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拿破仑文选 >

第52部分

拿破仑文选-第52部分

小说: 拿破仑文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俄罗斯预备旅团(三千人)赶来增援联军。卑尔根战斗和疾病流行所造成的损失使联军大大地削弱,以致在10月初它的队伍总计只剩下三万人。高卢-巴达维亚方面军在得胜之后几天获得了七千名法军和三千名荷军的增援。它已达到三万人,而且还在等待新的援军。因此,约克斯基公爵必须在两条道中间抉择一条:或者放弃他的侵略活动,或者冒险再战。10月2日他的部队分成四个纵队出动:右路纵队由厄别尔克罗比将军指挥,中路由厄先将军指挥,左路由东达斯将军指挥,第四纵队由帕耳特尼将军指挥。各纵队兵力相等,都是十二个营,但头两个纵队是由尚未参战或者至少是尚未受到重大损失的部队组成的。厄别尔克罗比和厄先两纵队在阿耳克马运河和北海之间曲折前进。东达斯纵队向朔尔丹桥前进。约克斯基公爵的企图是占据埃格蒙特,并沿着通向科基耳的大路绕过阿耳克马前进。他这个企图未获成功。他对卑尔根所进行的一切进攻都被古维昂将军打退了。俄军纵队又遭到巨大的损失。这个称之为阿耳克马战斗的结局还未决定。两军都留在战场上过夜。但3日清晨布律纳下令退却,退却是在联军眼前秩序井然地进行的。随着布律纳撤出卑尔根、埃格蒙特和阿耳克马等地,联军就进驻这些地方。3日黄昏高卢-巴达维亚方面军进驻别韦尔韦伊卡附近的阵地。这个阵地的战线最短,它是所有阵地中最好的一个阵地。法荷联军在这里增加了六个营,它们是从法国开来的。    
  4日和5日,两军都在对峙中。双方一天不打仗,就一天对法军有利,因为法军一直不断地在获得新的援军。约克斯基公爵决定进攻。古维昂将军的军队为法军左翼,布防在韦伊克安泽附近,连接着海岸,布迭师团驻在防线正面,杜芒索师团担任右翼。登迭耳斯推进到彼尔美廉德后边去掩护阿姆斯特丹。两军整日激战。巴库姆、利缅和卡斯特里库姆等阵地几次易手。在布律纳用骑兵进攻以前,双方互有胜负。骑兵的进攻使敌军队伍溃乱。他们放弃了所有阵地,丢下了六门大炮,并且由于许多人被俘,因而在人力上也受到重大损失。他们直退到埃格蒙特才得以集合。当时帕耳特尼师团打定主意和登迭耳斯将军谈判,企图使后者上当而不参加这次战斗。这天称之为卡斯特里库姆战斗的结局迫使约克斯基公爵于10月7日退回捷伊普阵地,他的军队减少到二万四千人。法军兵力较强,而且每天都在增加援军。敌军远征结果不佳。    
  10月15日,布律纳的部队向前推进了。他的左翼占领了海边的卡姆普附近的阵地,右翼占领了文克耳前面的聚德尔捷,包围了捷伊普敌军的设防兵营并打算攻克它。可是约克斯基公爵请求投降,为了这个目的派遣诺克斯将军到总司令部来。10月10日签订了阿耳克马投降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公爵必须在最短期间撤离荷兰,放弃赫耳德尔的炮垒,而且不得破坏;另外,他还必须释放八千名法国俘虏。    
  荷兰完全有理由要求交还它的舰队,可是没有成功。    
  条约中的条件都被切实履行了。11月19日,英俄联军的最后一个梯队离开了荷兰。这支拥有四万五千人的精锐部队竟败在数量和质量都不及自己的法荷联军手里。    
