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创业立志书籍 >

第291部分

创业立志书籍-第291部分

小说: 创业立志书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很快坠入情网而结婚。虽然无法成为优雅的骑士,但才华出众的熊彼特很快实现了成为
经济学家的诺言,1901年,28岁的熊彼特就出版了奠定他一生学术基础的最重要著作《经济
发展理论》,创立起以创新思想为基础的动态发展理论,当绝大多数学者还在苦于积累的时候,
熊彼特已成为奥匈帝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熊彼特把企业家看作是资本主义的“灵魂”,他基于创新思想提出了著名的企业家理论。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
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在熊彼特建立的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
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人会最先被市场淘汰。
在熊彼特的著作中,创新和发明、创造是不完全一样的。一种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于
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所以“创新”不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技术概念,而是一个完全
的经济概念。
熊彼特定义的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解释说,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
要有眼光有胆识,并且任何一种创新活动都有风险,而领导者自然就是风险的承担者。
然而,中年以后的熊彼特却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来源于很多方面。从政失
败,亲自掌管一家银行却导致银行的倒闭,几次家庭悲剧,但这些都不足以压垮这位经济学
巨人,最主要的打击是来自与另一位伟大经济学家凯恩斯之间的学术竞争。两人之间的“瑜
亮情节”也是经济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当然,在熊彼特与凯恩斯的学术竞争中,熊彼特是一
个失败者。但熊彼特的思想似乎比凯恩斯更长久地经受了时间的检验。“现代企业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这样评价了熊彼特和凯恩斯的世纪竞争:
“在某种方式上,凯恩斯和熊彼特重演了西方传统的最著名的哲学家的对抗——最有光
彩、最聪明、最难以击败的诡辩者巴门尼德和反应迟缓、丑陋但却富有智慧的苏格拉底之间
的柏拉图式的论辩。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人比凯恩斯更有光彩、更聪明。而熊彼特则相反,似乎平平
淡淡——但他有智慧。
聪明赢得一时,而智慧天长地久。”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 ),这位19世纪最成功的发明家,拥
有白炽灯、留声机、炭粒话筒、电影放映机等1000多种发明专利权,不过他真正的雄心壮志
是要成为一个创业家和商业巨子。 1878年,雄心勃勃的爱迪生创立了爱迪生公司,这家公
司以垄断的形式使用爱迪生的发明专利,以照明装置为主要产品,然而公司的业绩却不怎么
样,为此,爱迪生曾经愤愤不平地说:“我发明了电灯,但并没有获得半分利润。” 最后,更
加不幸的是,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竟然只有离开自己的公司才能挽救自己创办的企业。
爱迪生创建的企业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通用电气集团(GE)的前身。事实上,通用电气
直到1981年任命了新的CEO才阔步前行,并成为20世纪第一大企业,这位CEO就是杰克??韦
尔奇,他也被誉为“全球最受尊敬的CEO”。
如果用一句话评价通用电气,那就是它开创了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神奇之路。实际上,通
用的多元化之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是一家拥有100多个副总裁的超级航空母舰,能
够为人类提供照明设备、飞机引擎、家电、金融、保险、医疗、机械、化学、运输装置、信
息服务20多个领域难以计数的产品,据说它还在制作电影和互联网产品。
人们总是听到关于通用这样的新闻:通用公司处理掉了100亿前景不明的事业部,随后
又收购了价值约190亿的其他产业,这样的操作其他企业连想都不敢想。
通用以其多元化的战略而走向神奇,而英特尔则因其固守才得以生存。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是英特尔公司的主席安迪??格鲁夫的举世名言,今天格鲁夫
的成功几乎改变了人们对“偏执狂”这个词的看法。
格鲁夫的一生就是战斗的一生,3岁时,他便患上了猩红热,为了治疗,耳后的骨头被
凿开,导致右耳失聪,这也预示着他的一生斗争的开始。不过在所有经历过的战斗中,1986
年那场将英特尔成功转型为微处理器的决定无疑是最惊心动魄的。
卡桑德拉是希腊神话中预言特洛伊城沦陷的女祭司的名字,格鲁夫把公司中最早感知变
化即将到来的员工比作卡桑德拉。当1986年格鲁夫预感到英特尔的紧急关头将要来临的时候,
格鲁夫亲自担当了卡桑德拉。格鲁夫意识到公司营业的主力项目——内存,被来自日本、韩
国等东方企业严重威胁,而英特尔又无力抵抗。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心放弃内存这项有如自
己亲生儿子一般的产品,转向CPU这项前途未卜的新产品。这在当时看来无疑是个近似荒谬
的决定,并遭到公司中层一致反对,格鲁夫后来回忆当时的心情说:
“处在死亡之谷中的企业组织,有一种倒退栽入混乱泥潭的自然趋势,它们对管理层发
出的含混不清的信号高度敏感。??假如公司的领导不能明明白白地描绘出死谷那一边的情
形,那么还能有希望号召全体员工接受陌生的新任务,在飘摇不定的环境中为飘摇不定的未
来努力工作吗?”
