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

第7部分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第7部分

小说: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想美好的事情,美好的心态就跟着来;如果你向邪恶的事,邪恶的心态就会跟着来,你整天想什么,你就是什么样。
  只要你的意识下命令,你的潜意识就不会和你争辩,它会完全接受这个命令,他像个无知的小孩,听不懂“玩笑”话。
  所以,你永远不能说:“我不行”、“干不好”、“我会失败”等。
  当你习惯地想象快乐的事,你的神经系统便会习惯地令你处在一个快乐的心态。
  所以,我们只能输入积极的语言,比如,“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一天天变得更美好”、“我的心情愉快”、“我一定能成功”等,语句简洁有力,不要含糊、脱离实际及与人攀比。
  有人说“我要赶超某某”某某不是一个不变的指标,人家也在发展。你要与自己比,成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永远向上的。
  同时,还要排除他人对你的消极暗示。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在一次考试时做错了一道简单的题目,如果老师讽刺道:“这么容易的题都做错,还怎能考上大学?!”结果这个学生可能就会一蹶不振,名落孙山。
  多么可怕的消极暗示!在心理暗示中,永远记住,只有你才是你生命的主宰,只要你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你!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不健康的心理暗示呢?它真的是一个具有强大魔力的东西,如果真要暗示一下的话,那就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健康向上的暗示吧,让我们的生活永远都是阳光明媚!
  
  阳光导航
  日本有位心理学家这样说:“当我们的头脑处于半意识状态时,是潜意识最愿意接受意愿的时刻,来进行潜意识的接收工作是理想不过的了。”
  早晚睡前醒后的时间再恰当不过了,你可以躺在床上,每次花上几分钟,身体放松,进行一下自我心理谈话——描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想想你成功的景象;用简短的语言给自己积极有力地暗示。
  此外,平时也要经常运用,考试前,记注“我能行”;生病时,告诉自己“没什么,我身体很棒”;失败时,对自己说“我依然是我,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地思考,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
  美国一位拳王每次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总忘不了说一句:“I’m best!”(我是最好的)
  “我是最好的”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
  反复运用并经常暗示“你”就会接受这种观点,并永远充满自信!“事实”也会向你所想象的方向发展。
  让我们把握积极心理暗示,做自己生命和生活的主人,走向成功吧!
4.源于“心理因素”的疾病
  心理因素又称精神因素,就是指那些由于环境的变化,通过心理的影响而引起疾病的因素。外界事物的变化首先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产生感觉冲动,由感觉神经传送到中躯神经系统,使人对这种事物有所感知。同时还能联系这种变化对自己和他人产生的影响,从心理变化影响脑的机能活动,构成心因性事件。这种事件能够引起人发生情感变化,当变化的强度超过人的接受能力,以致不能适应,心因事件而导致心理疾病。
  研究发现,人们若想健康长寿,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一个人如果心态不好,爱着急、爱生气、没事找事、没气找气,整天跟自己过不去,这样的人最不能长寿。
  狒狒这种动物很厉害,它的王所有的东西都得先吃,每一个雌狒狒都是它的妻子。实验开始,用铁笼子把狒狒王罩起来,同时把一只小狒狒也用笼子罩起来。外面还有一些狒狒是自由的,吃着东西。小狒狒和狒狒王都吃不着东西,可它们的心态很不一样。小狒狒想:我本来就不是先吃,吃不着不要紧。狒狒王可不行。它暴跳如雷,咬牙切齿,可怎么也挣不出来。最后它很失落,心跳加快。以后每天它都被笼子罩着,看着人家吃东西,每天都情绪激动,压力加大,最后一年它得癌症死了。小狒狒一点事也没有,因为它历来都是最后一个吃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有酸甜苦辣,一定要从小就养成承受困难的心理准备,没有一个人一切都顺利。你要想明白,有些事,属于你的你放心,一定是你的,但有时要慢半拍。不属于你的,你要也要不来;就算要来了,你也保不住。
  别人有好东西你怎么办?别人有好东西,你发自内心为他高兴,不要嫉妒,要见贤思齐,向他学习,补充自己。
  感冒了要吃药,发烧了要就医。但对于心理疾病,人们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病不医甚至讳疾忌医的现象仍然存在。
  空军一青年干部被解放军第215医院认定为心理障碍的“危险人物”,但其周围的人并没有当回事,其单位领导甚至向医院打保票说没问题。事隔不到一个月,这个干部就将自己的妻子杀害。
  事实上,我国在精神病早期发现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距。215医院精三科主任陈继军说,现在医院收治的病人,70%以上是因为肇事闯祸之后才被送到精神病医院的,送到医院时的患者大多发病已在10天左右。
  我国精神病研究专家孔祥泉教授说,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状况的认识还片面停留在身体器官有无病变的层面,而普遍忽视了精神病变。目前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心理疾病仍然是与精神分裂症划等号的。像心理障碍、失眠等一般性疾症,在人们的认识中根本就没有与心理疾病联系起来。