  在一个月当中,两军进行了一场战斗和三个战役:1)进攻捷伊普。在这次战斗中,高卢-巴达维亚方面军的人数较多,可是英军拥有防御工事。说实在的,这只是一次侦察战斗。在这个战斗中,一切优势都在英军方面;2)决定荷兰命运的卑尔根战役。英俄联军虽然由于抽出厄别尔克罗比军队而削弱了,可是在战场上它们的人数还是占优势;3)阿耳克马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两军兵力相等;4)卡斯特里库姆战役。在这次战役中,高卢-巴达维亚方面军虽然在战场上的兵力最强,但投入战斗的兵力却和敌人相等,因为登迭耳斯的部队被派去掩护阿姆斯特丹了。英俄士兵都是训练有素的。荷兰士兵的训练较差,其中有许多人临阵脱逃。可是在象荷兰这样的国家里,由于处处都有不能徒涉通过的运河、沼泽及大水作掩护,所以到处都是有利的、甚至无法攻克的阵地。因此,它的防务能够靠比敌军质量差的军队来担任。    
  四    
  意大利方面军 俄奥联军在特雷比亚河战役以后分开了。弗雷列赫师团被派往罗马。克列纳乌师团占据了托斯卡纳和斯佩戚亚,并把前卫推进到谢斯特里以便从东面威胁热那亚。两个师团对亚历山大里亚和托尔托纳进行了围攻,一个师团包围了科尼要塞。还有四个师团被派往意大利的圣哥达尔德山麓、锡姆普郎山麓、圣伯纳山麓的阿奥斯塔盆地和蒙谢尼斯山麓的苏札盆地。最后,还有六个师团驻在诺维对面波措洛-佛尔米加罗的监视营垒里,借以掩护对托尔托纳和亚历山大里亚的围攻。    
  7月9日乌尔比诺要塞投降了。22日亚历山大里亚以鼓声发出投降信号,二千七百名守军都当了俘虏。这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围攻刚刚开始,由于一座棱堡的崖壁上端中了几发炮弹而正面倒塌了,同时由于三角堡及壕沟被毁损了,守军防务会议就断定缺口已被打开,因而认为自己有权投降。其实这座要塞还可以坚守几个星期。7月30日,在构筑堑壕之后不过七天,曼图亚也开门投降了。这就使得克腊伊的军队能够进入波措洛-佛尔米加罗兵营,以加强那儿的驻军。曼图亚投降的消息在法国引起群情愤慨。投降条约签字以后,围城军队、守备军队和居民共同努力,开始恢复被水冲毁的堤坝,以保障要塞的防务。    
  这三件意外事情改善了俄奥联军的处境。    
  那不勒斯军和意大利方面军的并入,加上法国援军的到达,使茹贝尔的兵力达到六万人。同时商皮奥纳将军也在格勒诺布尔接受了指挥阿尔卑斯方面军(三万人)的职务。这两个方面军合并在一起总计有七八万人。    
  8月13日茹贝尔把他的总司令部从坎坡-马朗移到博尔米达河谷。他的军队共有四个师团,每个师团有三个旅团。他把全军分为两个军团。瓦特廉和拉布阿西耶尔两个师团由盛西尔将军指挥,从科尔尼耳扬兵营出发,越过博克特,在诺维右面的亚平宁山脉的最末一些支脉上列成战斗队形。这些支脉高出整个平原。列木安和格鲁思两个师团在彼临昂将军指挥下组成全军的左翼,他们向阿克维前进,对别耳加尔德军团作了强有力的攻击并击退他们。14日,左面接近帕斯土兰纳村的阵地被他们拿下来了,他们的右翼驻在朝诺维的方向。总司令部仍驻在卡普里。晚上,总司令到了诺维,在那儿召开了军事会议。这时苏沃洛夫由于事先得到彼临昂的活动情况就匆忙集结了他的军队,把左翼布置在斯克里维亚河一带,把右翼布置在博斯科,把总司令部设在波拂洛-佛尔米加罗。茹贝尔在得知曼图亚投降和克腊伊部队到达的消息以后,认为目前这个会战已没有意义了,而所有将军们也一致认为不必再进行这个会战。为了从山地下到平原并扩大步兵可能获得的胜利,法军的骑兵又感觉得不够。于是茹贝尔打算拖到第二天作出最后决定,但敌人已抢先发动了进攻。    
