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

第206部分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206部分

小说: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这都是左良玉死党的谬论,不可听信。我已派黄得功、刘良佐渡江了。宁可君臣死于清兵,也不可死于左良玉之手。谁敢说守备淮扬,斩首不赦”(《明季南略》卷八)。
  这时,清军别部由固山厄真准塔率领,从山东进攻徐州,史可法部将总兵李成栋败降。又攻淮安,刘泽清兵败,降清。通州、泰州等地均为清军所占有。四月初五日,多铎军从归德进攻泗州,渡淮。十八日,到达扬州城下。
  驻守扬州的史可法,这时被福王调离,去抗御左良玉军。史可法行至浦口,闻清军来攻,急速返回扬州,调令各镇来援。各镇均不听命。只有总兵刘肇基率兵二万,同扬州官民防守城池。十九日清军攻城,史可法领导军民抵抗七昼夜。刘肇基领兵巷战。二十五日城破,无一人投降。清兵在城中杀掠十日,繁华的扬州,被焚毁殆尽。史可法在巷战时被俘。多铎向他劝降,说:“前次写信诣见,先生不从。现在先生对旧朝忠义已成,当负重任替我大清收抬江南。”史可法严词拒绝,说我此来只求一死。三日后被杀。 
  五月初九日,清军渡江。十五日到达南京,马士英逃往浙江,福王出奔芜湖,大学士王铎、尚书钱谦益等投降,跪迎多铎进城。沿途降清的将官有二十三人,马步兵二十三万八千人。多铎派兵进攻芜湖,黄得功战死。五月二十二日,总兵田雄、马得功献出福王和王妃降清。福王被押解到北京,次年被清朝处死。福王集团完全失败了。
  左良玉在四月间行至九江病死。五月,子梦庚在九江率马步兵十三万降清。
  马士英率兵士四百人,拥宗室潞王常淓等至杭州。阮大铖等人继至。多铎命贝勒博洛领乓追击。闰六月,清军占领杭州。潞王降清,马士英、阮大铖等逃走。
(二)各地人民与南明宗室的抗清斗争
  以顺治帝和多尔衮等为首的满洲贵族篡夺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果实,并击败了明室福王的复辟企图,占领了长江中下游广大的地区。但各地人民反抗清朝的斗争仍在继续发展。江南地区江阴、嘉定等地的人民掀起壮烈的斗争。福王败后,明室官员先后拥立鲁王、唐王、桂王等宗王,在两广、福建地区,举起抗清复明的旗帜,史称南明。李自成死后,各地的大顺农民军分别在李锦、高一功、郝摇旗等将领率领下,抵抗清军,进而投附到南明的旗帜之下。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在四川建立大西国,进而占领了云南、贵州,也联合南明抗清。斗争形势的变化是:原来反明的农民起义军转而拥明抗清;原来企图联合清军镇压起义军的明王室转而联合农民起义军,抵抗清军。战争延续了十余年之久。斗争的结果是:清军先后消灭了起义农民和南明王室这两大敌人,在人民的血泊中,建立起清朝的统治。
  下面,分别叙述各地抗清斗争的发展及其失败。  
一、江阴、嘉定人民的抗清斗争
  一六四五年六月,清军消灭福王集团后,降臣赵之龙、钱谦益等向多铎建策说:“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烦用兵。”(《嘉定屠城纪略》)他们的门客并奉命去苏州招降。清朝将南京改为江南省,应天府改为江宁府。阿济格在收降左梦庚等后即班师回京,多铎也在六月班师。七月,清朝命贝勒勒克德浑为平南大将军,与固山厄真叶臣去江南代多铎。
  这年六月,清朝重颁剃发之令,引起了江南人民的反抗。明朝汉人男子都蓄长发梳髻。满族的传统是男子将顶发的四周剃去寸余,中间长发分三绺编成一条长辫,垂于脑后。除父母丧和国丧百日内外,四周边缘的头发必须时时剃除,不许养长,叫做“薙(剃)发”。金国和清国在辽东时期,按照氏族部落的习惯,收降汉人如同收养氏族成员。因此汉人降清的臣民,均须剃发,改为满族发式,以示降顺。剃发或不剃发,于是成为投降或不投降的一个政治标志,规定“有不薙发者,察出处死。”(《清太宗实录》卷六)满洲贵族强迫汉人遵从满族风俗作为建立统治的象征,明朝官员和汉族民众则把不剃发视为保持民族传统的大义所在。围绕剃发与不剃发,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清军入关后,满洲贵族曾把剃发制度推行到关内。清军和吴三桂联军在山海关战败李自成的当天,多尔衮即令山海关城内军民剃发。到北京后,又命令:“投诚官吏军民,皆著薙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并向近京各州县发布文告说,“檄文到日,薙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有虽称归顺而不薙者,是有狐疑观望之意,……显属抗拒。”(《清世祖实录》卷五)这一命令,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一时间人情汹汹,有的伺机外逃,有的酝酿聚众起义。清廷不得不下令“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清世祖实录》卷五)降清的地方只需呈献户口、兵丁、钱粮册籍,官民不必剃发。剃发令的暂时停止,缓和了满汉民族间的矛盾。清朝消灭福王集团,占领南京后,以为天下大局已定,又恢复实行剃发。