无疑,这位颇具眼光的卡桑德拉为英特尔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正确的道路。尽管公司中层
主管们所处的高度,没有像格鲁夫那样看得够远,但格鲁夫用他的偏执拯救了整个英特尔。
《福布斯》杂志这样评价格鲁夫:“是他使偏执狂成为令人尊敬的人,偏执不再是一种精神病,
它将成为商界生存的必需品性。”格鲁夫在书中写道:“只要涉及企业管理,我就相信偏执万
岁。企业繁荣之中孕育着毁灭自身的种子,你越是成功,垂涎三尺的人就越多,他们一块块
地窃取你的生意,直至最后一无所有。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常常提防他人的
袭击,并把这种防范意识传播给手下的工作人员。”
如果想找商业传奇,那么上面两个并不是最优秀的,Google、苹果似乎更具传奇意义,
但是我之所以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极端了。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两条截然不同
的成功之路,一个是只做CPU并且做得近乎疯狂的专业公司,为此他们甚至放弃了仍在盈利
的内存市场,而另一个分明是个大杂烩的公司,GE提供如此混乱的产品。然而令人不解的是,
两家风格迥异的企业竟然取得同样惊人的业绩。这里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呢?
对此,今天的商业专家们更看好Intel,看看《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成功的
企业绝大多数是专业化经营的公司,并且商业专家们已经达成共识,他们认为专业化经营的
公司,成功的概率要高于多元化。相反,他们不看好GE的未来,著名畅销书《追求卓越》中
这样描述GE:“这个曾经是本世纪最光彩夺目的技术类公司,现在正在变成大杂烩、变成一
个杂牌公司了”。
事实上,两家公司却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模式。Intel的成功是缘于它专著
一项技术卓越的产业,CPU注定是一项需要大量技术成本才能成功的领域,而Intel将他几
乎全部的精力都用于技术的开发和垄断市场的巩固,甚至不惜一切手段打压AMD,占领制高
点是Intel获胜的法宝。并非它不懂得多元化,但是Intel更加明白,离开家就意味着无家
可归。
而关于通用,这个事实上的杂牌公司却有着核心的理念,从韦尔奇的话中,我们或许能
懂得一些:“GE不是杂牌公司,杂牌公司是一些没有核心理念、没有统一步调的企业组合。
而GE的各个企业却有着一套统一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和落实靠一个专门的学院——
克劳顿学院,这个学院向GE不同企业的高级领导人传授这些观念;与此同时,GE还有一个
市场研究机构,向GE所有的企业提供研究结果。这样,通用电气从任何一个方面看,都是一
个集中领导下的公司,是一个‘统一多样化’的公司。更具有说服力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
GE一直有能力购入或者售出一些公司,而且有能力在变革时代保持领先位置。”
明白了吧,从核心价值观开始,GE从管理、营销开始,用他们的价值观领导多元化的企
业,这就意味着,GE将以家长的身份管理这个大家庭,GE选择并非一条最好的路,但在韦尔
奇眼中,这是最适合GE的。在后面,我们将重新用交易成本这把钥匙打开企业这个神秘的盒
子,那时候你将更加清楚企业的经营模式。
黄金公司
几乎每一天,我都会听见有人说:“我有一种新产品,可以赚大钱。”遗憾的是,大多数
独创性的创意却从来没有转化为财富。然而有时创新只是很简单的一个改变,很多创新都是
从平淡无奇的故事中开始的:
19世纪早期,美国的农民没有什么购买能力,虽然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收割机,但是无
论农民有多么需要,也无钱购买。于是收割机的发明者塞勒斯??麦考米克发明了分期付款的
购物方式,这种方式使农民有了购买农业机械的能力。
雷声公司的技术员斯宾塞在测试磁控管时,发现口袋中的巧克力棒融化了,结果几个星
期后,雷声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微波炉。
3M公司的福莱本来想发明一种超强的黏合剂,但得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结果,这种黏合
剂贴上就可以撕下来,但福莱灵机一动,将这种试验失败的黏胶剂做成一种随贴随撕的便签,
结果最终成为一种畅销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罗马时代,债务被视为个人的义务,不能转给第三者,不能够偿还就要被投入监狱。
而到了人们发明信用卡以后,消费债务才流行起来。1915年的一天,纽约商人弗兰克??麦克
