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那些事儿 >

第134部分

明朝那些事儿-第134部分

小说: 明朝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人都到齐了,大家就使劲闹吧!
    嘉靖皇帝朱厚熜一听到自己母亲到了,顿时兴奋不已,他趁热打铁,直接派人告诉杨廷和,如果你再不给我父母一个名分,我妈不来了,我也不再干了,宁可回安陆当土财主,也不当皇帝!
    张璁也看准了机会,又写了一篇论礼仪的文章,要求杨廷和让步给个名份。
    一时之间,三方遥相呼应,大有风雨欲来,誓不罢休之势。
    但他们最终并没有能够得到胜利,因为他们的对手是杨廷和。
    腥风血雨全经历过,权臣奸宦都没奈何,还怕你们孤儿寡母?既然要来,就陪你们玩玩吧,让你们看看什么叫高层次!
    首先,他突然主动前去拜访朱厚熜,告诉他内阁已经决定,将他的父亲和母亲分别命名为兴献帝和兴献后,也算给了个交代。
    当朱厚熜大喜过望之时,他又不动声色地给张璁分配工作——南京刑部主事。
    南京刑部是个养老的地方,这个安排的意思很简单——有多远你就滚多远,再敢没事找事,就废了你。
    最后是那位悍妇,他可不像他的儿子那么好打发,对于目前的称呼还不满意,非要在称号里加上一个皇字。
    研究这种翻来覆去的文字把戏,实在让人感到有点小题大做死心眼,但杨廷和却不认为这是小事,他用一种极为简单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反对。
    如果要加上那个字也可以,那我杨廷和就辞职回家不干了。
    这一招也算历史悠久,今天的西方政治家们经常使用,杨廷和先生当然不是真的想辞职,朝廷中都是他的人,如果他走了,这个烂摊子怎么收拾?谁买你皇帝的帐?
    明朝那些事儿4第一章皇帝很脆弱(5)
    果然这招一出,朱厚熜就慌乱了,他才刚来几天,内阁首辅就不干了,里里外外的事情谁应付?
    于是朱厚熜决定妥协了,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向杨廷和先生投降,当然了,是假投降。
    第一回合就此结束。杨廷和先生胜。
    可能现代的很多人会觉得这一帮子人都很无聊,为了几个字争来争去,丝毫没有必要,是典型的没病找抽型。
    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真正懂得政治,一位伟大的厚黑学政治家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揭开了背后隐藏的所有秘密:
    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他们争来争去,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权力,几千年来无数人拼死拼活;折腾来折腾去;说穿了也就这么回事。
    计划
    张璁垂头丧气地去了南京;他明白这是杨廷和对他的惩罚;但既然是自己的选择;他也无话可说。
    然而正是在南京;他遇见了另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在此人的帮助下;他将完成自己的宏伟梦想——入阁,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桂萼。
    桂萼也是一个不得志的人,他很早就中了进士,可惜这人成绩差,只考到了三甲,连张璁先生都不如,分配工作也不得意,只得了一个县令,这人不会做人,得罪了上司,被发配到刑部,混了一个六品主事。
    当张璁第一次与桂萼交谈,论及个人的悲惨遭遇和不幸经历时,桂萼已经认定,这位刑部同事将是自己一生的亲密战友。
    在无人理会、无所事事的南京,桂萼和张璁在无聊中打发着自己的时光,不断地抱怨着自己悲惨的人生,痛诉不公的命运,直到有一天,他们握紧了拳头,决定向那个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人发起进攻。
    但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很实际的,张璁是二甲进士,桂萼是三甲进士,而他们的对手杨廷和先生则是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岁当翰林的天才。张璁和桂萼是刑部主事,六品芝麻官,杨廷和是朝廷第一号人物,内阁首辅。
    差生对优等生,小官对重臣,他们并没有获胜的希望。
    但老天爷似乎注定要让萧半仙的预言兑现,他向这两位孤军奋战的人伸出了援手。
    不久之后,一个叫方献夫的人出现了,他站在了张璁桂萼一边,为他们寻找与杨廷和作战的理论弹药。
    此后,黄宗明、霍韬等人也加入了张璁的攻击集团。
    这些人的名字就不用记了,之所以单列出来,只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老师——王守仁。
    此时王守仁先生已经不在朝廷里混了,他被杨廷和整顿后,改行当了老师,教起学生来。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他的学生参加这次政治斗争并非出自他的授意,但根由确实来源于他。
    由于王守仁先生的专业是心学,一向主张人性解放,学这门课的人见到不平之事一般都会去管管闲事,就这么解放来,解放去,终于解放到了皇帝的头上。
    嘉靖先生虽然是贵为天子,却被老油条杨廷和先生欺负,连父母都不能认,这件事情干得很不地道,当时许多人都看不过去,其中最为义愤填膺的就是心学的传人们。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打倒专横跋扈的杨廷和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此我们得出了明代官场第一魔咒: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去惹王守仁。
    但王守仁先生的魔力还不止于此,他活着的时候,得罪他的没有好下场,在他死后,其精神力量依然光辉夺目,成为无数奸邪小人的噩梦。
    于是;在不久之后的一天;张璁找到了桂萼;希望他干一件事情——上奏折向杨廷和开炮。
    桂萼不干。
    他虽然也算是个愤怒中年,但这种引火烧身的事情倒也不敢干,便又把矛头对准了张璁:
    “这件事太过冒险,要干你自己去干。”
    张璁胸有成竹地看着他:
    “这是你扬名立万的机会,尽管放心,若此折一上,我等必获全胜!”
