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 >

第85部分

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第85部分

小说: 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起床前先想好今天应做的事

从醒来之后,开始起床、洗脸、吃早餐、到出门上班为止,这是一天之中最忙碌的时间。

再加上无法提早起床,这段时间是很难悠闲度过的。

首先将上班前的这段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醒来到起床,一部分是从起床到出门为止。

这样分法是为了在每一个时段内,安排不同的使用目的。

先是从醒来到起床的这段时间,醒来之后不必立刻起床。躺在床上,将一天的工作先做好安排,或者思考一些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到将所想的事情都整理妥善之后,再起床。

换句话说,一天内要做的事情在床上已经都做好了安排。

这个方法有以下的几个优点:第一、在寝室中没有任何妨碍思考的声音或事物,可以安静地思考问题。

而且这时在寝室中只有自己一人,不会受到干扰。

第二、躺在床上这个姿势使人非常舒适,很容易就想出好点子。工作上如果发生什么行不通的地方,利用早上这段时间,很容易找到解决的对策。

但是,有一种人如果醒了不立刻起床,躺在床上问题还没有想出答案,瞌睡虫却又跑出来了。这种人最好不要让自己赖在床上。

第三、利用早晨的“杂用时间”与小孩沟通。

从起床到出门的这段时间称为“杂用时间”。

这个时段要做的事包括洗脸、换衣服、吃早餐。上班族大多必须花很长的时间来通车,出门前这段时间不够用时,往往只好牺牲早餐。

懂得善用时间的人不应只将这个时段用来处理杂事,还应用来和小孩共处、沟通。当然无法刻意地挪出时间,只是和小孩一起刷牙、或吃饭,听听孩子说话,就足以建立亲子之间的感情了。

一起刷牙、换衣服,还可以谈谈天,实在是节省时间的好方法。

如果你每天都必须加班,回到家已经是深夜,孩子们都已睡了,找不到谈话的机会,你不妨找一个适当的时间,从办公室拨电话回家,利用电话和孩子长谈一番。

电话也是一个沟通效果很好的工具。对于忙碌的上班族而言,很难得有时间来陪陪小孩,可以试着活用早上的“杂用时间”,或者在夜间使用电话作战。

二  携带物品的管理方法

(一)将携带物品放进一个袋子内,统一管理

为了合理地使用时间,最好能将所要携带的物品,放置在最容易取得到的地方。

经常看到很多人喜欢提着很多个皮包或纸袋,不仅提起来不方便,而且很容易放了就忘记带走。有好几个袋子在找东西时也非常麻烦。

一般人每天必带的东西包括工作用的文件、笔记、小钱包、地图、眼镜、雨伞、备忘录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时因地不同,尤其以出外旅行时所携的东西最多。

无论所携东西的多寡,最好都只装在一个袋子内,而不要同时提好几个袋子,费时又费事。

将所有东西都装在一只袋子内,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时,携带会非常方便。

例如突然被派遣到外地或国外出差时,袋子一提,就可以出发了,一定不会有手忙脚乱的情形发生。而且,只提这个袋子,不用再带别的东西,就不可能半路掉了东西。

(二)步行到车站有益健康

因为现在交通太方便,很多人往往一走出家门,伸手就要招计程车,连多走一步路都不愿意。其实步行是最有益健康的运动,效果甚至比慢跑或打球更好。

虽然说运动应该到公园散步,作体操,但是对上班族而言,花这样的时间活动太奢侈了,在这段时间内所做到的单单只有运动而已。

以步行的方式上班则不同了,不但能达到上班的目的,还兼具运动的效果。实在是节省时间的好方法。如果你住的地方距离办公室非常远,至少每天也要花十分钟走到车站。

太花时间的运动,例如高尔夫球之类,对上班族而言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参与。为了健康着想,与其每周、或每月特意花一、两小时来做激烈运动,不如每天早上步行十分钟。

(三)提早一个小时出门,有效运用通车时间

大多数的上班族每天早上都必须花费一段不算短的通车时间。如果家住得较远,或者遇到路上塞车,往往一个多小时必须挤在公车里。这一个多小时如果用来看书或看报,不知可以吸收多少知识呢!因此最好避开高峰时间,搭乘一辆比较空的车子。

如果有座位的话,可以看报纸、或读书,虽然同样是花一个小时的通车时间,但是所获得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一般高峰时间大多在8 点到9 点,7 点以前的车子就比较空了。提早一个小时出门,就可以得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一年累积下来,这个差别就相当可观了。