  苏沃洛夫的右翼和左翼均由奥军组成,分别由克腊伊和梅拉斯两人指挥,中路则是由俄军组成的。他这支军队的步兵比法军多五分之一,骑兵则多两倍。8月15日拂晓,克腊伊进攻帕斯土兰纳附近的法军左翼。茹贝尔急忙赶到那儿。他的军队从帕斯土兰纳到斯克里维亚河布成一条战线,距离超过六千法尺,实在不便于应战。他亲自带领左翼一个旅团去迎击敌军,以便制止敌军前进。可是在敌军头一阵扫射中就有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他倒下死了。还留在军队的莫罗将军接替他指挥全军,整天抗击着苏沃洛夫的进攻。俄军三次进攻诺维,企图占据这个城市,但三次都被击退。当俄军第三次进攻时,瓦特廉将军离开他的阵地,冲进平原,包围了敌军左翼,打败了它并向前追击了四分之三法里。梅拉斯乘瓦特廉师前进的机会,急忙前去抢占瓦特廉所留下的阵地,而刘津扬将军则率领前卫向诺维通热那亚的大路前进,从而截断了法军的后路。盛西尔立即赶到那儿,进攻刘津扬,把他打败并把他俘获了。但梅拉斯仍不泄气,因而瓦特廉无法重新夺回自己原有的阵地。这时已是下午五点钟。莫罗下令开始撤退,并指示部队沿着帕斯土兰纳通加维的道路向左延伸战线。彼临昂将军奉令率领格鲁思师团掩护撤退。晚上,他还留在帕斯土兰纳村前面,阻遏敌人的进攻;但最后被敌军四面包围,身上负伤,做了敌人的俘虏。格鲁思和科利两人也遭到同样的命运。法军的半数辎重和车辆均落入胜利者手中。莫罗的军队在加维集合,仍据守原先的阵地。俄奥联军的损失也很巨大。在法军撤退以前,他们的损失超过法军一倍。    
  商皮奥纳在8月13日开始行动。卡姆潘师团跨过小圣伯纳山口,以冲击方式拿下蒂罗耳兵营并占领阿奥斯塔盆地。另一个师团从蒙谢尼斯山上下来,驻在苏札附近。第三个师团也开到阿奥斯塔盆地。第四个师团则翻过阿尔让提埃尔山口,进占巴里斯卡德。但他们这些行动都已经晚了。当苏沃洛夫获悉他们这些行动的时候,诺维战役已决定了整个战争的命运。8月16日,苏沃洛夫把总司令部移到阿斯提。克腊伊留下指挥波措洛兵营的部队。梅拉斯前往布拉,视察对科尼要塞的包围。在这之后,俄军按照盟军所采取的总作战计划开往瑞士。    
  法军在意大利所占领的要塞现在只剩下托尔托纳和科尼两处,其余的均已投降。9月1日托尔托纳要塞也宣布投降。有关方面同意:如果在11日以前援军不到的话,它可以在11日投降。暂时指挥意大利方面军的莫罗将军决心拯救这座要塞。9月9日,他带领三万人向谢腊瓦列及诺维前进。克腊伊立即用他的监视军向他进攻并把他击退。莫罗受挫后,退回原阵地,托尔托纳于9月11日开门投降了。要塞的钥匙交给了苏沃洛夫。以后他就乘驿车直接往圣哥达尔德山鹿,和业已抵达那儿的俄军会合。梅拉斯受命指挥意大利境内的所有奥军。    