    明朝那些事儿4第一章皇帝很脆弱(6)
    桂萼饶有兴致地等待着他如此自信的理由。张璁却只是笑而不答。
    张璁的自信确实是有理由的,他得到了一个重量级人物的支持,这位仁兄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就是杨一清先生。
    说来他也算是阴魂不散,混了几十年,搞垮无数猛人,虽然原先他和杨廷和是同志关系,有过共同的革命战斗友谊(对付刘瑾),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他也觉得杨廷和太过分了,杨先生向来帮理不帮亲,他调转了枪口,成为了张璁集团的幕后支持者。
    张璁从未如此自信过,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竟然得到了如此大的支持。
    很好,所有的一切都已齐备,攻击的时刻到了。
    明朝那些事儿4第二章大臣很强悍(1)
    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张璁向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对手发动了进攻。
    桂萼首先发难,他上书皇帝,表示现有称谓并不适宜,应该重新议礼。
    这份文书呈上之后,嘉靖自然是十分高兴,他又叫来了杨廷和,问他的看法。为了对付这块硬骨头,嘉靖已经做了长时间的准备,然而这一次,杨廷和的表现出乎他的意料。
    老江湖杨廷和没有再表示反对,却也不赞成,只是淡淡地对皇帝行了礼,叹息一声道:
    “我已经老了,请陛下允许我致仕吧。”
    嘉靖惊呆了,他不知道这位老江湖又打什么算盘,当时就愣住了。
    杨廷和没有开玩笑,他确实是不想干了,对于这位六十四岁的老人来说,长达四十余年的勾心斗角、你来我往,他已经彻底厌倦了。
    于是历经四朝不倒的杨廷和终于退休了,虽然无数人反对,无数人挽留,他还是十分绝然地走了。
    明朝那些事儿4第二回合,嘉靖胜。
    嘉靖在高兴之余,又有几分纳闷,为什么这个权倾天下,无数次阻挠妨碍自己的老头子会突然自动投降呢?
    这是一个萦绕他多年的谜团,直到四十多年后,他才找到了答案。
    同样的疑问也困扰着另一个人,这个人是杨廷和的儿子,叫作杨慎.
    这位仁兄实在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的知名度比他爹还要高,而且这个人还曾干过一件更让人惊叹的事情——他中过。
    这件事情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中状元虽然难得,也不是什么新闻,最多只能说明他是个优等生,如此而已。但此事之所以十分轰动,是因为他中状元的年份有点问题。
    杨慎先生是正德六年(1511)的状元,而在那一年,他的父亲杨廷和已经是入阁掌控大权的重量级人物。
    古人是讲面子的,像杨慎这种高干子弟如果中了状元,不但不是个光彩的事情,反而会引发很多人的议论。可怪就怪在这件事情没有引发任何争议。
    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杨慎是理所当然的状元,他少年时,学名已经传遍天下,这个人还有个著名的外号——“无书不读”,由此可见他博学到了何等程度。
    于是杨慎中状元就成了很正常的事情,他要是不中,反倒是新闻了。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根据另外一些资料记载,他的这个状元可能是潜规则的产物,也就是当年唐伯虎案件中的那个“约定门生”。
    据说在那一年殿试之前,曾有一个人私底下找到了杨慎,向他透露殿试的问题,使得杨慎轻松夺得了状元。而那个人就是杨廷和的好同事,内阁第一号人物李东阳。
    但无论如何,杨慎先生确实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当他的父亲执意要退休时,他也曾发出了同样的疑问——你为什么要走?
    杨廷和笑了笑,告诉他这个年少气盛的儿子:到时候你自然会明白的。
    可杨慎并没有仔细琢磨父亲的这句话,他只知道,张璁告了黑状,皇帝赶走了他爹,这个仇不能不报!
