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心灵书坊:找回你的生命礼物 >

第16部分

心灵书坊:找回你的生命礼物-第16部分

小说: 心灵书坊:找回你的生命礼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思考都来自人格

  心智中不允许有任何怀疑的空间

  “每一个人内在都有三种思考形式,当然其中之一会是最显著的,而另外两个则被压抑至某种程度。一切与人格有关的事,它主要的功能都在促进隔阂的观念,如果你能终止人格,就能终止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亨利好奇地问。

  “只有你才能为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对我而言,我受不了自己脑海中的嘈杂,特别是它继续不断地干扰着我想要去感受美好的渴望。我发现大部分的思想都是反映着我在抗拒去感觉被爱或感受快乐的杂音。”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去抗拒爱?”

  “这正是我要问你的问题,亨利。”老师回答。

  亨利这位新同学想了十几二十秒才回答:“我想是因为太……害怕或什么的。”

  “对,在人类所有的恐惧之中,最大的恐惧就是害怕爱。”

  “胡扯!”彼得放肆地说。

  我发现自己对彼得不同意的态度十分厌烦,然而究主对他的耐性似乎是无限的。

  “去印证一下结果:我们承认对以下这些事情感到害怕,像死亡、疾病、暴力、失去心爱的人;这些事情发生的频率远比人们无条件地相爱,或爱自己要更常见。记得我告诉过你,在这世界中,我们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如果我们未能拥有一些东西,那是因为我们不是真正想要它——我们更想要别的东西。结果证明我们宁可死也不肯爱。”

  “这太疯狂了!”

  “是的!”老师同意彼得的看法,“如果每人光只有一种人格要处理,就已经够困难了。可是真相是,每个人内在至少有二十九至三十种主要的人格情结存在,像这样——”

  “情结?那是什么?”玛丽插嘴问。

  “有点儿像是每一个主要人格都会有几个次人格。大部分的人格都是在一岁半时左右形成,至于次人格可能会在稍晚形成。以后我们会再讨论这些。我只是想提出这个观点:每一个人格都在追寻爱,然而每个人格都是被不会接受爱的小我所设计出来的,因此人格会去追求它所认为的爱。也就是说它会追求一种有条件的接纳或拒绝形式的注意力,爱我或恨我都好,只要别忽视我就好!”

  “什么!你是说我们全有精神分裂症或什么毛病吗?”

  “这对你而言是个新观念吗?彼得,我的意思是,我们全都按照自己想象中的有效方式来追求爱,然而我们的思想充满了分裂及怀疑。战士的第二大原则是:‘心中不允许有任何怀疑的空间’。”

  “看吧?!”彼得粗鲁地推推我,“我早就告诉过你不会是‘要超前就非得有头脑不可’。”我不理他,继续看着究主。

  “怀疑是不真实的,听从怀疑的声音永远都是不合理的。现在你可以确定的是,走在这条道路上一定会有所不定。你可以把这个不确定性当做是坠入恐惧的机会,而开始对发生的事情产生怀疑,或是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增长自信心的机会。当你选择自信,怀疑就不会存在。这时单纯的思想才能出现。”

  “差别在哪里?”毕佛莉问。

  “单纯的思想——是来自于你本质的思想——具有激励性、直觉力、创造力或是本能性。为了继续你的教育,你最好学会多多依赖单纯的思想,进而帮助你了解你个人的过程,以及帮你回溯记忆所未及的过去。要了解,你个人的记忆是被小我所统治的,这点十分重要。”

  “这听起来太棒了。”大嘴巴彼得又插嘴了,“那么你如何分辨自己是在运用直觉,或是在胡乱编造呢?”

  “练习!彼得先生,练习,再加上耐心。你愈是去练习运用你的直觉,你愈是能够与直觉搭配,你愈是能去搭配,你就愈能信任它,而你愈信任它你愈能看见生命过程的美妙之处。不仅是看到自己的过程,也了解世界的过程——甚至更超越的部分。”

  “过程究竟是什么?”薇薇安问。

  “过程是所有显化能量的交互作用;没有任何事情是在你个人过程之外发生的。因此宇宙才能运用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来促进你对真理的体验。通过过程,所有的道路都指向爱。”

  “我很迷惑,不过这并不是新闻了。”彼得叹气,看看大家。我在心中怒骂:“废话!”并且躲开他的视线。

  “那么你是在试图去理解——你在思考。”老师回答他,“重点在于记住个人全责性到底指的是什么。一个人如果不是与整个世界有直接的联系,个人又如何能影响世界呢?”