  心理因素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下面让我们看看心理因素与几种疾病的关系吧。
  第一,心理因素与心脏病的关系
  心脏病发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但心理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期反复的消极情绪,在心脏病的发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即紧张的情绪刺激如果由暂时的变为长期,就会使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律不齐,以至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专家指出,情绪拨动大、易激动的人比遇事冷静、不慌张的人发病率高6倍。而易急躁、好胜心强、不知满足的人也易患心脏病。
  第二,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
  长期的情绪紧张可使内分泌失调,这样就会使胰脏分泌胰岛素的机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增高,使尿糖水平也增高,就会出现糖尿病。个人在生活中的遭遇、商业激烈的竞争、紧张的人际关系等,都会使人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血糖水平急剧上升的情况。紧张也是引起糖尿病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保持适当平和的心态是有利与身体健康的。
  第三,心理因素与月经的关系
  情绪对月经有重要的影响。情绪紧张而不稳定的妇女比情绪稳定的妇女痛经多,暗示性高的妇女、怕痛的妇女痛经的比例也比较大。心情抑郁或沮丧常常使月经量减少或闭经,而情绪紧张可使月经量增多,月经提前。强烈的情绪刺激或持续的不良刺激通过大脑皮层活动引起丘脑与垂体活动的变化,使雌激素增高,黄体酮减少,导致月经失调。
  不但以上的疾病源于心理因素,而且胃肠疾病也是源于心理因素的另一个疾病。
  懂点医学的人都知道,心理因素对身体内脏器官功能的影响是通过情绪活动而实现的,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活动会有促进作用,而焦虑、忧郁、恐惧、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神经活动机能失调,进而引起某些疾病。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心理的变化,这时,消化系统也会随着你的心理波动出现“情绪化”的反应,想一想,当你精神愉快时是不是胃口大开;而心情忧郁时会觉得吃什么都没有滋味?
  人们知道,癌症、冠心病、胃病的发病与人的心理、情绪因素密切相关。殊不知,有几种五官疾病也是源于心理因素的。
  眼睛常见的疾病青光眼与心理因素和过劳有关。临床上证明,重大情绪因素、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兴奋和抑制功能协调障碍,造成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不能很好地控制眼压,易导致青光眼。
  中年人常见的美尼尔氏病(发作性眩晕病),一般认识是内耳淋巴代谢失调。但医学家发现,不少病例是在不良心理刺激下发病、加重和复发的,眩晕发作与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恶性循环。消除不良刺激后,症状可缓解,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理和药物的综合疗法可使该病缓解。
  职业性失声、声音嘶哑是喉科常见病,除由于过度发音或发音方法不当外,许多患者在病前常有意外精神刺激,情绪障碍通过大脑皮层与皮层下中枢使植物神经系统发生功能障碍,迷走神经发放的冲动增强,喉粘膜末端血管痉挛,血流障碍,出现局部充血、肿胀、渗出、出血等病变,引起该病发生。
  咽喉异感症也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体验到咽喉部有不适的异常感受,如阻塞感、粘着感、蚁走感、紧迫感等。异常感觉时轻时重部位不定,使病人情绪紧张、心神不宁、疑虑重重。鼻、咽、喉部器质性病变,如癌症、颈动脉炎、舌骨大角综合症、缺铁性综合症可以引起咽喉异感症,功能性疾病如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等也可以出现咽喉异感症。这些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常常是胆小多虑,有疑病倾向,过度自我注意和自我暗示。
  在如今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里,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不断地与周围的人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一旦自己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感,压力也就陡然而生。于是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达成一个又一个欲望。当然,这种追求上进的精神我们提倡,但我们要知道凡事都要有个度。
  人活在世上,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愿望,这时就要学会放弃,进而摆脱失望后的心理不平衡,避免压力对我们的身心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害。心理平衡了,才能有生理平衡;生理平衡了,人体的各个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一切疾病都能减少。
  
  阳光导航
  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面对着各种压力,我们该怎样预防疾病的产生呢?