纳马拉在饭店招待客户用餐,他付账时发现钱包忘带了,于是提议店方收下他写的一个卡片,
卡片上注明在某某期限内偿还欠款,这一经历使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的想法。
关于创新的故事,即使写完这本书也说不完,但重要的是学会像企业家那样去创新思维,
《维基经济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
在加拿大寒冷冬天的一个傍晚,黄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罗伯?麦克欧文难抑沮丧。这家多
伦多小型金矿采矿公司被罢工、拖延的债务和极高的生产成本等问题所困扰,虽然他知道公
司的矿区有大量的金矿,可是地质学家们还难以提供黄金的准确位置。
直到今天,采矿业仍是一个极度需要保守机密的产业,除开矿产本身,地质数据是最宝
贵、最需要严加看守的资源,公司不可能拿去四处散布。但麦克欧文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计
划:他们拿出所有的地质学研究和数据,整理成一个文档与全世界的人共享,请求全世界的
人告诉他们在哪里可以找到新的六百万盎司的黄金。
2000年3月,黄金公司发起了“黄金公司挑战赛”,宣布能够提出最优估计和最佳方法
的参赛者将获得高达57。5万美元的奖金。有关这55000英亩矿区的一切信息都在黄金公司的
网站上发布。比赛的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来自50个国家的1000多个虚拟勘探者都在
忙于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
几个星期之内,来自全世界的方案雪片般地飞向黄金公司总部。参赛者的来源很奇特,
有大学本科生、咨询顾问、数学家和军官,他们都试图一展拳脚。麦克欧文说:“人们应用数
学、高等物理、智能系统、电脑绘图以及有机的方法来解决无机问题。很多技能是我在业内
闻所未闻的。当我看到电脑绘图时,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这次比赛的确为黄金公司和麦克欧文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参赛者在红湖矿床上发现了
110个目标,其中50%是公司从来没有发现的。80%多的新目标后来证实确实有大量黄金。
自挑战赛开始以来,已经发现了800万盎司的黄金。2006年,黄金公司已经成为北美第三大
黄金生产商。
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却因为一个奇妙的点子而起死回生,也许这样的商业传奇每个人都
能讲述几个,因为这种源于财富的梦想激励着无数像麦克欧文这样的企业家,这些都被经济
学家称为技术创新。
但相比技术创新而言,更重要的或许是制度创新。
瓦特的名字是和蒸汽机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他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早在公元前二
世纪,古希腊人就制造过一种利用蒸汽喷射的反作用的发动机。1690年,法国人巴比首先发
明了第一台活塞式蒸汽机,而瓦特的发明被认为推动了世界的革命,这是因为他的发明使高
效率的蒸汽机很快取代了旧式的蒸汽机,并成为产业近代化的核心。
当然,研究蒸汽机并不是本书的使命,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真正促成蒸汽机问世的却
不只有瓦特,还有两个鲜为人知的资本家和企业家:约翰?罗巴克和马修?博尔顿。
约翰?罗巴克原本是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得知瓦特的工作以后,独具慧眼地认识到这
项研究的价值,当即与瓦特签订合同,赞助瓦特进行新式蒸汽机的试制。然而瓦特的发明进
展并不理想,而罗巴克的企业也濒临破产。负责任的罗巴克又把瓦特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
工程师兼企业家博尔顿,以便瓦特能得到赞助继续进行他的研制工作,博尔顿当时四十多岁,
是位能干的工程师和企业家。博尔顿给予了这位发明家巨大的支持,包括资金、设备、材料
等等众多方面,最终博尔顿也濒临破产,但他仍然给瓦特以慷慨的赞助。功夫不负有心人。
1782年,当瓦特获得了他的第三项专利时,他终于发明了瓦特蒸汽机,使蒸汽机得到了更广
泛的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
尽管瓦特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艰难历程,但如果没有约翰?罗巴克和马修?博尔顿,我们很
难预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