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青年文摘2003人物版 >

第22部分

青年文摘2003人物版-第22部分

小说: 青年文摘2003人物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有那么一次失败,否则,我想我不会有现在的这些荣耀和成功。
  那年,我大学毕业。广播电视学院的几年生活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幻想。想想就觉得美得不得了:背着个摄像机,天南地北地跑,西藏、新疆、云南……梦里我都会笑醒。
  如愿以偿地,我成了一家电视台的摄像。可惜,领导似乎总是对我很不放心,大部分的时候我都是跟着一个姓李的老摄像屁股后面跑,偶尔会让我摸摸摄像机,也不过是拍几个可有可无的镜头,回来后多半都会被剪掉。我听说李摄像在扛摄像机之前是台里的司机,开始扛机器的时候像抱着方向盘。让我跟他学,我感到无趣极了。打电话回家,告诉家里人想离开电视台,爸爸妈妈永远是一副老腔调:“在单位好好听领导话,凡事多向老同事学习,和同事好好相处。新人到单位总是要适应一段时间的。”后来我都懒得和他们说什么了,我偷偷地和我在北京那边电视台工作的同学联系,让他们帮我在那找一份工作。
  那个时候我的脸上写的表情就是满不在乎,我随时都准备抬腿走人。一次,一位著名学者来到我们这个城市,在本市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开讲座。他是个我很敬仰的人,为人一向都很低调,不愿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李摄像却很执著,就这一点来说,我还是相当佩服他的。那天,我们就蹲在报告厅的门口等他。突然,李摄像胃痛得厉害,我一直劝他回去算了,反正其他媒体也没有采访到他。况且,那学者的为人是圈内人众所周知的“不合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看着李摄像疼得一头的汗,真是替他不值得。那位学者终于出来了。或许是李摄像的模样感动了他,他请我们到他饭店的房间里去采访。李摄像坚持着拍了几个镜头,最终痛得直不起身子,实在撑不住了。李摄像很严肃地对我说:“小程子,这回全看你的了。别紧张!”他像一个即将倒下的战士把枪交到战友手中一样把摄像机交到了我的手上。他还给我一个有椅背的椅子,把摄像机架在了椅背上,这样拍出来的画面就不会晃了。对于他那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我真的很感动,却也暗笑他竟这样怀疑我一个堂堂广播电视学院毕业生的能力。
  李摄像和学者随意地聊着,他们话很投机,颇有一点相见恨晚的味道。学者甚至还同意我们和他一起到机场,拍到了他和这个城市告别的情形。这绝对是独家新闻。终于拍完了,我甩了甩有点酸痛的手腕,凯旋而归。我兴冲冲地到台领导那报了喜,两位主任被我说得直夸赞我们,然后我就满怀自信把录像带插到了编辑机里。没想到,片子放出来,我一下于就傻了。那个学者在机场的那段被我拍得脸色通红,我才想起自己忘记调“白平衡”了。更糟糕的是,他的头被我拍得削掉了四分之一,只剩了半个额头,真正应了那个成语:“聪明绝顶”。
  我吓得直冒冷汗,李摄像也愣在那里,领导在旁边脸色铁青。李摄像对领导说:“都是我的错,我没有给小程子说清楚。”
  我羞愧无比,面红耳赤,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直到领导都已走开,我还一直傻站在那里。
  幸好李摄像前面自己拍了一些镜头,再加上他那高超的剪辑技术,那条片子最终还是播发了,只是学者很多精彩的谈话都没有办法用。
  后来,同学真的在北京帮我找到一家愿意录用我的电视台,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每天安心地跟在李摄像后面学习各种拍摄技巧。
  几年后的今天,我已成了台里的“首席摄像”了,去过西藏、新疆、云南……我觉得生活很美好。每当我受到领导嘉奖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次可笑的失败经历,说句老实话,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有那么一次失败,否则,我想我不会有现在的这些荣耀和成功。
  (本文作者:程军玲) 
 
 
  
 
  