    于是杨慎强行从他父亲的手中接过了旗帜;成为了张璁的新对手。
    可是还没等到他发起进攻;另一帮人却先动手了。
    嘉靖三年(1524)二月;内阁的最后反击开始。
    杨廷和的离去触碰了最后的警报线;在内阁大臣的授意下;礼部尚书汪俊上书了;但他并非一个人战斗;这位兄台深知人多力量大;发动了七十三个大臣和他一起上书;奏折中旁征博引;大发感慨;这还不算;他的落款也是相当嚣张:声称“八十余疏二百五十余人,皆如臣等议。”
    这意思就是;我现在上书还算是文明的;如果你再不听;还有八十多封奏折;二百五十多人等着你;不用奏折埋了你;口水也能淹死你!
    要换了一年前;估计嘉靖就乖乖认错投降了;可是经过和杨廷和先生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位少年皇帝不再畏惧任何人;因为他已然明白;这个世界只属于有实力的人。
    明朝那些事儿4第二章大臣很强悍(2)
    但毕竟对手是一大堆读书人;论学历论口才皇帝根本就不是这些应试教育奇才的对手;于是他下达了一个命令——召桂萼、张璁进京。
    既然你们要闹,那就索性搞大一点,开个辩论会,看看谁骂得过谁!
    内阁听到了风声,当时就慌乱了,他们十分清楚,如果张璁等人进京辩论,自己一定会失败!原因很简单,因为道理并不在他们一边。
    逼着皇帝不认自己的爹,这种缺德事情哪有什么道理好讲。
    不过老油条就是老油条,汪俊等人见势不妙,马上找到了嘉靖皇帝:
    “臣等考虑过了,皇上圣明,兴献帝后名号前应该加上皇字。”
    这就是混了几十年的老官僚,眼见形势不妙,立刻见风使舵,水平高超,名不虚传。
    嘉靖高兴地笑了,他苦苦追求的目标终于达到了。
    当然了,妥协是要获取代价的。
    “请陛下下令,无关官员不必再参与此事。”
    所谓无关官员,就是张璁和桂萼。
    其实嘉靖还是不满意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他还有两个爹,一个是明孝宗朱祐镗,他亲爹兴献帝只能排老二,而且名号也不好听——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
    后面的称呼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前面的那两个字——本生。
    这实在是个让人不快的称呼,因为将来嘉靖先生要介绍自己祖宗的时候,会比较麻烦,他必须指着孝宗皇帝牌位——这是我爹,然后再指着兴献帝牌位——这是我本生爹。
    在目前的形势下,只要嘉靖能够坚持下去,就能够摆脱这种窘境,给自己父亲一个恰当的名分,然而此时,他犯了糊涂。
    因为这位皇帝虽然聪明,毕竟还是个孩子,本就没有什么更大的企图,爹娘有个名份就够了,事情到了这里,他也觉得差不多了,于是他答应了汪俊的要求,派出使者让张璁打道回府。
    当使者见到张璁的时候,已经是嘉靖三年(1524)四月,张璁这位慢性子才刚刚走到凤阳。
    他虽然走得慢,思维却一点也不慢,一听到嘉靖的旨意,就知道他被大臣们忽悠了,天理人情都在手中,认自己的父亲,有什么错!谁能阻拦!
    他没有回去,而是立刻给嘉靖皇帝上了一封奏折,此奏折言简意赅,值得一提:
    “皇上你被骗了!礼官们怕我们进京对质,才主动提出让步的,并没有什么意义(孝不孝不在皇),如果你不坚持下去,天下后世仍不会知道陛下亲生父亲是何许人也!”
    嘉靖被点醒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大臣们的缓兵之计。他收回了命令,张璁、桂萼终于进入京城。
    张璁看着四周熟悉的环境,不禁感叹万分,他终于回到了北京,回到了这个他当初曾饱受蔑视和侮辱的地方,在他看来,一展抱负的时候来到了。
    但他绝不会想到,在前方等着他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一场最为猛烈的疾风暴雨即将到来。
    左顺门的圈套
    张璁进城了,内阁却保持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平静,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确实辩不过张璁,因为道理从来都不会站在强迫人家认爹的一方。
    大臣们彻底没辙了,但张璁先生离胜利仍然十分遥远,因为一个更强的对手已经站在他的面前。
    当时的内阁掌权者主要是蒋冕、毛纪这些老头子,他们饱经风雨,经验丰富,也知道这件事情干得不地道,准备就此了事。但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控制。
    因为新一代的青年官员已经崛起,而他们的领导者正是老同事的儿子杨慎.
    在杨慎看来,张璁不过是个无耻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