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免费-商业的未来 >

第5部分

免费-商业的未来-第5部分

小说: 免费-商业的未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匮乏管理   
    YouTube的模式是完全免费——免费观看,免费上传你自己制作的视频,免受干扰,但它并不赢利。Hulu则只允许用户免费观看,用户不得不通过观看他们可能关心或者并不感兴趣的广告为行之有效的老办法买单,然而这产生了增长势头良好的收益。这两种视频发布途径说明了不同免费模式间的张力。尽管消费者更喜欢100%的免费,但少许人造匮乏是赚钱的最佳方式。   
    作为杂志编辑,我每天所见皆是如此,我正生活在这样两个世界里。杂志交付印刷时,我根据稀缺原则尽心操作,因为每一页都是那么昂贵,而我手中的页码数量有限。由于对一项稿件建议说“是”的代价如此昂贵,这些建议往往出自将参与到工厂印刷工作的很多人口中,而某一天工厂也许会把这些修改建议印到纸面上,但这将进一步增加成本,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向几乎所有的稿件建议说“不”。要么就明确地拒绝建议,要么更普遍的做法是将门槛设得很高以致大多数建议并未在第一时间被送到我手上。因为我负责分配各种昂贵资源,我借助于一种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等级层次,在这一等级体系里要将某些东西交付印刷必须经过一连串批准。   
    我们的页码不仅价格高,而且它们也是不可更改的。一旦印刷机开动起来,我们的判断错误和失误就会被永久保存在纸面上(或者至少保留到它们被当做废品回收利用前)。当我在编辑杂志过程中做出一项决定之后,我们就走上了一条一旦偏离航向就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路。即使沿途有更好的事物出现,或者我的决定并不像几个星期之前显得那样机智,有时无论如何我们也必须继续走下去,充分利用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被迫聚焦经济成本,忽略所有其他途径可能更为巨大的机会成本——由于受匮乏思维驱动的出版模式而未采纳这些途径。   
    然而,在网络上,页码是无限的而且页码间排序可以无限度变化。这是一种丰裕经济而且借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我们的网站上有很多博主,他们中的许多都是业余爱好者,他们可以随意书写心中所想而不加编辑。在网站的某些部分,我们邀请用户贡献出他们自己的内容。我们对投稿的默认回应是yes,或者更确切地说:“你为何还要问我?”一个乏味故事所要付出的成本大体就是无人欣赏,而非它将取代一个潜在的更为有趣的故事。成功者平步青云,失败者堕入社会最底层。任何情况都会出现且会引起人们关注——因自身价值或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这不是管理人员对人们心理愿望的主观臆测。   
    当然,管理这两个世界的现实情况并不是“非黑即白”。即使我们在网络上编辑的稿件数量有限,但我们仍然以保持稿件质量的高水准著称而且我们需要维护品牌的声誉,因此并非一切都是免费和自由的。相反,它是一种混合结构,在其中成本和控制趋于平行变化:成本越低,我们需要施加的控制就越弱。精确和公平此类的标准适用于整个编辑过程,但在印刷过程中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尽量保证作品出版前所有内容都是正确的,尽管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随时对错误进行更正。因为我们同时要在匮乏和充裕两个市场进行竞争,“均码”管理结构并不适合所有情况——我们需要同时追求控制和混乱。   
    听起来是否有点精神错乱?这只是我们进入的混合世界的本来面目,匮乏和充裕在其中并存。我们擅长匮乏思维——这是20世纪的组织模式,现在我们也必须学着善于进行充裕思维,这儿就有它如何发挥作用的一些实例。   
    匮乏 充裕   
    规则: 非获批准,一切都被禁止” “非被禁止,一切都获批准”   
    社会模式 家长式作风   
    (我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平等主义   
    (你知道什么是最好的)   
    利润方案 商业模式 我们会把它计算出来   
    决策过程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管理风格 命令和控制 不受控制   
免费 第二部分 免费世界(2)   
    免费世界的前沿阵地在中国和巴西,   