  一六四五年(顺治二年)六月五日,清廷遣官到南京往谕多铎,命令江南降顺官员、军民全部剃发,倘有不从,军法从事。十五日,多尔衮又向全国发布命令说:“向来薙之制,不即令画一,姑听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规定自布告之日起,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各省自部文到日亦限十日,全体官民,“尽令薙,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又规定“其衣帽装束,许从容更易,悉从本朝制度,不得违异。”二十八日,又传令江南、江北未定地方从速归顺,下诏说“仍立与限期,近者一月,远者三月,各取薙投顺遵依文册汇奏。”(《清世祖实录》卷十七)从此以后,剃发成为不可稍缓的法令,而且越来越严。有的地方限三日剃完,有的则关起城门,强令一日全剃。剃发不如式或剪而不剃者,罪至论死。在苛法滥刑的威逼下,江南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反抗,江阴、嘉定两城人民的斗争尤为壮烈。
  江阴人民的斗争一六四五年六月二十八日,降清的江阴知县方亨强制推行剃发令。次日,江阴居民要求留发,遭到拒绝。群众当场指斥他说:“你是明朝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清朝知县,羞也不羞?丑也不丑?”(赵曦明《江上孤忠录》)闰六月初一日,城北青年在季世美、季从孝、王试、何常、何泰等率领下,持械鸣锣进入城中。在县衙门前后,放枪呐喊,四门有一万多人响应。揪出方亨,扯破他的冠服。方亨诡称备文详请免剃,骗过民众。清军在各处宣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秀才许用等百余人在文庙集合,提出“头可断,发决不可薙(《江上孤忠录》)的口号。四乡人民闻风响应,参加反剃发斗争的群众达数十万人之多,虽三尺童子,也誓死战斗到底。群众推举典史陈明遇为城主,部署城乡防务。
  七月初五日,清朝常州知府派兵三百,偷袭江阴,在路上就被反清的农民消灭了。清朝又派马步兵千人,并调来舟师配合进攻江阴。初七日,季世美率领“冲锋营”,在虞门外迎击,清军受阻,不得前进。初八日,双桥农民歼灭了舟师,沉重地打击了清军。
  清朝继续增调军兵攻城。七月初九日,陈明遇邀请前典史阎应元进城,领导抗清斗争,整顿队伍,加强城防。四乡农民听到消息后,带着武器、粮食进城,参加守卫。城内居民,争先供应各种军用物资。徽州商人陈壁先后捐银十七万五千两,并自告奋勇,到洞庭、徽州等地去请援兵。在阎应元的领导下,江阴各界人民团结抗清,增强了战斗力量。
  七月初,守城战斗已经非常激烈。清军在降将刘良佐率领下攻城,在炮火的掩护下,架云梯爬城。守城战士用长矛大刀,砍杀登城敌人,并投掷砖石、火罐,发射毒箭,打击城下敌人。清兵惊慌失措,说:“我们从北京打到南京,未遇劲敌,想不到江阴这块弹丸大的地方,竟有这么大的力量!”清军屡次攻城不能取胜,便由刘良佐出面劝降。阎应元坚定地回答他说:“有降将军,无降典吏。”(《江上孤忠录》)城上火箭齐发,刘良佐狼狈逃命。当时,清军已经攻陷松江、昆山等地,就调集兵力围攻江阴。江阴人民守城三个月,八月二十日城破,居民继续展开激烈的巷战。陈明遇战死,阎应元受伤被俘,英勇牺牲,全城无一人投降。清军在城中屠杀数日,江阴城被破坏无余。
  据说,清军此次攻城,兵力共用二十四万人,战死七万五千多人。当地还传说,江阴人民打死了清朝三王十八将。这虽与史实不符,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江阴抗清英雄们的赞颂。
