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

第79部分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79部分

小说: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⒋拧⑾唷⑽馈⒒浴⒒场⒚系戎荩只坪颖卑叮秩铺猩轿髀幢毙校釉蟆⒙骸⑶摺⑵窖簟⑻⒓②簦畏凇⑹⑨啊⑿谩⑽洹⒋埂W舐肪沙杉己沟芄龆韧沉欤6ヂ蛹恢荩破健⒙小⒘晌髦羁ず蠓祷亍V新肪沙杉己购屯侠淄沉欤菩邸浴⒛病⒑蛹洹⒉住⒕啊⑾住⑸睢⑵睢Ⅲ弧⒓健⒍鞯戎荩奥渝А⒖⒒⒉⒓谩⑻┌病⒓媚稀⒈酢㈤Α⒁娑肌⒆汀⑽⒌恰⒗场⒁实戎荩钡趾1酰净柰沉炝硪恢Ьハ旅苤荩莱呛蟊狈怠
  一二一三年秋到一二一四年春,蒙古三军几乎踏遍了金朝黄河以北华北平原的领土,只有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邳、海州等十一城未下。蒙古军在这样广大的地区,仍不驻兵占领,也不从南方去包围中都,而只是把各州城的金帛、子女、牛羊马畜席卷而去。蒙古兵掳掠了大批民众和财贡后,便又集中到中都城北。金朝驻守居庸北口的契丹人讹鲁不儿降蒙古。蒙古军入居庸关,进围中都。 
二、朝廷政变,宣宗求和
  当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在中都周围大肆掳掠时,金朝的中都城中,发生了争夺皇权的政变。
  一二0九年放弃西京逃跑的纥石烈执中(胡沙虎),逃回中都后,允济不予问罪。一二一二年,罢归田里。一二一三年,允济又要起用胡沙虎抗蒙。丞相徒单镒、参知政事梁泰、左谏议大夫张行信等纷纷反对。允济不听,命胡沙虎权右副元帅,领武卫军五千人驻中都城北。蒙古军逼近,胡沙虎仍只务游猎,不部署军事。允济派使臣到军中切责,胡沙虎乃决计谋反。八月间,胡沙虎与文绣局直长完颜丑奴、提控宿直将军蒲察六斤、武卫军铃辖乌古论李刺等,诡称知大兴府徒单南平及其子没烈谋反,奉诏诛谋反者。屯兵在中都城北的福海是南平的姻家,胡沙虎杀福海,夺取了福海统率的军兵。胡沙虎等在八月二十五日黎明前,领兵入中都城,大呼蒙古军已到北关,诱杀知大兴府徒单南平父子。符宝祗候都阳、护卫十人长完颜石古乃闻乱,召汉军五百人起而抵抗,鄯阳、石古乃败死。胡沙虎入宫,劫持允济出宫后,使宦者杀允济。又诱杀左丞完颜纲。胡沙虎自称监国都元帅,自彰德迎立世宗孙(显宗长子)完颜珣(吾睹补、宜宗)入中都,即皇帝位。
  九月,宣宗即位,拜胡沙虎为太师、尚书令、都元帅。提点近侍局庆山奴、副使惟弼等请宣宗除胡沙虎。宣宗不许。胡沙虎杀完颜纲后,又从镇州调回术虎高琪守中都以南。十月,术虎高琪与蒙古军交战,败回中都。胡沙虎说:“今日出兵,如再不胜,当以军法从事。”尤虎高琪出战,又败,乃率领部下仭Чズ郴⒄冢焙郴ⅲ谏飧哏鳎挝蟾痹В纸秸抡隆:岷>诙仁雇暄粘嘘停ǜP耍┪惺橛邑荚Ъ嫫秸抡隆