    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我正在中国广州参加一场盛宴,坐在前排观看精彩节目。我们已经欣赏了扣人心弦的杂技、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引人入胜的舞蹈和令人捧腹的喜剧表演。现在轮到真正的大明星,来自台湾的流行音乐巨星蔡依林出场了。在她演唱那几首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时,现场的观众报以热情的喝彩,她那华丽的晚礼服在灯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她那俏丽的面孔也被放大显示在背后巨大的幕墙上。   
    然而这并不是一场演唱会。这是一场由###员工和合作伙伴共同参加的销售推介会。我们已经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电信业务演讲,只是依照惯例以一场时尚秀收场。而对蔡小姐而言,也许她从这场表演中得到的出场费远高于她全年CD的销售收入。   
    每年中国国内都会举行反盗版行动,也会向某些规模较大的经营盗版产品的Web网站征缴罚款,但这并未阻止普通的中国音乐消费者从各种途径免费获得几乎一切想听的东西。   
    新生代中国音乐人正在接受这一现实而不是主动出击反盗版。盗版是零成本市场营销的一种方式,它将这些音乐人的作品推销给尽可能最多的听众。这就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他们的知名度(至少在短期内可以提高任何一位中国流行音乐歌星的人气),而且还指望他们把人气转化为钞票。   
    香香是一位21岁的中国流行歌手,因那首俏皮的《猪之歌》而远近闻名。她最近的一张专辑销售量接近400万。问题在于售出的几乎所有CD均为盗版。更确切地说,这是她所属经纪公司的问题。她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至少就她而言,如果歌迷们必须全价购买专辑,那么她可能就不会拥有400万歌迷。她喜欢歌迷们对新专辑给出的反馈和赞扬,她也喜欢现场签售赚来的大把钞票,所有这一切都因专辑盗版产生的人气而成为可能。此后她计划于2009夏在14个城市举行巡回演唱会。可以说,盗版是她的最佳市场推广商。   
    盗版音像制品的销量约占中国国内同类产品销量的95%,这已迫使唱片公司开始全盘重新思考它们所处行业的情况。由于它们无法从塑料音乐磁盘的销售中获利,便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对其进行包装。它们要求歌手们为广播剧录制单曲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面向消费者制作专辑。它们充当了歌手们的个人才艺经纪公司,从歌手录制商业和广播预告节目的片酬中分成。即便在经纪公司的斡旋下,广告商愿意为演唱会提供赞助,这些经纪公司也极尽舞台包装之能事,以便最大限度地从赞助商处捞得回报。主要问题在于歌手们抱怨这些无休止的巡演,巡演为他们带来的只有微薄收入,却给他们的声带带来了巨大痛苦。   
    “中国将成为世界音乐行业的一个范本。”沈黎辉预言道,他创办了摩登天空(ModernSky)——更具创新性的中国新音乐独立唱片公司。该公司出品的CD很少赚钱,因为其中流行的专辑很快就遭盗版。但公司找到了其他赚钱的门路,即制作视频而且目前在网站推出的视频数量日益增多。而且它还主办了一个为期三天的音乐节,吸引全国各地的乐迷前来参加。票房是收入的一部分,而公司赞助商是现金的主要来源,这些“大头”中不乏摩托罗拉、李维斯、迪赛及其他知名公司。   
免费 第二部分 免费世界(3)   
    这并不是说你没法在这样的市场卖唱片——完全可以,只要歌曲长度少于20秒。铃声和回铃音市场巨大:###(中国境内最大的信运营商)2007年报告的音乐业务收益超过10亿美元。当然大部分收益由###掌握,但那剩下的也是实实在在的现钞。   
    艾德·派图这位旅居北京的英国人正试图找到另一种方法将音乐转化为一项生意。他的MicroMu公司签约刚出道的独立艺术家,并联系各大品牌赞助商以按月付费的形式赞助整个公司的运营。对一个西方唱片厂商而言,它的工作方式听起来也许莫名其妙,但对中国的作品市场推广商而言,这一运作模式堪称绝妙。在这个等式中,后者才是真正买单的客户。   
    MicroMu尽量以低廉的成本为艺术家录制作品,要么在有赞助商赞助的表演中在观众面前进行现场录制,要么在租金便宜的录音室或排练厅里录制。他们将与这些录制过程相关的一切都拍成电影并制作出一系列带有厂商标记的视频内容。可以从MicroMu网页的一篇博文中找到录制的每一段内容,配有免费下载mp3单曲、全辑、参与人名单、作品等等的链接。而且公司还定期主办现场表演,包括在大学校园中的巡演。   
