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创业立志书籍 >

第360部分

创业立志书籍-第360部分

小说: 创业立志书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做不大呢?原因就在于这个公司只有一个老板,老板拿走绝对的利益,而这个公司又不
是靠老板的资本来推动发展的,当它的主体变为知识推动的时候,企业就要不断地分裂,所
以中关村的企业做不大,中国的高技术企业做不大。”
郭凡生创建的慧聪年产值早已过亿,在现代化的写字楼里拥有了上千平方米的办公面积,
在全国各地还有数十家分公司,郭凡生也早就成了千万富翁。郭凡生创业的成功就在于懂得
与众人分享。
慧聪是1991年创立的,起步投资只有14?? 8万元钱,他们的分配制度是股东分红30%,
不持股的员工则分70%。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制度,慧聪在不可能做大的行业里面做大了,
成为这个行业的老大。上市后一夜之间创造了126个百万富翁,在一般企业里有一个、两个、
三个老板,而在慧聪实际上有126个老板。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正泰集团的老总南存辉。正泰集团的成长历史就是修鞋匠南存辉不
断股权分流的历史。在南存辉的发家史上,曾经进行过4次大规模的股权分流,从最初持股
100%,到后来只持有正泰股权的28%,每一次当南存辉将自己的股权稀释,将自己的股权拿
出来,分流到别人口袋里去的时候,都伴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但是南存辉觉得自己并没有
吃亏,因为蛋糕做大了,自己的相对收益虽然少了,但是绝对收益却大大地提高了。
现在我们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做久,应该借鉴晋商顶身股的先进经验,在激励约束机制和
分配制度方面,要有革命性的根本改革。明清晋商红红火火达五个世纪之久,今天重温这些
先哲先师们的宏伟业绩和经营之道,确实给我们莫大的震撼和启迪。目前,我们正在推行现
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从中可以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宝贵的经验,从而推进目前的现代
企业制度的建设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重铸新晋商的辉煌,重铸新华商的辉煌。
鼎力相助,忍耐相让
休戚与共,痛痒相关,互周互济
在激烈的竞争中,晋商深感“休戚与共,痛痒相关”的重要,为了应付“操赀交接,起
落不常”的局面,迫切需要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平遥的李宏龄,先
后担任过蔚丰厚票号北京、上海、汉口等分庄经理。李宏龄著书《同舟忠告》说:“区区商号
如一叶扁舟,浮沉于惊涛骇浪之中,稍一不慎倾覆随之??必须同心以共济。”
鼎力相助,忍耐相让
晋商少有因“内争”而两败俱伤的惨局,像前面所说的祁县乔氏家族内,始终能团结一
致,共谋“做大”。同样,介休侯氏家族内兄弟分家后,各商号经营就有了差别,兄弟之间没
有排挤和兼并,而是过些时间“重新混合而匀拨之”,“以有余补不足”,如此三分三合,在乡
里传为佳话。
家族内长期能和睦相处,并不因分家或其他因素而内耗已属不易,商号和商号之间也能
同舟共济,友好“相与”,那就更值得称道了。太谷曹家与祁县乔家和渠家都是明末清初崛起
的巨商。由于各自发家的“根据地”不同,乔家和渠家在蒙古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在关
东也办有许多商号;曹家在关东市场上处于明显的垄断地位。三家的票号各发行一种叫“钱
帖子”的信用券。有一年,不知为何盛传乔家和渠家在关东发行的“钱帖子”贬值的谣言,
一时挤兑成风。乔家和渠家面对被排挤出关东市场的危险,便亲自上门去信誉卓著的曹家求
救。
本来,这正是把“竞争对手”置于死地的天赐良机,曹家如果只表示爱莫能助,乔家和
渠家就会被疯狂的挤兑风刮出关东,曹家就可实现独霸关东市场,这应该是曹家多少年梦寐
以求的宿愿。但在趁人之危、落井下石与慷慨允诺、鼎力相助之间,曹家老板选择了后者。
乔家和渠家渡过了难关,也自然不忘为曹家提供方便,这样以来,曹家与乔家和渠家的“钱
帖子”都有了良好的信誉。
晋商重视稳妥经商,不随便建立“相与”关系,需经过了解,认为可以共事,才与之银
钱来往,否则婉言谢绝。大盛魁凡买大宗货,合价300银两以下的,现银交易,不驳价,表
示厚待“相与”。但如果价高货次,则永不再与共事。大盛魁的这种做法名声在外,也就无人
敢来骗它。大盛魁对相与商号每逢账期予以宴请,表示厚待相与商号。
晋商一旦建立“相与”关系,则诚心竭力维护,即使无利可图,也不中途绝交。即使一
方出现变故,另一方也要伸手相助、决不可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榆次常家天亨玉掌柜王盛
林在东家发生破产还债时,向其“相与”大盛魁借银三四万两,让东家将资本利润全部抽走。
天亨玉毫无资本,全赖借款支撑,改组为天亨永,照常营业,未发生倒闭,全凭了王盛林的
人格信用。1929年大盛魁遇到危机时,王掌柜派人送两万银元,同事们坚决拒绝,认为此款
无法归还,王掌柜正色道:“假如20年前没有大盛魁的维持,天亨玉早完了,那里还有天亨
永呢?”
