的战术是行不通的。那样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而收不到成效,永远也摆脱不了“穷
忙”的厄运。
日本池田大作在《要活在巨大的希望当中》说,在走向人生这个征途中,最重要的既不
是财产,也不是地位,而是在自己的胸中像火焰一样熊熊燃起的一念,即希望。因为那种毫
不计较得失,为了巨大希望活下去的人,肯定会生出勇气,不以困难为事,肯定会激发出巨
大的激情,开始闪烁出洞察现实的睿智之光。只有睿智之光与时俱增,终生怀有希望的人,
才是具有最高信念的人;才能成为人生的胜利者。
所以,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困难,希望之火时时刻刻都不能熄灭。只要你为你
的希望坚持下去,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成功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第22节:第四章 空有一身蛮力(1)
预言家预言:19世纪人类靠武力征服世界,20世纪人类靠经济征服世界,到了21世纪,
人类就将靠文化来征服世界。时代告诉人们:蛮力已经成为了历史永久的记忆。
碰到了职业的“天花板”
自古以来都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断地向上,向上,再向上,这似乎已经成
为了人生归属的一条定律。于是人们从走向社会的那一刻开始便一路狂爬,努力向上攀登事
业的珠峰。可是攀爬了多年后,却忽然发现,自己怎么在不知不觉中迷路了呢?前方已然无
路,再抬头已被“天花板”碰得生疼,无意间竟然碰到了职业的“天花板”。
很多“穷忙族”都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艰苦努力,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自己,一步一步
地走上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好不容易升上了一个很不错的职位后,却止步不前了。虽然此
时工作上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见识也开阔了,能力也增强了,也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了,
结果却遇到了职业的“天花板”,难以进一步晋升。尤其是35~45岁这个年龄段的成功人士,
职位干到总监、高级经理之类的,会更加感到困惑。并且,到这个年龄段的人,生活基本上
都稳定下来了,如果再重新找一个机会的话,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所以,何去何从?在选
择面前往往都犹豫不决。
在别人看来,那些在职场处于高职高薪的人很是让人羡慕,殊不知看起来很是光彩照人
的工作背后,却是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尽管事业上一路飙升到较高的职位,可是突然产生
失去了目标的惶惑与困扰,下一步该怎样走呢?晋升的机会已是遥遥无期,当年提拔过的职
场新秀如今已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自己现在占据的这个职位早已虎视眈眈。面临被新
秀淘汰的命运,是暂时守住自己这个饭碗浑浑噩噩度日,还是放弃手中这份“鸡肋”再重新
选择重新拼搏?
现实生活中,碰到职业“天花板”的“穷忙族”不在少数,杨华就是其中的一个。
杨华今年35岁,是某外企驻北京分公司的销售经理,负责该公司在中国北方市场的销售。
销售经理,多少人羡慕的工作,年薪丰厚,大权在握,工作时间还算自由。而对于杨华,
却有了一种新痛苦。没有别的,就是遭遇到了职场“天花板”。即使工作表现再出色,销售业
绩再创新高,杨华职位的制高点也永远只是一个销售经理。虽然公司里比销售经理大的职位
并不是没有,但是永远轮不到杨华的头上。因为公司有个惯例,那个位置永远属于公司总部
直接派人来担任。杨华现在的顶头上司就是由总部派来的。这种职场尴尬,杨华已经不是第
一次经历了。
当初杨华大学毕业时进的公司也是这种情况,在那家公司杨华干了六年,从底层干到部
门经理便止住了。杨华毅然放弃了那份职位,重新“充电”去读MBA。MBA毕业后,来到现在
这家外企,结果又是重蹈覆辙。
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杨华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敢于放弃一切、从头再来的年轻小伙,
现在纵使不为自己着想,也要想想家里的妻儿老小,所以犹豫随之而来。想自己开个小公司
独立创业。虽然凭自己对国内市场的熟悉和长期建立的客户关系,足以支撑小公司发展下去,
但是风险无法预计,很可能的结果就是还没等到赚钱就已经把全部积蓄都压上去了。况且自
己的太太当年因为怀孕生子放弃工作,如今是一个典型的“全职太太”,根本没有收入保障,
而小孩的成长培养又需要很多钱。杨华思前想后,还是依然困惑不已。
看来,高薪“穷忙族”也在为职业的“天花板”而穷忙。
舍不得手中的权力
不懂授权是高收入“穷忙族”穷忙的原因之一。前面讲过,有部分月薪上万的人也称自
己是彻头彻尾的“穷忙族”。除了他们盲目追求高消费的观念外,不舍得放开手中的权力也是
他们穷忙的一个主要原因。
尤其是那些刚刚开始创业的人,自己刚刚当上小老板,或者高层主管,必然会事事亲力
亲为,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但如果平时不注意,就会养成事必躬亲的习惯。他们工作忙碌、
混乱、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懂合理的授权。结果导致自己将精力集中在最不重要
