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

第167部分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167部分

小说: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暴露了刘瑾的罪状,攻击的目标直指刘瑾,震动了朝野。
二、刘瑾伏诛
  仇钺平安化王之乱,朝廷尚未得报,即起用前右都御史杨一清总制军务,泾阳伯神英为总兵官,太监张永监军,率大军西讨。杨一清在孝宗朝曾以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武宗即位后,受命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因不附刘珍,曾被刘珍诬陷下狱,因李东阳、王鏊等疏救,罢官归里。杨一清熟悉边务,因群臣力荐,得 再起用。大军至宁夏,安化王已被擒,神英领兵还京。杨一清与张永留’产夏处理善后事宜。太监张永本是内宦“八党”之一,刘瑾权势增长,逐渐失和,曾在武宗面前诉刘瑾陷己。杨一清乘间对张永说:现在外乱已平,国家的内患怎么办?在手掌上划一“瑾”字。张永说,此人日夜在皇上跟前,耳目甚广。杨一清说,公也是皇上的亲信,讨贼不委付别人而委付公,足以明意。现在功成奏捷,乘机揭发刘瑾奸恶,陈说海内愁怨,皇上必定听信,杀刘瑾,公也可以更受重用,收天下民心。张永站起说:“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八月,张永奉旨回京。杨一清仍总制三边军务。
  八月十一日,张永押解安化王及何锦、丁广等至京献俘。武宗处死安化王等,赐宴慰劳张永。张永在刘瑾退席后献上安化王讨刘瑾的檄文,奏陈刘瑾不法诸事,并说刘瑾激变宁夏,心不自安,将图谋不轨。武宗命连夜逮捕刘瑾。次日,交廷臣议罪。抄籍家产,有黄金二十四万锭,另五万七千余两,银元宝五百万锭,另一百五十八万余两,珠宝器物外又有衣甲、弓弩、衮衣、玉带等物。武宗原拟滴降刘瑾,抄家后大怒说:“奴才果然要造反!”下狱审讯。六科弹劾瑾罪三十余条,凌迟处死,榜示天下。朝野称快。群臣追论阉党官员。吏部尚书张钺被逮,死于狱中。刘宇、焦芳等已致仕,削籍为民。刘瑾亲信锦衣卫指挥杨玉、石文义等处斩。尚书、侍郎以下依附刘瑾的官员多人续被罢黜。
  武宗诛刘瑾后,奖仇钺平乱功,进为征西将军,署都督佥事,镇守宁夏,封咸宁伯。杨一清进爵太子少保。张永进岁禄,兄弟均封为伯。谷大用请辞西厂。内行厂与西厂俱罢废,只存东厂,由太监张锐统领。曾被刘瑾降调的吏部尚书刘忠及南京吏部尚书梁储并为文渊阁大学士,与李东阳、杨廷和共参机务。次年春,刘忠致仕。
(三)农民起义与宁王之乱
一、各地农民起义
  武宗的荒怠和刘瑾的擅权,使明廷政治陷于昏暗。皇室的挥霍靡费,日益加重着农民群众的赋役负担,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还在刘瑾擅权的正德三年(一五○八年)四川地区即爆发了农民的武装起义。刘瑾伏诛后的正德五年(一五一○年)十月,河北地区由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与此约略同时,江西各地的农民也先后起义,给予明朝以沉重的打击。