晋商在相互往来中,如果“相与”者一度占了便宜,也要尽量忍耐和相让,轻易不会诉
诸于官司。“银子拿在相与者手里,总比花在衙门里强”。万一对方倒闭,成了呆账,也就听
之任之,当作教训。如民国初年包头双盛公财东杨老五欠复盛全白银6万两,无法偿还,杨
老五给复盛全财东乔映霞磕了一个头,就算了事;大顺公绒毛店欠复盛公现洋1000元,还了
一把斧头、一个箩筐即算了结;广义恒绒毛店借复盛西5万元,仅以数千元的房产抵偿了事。
复字号晋商这样做的指导思想是舍钱买个厚道,不愿动不动打官司,舍钱买个害。这种恢宏
气魄,大将风度,影响深远,其他商号每以能与复字号来往为荣。
团结一致,结帮挺进
商场虽然不见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酷烈,但流血之痛、伤亡之惨并不比战场少见。晋
商在这个“战场”上,结帮挺进俄罗斯,用一片片小小的茶叶为武器与俄商久久酣战,显示
了必胜的信心和超凡的胆识。
中俄贸易向来以茶叶为大宗,由于茶叶已是俄罗斯人“不可缺少的主要饮料”,晋商才能
通过恰克图贸易市茶与俄商获利。虽然从福建、江西及两湖产茶区长途北运的茶叶成本很高,
既有采办费、运输费、库存费,还要交纳税银,但由于畅销不衰,用量巨大,茶叶生意获利
依然高达成本的10倍以上!
恰克图的晋商主要靠茶叶暴发,故也称为茶商。长期以来,他们不仅垄断了恰克图的茶
叶贸易,而且还垄断了茶叶的生产、加工和运输,一条龙式的“流水作业”线,相当于晋商
的生命线!但在鸦片战争后俄商手持不平等条约带来的特权做的利刀,向晋商的后背刺来!断
货源,把晋商逼向绝境!九省通衢汉口向为茶叶集散地,茶商众多,过去,一直是晋商垄断那
里的茶叶市场。但俄商来了在汉口开设洋行,将红茶、砖茶装入轮船,自汉运津,由津运俄,
运费省俭,所运日多,遂将山西商人生意占去三分之二。
这仅仅是开始,那些大胡子、大鼻子、大个子的俄商脸上,已找不见在恰克图与晋商友
好相处的表情了。从一个个趾高气扬中,就可看出他们的蛮横和霸道。他们运茶不够,还要
办厂制茶。在汉口九江、福州都办了机械制砖茶厂,生产量和质量都很高,中国制茶业被沙
俄所控制。恰克图晋商所办的商号纷纷倒闭,俄商又趁机倒账坑骗,使晋商损失极为惨重。
怎么办?一贯坚毅果敢、顽强进取、富有竞争经验的晋商不会轻易败退出茶叶大战。深谙
“敌进我进”等兵法之道的晋商决计“由恰克图假道俄边行商”,再由俄地与“西洋诸商”贸
易。显然,这一极具国际眼光的行动对俄商深入内地、控制茶叶生产和贸易的侵略行径是有
力的回击。“敌进我进”,同样去断俄商的后路,分割、占领其已有的茶叶市场。
当晋商到敌人后方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时候,俄商当然是不甘心向后退缩的。因此,
在这一时期,中俄茶叶大战才真正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用酷烈二字来形容才算得上恰如
其分。俄商恃强霸市,有不平等条约所赋与的种种特权做后盾,还有机械制茶的优势,似乎
不可一世;晋商绝中求生,同仇敌恺,势在必胜,既有长期经营的经验,又有在产茶区和销
售地形成的良好信誉,同时,晋商还得到了与自身利益攸关的清王朝减免税等优惠条件的支
持,故晋商也信心百倍。
开始,在最初的几年里,由于晋商是轻车熟路,陆路运输还能保证货源,加之晋商所经
营的砖茶早已形成了品牌,在俄罗斯茶叶市场上享有盛誉,同时“各商号在莫斯科、多木斯
克、耶尔古特斯克、赤塔、克拉斯诺亚卡斯克、新西伯利亚、巴尔纳乌、巴尔古金、比西克、
上乌金斯克、聂尔庆斯克等俄国较大城市都设有分庄”。分割和占领了俄境相当大的茶叶市场。
一时,俄商在争夺中顿显颓势,晋商重新在茶叶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以往,人们往往只看见那些为民族独立和尊严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而忽视了那些
在商战中同样力争苦战的商界精英们。晋商团结一致结帮挺进,能在中俄茶叶大战中力挫俄
商,让人不能不敬佩其胆识和魄力。
晋商团结互助忍耐相让的借鉴(1)
晋商信守“休戚与共,痛痒相关,互周互济”,群体的辉煌既有天时、地利,更来自于人
和。他们是保持我们民族传统美德最多的商帮,现代商人也应继承和发扬光大这种美德,它
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对于一个健康的现代企业来说,最需要的是具有优秀素质的团队成员,拥有这些人才会
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使企业成员形成为了企业的利益和目标
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保持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从而实现组织高效率运