  宣宗即位后,即遣使向蒙古军求和。一二一四年三月,成吉思汗各军会集于中都城北。宣宗命完颜承晖去蒙军议和,成吉思汗这时还并不想立即消灭金朝,在中原建立统治,而只在掳掠奴隶和财物。他拒绝了蒙古将领关于进攻中都的建策,而向金朝提出了许和的条件。金宣宗完全接受蒙古的要求:献纳童男女各五百,绣衣三千件,御马三千匹和大批金银珠玉,并把允济女岐国公主献给成吉思汗,以表示对蒙古的屈服。和议告成。完颜承晖伴送成吉思汗退出居庸关。蒙古大军带着在各地掳掠来的大批奴隶、财物,得胜回军。成吉思汗径直北上,到鱼儿泊金朝皇帝的夏纳钵去驻夏。垂危的金朝又渡过了它的一次危机。
(二)金都南迁与红祆军起义
  金宣宗展辱求和,成吉思汗暂且自中都退军。中都以北处在蒙古军的占领下,金朝仍然随时都有被消灭的危险。以金宣宗为首的投降派在蒙古退军后,便匆忙地南逃,从中都迁都到汴京。金朝南迁后,中都和辽东地区相继沦于蒙古统治。山东、河北一带,以红袄军为主的广大农民纷纷起来反抗腐朽的金朝。金朝灭亡的日子越来越临近了。 
一、金宣宗南逃,迁都汴京
  面对着蒙古的侵掠,金朝内部一直存在着抵抗与投降、逃跑两派的争论。蒙古军围困中都时,元帅府经历官李英给术虎高琪上书说:“中都之有居庸关,犹如秦之崤、函,蜀之剑门。近者居庸撤兵,形势遂变。现在当地土豪在守关,朝廷应当派官去管领,否则,忠义之士也会转变。”他还建议收编宣德、德兴的民众,武装起来抗敌,说:“各地自有库藏,足够自给。国家不费斗粮尺帛,就可以收复关隘。”宣宗任命李英为宣差都提控,派他去居庸组织抗敌。贞祐二年(一二一四年)正月,李英乘夜色与壮士李雄、郭仲元、郭兴祖等四百九十人出城,沿西山进至佛岩寺。李雄下山招募抗蒙的军民,旬日之间,便得到万余人,不时出战,给蒙古军以打击。李英被召还朝,李雄等领导的人民武装仍在四处活动。四月间,成吉思汗退出居庸北还时,李雄等聚兵数万人,准备中途邀击。宣宗命完颜承晖传达他的诏令:“南北讲和,不许擅出兵。”抗敌民兵只好眼看着蒙古兵掳获大批财物、奴隶,扬长而去。
  蒙古兵去后,金朝廷上在抵抗还是逃走又展开争论。元帅左都监完颜弼说,“令虽议和,万一蒙古轻骑再来,我们就要被困,应速讲防御之策。”他的防御之策,就是放弃中都逃跑、迁都南京(汴京),说那里南有淮水,北有黄河阻隔,西面可以依靠潼关防守。参知政事耿端义,也请迁都南京。左丞相徒单镒说:“车驾一动,北路就都要失守。现在既已讲和,聚兵积粟,固守京师,乃是上策。”宗室霍工从彝说:“祖宗山陵、宗庙、社稷、百司、庶府都在燕京,岂能放弃逃跑?”宣宗说:“燕京缺粮,不能供应,朝廷百官诸军暂住南京。等一二年后,粮储丰足,再回来也不晚。”宣宗意在南迁。
  元帅府经历官纳坦谋嘉说:“河南地狭土薄。有一天宋、夏交侵,河北之地就都要失去。应当选诸王分镇辽东、河南。中都不能离开。”太学生赵昉等四百人上书极论利害。宣宗一概不听。
  五月初,判南京留守事仆散端,与河南统军使长寿,按察转运使王质等连上三表,请南迁汴京。五月十一日,宣宗下诏南迁。仕完颜承晖为尚书右丞相兼都元帅,抹撚尽忠为左副元帅,与太子守忠留守中都。五月十七日,以骆驼三千匹满载宫室的珠宝,车三万辆载运文书先行。十八日,宣宗离开中都南逃。宣宗弃中都,标志着腐朽的金朗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二、仭得桑卸际
  宣宗南逃的怯懦行动,极大地动摇了人心。当蒙古军再次到来时,各地女真将领中的投降派和契丹、仭⒑壕簟⒌刂鞣追捉得伞=鸪耐持卧嚼丛较萦谕帘劳呓獾木车亍