  1.舒缓压力,保持健康心态,尽量避免情绪的持续波动
  如果你出现了心理问题,不要孤立自己,其实有很多可以求助的对象,比如:
  (1)好友。向好友倾诉你的问题,即便他(她)不能帮你解决问题,倾诉的本身也会舒缓你的异常情绪。
  (2)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这里的从业人员具备专业心理知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帮助你摆脱困扰。
  (3)互联网。通过网络可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而且还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2.培养自身调节心态的能力,学会自我开导
  首先要客观认识现代社会,压力大、工作强度高是普遍现象,当你处于不利环境时要善于排遣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读书、进行体育锻炼等调整心态,必要时可暂停工作或调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以便修养身心重新再来。此外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过高的估计自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挫败感。
  3.及时就诊,避免病情加重
  心理社会因素会导致或加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反过来胃肠道疾病同样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当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尽快明确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以免疾病进一步恶化异常的情绪。
  上海某公司一名稳重节俭的部门经理突然出手阔气,一个月竟然向财务报账十几万元。心理医生诊断后认为,这名经理得了精神“狂妄症”。经过近一个月的医疗,这名经理扫除了心理上的病变,重新回到公司继续担任要职了。
  事实上,欧美国家不少先进的企业都聘用心理医生。日本三和银行在40年前就在银行内开设了面谈中心。这个中心以30岁至35岁的员工为对象,进行健康管理教育。东京健康管理中心埋忠洋一所长说:“管理者的责任之一就是,当发现属下的某种征兆时,就应该了解这是否是一种信号,并在发病之前采取对策。”
  心理学家直言不讳:过去我国曾经把心理学研究当作唯心论加以排斥,造成了心理学研究的断档和脱节,整个社会对心理学重视不足,讳疾忌医,作为现代社会普遍的心理咨询与医疗在国内难以深层次开展。
  在美国,有80%的人曾经或正在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企业为员工的医疗保险中专门有一部分是用于心理咨询费用的。而在我国,36%的人认为有严重心理疾病并且精神方面有问题的人,才需要做心理咨询,正常人无心理咨询的必要;只有少数人赞同心理健康咨询。
  目前,主动来看心理门诊的咨询者以文化层次较高者居多,也有不少人受疾病困扰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求助于心理门诊。
  心理卫生贯穿人的一生,全社会都应重视这种像癌症细胞一样包围着我们的疾病。特别对心理脆弱者,更要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以便形成健全的人格。
5.同样的打击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同样的打击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很多人被病魔和伤痛折磨过,他们不会选择自杀这一条路。但是有的人却选择用结束生命的方式而逃避问题。有关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人在一段短时期内经历了许多压力事件,如重病、伤痛、亲人去世、转换工作、失业等,他们可能会有很多不快的感受,然而当他们再遇上非常强烈的考验时,有的人能把心态放平,来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而心理脆弱的人就会走上自杀的路途。
  某大学化工系研究生郭某在福建泉州XX学院坠楼自杀身亡,他留下遗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