作的理想工作状态。
金花集团是吴一坚从白手起家创办的,现在发展为国内知名企业,是广大员工艰苦奋斗、
共同创造的结果,显示出群体意识对群体行为的巨大影响。金花集团老总吴一坚强调,企业
要发展,必须依靠一支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员工队伍。人心齐,泰山移。内部的团结,思
想的统一,人心的稳定极为重要,这样才能同心协力,克服困难,渡过危机。这里的统一意
志,不是封建家长式的专制,而是高层次和内容上的意念统一。
晋商信守“鼎力相助,忍耐相让”,少有“内争”,对今人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世界上
的钱是赚不完的,双赢赚钱是经商的最大智慧。能照顾到对方利益,让别人有钱可赚,你自
己才能够赚到钱。你让别人无钱可赚,别人就会堵你的赚钱之路,你也很难赚到钱。这是非
常非常简单的道理。
广东万和集团前身是帮万家乐做热水器零部件的小厂,如今已发展为大企业,万和热水
器与消毒柜曾经双双获得全国销量第一。万和集团常务副总卢楚隆说:“万和这个词的本意就
是成千上万个有共同理想的人团结起来干一番大事!也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意思。” 除
了万众一心之外,卢楚隆还认为“万和还应该是万事以和为贵”,虽然与万家乐在市场上竞争
了这么多年,万和还是主动伸出橄榄枝,与万家乐和解。即使现在万和在总销量上已稳获全
国第一名,也一直很低调。万和与供货商、经销商、竞争对手的关系都越来越好。对内万众
一心,对外万事求和,这就是万和成功的企业文化。
商场竞争充满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能照顾到对方利益,不少人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在
这一点上,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香港《文汇报》曾刊登李嘉诚专访,
主持人问:“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经历那么多艰难风雨之后,您为什么对朋友甚至商业上的
伙伴抱有十分的坦诚和磊落?”
李嘉诚答道:“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如果生意跑来找你,就容易做。一个
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节省你自己,对人却要慷慨,这
是我的想法。顾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
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
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老竞争对手怡和。李嘉诚鼎助包玉刚购得九龙仓,又击败置地购得
中区新地王,并没为此而与纽璧坚、凯瑟克结为冤家而不共戴天。每一次战役后,他们都握
手言和,并联手发展地产项目。
“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这样人家才愿与你合作,并希望下一次合作。”追随李嘉诚20多
年的洪小莲,谈到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说,“凡与李先生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盘满钵满!”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商场上,人缘
和朋友显得尤其重要。
实际上,善待他人,照顾到对方利益是生意场上交朋友的前提,诚实和信誉是交朋友的
保证。正如在积累财富上创造了奇迹一样,李嘉诚的人缘之佳在险恶的商场同样创造了奇迹。
有人说,李嘉诚生意场上的朋友多如繁星,几乎每一个有过一面之交的人,都会成为他的朋
友。所以,李嘉城在生意场上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老一代的商人都明白“做生意要照顾对方的利益”的道理。“不让人赚钱的生意人,不是
好生意人。”这是旧中国的猪鬃大王古耕虞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商业社会,做生意总要有伙伴、
有帮手、有朋友。你照顾了别人的利益,实际上也就是照顾了自己的利益。
因此,古耕虞反复解释:“同人往来,事先一定要好好算计,如何使自己能获得最大的收
益。但无论怎样算来算去,一定要算得对方也能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