    牛仔裤和饮料等品牌赞助MicroMu,而非直接赞助艺术家个人(以免有损他们的独立制作人声誉)。根据他们的音乐在网站的下载次数,各位艺术家分享一定比例的赞助费。   
    “在中国你什么时候对音乐下载收费,什么时候就砍掉了99%的听众。”派图说道,“对于中国的中产阶层而言,音乐是种奢侈品,属于不当支出。我们创造的这种模式则与之相对应。我们只是将免费音乐和媒体作为表达‘欢迎诸位’的方式,与乐迷们进行对话,构筑一个共同体,成为中国草根音乐运动中值得信赖的一个品牌。然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必须变得八面玲珑——唱片厂商、在线社区、现场演唱会主办方、商品零售商、电视制作公司。”   
    与中国的情况相似,世界其他地方亦是如此。2008年美国的唱片销量再次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且远未触底。当众多厂商完全接受和复制中国模式时,触底的时刻也许就到了。其时允许音乐免费下载变成了一干天才的市场营销手段,各大厂商以非传统方式实现了这些音乐天才们的市场价值,比如签售、赞助。这一点已初见端倪:罗比·威廉姆斯与百代公司间的合作就基于对他的全部收益的分成,包括巡演和唱片销售收入。各大艺人经纪公司,如创新艺人经纪公司(CAA)和国际创意管理公司(ICM)正考虑转型为音乐厂商,省去中间人。在如今这个音乐产业的定义发生着日新月异变化的世界,始终不变的是音乐总会造就名人。与将名声转化为金钱所面临的挑战相比,还有更难应付的问题。   
    香奈儿赝品经济   
    盗版并未止于电影、软件和音乐。从深圳刚下火车你就会发现冒牌劳力士手表、香奈儿香水和古奇包,以及数不清的仿制玩具和小玩意。当然,就像街角摊贩兜售的盗版CD,这些东西并不是免费的,它们只是非常便宜,而且原创者并未从这些销售额中拿到一分钱的回报。知识产权是免费的,你只需为这些具体的商品买单。但和音乐市场面临的情况相似,这一领域盗版行为的根源和后果较显露出来的情形更为微妙。   
免费 第二部分 免费世界(4)   
    实际上盗版已蔓延到各行各业。如今,存在一个迅速克隆设计师作品的完整产业链:各大工厂可以用软件将时装周模特们的照片从网站上拷贝下来,并在几个月之内制作出与设计师作品相似的仿制品,这就经常造成原版正品滞销。   
    是否买个冒牌路易斯·威登的包这一决定不涉及道德评判,只关乎产品质量、社会地位和风险的化解。如果人们手中有钱,他们宁愿买正品,因为通常情况下正品质量更可靠,但大多数人只能买得起冒牌货。   
    就像各大粤语流行音乐下载网站,尽管它们销售情况日渐惨淡,却声名鹊起,盗版产品不仅利用他人的设计作品赚钱,而且也成为了这些设计作品的零成本品牌推广形式。一个冒牌古奇包仍自称“古奇”,而且处处皆是。这就产生了混合结果:负面的“替换效应”(盗版产品夺走了由正版开发的客户需求)与积极的“刺激效应”(盗版产品创造在别处能发挥作用的品牌知名度)相结合。   
    2007年,中国市场调查集团在中国大城市消费者(主要是年轻女性消费者)中开展了调查。调查中发现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盗版仿冒方法。这些消费者明白原装正品与盗版产品间存在的差别,且如果价格能负担得起更倾向于选择正品。有时他们会买一件正品,而后其他全部用仿冒品。   
    研究人员肖恩·雷恩报告指出,一些月薪400美元的年轻女性自称她们愿意省出三个月的薪水去买一个价值千元的古奇手包或一双巴利女鞋。一位23岁的受访女士说:“目前我没钱去买那么多正牌普拉达(Prada)或寇驰(Coach),所以我买冒牌货。我希望将来我能买得起正品,但现在我想要打扮起来像那么回事儿”。   
    “像那么回事儿”并非总是意味着购买令人信服的冒牌货,它创造出了一个冒牌“证据”市场,这个市场中的产品并不是冒牌货。(你从中也能找到创新之处。)你可以买回“高价”价签将它们贴到“低价”衣服上(看到有人戴着还贴有价签的太阳镜这很正常)。而且还存在一个创造冒牌收入的二级市场。产品是一回事,而附加在产品之上的身份或地位则显得更加重要。   
    在一家跨国公司上班的一位27岁女士承认她确实买过冒牌货,但她说:“如果你穿太多冒牌衣服或用太多仿名牌手包,你的朋友就会知道,所以你并不能愚弄任何人。最好还是用正牌货。”   
    这突出了数码产品和实物商品间的差别。盗版的数字产品与正品质量相差无几,但通常情况下冒牌实物产品却与正品差别巨大。经历了多年低劣有时甚至含有有毒物质的国内假冒儿童和宠物食品丑闻后,中国消费者高度警惕在灰色经济中与购物相关的风险。   
    赴香港旅游以购买正版奢侈品的大批消费者,便是内地普遍存在的对设计师作品进行剽窃仿制等违法行为所产生效应的明证:消费者非常关注西方世界的奢侈品牌,他们将这些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