耐心倾听 
  人人都需要他人的倾听。只要我们具有一颗爱心,愿意敞开心胸、牺牲时间,很容易便会发现那些需要倾诉的人正在自己的四周孤独地徘徊。
  乔伊吉拉德是美国首屈一指的汽车推销员,曾创出一年内成功推销1425辆汽车的纪录。然而,即使这样一位出色的推销员,也曾有过一次难忘的失败经历。
  有一次,有位顾客来找乔伊商谈购车事宜。乔伊向他推荐一种新型车,一切进展顺利,眼看就要成交了,但对方却突然决定不买了。
  当天夜里,乔伊辗转反侧,百思不得其解。这位顾客明明很中意这款新车,为何又突然变卦了呢?他忍不住给对方拨通了电话:“您好!今天我向您推荐那辆新车,眼看您就要签字了,为什么却突然走了呢?”
  “喂!你知道现在几点钟了?”
  “真抱歉,我知道是晚上1l点钟了。但我检讨了一整天,实在想不出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因此冒昧地打个电话向您请教。”
  “很好!你现在用心听我说话了吗?”
  “非常用心。”
  “可是,今天下午你并没有用心听我说话。就在签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儿子即将进入密西根大学就读,我还跟你说到他的学习成绩和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可我当时跟你说的时候你根本没有听!”
  听得出来,对方仍然余怒未消。但乔伊对顾客在白天说过的这些话确实毫无印象。
  对方似平察觉到了乔伊的疑虑,继续说道:“当时你在专心地听另一名推销员说笑话。或许你认为我说的这些与你无关,但是我可不愿意从一个不尊重我的人手里买东西。”
  教训是一名优秀教师。乔伊从这件事感悟到:倾听顾客说话实在太重要了,推销商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推销人品的过程。如果顾客喜欢你的商品,却不喜欢你这个人,也可能不买你的商品。
  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小人物需要他人的倾听,大人物同样需要他人的倾听。
  在美国南北战争形势最错综复杂的时期,林肯写信邀请一位远在千里之外的老朋友来白宫,说有重要事情要和他讨论。这位老朋友千里迢迢来到白宫,一见面林肯便开始分析若干重大决策可行和不可行的理由,甚至提到发表解放黑,奴宣言的可行性。林肯一直滔滔不绝,使这位老朋友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数小时后林肯与这位老朋友握手道别,仍没有问他的看法。
  后来,林肯在回忆录中说,当时他自己的心理压力极大,非常想找一个能够让他尽情吐露心声的人,他并不需要任何忠告,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友善、深具耐心,并且能够保守秘密的倾听者。在林肯的印象中,这位老朋友是最佳人选,于是林肯便把他招了来。一番倾诉以后,林肯的心境平稳多了。
  人人都需要他人的倾听。只要我们具有一颗爱心,愿意敞开心胸、牺牲时间,很容易便会发现那些需要倾诉的人正在自己的四周孤独地徘徊。
  倾听之道在于专注。很多时候,倾诉者并不需要倾听者的建议,倾诉者自己常常已经有了一个,或不止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倾听者存在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倾听倾诉者的心声。
  (本文作者:蒋光宇) 
 
 
  
 
  
上帝创造母亲时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为创造母亲而加班工作着。在进入第六天时,天使来到上帝面前,提醒他说:“您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啦。”
  上帝对天使说:“你看过有关这份订货的技术要求吗?”
  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
  有一百八十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
  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
  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
  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
  此外,她必须有六双手
  天使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六双手……这怎么可能?”
  “令我感到困难的却不是这些手,”上帝回答说,“而是她所必须具有的那三双眼睛。”
  “可是,”天使说,“订货单上没提出这个标准……”
  “是的,可她需要。”上帝点了点头说,“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而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
  “这大难了,”天使劝道,“上帝啊,您该歇歇了,明天……”
  “不行!”上帝打断了天使的话,“我感到我正在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你看,眼前的这件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六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九岁的男孩弄到莲蓬头下淋浴……”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她太柔和了!”
  “但很坚强!”上帝激动地说,“你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
  “她会思考吗?”
  “当然!”上帝说,“她还会说理,商量,妥协……”
  这时,天使用手摸了摸母亲模型的脸颊,忽然说道:“这里有一个地方渗漏了。我早就说过,您赋予她的东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嘛!”
  上帝上前去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起了那滴闪闪发光的水珠。“这不是渗漏,”上帝说,“这是一滴眼泪。”
  “眼泪?”天使问,“那有什么用?”
  “它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上帝说。
  “您真行!”天使赞道。
  上帝的脸上露出了忧郁:“不,”他说,“我并没有赋予她这么多功能。”
  (本文作者:〔美〕爱玛本贝克) 
 
 
  
 
  