  “你的意思是告诉我,当你告诉甘乃迪,那些公司倒闭、失去客户是他的责任时,你是认真的吗?也就是他个人对金钱的感受,居然会使那些大公司垮台!”

  “对。”老师简单地回答。

  “你知道这听起来多么荒谬,是吗?”

  “只有对那些心智狭隘的人才是如此。战士明白没有任何事是在他自己之外的。大多数人所谓的谦卑,只是小我企图在说服我们,人太渺小而不足以影响自己周遭发生的事物。甘乃迪是可能让公司关门倒闭的,因为他有那么大的力量——你也一样。现在,关键在于要运用力量来帮助自己而不是惩罚自己!在此,你单纯的心智可以鼓舞你明白:在你所见到的所有事物中,你自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无论你选择什么,都会影响到整体。”

  “可是为那些倒闭了的公司工作的人呢?只因为甘乃迪害怕银行存款增加,他们就失业了!”

  “他们也是跟着甘乃迪一起在作选择,要知道没有任何人是单独选择的。”

  “可是怎么会有人想要选择失业呢?”

  “可能与甘乃迪想要有金钱困境一样类似的理由。”究主平静地回答,然而彼得仍然无法信服。

  “你是说,我可以阻止这世界所有的麻烦——战争与疾病——如果我去选择的话?”

  “基本上是的,如果你的愿望够深入。记得吗?甘乃迪告诉过我们:当他在潜意识处理过有关父母及金钱的关系之后,他的客户就增加了!还有,在你释放掉对女人的恐怖想法之后,你与洁西的感情就改善了。”究主所说的是在我缺席三星期之中所发生的事。“在一个月当中,你已经见到,当内心作了新的选择之后,外在的世界也跟着有好多的改变。而这些只不过是处理到潜意识而已——等到更深入无意识时,你再看看吧!”







第51节:怀疑是思考的本源(2)


  “对,可是在班上所发生的许多事,可能只是巧合而已。有许多的改变又消失了。例如,甘乃迪——他在处理自己的问题之后,客户是有增加,可是下一周人又不见了。”

  “只有当你用你对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用你的自我概念来看待时,这才会是一种巧合而已。至于客户又不见了,是因为他只清除了潜意识中的一个部分,并没有清除所有的问题。甘乃迪选择了宽恕,因此生命中有了正面的改变。如果别的问题出现,只意味着他必须做更多的宽恕。我们只处理了他潜意识中一个小小的部分,可是你看看只是那小小部分处理之后的效果;如果你能找到比潜意识还深入的一个部分,那个支持战争和苦难的部分,那会有多大的效果出现。彼得,你甚至还不曾为自己冒过险,因此你还看不见自己对全世界的影响力。首先,你必须开始去记起你是谁。”究主开始移向白板画圆圈,就像池塘中的涟漪一般。在中间的圆圈,他写一个大G(代表天赋礼物),第二圈中写下了:“选择”,第三圈是“伤害—痛苦”,第四圈“罪恶感—谴责”,外圈则是“角色、职责、还债”。

  “这是我设计出的一个大模型的简图。基本的了解是:我们诞生在这世上时都满载着美妙的天赋礼物、才华及奇迹。人原始的意图就是把我们的天赋礼物送给每一个人。例如,”他指着正中间的圈子,“这是你来时所要送出的天赋礼物之一。可是为了某些理由,你并没送出这份礼物——你选择不给出。”他再指向第二圈,随着说明,不断地一个一个地指点着。

  “礼物之所以不给出,是由于有伤害,逼迫人去觉察到隔阂的感觉。隔阂使我们以及我们所爱的人都感到痛苦。我们看着我们的家人,觉察到他们的痛苦,于是就自觉到要负起责任——我们有了罪恶感,觉得自己有改善情况的义务。这时我们就承接了角色与责任,企图想抵消罪恶感。即使是现在,我们也没考虑要给出天赋的礼物,即使我们记得要给,罪恶感也让我们觉得不配给出。所以很讽刺地,我们活在角色及职责中。因为我们不想去面对罪恶感,因此就以谴责的形式把罪恶感转嫁给其他的人。前一分钟你还很难过,因为你认为自己把痛苦带给家人,下一分钟你又说这不是你的错——是你父母的错,或是这世界的错。”





第52节:背负罪恶感还债


  背负罪恶感还债

  “抱歉,我不懂。”玛琳说话了,“你说的好像是:我不再爱妈妈,而且把痛苦带入她的生命,因此我很有罪恶感,所以就用特定的方式来行动,以补偿这一切。可是内心里,我还是在责怪她,认为是妈妈先不爱我的——这就是你的意思吗?”