  宣宗自中都启程后,首先起兵的,是驻在中都以南涿州、良乡一带以契丹军为主的仭F醯ぞ蛠‘军在金朝遭受最为沉重的压迫。宣宗南逃,契丹军杀金朝的主帅兖昆,推契丹人斫答、比涉儿、札刺儿等为首,起兵反金,策划北攻中都。驻守中都的完颜承晖派兵到芦沟抵御。金章宗时,曾在芦沟修建壮丽的芦沟石桥。金兵据石桥拦截仭‘军千人潜游渡水,自背后袭击守桥的金兵。金兵大败。仭苫翊笈录住⑽淦鳌⒙砥ィ拼笳瘛‘军起兵后,一面派使者去辽东与耶律留哥相联络,一面派使者到蒙古军营投降求援。
  成吉思汗在桓州得知宣宗南迁,仭唇担婕磁擅晒沤烊竞习味加虢鸪е莸慕到靼玻ㄆ醯と耍┖弯弥莸慕到らê喝耍┞柿烀晒啪舷禄岷稀J靼病⑼跻镜染ス疟笨冢ハ戮啊⒓弧⑻础⑺车戎荨
  蒙古军几年来的对金作战,主要还是蒙古奴隶主在各地掳掠奴隶和财富的掳掠战争。成吉思汗任命石抹明安、王楫等与契丹仭岷献髡健J靼蚕虺杉己棺啾ㄋ担骸罢庑┤吮纠炊加Φ鄙彼溃绻盟羌绦钕氯ィ切┗姑挥型督档娜嗣牵突嵬缋唇怠薄3杉己共赡闪耸靼驳慕ú摺J靼病⑼蹰渫缆游薪担街Γ鹁缬担叫战盗耸蛉恕
  这时金朝内部仍然存在着投降与抵抗两派的斗争。九月间,蒙古军围攻顺州,金守将王晦领兵坚守,派人突围去沧州、景州召集别部军兵来授。王晦旧部王臻向王晦劝降,说:“事急矣。何必自苦?如能跟我投降,可以不失富贵。”王晦大骂说:“我年六十,致位三品,死是我的本分,怎么能跟你走!”王臻投蒙。王晦部下缒城出降。十月,顺州失陷。王晦被掳,坚持不屈,英勇就义。
  迁往汴京的金朝廷,还在展开争论。七月间,宣宗、尤虎高琪见蒙古军南下,又要把驻守中都的太子守忠召到汴京,监察御史完颜素兰反对。尤虎高琪说:“主上住在这里。太子应当随从。况且你能担保中都守得住么”?完颜素兰说:“中都不敢说一定保住,但太子在那里,声势俱重,如果守住关隘,都城可保。昔日店明皇幸蜀,太子留在灵武,就是为了维系天下人心。”宣宗、尤虎高琪不听,召太子去汴京。太子高中都,表示金朝无意在中都坚守,更加失人心了。
  贞祐三年(一二一五年)正月,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以通州投降。石抹明安命他仍官原职,归蒙古军指挥。蒙古军逼近中都。驻守中都的完颜承晖派人以白矾写的奏书告急说:“七斤投降,中都城中没有固守的意志。臣虽以死守,岂能持久?如果中都一失,辽东、河北都非我有。倘若诸军赶快来援,或许还可有救。”宣宗派元帅左监军永锡,率领中山、真定、保、涿等州兵,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率领大名军一万八千人,西南路步骑一万一千人,河北兵一万人,御史中丞李英护运粮草救援中都。永锡军至涿州旋风寨,遇蒙古兵,大败。李英收编河间、清、沧等处地方“义军”武装,得兵数万人,每人带粮三斗。李英自己也背负粮草,以鼓励士气。三月,李英在霸州与蒙军相遇。金军大败,李英战死。粮草都为蒙古军夺去。乌古论庆寿军也溃败散去。
  383在汴京总揽军政大权的尤虎高琪忌恨承晖,不再派兵救中都。中都危在旦夕。