无价的桃木拐杖 
  怀特先生却哭得更伤心了,因为他知道用自己所用的钱也买不来那根桃木拐杖。许多看似平常的东西却往往是无价的。
  怀特先生是个买卖人,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赚钱,只要能赚钱,手段永远是次要的。为了钱他曾出卖过朋友,欺凌过弱者,甚至牺牲过儿女的幸福。几十年下来,他虽然赚了几十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却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怀特先生家门口有个小邮箱,由于长年不用,早已锈迹斑驳,用钥匙也打不开生锈的锁,因为没有谁会给一个惟利是图的奸商写信。不过对此怀特先生可一点也不在乎,他很清楚自己的财富时刻都在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增值,何况还有那么多人为了钱而拜倒在他脚下,有这就够了。
  有一天,怀特先生隔壁搬来了一位新邻居,赶巧的是那新邻居竟也叫怀特。听说他曾在国外当医生,刚退休回到伦敦。据怀特先生观察,这位怀特医生不过就是个庸庸碌碌的小老头,平日靠摆弄庭院里的花草打发时间。
  怀特医生来的第一天,邮差在他家门口安了个邮箱,跟怀特先生家门口那个一般大小。信件紧跟着就源源到来了,信件很多,没过多久,邮差为他换了个更大的邮箱。随着信件的到来,怀特先生的麻烦也来了。一些寄给怀特医生的信被误投进怀特先生的,日邮箱里,而且寄来的不仅仅是信,还有礼品。这样,怀特先生的管家不得不换下那生锈的锁,把邮箱重新刷一遍油漆,而且还一趟趟地将误投的信物交还给隔壁的怀特医生。其实两个怀特有着不同的姓,但偏偏那些信封上的收信人只写了“怀特先生”,外加门牌弄错,不误投才怪呢。
  晴朗的午后,怀特先生偷偷站在窗口看着隔壁的怀特医生从自家邮箱里取出信件,然后乐滋滋地阅读那些远方来鸿。怀特先生心里不禁愤懑:凭什么是他?他算老几?渐渐,这种愤懑变成懊恼。
  一天,邮差带着一件邮寄包裹来到怀特先生家,那是件长长的挂号包裹,收信人写的是“怀特先生”,但凭直觉怀特先生明白这又是个被误投的东西。他瞥了一眼包裹的地址,发现落款竟是纽约联合国总部。
  怀特先生好奇地悄悄拆开包裹,看见里面装着一根桃木拐杖,手工做的,打磨得很光滑,但式样一般,而又不是很值钱。包裹里还有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穿国际救援组织制服的年轻黑人女孩站在一架货运飞机边,照片背面写着姓名地点和一个14年前的时间。
  怀特先生更加好奇了,他查了半天,最后才弄明白照片背面写的地点是非洲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14年前那里发生过什么?邻居和这个黑人女孩到底有什么关系?他不清楚。带着进一步探究的决心,怀特先生不动声色地将包裹照原样缝合,亲自登门去交给怀特医生。看着邻居很高兴地拄着桃木拐杖在屋子里试来试去,怀特先生就问:“这照片里的女孩是谁呀?”“不记得了。”怀特医生轻描淡写地回答。“可照片后写明了姓名地点呀?”怀特先生不解地追问。“我大学毕业就参加国际卫生组织,其中有20年是在非洲原野上度过的。我曾在那里救护过很多生命垂危的黑人孩子,怎么可能记得每个孩子的名字?何况他们现在都已长大成人。”怀特医生答道。他又搬出厚厚一堆来自世界各地的书信给怀特先生看,其中不少信里附夹着照片,各种肤色各种年龄的男男女女展露着笑容,而这一切都源于怀特医生的无私帮助。
  怀特先生望着那些东西,又懊恼又羡慕。怀特医生没有察觉到怀特先生的烦恼,还一个劲儿地试着桃木拐杖。
  回到家,怀特先生独自躲进书房,直到深夜也没出来。惊慌的管家只得口叫来秘书和私人医生,当他们打开书房门,却看见怀特先生正搂着一堆拐杖泪流满面。那些拐杖有檀香木的,有上好象牙的,还有红木镶纯金手柄的,每一支都质地精良价格昂贵。可是怀特先生却像个孩子似的,伤心地哭着对下属说:“上帝,我多想像隔壁那个小老头一样拥有一根桃木拐杖啊。”不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