的事情上。
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在谈到人们的“忙碌”与“闲
适”时说:“有人告诉我他一周忙碌90个小时,我会说,你完全错了,写下20件每周让你忙
碌90小时的工作,仔细审视后,你将会发现其中至少有10项工作是毫无意义的——或者说
是可以请人代劳的。”
现代社会许多大小公司的老板、部门主管早已被信息、电信、文件、会议掩盖得透不过
气来。几乎任何一项请求报告都需要他审阅,予以批示,他们为此经常被搞得头昏眼花,根
本无法对公司重大决策做出思考,在董事会议上他们很可能是最无精打采的一类人。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过:“授权可以让未来规模更大的企业仍然保持小企业的
活力;同时也可以为公司培养出发展所必需的大批出色的管理人才。”
查尔斯是纽约一家电气分公司的经理。每天要有成百份的文件来等待着他处理,这其中
还不算临时得到的最新商业信息之类的。查尔斯对此经常抱怨,抱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自
己处理不过来这么多的事情。他明显地感到疲惫,虽然也曾经考虑给自己增添个助手,但他
还是没有增添。因为他明白,添加助手的结果不但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帮助,还会让自己的
办公桌上多一份报告。在公司里,他的下属都知道他是最高的决策层,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
力,人人都在等待着他来下达指令。
第23节:第四章 空有一身蛮力(2)
实际上,像查尔斯这样的领导方式,根本无法带动并且推动公司的发展,无法争取年度
计划的实现。
终于有一天,查尔斯终于明白了授权的重要性。他把各级部门的职责交代清楚之后,从
此便把所有的下属都“拒之门外”,除了重大的决策他来拿主意外,其他一概不管,办公室里,
他把所有无意义的文件也都给丢进了垃圾桶。他告诉下属们要学会自己做决定,不要总来烦
自己。他还吩咐秘书,下面所递交上来的报告必须要先筛选一下,然后才能上交到他这,而
且每天不能超过十份。
开始时,查尔斯秘书和下属们都不适应这种模式。奉命行事惯了,突然之间要自己拿主
意,有时会感到不知所措。不过没用多长时间,这种情况渐渐淡化了,公司开始有条不紊地
运转起来。查尔斯现在终于真正体会到“富闲人”的清闲了,原来经理并不是诸事包揽的老
妈子。
高效能的秘诀之一是授权,将工作交给别人做,使实际操作者变成了管理者,从自己动
手变成了控制其他人的活动。而且同时还可以将手下员工培养成对公司有用的人才。有了这
些人才,企业的发展就会如虎添翼,取得更大的成功。
合理的授权不但能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上来,而且更有利于增强
企业的竞争力。可惜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其实,如果授权成
功,所得到的成效远远超过自己亲力亲为所得到的功效多,高薪的“穷忙族”摆脱“穷忙”
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
错把固执当坚持
你也许抱怨生活平淡如水。但你却不知,正是这平淡的生活中才蕴藏了许多智慧。这智
慧不是你看书能够想出来的,而是生活实实在在教你的。可是很多“穷忙族”却不懂得灵活
变通,总是“一条道跑到黑”,错把固执当成了坚持。
人的思维是跳跃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生活中学点适时变通是一种很明智的做法,
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这样才能更好地办成事情。虽然坚持是一种值得称赞的良好品性,但
在有些事情上,过度的坚持,就会变成一种盲目、一种教条。
有时候我们的确需要执著,但执著不是固执。执著的目的比较明确,固执则比较盲目。
做人不能太固执,一定要学会灵活变通。善于灵活变通者,将对手也能变为朋友,这就等于
为自己的未来添了一条路。因此,那些固执的“穷忙族”,不要总是“一根筋”扯不断,不要
抓住一点不放,除非你想继续“穷忙”。做事时考虑事情要全面,不能把事做得太绝。就像一
个善于棋道的棋手一样,当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后,还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
商鞅当初打算在秦国实行新法,为了证明他说话算话,便在国都咸阳的南门立了一根三
丈长的木杆,说,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便赏他十金,事小而赏重,老百姓都觉得很
奇怪,谁也没有干。商鞅又宣布:“能搬到北门去的,赏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
一中年汉子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搬了过去,商鞅立即给了他五十金。自此商鞅取得了百姓的
信任与支持。然后他便颁布了变法的命令。
但是新法在最初执行时并不那么顺利。反对者数以千计,尤其是高官显贵们,就连太子
也不以为然,一再犯法。商鞅于是决定拿太子开刀,坚持要把太子绳之以法。当时有人劝说
他不要得罪太子,可是他却说:“变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贯彻执行,是由于上层有人故意反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