  四川农民超义 ○八年冬,四川保宁人刘烈领导当地群众起义,进攻陕西汉中等地。次年,刘烈在战斗中被乱兵杀死。十二月,保宁人蓝廷瑞、鄢本恕和廖惠继续领导农民起义。蓝廷瑞称“顺天王”,鄢本恕称“刮地王”,廖惠称“扫地王”,四川人纷纷参加起义军,众至十万,置四十八总管,势力扩展到陕西、湖广等地。蓝廷瑞与廖惠主张在保宁建根据地,鄢本恕主张以汉中为根据地,再取郧阳,由荆、襄东下。廖惠率军攻克通江,杀明参议黄瓒。明廷派刑部尚书洪钟总督川、陕、湖广、河南四省军务,会合四川巡抚林俊,镇压农民军。廖惠攻克通江后,在撤往龙滩河的战斗中被俘。蓝廷瑞和鄂本恕转到汉中,被陕西明军逼回四川。正德六年(一五一一年)初,起义军在东乡被明军围困,交通土酋彭世麟,想从其营地突围。彭世麟密与洪钟定计,诱蓝、鄢起义军首领二十八人至彭营赴宴。伏兵将起义首领全部俘虏。起义军大部瓦解。余众在廖麻子领导下与曹甫、方四的起义军联合,继续战斗。
  四川江津人曹甫,仁寿人方四,于正德六年(一五一一年)正月起义,围攻江津县城,杀金事吴景。曹甫也称顺天王,四川巡抚林俊率兵前去镇压,曹甫战败被杀。余部由方四、任胡子、麻六儿等率领转至綦江,进入贵州思南、石吁等府。方四称“总兵”,任胡子称“御史”,其他三十多个首领称“评事”。不久,方四所部起义军由贵州再入四川。八月,起义军攻打东乡,永澄,声言要攻取江津、重庆、沪州、叙州以及成都。明军一面加强军事围剿,一面把起义军的族属从仁寿县找来,到起义军中去劝降。方四等杀了说客,拒不投降。明军分六哨猛攻起义军,战斗十分激烈,起义军战士被明军包围,多人跳崖自杀,拒不投降。任胡子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方四率二千余人突围进入贵州思南。一五一二年,又从贵州进入四川,闰五月,自南川到綦江,战败。方四被地主武装擒捕。
  这时,廖麻子、喻思俸部以及内江骆松祥部、崇庆范藻部的起义军势力在继续发展,众号二十万。四川巡抚高崇熙下令招抚,把开城临江市地方空出来让廖麻子部起义军居住和耕种,三年不征赋役。廖麻子进驻临江后不久又起兵反抗。明廷罢黜总督洪钟,将巡抚高崇熙逮捕下狱,改派彭泽为总督,马吴为巡抚。彭泽等率领苗兵围剿起义军,廖麻子于剑州战败被杀。起义军推喻思俸为首领继续战斗,杀明都指挥姚震,转入巴山,不久又从巴山出击,打败陕西明军,进抵略阳,攻四川广元,被明军截堵,转至西乡。一五一三年被彭泽、马昊明军包围,喻思俸战败被俘。彭泽与马昊进而率兵镇压了内江骆松祥部,次年正月,又镇压了崇庆起义军范藻部。
  四川地区的农民起义,历时六年,转战三省,给予明王朝的打击是沉重的。
  河北刘六刘七起义 地区是明朝的近畿,皇室和勋贵广置庄田,农民的土地多被侵占。明初沿袭元制,佥派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地区的农民充当养马户,喂养种马,缴纳马驹。后又令北京附近的若干州县改养寄养马。从喂养种马地区征取孳生马匹,送到北京附近寄养,以备随时取用,称为寄养马。养马户饲养种马和寄养马如有倒失,即需买补赔偿。以至“小民卖田产鬻男女以充其数,苦不可言。”(《明经世文编》卷八一)河北地区,马害尤重,时称“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五)失掉土地而无法生活的农民,往往团聚起来,骑马驰骋在平原旷野,劫富济贫,明廷称他们为“响马盗”。武宗正德时,人民的反抗斗争更加发展。