  嘉定人民的斗争清朝的剃发令传到嘉定。闰六月十三日,嘉定各村人民组织起来进行反抗。王家庄有兵七百人,石冈兵一千人,南翔兵二千人,罗店、葛隆乒各千人,外冈、娄塘兵更以善战闻名。十四日,向驻在东关的清军(李成栋驻吴淞,部下梁得胜于初八日驻此)发动进攻,击毙八十四人,焚毁船只四十多艘,清军残兵败将狼狈逃窜。这时,太仓士绅已经率先剃发,四乡农民起而反对,封锁了城乡交通,使各地清军失去联系。十五日,李成栋派骑乒四十多人,向太仓告急,路经罗店被农民包围。突围后又在时家坟遭到袭击,掉头后退,被罗店、月桥农民截击,大部分伤亡,只有少数人逃归吴淞。嘉定人民又在罗店、北关、娄塘与清军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斗。娄塘战役,参加战斗的人民在砖桥会师,多达十万人。
  闰六月十六日,嘉定人民推举进士黄淳耀、前通政使司左通政侯峒曾主持城防,集众公议,划地分守,城楼上悬挂起“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七月初三日,清军猛烈攻城,用重炮轰击。城墙坍塌,城内人民用木料堵塞,守城军士伤亡,就立即补充。初四日五更大雨,城上军士已露立三昼夜,两眼肿烂,遍体淋湿,饮食断绝,身疲力尽,昏晕难以支持。清军乘机登城,拥进城内,侯峒曾仍在城楼上指挥战斗,声色不变。二子在旁问道:“事急了,怎么办?”峒曾回答说:“死就是了,有什么说的!”(《嘉定屠城纪略》)随后,投河自尽。黄淳耀也自缢于僧舍。军士无一人投降。
  清军攻进嘉定城,大肆屠杀,掳夺财物。李成栋用三百只大船运走了他掠夺的金帛子女。但是,清军的残暴行为,吓不倒英雄的嘉定人民。二十天后,江东人朱瑛自称游击将军,带兵五十人回到城里,会同市民赶走了从太仓来的清兵。李成栋赶忙派万国昌领兵到葛隆,驻守织女庙。葛隆、外冈、马隆等地人民,重新集结,捕杀剃发的人。二十四日,葛隆、外冈人民联合出击,奋勇杀敌,赶走了屯驻在织女庙的清军。二十六日黎明,清军乘人民武装力量尚未集合时,偷袭葛隆镇、外冈镇。二十七日,清军攻进嘉定,再次屠城。八月十六日,明把总吴之蕃起兵江东,反攻嘉定,失败,嘉定又遭到第三次大屠杀。嘉定人民先后有十几万人参加武装抗清斗争,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牺牲两万人。被人们称为“嘉定三屠”的历史事件,不仅表示了清军的暴行,也表示了广大人民不甘屈服的战斗传统。
  江南地区人民抗清斗争此伏彼起。一六四五年六月剃发令下,生员陆世钥毁家充饷,募集二千余人在太湖起乒抗清。清军占领吴江,县丞朱国佐投降。诸生吴鉴直入县署骂国佐,国佐执送苏州府。知府逼吴鉴招出党援,吴鉴大声说:“孔子、孟子、张睢阳、颜平原皆是也。何问为?”(《南疆逸史》卷三十六)遂被杀。明职方主事吴易率众杀朱国佐,与举人孙兆奎等聚千余人在长白荡举起抗清义旗。随后,吴易与陆世钥、明松江提督吴志葵合兵进攻苏州。时在苏州的清侍郎李延龄、巡抚土国宝指挥清军反攻,吴易等败绩。明中书舍人卢象观(象昇弟)拥宗室朱盛沥起兵,率军攻打南京,战败,进入太湖坚持斗争。
  闰六月,清兵破池州。明御史金声与诸生江天一集义勇起兵绩溪,郎中尹民兴与生员赵初浣坚守泾县,阻挡清军向前推进。贡生吴应箕题壁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明季南略》卷九),奉宗室朱盛浓起兵,收复被清军占领的建德、东流。
  这些抗清斗争虽然不久失败,但延缓了清军的进攻日程,使浙东、福建的明朝官员得以重建南明,组织抗清力量。   
二、南明的再建与农民军抗清斗争
  清朝占领南京和杭州后,浙东和福建的明朝官员又拥立明宗室鲁王和唐王,建立政权抗清。大顺诸军也相继南下,并与南明相结合。张献忠在四川率领的大西军,也树起了反清的旗帜。一六四五年十一月,清廷命洪承畴驻防江宁(南京)。代多铎领兵的勒克德浑与叶臣进军湖广,追击大顺军。又命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进兵四川,去攻打张献忠部。一六四五年秋至一六四六年秋季约一年多的时间,各地人民与清军展开了又一个回合的搏斗。
  浙东鲁王 一六四五年五月,福王败亡。明兵部尚书张国维在东阳起兵,吏科给事中熊汝霖在余姚起兵,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与举人张煌言等在鄞县起兵,纷纷组织义军,据地抗清。六月,共同迎立在台州的鲁王以海至绍兴,建立临时政权,号为监国,不立年号。定海总兵王之仁率领的官军成为鲁王政权的主力军,与浙东义师多次抵抗清兵,获胜。南京陷后,总兵方国安逃跑,也自浙西来会。闰六月,福州唐王幸键建号称帝,向鲁王颁诏。张国维、熊汝霖主张两王军都是抗清义兵,倘若奉诏,即不能以鲁王名义号令军兵。钱肃乐以为大敌当前,不可互相对立,应称皇太侄报命。诸臣因而不和。方、王率领的官兵取得地丁正饷,各地义兵只能由富户捐输义饷。方国安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