  “基本上是的,可是你错过了一个重点。当你选择不给妈妈爱时,你内心先感受到痛苦,然后才开始看到妈妈心中的痛苦。”

  “嗯,我不相信那会是真的。可能有几次是那样子,可是我确定有好多次,是她先情绪不好,再发作到我头上。我是相信全责性,可是她也必须对她的行为负责呀!”

  “像这种情况,可以有好几种方法来处理,玛琳,”老师建议,“然而现在我所能提供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人没有任何借口不去给出爱。一旦不给出,就造成了隔阂,在过去几个星期中,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处理来证明这一点。我们也看见爱的选择——不论是通过宽恕、慈悲、幽默,不论是什么,都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可是你必须明白一切先由自己开始。假定你看见你妈妈在痛苦里面,因为她没感受到你所要送给她的爱;当你看见她痛苦时,你很难过,因此你就会作出某种行为,好让她能减轻她的痛苦,以及罪恶感。你故意行为偏差,好让她可以打你出气——像这样子,你就可以抵消你的罪恶感。你也许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安静的乖女儿,好让妈妈没有负担,甚至变成超级帮手,或是以其他的形式来达到这个目的。你选了行为偏差这种方法,可是当她打了你,她的痛苦并未消除。没有人感到好过些,事实上,你们两人都更加难过。某些时候,罪恶感深重到令人难以承受,因此你想要把罪恶感从身上甩掉,猜猜看这会落在谁的头上?亲爱的老妈!你从来不曾明白的就是:谴责老妈只会让罪恶感更加根深蒂固。只要看看结果就知道:你仍然在谴责妈妈,你仍然感觉很难过。”

  “可是她那里又该怎么说呢?她根本不用打我的呀!”

  “你愈是用你理性的意志来将你的谴责合理化,证据愈是充分,你就愈有谴责她的权利——全是妈妈的错。你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她打了你!是她的不好!”

  “可是她真的有打我!”

  “好,告诉我,她为什么打你?”

  “可能她很气馁吧。那时医生诊断说她得了癌症,必须卧病在床,可是……”

  “等一下,”老师切入,“气馁通常代表我们感觉得不到某些东西而不高兴,对吗?”

  “我必须想想,”玛琳回答,就停下来思考。过了很久她终于回答了,“好,气馁意味着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或是某些事情没有依我们所想的发生。”

  “好,那么你妈妈所得不到的是什么,什么事没有依她所想的而发生?”

  “她很沮丧,”玛琳解释,“她老是病恹恹的,没人知道是什么缘故,她开始失去希望了,我想。”

  “好,如果她有希望,她就该没事了?”

  “嗯,她还是有癌症,可是……对,她会快乐一些。”

  “如果她有了希望而且比较快乐,她还会这么想打你吗?”

  “我明白你想指出什么了,可是她失去希望又不是我的错——她凭什么发作在我头上?”

  “为什么要如此防卫?”究主在逗她,“注意你所选用的字眼,它全都在指出,很可能你的确觉得自己有责任!” 

  “那么你是说,我本来可以给她希望的,可是我没有。因此我就扮演坏小孩,好让她把挫折发泄到我头上来,也许能令她舒服一些。是我故意要她打我的。”

  “当然,扮演一个坏女孩是典型的角色。坏孩子帮助父母用发怒来释放他们的挫折。问题在于,这只有在发怒时才有效,等怒气消了,挫折感又回来了,再加上一大堆打孩子的罪恶感,只会使父母感觉更糟糕。你工作时有没有出大纰漏?”

  “偶尔,”她承认,“不是常常!”

  “是不是刚好都针对某个特定的人?”

  “每次都是。你怎么知道的?”

  “而且这个人在工作时特别容易生气或受到挫折的?”

  “正是——”玛琳的声音变得急切,“夜班的护士长。她每次都像吃了炸药似的。”

  “因此你仍然在企图还旧债,不是吗?”究主在玛琳茅塞顿开的时候,对她眨了眨眼睛。玛琳没有花很久的时间就理解了这个道理,因为她一向是这班学生中最出色的,可是她没有再说什么。究主继续说明。





第53节:何时才能解脱


  何时才能解脱

  “这比从前那些更还令人迷惑。”彼得抱怨。

  “而且令人沮丧。”娜蒂补充,“我们究竟要何时才能获得解脱啊?玛琳多年前与母亲发生的一些事件,让她到现在还在补偿。这看起来实在太无望了。”

  “什么——我的战士们有人起了怀疑吗?你们已经忘了第二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