  为了支援莫罗的军事行动,商皮奥纳命令他部下的四个师团发动进攻。杜格姆师团从阿奥斯塔开往夏提荣,被巴尔德炮垒挡住了,只有轻装部队通过了山口而走近伊夫雷阿。驻苏札的那个师团推进到离都灵几法里的地方,但是也被敌军阻住了。商皮奥纳把他的总司令部移到皮涅罗耳,开进了平原,并带领八九千人向斯土腊河边的福斯萨诺挺进。这就迫使梅拉斯不得不解除对科尼要塞的包围。克腊伊打败莫罗以后,立即赶来援助梅拉斯。他和梅拉斯会合之后就向福斯萨诺推进,9月18日 他们打败了商皮奥纳,并把他赶到阿尔卑斯山脉后面。此后,克腊伊仍旧回到波措洛,而梅拉斯则返回他的特里尼塔司令部;司令部离科尼只有三法里,因而他又包围了科尼要塞。督政府终于把阿尔卑斯方面军和意大利方面军合并了,委任商皮奥纳担任总司令。商皮奥纳于9月20日抵达热那亚。他把全军分成三个军团:盛西尔指挥右翼军团(一万五六千人),负责防卫博克特、热那亚及博尔米达河谷;杜格姆指挥左翼军团,布防在布里昂松。左翼军团由阿尔卑斯方面军现有的部队编成,人数为一万二千至一万五千。中路军团由列木安、维克多、缪列尔及格烈尼叶四个师团编成,人数大约二万五千。商皮奥纳把军队推进到科尼外围,以阻止梅拉斯围攻这个要塞。因为科尼是法国人在意大利保留着的唯一要塞,所以保卫这个要塞对他们是很重要的。商皮奥纳的打算是在皮埃蒙特平原上过冬,以便到次年春初恢复进攻,而不要再翻过阿尔卑斯山。梅拉斯顽强地继续围攻科尼,但他后来又不得不懊悔,因为他在斯土腊河和彼集奥之间的战线被法军突破了。他在维拉诺瓦、芒多维及卡尔腊等地都打了败仗,被迫退出整个斯土腊河右岸,并放弃特里尼塔的司令部。他退到斯土腊河左岸集合他的军队。    
  在杜格姆方面,他从日内瓦山上下来占领了皮涅罗耳和萨卢佐。商皮奥纳为了便于和他会合,走出了科尼要塞,于11月3日带领格烈尼叶和缪列尔两师团前往萨维耳亚诺,留下列木安师团在斯土腊河右岸的卡尔腊。另一方面,命令维克多师团从芒多维地区出发前往福斯萨诺,以便在那儿渡过斯土腊河,和主力会师。福斯萨诺有防备突然侵占的设施。梅拉斯在这个城市和马廉之间集合了他的全部军队。11月4日拂晓,他把自己的部队分成三个纵队向萨维耳亚诺推进。格烈尼叶师团受到奥特师团及米特罗夫斯基师团的攻击,不能进行抵抗,被迫退往科尼。维克多在抵达福斯萨诺时,受到厄耳斯尼次及哥帖海姆两个师团的攻击。杜格姆刚刚在格烈尼叶被击退四小时以后到达萨维耳亚诺。他出现在敌人后方。他犹豫了两个小时以后先退往萨卢佐。后来他在这个阵地上受到卡伊姆将军的攻击,又继续退到皮涅罗耳,最后回到日内瓦山。商皮奥纳把格烈尼叶师团集合在特鲁钦,把维克多师团集合在莫罗措。列木安师团和科尼断绝了联系。它中间有几个团队已缴械投降。11月6日,厄耳斯尼次拿下田德山口脚下马多纳-迭平-奥尔莫兵营。格烈尼叶躲在利缅兵营里,那儿也遭到攻击。12日他退出奥尔梅阿和庞特-迭-纳瓦。16日索马里瓦将军占领了阿尔让提埃尔山口。15日,普罗维腊进入尼斯领地。被称为热诺拉战役的4日不幸战斗使法军伤亡八九千人,并且把大家弄得垂头丧气。法军被赶回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并且溃成三部。商皮奥纳把总司令部先移到皮耶特腊,后来又移到索斯彼格。梅拉斯包围了科尼要塞,把监视军团布置在田德山口和芒多维附近,而总司令部则设在博尔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