一五○九年九月,明廷遣御史甯杲去真定、殷毅去天津、薛凤鸣去淮阳,专事捕盗,称为“捕盗御史”。甯杲在真定奏立什伍连坐法,每天以捕盗为名,将被捕者械送入城,以鼓乐前导游行示众。一五一○年十月,文安人刘六、刘七在霸州率众起义,响应的穷苦民众,旬日间即有数千人。起义军经过阜城、交河时,甯杲军不敢出兵,待起义军走后,掠杀平民报功。官军所过之地,居民闭门逃遁。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居民则乐于供给粮草器械以至弃家参加起义。文安生员赵鐩,与两个弟弟率五百人参加了起义军。
  一五一一年春,起义军曾由河北攻入山东,又由山东回攻京畿。有众数万人。起义军分为两路:以刘六、刘七、齐彦名等军为一路,以杨虎、刘惠、赵鐩、邢老虎等为一路,两路兵驰骋四野,不占城郭,时分时合,往来接应,转战于河北、山东等地。
  九月,杨虎一路起义军破沧州,进至山东蒙山,败明副总兵李瑾军。赵鐩在泰安题诗有“纵横六合谁敢捕”之句,起义军进至济南、东昌、克州、登州、莱州等地,山东诸郡县多为农民军所破,明廷命太监谷大用总督军务,兵部侍郎陆完提督军务,加派京营军,并增调宣府、大同、延绥边兵,前来山东镇压起义。杨虎军突破明军的包围,南向进攻徐州,不克。十一月至宿迁渡小黄河(黄河故道),杨虎在渡河战斗中落水牺牲,众推刘惠为首、赵鐩为副。杨虎妻崔氏,勇敢善战,号“杨寡妇军”。刘惠率军进入南直隶的霍丘,大败明军,杀都指挥王保,破鹿邑、新蔡。河淮南北,官吏望风逃遁,人民纷纷参加起义,共推刘惠为奉天征讨大元帅,赵鐩更名怀忠,称副元帅。小张永领前军,管四领后军,刘资领左军,马虎领右军,邢老虎领中军,并称都督。陈翰为侍谋军国元帅长史。分二十八营,应二十八宿,各树大旗为号。置金旗二、大书:“虎责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混饨之天”。明使至赵鐩军招抚,赵谜复书说:“群好在朝,浊乱海年,诛杀谏臣,屏斥无老。乞皇上独断,袅群奸之首以谢天下,斩臣之首以谢群好。”起义军攻破河南裕州,杀明指挥詹济、同知郁采。一五一二年二月,邢老虎病死,赵鐩并其众,号十三万,在起义军中最为强大。转攻襄阳、樊城、枣阳、随州、新野,破泌阳,火烧前大学士焦芳家。焦芳只身逃走,赵锚命取焦芳衣冠挂在树上刀斩,说:“吾手诛此贼以谢天下”。明廷遣都御史彭泽和咸宁伯仇钺率军全力围剿河南起义军,刘惠和赵鐩退到固始、颖州、光山,又至六安。闰五月,起义军想摆脱明军的追剿,分兵为二:刘惠率众万余人北赴商城;赵鐩向东北赴凤阳、泅州,转至湖广应山。赵鐩军败,部下陈翰等降明。赵键势孤,遇僧真安,因削剃须发,藏度牒,化装为僧人欲渡江去江西,再图大举。
  行至江夏,被明军擒获押送京师,处死。刘惠一路转至桐柏、南召,兵败,刘惠被明军射中左目,纵火自杀。
  刘六、刘七率领的起义军,于一五一一年秋,自河北进入山东,连破日照、海丰、寿张、阳谷、丘、宁阳、曲阜、沂水、泗水、费十城。攻济宁,焚明浩舟千二百艘,俘虏了工部主事王宠。次年四月,明军十万人于登州嵩浅坡、古县集等地合围起义军,刘六、刘七率精骑突围,再由山东攻入河北,进至香河、宝坻、玉田诸县,转攻武清,大败明军,杀明参政王呆,威胁北京。明廷发重兵堵截,起义军转至冠县、平原、邳州,渡河到固始。这时,河南刘惠、赵鐩所率的起义军被明军镇压而败溃,刘六等孤军奋战,率众走湖广,在黄州团风镇,兵败,刘六与其了投水自杀。刘七和齐彦名等夺得船只,从长江顺流而下直至南直隶南通。起义军活跃在九江、安庆直到内通的长江沿岸,凡三过南京。刘七、齐彦名等欲登岸趋淮安,复还山东,被扬州官军拦阻,遂以狼山为根据地,不断出击常州、江阴等地。明朝会剿的军队会集到大江南、北,向南通进逼。七月,明副总兵刘晖率辽东兵,千总任玺率大同兵,游击邵永率宣府兵,进攻狼山,起义军英勇迎战,刘七中箭,投水自杀,齐彦名英勇战死,几百名起义军战士壮烈牺牲,起义失败。