  驻守中都的右丞相兼都元帅完颜承晖原来把中都的军事都委付给左副元帅平章政事抹燃尽忠。五月初,完颜承晖见蒙古兵临城下,与抹撚尽忠商议,以期死守。抹撚尽忠却与他的心腹、元帅府经历官完颜师姑密谋南逃。承晖召见师姑,说:“原来我以为平章(指抹撚尽忠)知兵,所以才推心信任、委付兵权。平章曾许我俱死。现在忽然又有异议。行期在何日,你必定知道。”师姑说:“今天傍晚就走。”承晖问:“你办好了行李么?”师姑答:“都已办好。”承晖大怒说:“国家社稷怎么办?”立即把师姑推出斩首。承晖作遗表交付尚书省令史师安石,表中论国家大计,并说:“乎章政事高琪,赋性阴险,报复私憾,窃弄威柄,包藏祸心,终害国家。”承晖与师安石诀别,要他持遗表去奏报朝廷,随即服毒药自杀殉国。
  这天傍晚,抹燃尽忠放弃中都逃跑。尽忠逃到汴京,宣宗释其罪不问,仍任为平章政事。
  抹撚尽忠逃走的当天,石抹明安率领蒙古军进入中都城。中都从此陷于蒙古统治之下。自海陵王迁都以来的六十几年间,中都一直是金朝的都城,中都失陷,昭示着金朝灭亡的日子,更加近了。 
三、辽东将领的叛变与辽东、江西的失陷
  一二一四年四月,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军自中都北撤后,又派木华黎和石抹也先(降蒙的契丹人)等去辽东攻下了金东京掳掠去大批粮食、武器。宣宗南迁,成吉思汗在派遣三木合、石抹明安等攻取中都的同时,再派木华黎等去攻掠辽西和辽东。金朝在辽西、辽东的将领和各地地主武装,纷纷投降蒙古,或叛金自立。辽水东西地区陷入一片纷乱之中。
北京的失陷 蒙古军兵分两路,向辽东、辽西地区进攻。木华黎率西路军侵金北京大定府,孛秃率东路军攻懿州等地。十月间,木华黎军过临潢,至高州,金守将卢琮、金朴等投降。十二月,孛秃军攻掠懿州,金节度使高闾仙战死。一二一五年,木华黎军继续攻掠惠和、金源、和众、龙山、利、建、富庶等十五城,进而攻打金北京。北京宣抚使兼留守奥屯襄领兵二十万拒战,与蒙古军战于花道。金兵战败,死八万余人。奥屯襄据城坚守。城中食尽,部下契丹军出降,金兵大乱。北京宣差提控完颜习烈杀奥屯襄,部下又杀习烈,推乌古论寅答虎为帅。二月间,寅答虎率部投降蒙古。木华黎命寅答虎权(代)北京留守。北京是辽西的重镇,金朝聚集精乒驻守,金朝失掉北京,又丧失重兵,北方更加危急了。
官员、地主的叛降 蒙古南侵,金朝节节败退,河北各地地主武装结社自保,号清乐社。清乐社领袖永清土豪史秉直,在一二一三年,木华黎南侵时率清乐军(又称黑军),投降蒙古。木华黎封史秉直子史天倪为万户。一二一四年,史天倪和叔父史怀德等统领黑军随蒙古军进攻北京。北京陷后,史天倪族弟天祥又奉蒙古命去攻打北京以南各地的寨堡。
  北京以南地区的土豪和河北一带一样,在蒙古南侵,金军败乱的过程中,纷纷组织武装,结寨自保。北京土豪田雄,曾接受金朝军都统的官称。木华黎军至北京,田雄即率众出降,隶木华黎麾下,随从征掠。史天祥分兵进攻北京附近诸山寨。磨云山王都统至史天祥军投降,又受命入列崖,擒都统不刺降蒙。城子崖、楼子崖等二十多寨相继投降。
  西乾河的答鲁、五指山的杨赵奴等固守抵抗。史天祥军来攻,杨赵奴战死。答鲁有众数万,战败后,又聚众攻龙山,枪刺蒙古北京路都元帅吾也而堕马。史天祥军来救,答鲁战死。
  木华黎进军兴中府,遣刘蒲速窝儿、高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