(四)多花一点通车时间,选择换车较少的行程

当我们计划外出,而前往目的地的路程不只一种时,通常我们会选择所花时间最短的行程。

但是上班通车时就不一定是最短时间的行程最好了。多绕一点路,如果能够更有效利用车内的时间,收获会更多。

例如,前一站是公车的起站,如果在起站上车的话,一定会有位子坐。

你不妨试着往回走,到前一站去搭车,虽然多花了一点时间,但是效果却不差。

如果必须换车的话,尽量选择换车少的行程;换车次数太多时,读书常常遭到打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五)在车内准备一张厚纸板来书写

如果是提公事箱上班的人,坐在公车上无论看书、或写点字都非常方便。

但是如果是使用手提包的人,想要将它放在膝盖上写字就非常不方便了,所以最好随身带一张厚纸板,必要时可以垫着写字。

厚纸板质地坚硬,大小适中,垫在笔记薄上非常好用。如果在车上突然想到什么值得记录下来的点子,立刻可以拿出来写,非常方便。

除了厚纸板和笔记簿之外,袋子内还要随时放置一支笔,否则也无法将临时想到的东西记录下来。

上班族难免会遇到演讲、开会等必须准备讲稿或报告的机会,但是实在很难抽出时间来执笔,以下介绍一种利用通车时间整理讲稿的方法。

第一、在汽车中如果有座位的话,就可以拿笔记出来整理。

在汽车中没有人和你交谈,也没有电话的干扰,是最适合思考和整理的时间。

第二、在汽车中写东西时,即使是想到非常片面的,或者不完整的,也要将它记录下来;事后再加以修改、削减、或整理,就可以变成一篇好文章了。

如果一开始就想要完整地写好一篇文章,最后一定很难再继续下去。

第三、一边走也可以一边作文章,当然不可能边走边写,而是要用录音机录下来。

例如每天早上从家里走到车站,左手拿着皮包,右手拿着小型录音机,想到的文章就可以立刻录进去。

现在的电器不仅价格便宜,功能也非常精良,录音、停止、倒转、重录只要用拇指轻轻一按就可以了。

到了办公室之后,再将录音带交给秘书,请他帮忙用文字处理机、或打字机打印出来。

结束一天的工作,坐在回家的公车上时,再将它过目一次,需要修改的地方再订正一下。

这个方法并不限于在上班的途中,出差时坐在汽车或飞机上也可以说是一个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六)养成在通车时间看备忘录的习惯

在一天的早晨将当天的行程确定出来后,这一天才能过得充实而有收获。

确定好开会、约会的时间,安排工作的顺序,考虑好应指示部下的工作,如此一天的业务才能顺利进行。这些工作都可以利用通车时间。

在公车上将备忘录的日程表过目一遍。如果是早上,就安排一天的日程;如果是晚上,就检讨一下当天未完成的工作,作为第二天工作的参考。

虽然每天只花5 分钟的时间,但是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却非常大。

(七)在车内读书时,先装好闹钟

坐在公车内,如果太过专心看书的话,很容易就坐过头了。但是如果老是在意着下车时间的话,又无法集中注意力来看书。

所以不论是在车上读书、看资料、或写稿,先将手表的闹钟调到下车前一点点的时间。

如此一来,搭车的短短10 分、20 分之内也可以安心地读书,而且如果太疲倦的话也可以安心地睡一下。

除此之外手表还有许多的功用,当然你必须先拥有一个多功能的手表,例如具有简单计算的功能。

对于上班族而言,实在有必要买一个实用性的手表。

一般女性戴手表都喜欢将数字盘戴在手腕的内侧,不但在车内看书时可以用余光瞄一眼;在与人商量事情时,也可趁对方不留意之际,偷偷看一下时间。

三  工作的安排方法

(一)讲求效率,也兼顾人情味

有人误解效率的真谛,以为讲求效率就是废话少说、公事公办,毫无人情味可言。和这种人打交道根本谈不上意见交流,充其量只是交换信息而已。

喜好此道的人颇以“专业作风”自诩。在他们心目中,关心别人的子女或是休闲度假,是白白浪费生命。

其实,这么做非常不符合时间的经济原则。少谈私事或许真能节省更多时间办正事,但可能留下一种印象:你是个不值得共事的朋友。

对事可讲效率,对人可不可讲效率呢?有个年轻人,一度对追求效率十分着迷,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相当紧凑。