  刘六、刘七领导的起义,前后持续三年,转战南北直隶、山东、河南、湖广等广大地区,所过之处,深得人民拥护。两支起义军之间缺少密切配合,长期流动作战,被明军各个击破而失败。
  江西农民起义 一五一○年初,当刘六、刘七领导的起义军威胁京都时,江西各地也爆发了多起农民起义。抚州东乡有王怔五、徐仰三、傅杰一等部,饶州姚源洞(江西万年县境)有汪澄二、王浩八、殷勇十等部,瑞州华林山(江西高安县境)有罗光权、陈福一等部,赣州大帽山(江西寻乌县南)有何积钦部,靖安县(江西今县)越王岭玛瑙寨有胡雷二等部。起义军在山谷间据险立寨,互相支援,声势甚盛。赣州起义军进攻新淦,擒明参政赵士贤。华林山起义军攻破瑞州府城。当地官府惊慌万状,纷纷告急。二月间,明廷派右都御史陈金总制军务,统率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湖广五省明军前往镇压起义。
  陈金到江西后,南赣巡抚周南率军攻打大帽山。大帽山地处江西、广东、福建三省交界,鸟道纤回,林木深阻。张番璮等起义军数千人,以此为根据地,不时出击,先后攻占建宁、宁化、石城、万安诸县。正德七年(一五一二年)正月,周南调动了江西、广东、福建三省军兵分道攻入大帽山,张番璮被捕牺牲。
  五月,陈金又派按察司副使周宪等分兵三路进攻华林。起义军凭高据险,杀败明军,活捉周宪,粉碎了围剿。陈金增调大同边兵和广西士兵,派南昌知府李承勋会合士兵进攻华林。李承勋招降起义军首领黄奇,用作向导,夜袭起义军。起义军失于防备,四千多军士败死,罗光权等领袖被杀。
  陈金在镇压了华林起义军后,进而围剿姚源。明军从余干、安仁、贵溪、鄱阳、乐平等五个方面包围起义军,陈金亲率大军直攻姚源。起义领袖殷勇十负重伤牺牲,粮长出身的王浩八再次起义,打回贵溪裴源山,余众复集,连营十里。朝官弹劾陈金“不能平贼,反多杀无辜。”明廷命操江副都御史俞谏代陈金督江西、浙江、福建军务。五月间,俞谏命江西参政吴廷举等进攻起义军,吴廷举亲自到王浩八军中说降,被王浩八拘留。吴廷举得知虚实,乘间逃回。俞谏伏兵裴源,乘起义军出运粮,出兵掩袭。王浩八率军四出突围,转至徽州、衢州等处,六月间,被明军追及,遭到失败。
  江西农民起义失败后,各地农民仍不时聚集反抗官府。一五一七年,江西南部与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到处有起义农民依山据洞筑寨,周回近千里。明廷依兵部推荐,遣右金都御史王守仁巡抚南赣,镇压起义。王守仁三月到江西,调三省兵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者,七月间上疏请便宜行事。明廷加授提督南赣、汀、漳军务,便宜从事。十月,王守仁领兵进攻起义军中势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起义军,命周邻各府县分道出兵围剿,会于左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