到后来,日程表居然已细分到以分钟为单位。记得有那么一天,诸事顺利,他依计划洗车、借书。。但到了“与女友分手”这一项,事先的计划完全被打破。

原本他只安排了10 至15 分钟打电话,向女友解释一切。没想到,解释了一个半小时,还难以收场,因为女友实在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此事证明,对人不可讲效率,对事才可如此,对人讲效率要看某一行为是否有效。

(二)避免无谓的电话捉迷藏

但愿别人在电话“捉迷藏”上浪费一分钟,你就能收入一分钟,那么不出一年,你就能像英国女王一样富可敌国。有太多时候,你打电话找某人,可是对方却:

·不在办公室里

·正在开会

·正在上洗手间

·走开了不在位子上这就是电话捉迷藏。

这种事在所难免,因为人不可能拴在办公桌前分秒不离。但是有两个最起码的原则,可以避免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追踪游戏。

一、如果是对方的助理、秘书(或家人、室友)接的电话,务必打听何时可以联络到此人。

二、留话时别忘了请对方在某个时刻或某个期间回话,如果暂时联络不到你,也告诉接电话的人一声。

(三)效率也具有感染性

有效运用时间必须靠群策群力。

就算是为时间而竞争,也需要群体的合作。就以时间竞争最显著的例子——赛跑来说。

在跑道上,为突出领先群雄的选手,必须有某种形式的团体合作加以配合。首先,有人必须在起跑之后就一马当先,这算得上是一种难得的牺牲,因为除了短跑,在其它赛跑项目中一马当先的,通常都不会第一个抵达终点。

比赛期间,又需要有人亦步亦趋的跟着最后夺标的选手,使他不敢稍有懈怠。

到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有人给他威胁,激发他更深层的潜能与意志,奋力向前,最终赢得冠军。

即使是世界级的选手,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在场,也跑不出杰出的成绩。

运动场上的状态,也可应用在日常办公室中的运作中。有些公司一开始步调就放得很慢,不论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造成的,在此种环境中,怎能有效率可言?相比之下,有些公司却一味追求效率,毫不松懈,不论是否面临特殊状况,永远处在备战状态中。

假如现在请秘书过来,交给她一堆文件复印,她却看到身为主管的你斜倚着椅背,双腿搭在办公桌上,手里还把玩着魔术方块。想想看,她免不了也是把文件往桌上一堆,就径自喝起咖啡,然后先打几个私人电话再说。

她为什么要认真努力呢?老板都如此散漫,秘书何必拚命呢?部属当然是追随上司的作风。

但是,如果秘书走进来,发现你已经在拟下一个指示,自然就不敢怠慢。

因为她知道还有更多工作要处理,容不得拖延。想当然就会采取不同的态度,说不定会立刻快步奔向复印室。

当然,这其中带有争口气的成份,不过那是同心协力的“争”,彼此目标是一致的。等过完一整天,你可以对着已完成的工作,诚实地对秘书说:“今天我们的表现都不错。”这样的结果,是她激励你更积极,而你激发她更有效率。

这种相互影响的状况随时发生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当中,无怪乎打哈欠或是跷脚都具有传染性。或有意或无意,人都有模仿与善变的心性,时时度量着、附和着同伴的步调与节拍。

(四)作决定宁可慢,不可轻率

迟缓的决定总比草率的决定更恰当;不作决定比作错误的决定要好得多。可惜大多数人宁可求快不要慢,宁可犯错也不愿有所保留。

如果发觉这其中有冲突矛盾之处,那就对了。在这追求速度的时代,人人都是速度至上、效率第一。想要迅速有效地作决定,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凡是可以缓一缓的决定,就该缓一缓;人必须极力抑制自己的冲动、草率。

可惜许多人办不到,或因为缺乏耐心、等不及,或由于其他原因,总之是要求立见分晓,于是我们被迫作出匆匆的决定,被迫不假思索地回答对方草率提出的问题。如此行事十分危险。

安东尼·罗宾指出,延缓决策过程的诀窍在于,要相信不作决定或不能作决定,其实并不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美国医生或处理预约挂号的美国护理人员,最擅于此道。你急着找医生时,打电话去,结果如何?你根本不会直接找到医生,一定是护士先来接听,问个相关的问题,然后告诉你最快也要两周后才能轮到你就诊。

她会问:“要上午来还是下午?”很平静的又把决定权推回给你。

说穿了,护士所问的是:你是否宁可讨人厌烦非立刻来看医生不可?还是可以等上两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