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张辽新传 >

第281部分

张辽新传-第281部分

小说: 张辽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原来地上司(盟主)。实力远胜自己地河北豪强。曹操费尽心思。殚精竭虑地为自己打拼着一条出路。到今日。原本那里庞然大物已经浑身是伤地躺倒在地上等待着自己地最后一击。没有人会在此时不感到喜悦地。
    而且郭嘉更不会担心曹操会因此而昏头。用张辽地话说。或许主公日后会进取心减弱。但任何时候他都不会放松警惕。故而郭嘉很干脆地将装着书信地盒子放在曹操地桌上。然后和贾诩一同坐在一边交流着各自对当前局势地看法。
    “文和先生。你是武威人。不知对西凉韩、马了解多少?”
    “韩遂也是西凉名士。素有黄河九曲之称。至于马腾。诩只知其是伏波后人。但却有羌人血统。是当年凉州刺史耿鄙麾下悍将。不过耿鄙和汉阳太守傅燮被韩遂杀死后。马腾却有和韩遂结为异性兄弟。至于其他地。诩久离凉州。那里还会知晓。”贾诩笑道。
    郭嘉之贾诩谨慎地性格。也不以为忤。反正他也是没话找话说。何况西凉地情报在钟繇镇守长安之后已经能够源源不断地送过来了。虽然暂时级别还不够高。但曹军此时也没有西进地计划。所以。时间还充裕地很。
    “唉!别看邺城指日可下。但真要将河北三州彻底融入却并非易事啊!并州或许好些。幽州也可用强力压制。唯有冀州……唉!”郭嘉微微摇头。
    贾诩也知郭嘉所知何事,但这其中涉及太多东西,绝不是打定了主意要低调的贾诩愿意涉入的。
    郭嘉担心的就是河北的大小家族。并州有雁门张家,太原王家这一新一老的家族存在,加上张辽的关系,稳定下来不会很难。幽州势力虽多,但多是新贵和胡人,以张辽的手段,软硬兼施之下也不会太麻烦。而冀州则不然。先不说冀州作为大汉朝最重要的州之一,这四百年来涌现出了多少贵族豪强,还有袁家数十年的经营。即使袁绍败亡,冀州也依旧隐患丛生。虽然被曹军占领之地的这些个家族已经在表面上投效了曹操,而且邺城的那些家族也已经抛弃了袁绍,但只要稍不小心,依然会引发祸事。
    若是张辽在场,他立刻就能和历史上曹操始终不在许都带着,非要待在邺城联系起来。虽说后世公认这是因为曹操有愧于汉献帝,而不愿与其相见。但真正的原因却是曹操要以自身镇守冀州,为根除袁家的势力而必须留在邺城。这一点倒是和千余年后的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皇帝之尊镇守北疆有异曲同工之妙。
    “奉孝,城中探子可能确定袁绍死期?”见曹操那里一时半会还没完没了,贾诩也有一搭没一搭的问道。
    照理说贾诩如今也算是曹军情报系统的二号人物,但一来贾诩要低调,二来他也不会随意插手郭嘉已经安排好的地盘,除非是郭嘉交给他的。所以他对邺城那里传来的消息一清二楚,却对那里存在的变化了解不多。
    曹军的情报体系在建立之初就被郭嘉采纳了张辽提出的后世的很多情报收集的制度,单线联系人也是其中之一。在邺城究竟有多少曹军探子,除了郭嘉本人,就连曹操都不清楚。也正是这种制度,想学着张辽偷懒的郭嘉一时半会间也没办法将大部分事务转嫁到贾诩身上。要说郁闷,郭嘉也算一个。
    “袁绍自从兵败后就郁郁寡欢,时常有茶饭不思,心绪不宁,长吁短叹之举。自建安五年冬季首次受风寒病倒后身体就一直没有恢复,新年之前曾有三日连续咳血。去年虽然病症似有好转,但一年没有进项,突围也出不去,援兵也找不到。秋季又有一场叛乱,虽被立刻平息,却也伤了元气。入冬后,袁绍心急之下再度发病,咳血三升,一病不起,至今缠绵病榻。我军此次围城,虽然下属极力隐瞒,却终究瞒不过去,袁绍闻我军将邺城团团包围后一度昏迷。我们的人虽然无法打听出袁绍死期,但却偷出袁绍的药渣……”
    郭嘉说到这里,贾诩兴趣来了,他可是没想到情报还能如此收集,“如何?”贾诩不待郭嘉说完就急急的问道。
    郭嘉撇撇嘴,似有些惋惜的说道:“丹参、冰片、苏合香、**、檀香、青木香、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桃仁、枳壳、甘草、川芎、牛膝、桔梗……这些药物成分是我们安排在城中药铺的药师从三份不同的药渣中分析出来的,可以判定袁绍的主要病症就是心血瘀阻,应该还有神思不宁等一些并发症。嘉业就此请教过医护营的专职郎中,结果是……命不久矣!”
    “呵……唉……”贾诩也不禁叹道:“袁本初出身名门,四世三公之后,折节下士,文武双全。还敢于在殿上与董卓拔剑相向,后来更是统领关东诸侯讨董,也算得英雄一世,落得如今的结果也确属命数不好。末日以至,天命难违啊!”
    第三卷 第355章 家族的弃子!
     更新时间:2009…8…26 19:57:12 本章字数:3676
    曹操毕竟是曹操,虽然为了照顾众位下属的面子让他们围着自己大半天,可是一旦脱开身,他依然还是那个睿智果敢的曹孟德。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见曹操摆脱了众人向自己走来,郭嘉站起身抱拳笑着说道。
    曹操此时的心情显然很好,他微笑着对郭嘉说:“你个郭奉孝,莫不是真要捧杀曹某?”
    郭嘉也适合曹操随便惯了的人,即使在商议重要大事的时候都能不忘记搞笑自然不会再中军帐中有违自己一贯的作风。
    “主公,拿下邺城,河北之地尽入主公囊中,天下三分,主公有其二,难道不当贺喜?”郭嘉嬉笑道。
    “喜从何来呦?昨日文远也有书信到,信中言道:统一河北不过是万里长城才修了第一个烽火台,日后的路长着呢!有文远这番话,操那里还会有喜?”曹操无奈的笑道。
    “又是这个不解风情的家伙!就不知道有的时候实话是不能随便说的吗?”郭嘉倒是表现得很是不忿。
    “好了。你和他一个样。嬉笑怒骂中总能表达出你们的意思。放心,曹某立志要平定天下,如今不过是渐入佳境,岂会轻易放松。”曹操对自己这一文一武两员重臣的意思也是了解甚深,这是好意,他又不是听不得意见的人,自然欣然接纳喽。
    “好了。你们既然带来了邺城愿意归顺的大小家族的信件,心中应该有定计了吧?”曹操听多了恭维,已经不想再浪费时间了,直接开口将问题揭开。
    郭嘉、贾诩相视一眼,郭嘉开口说道:“那些小家族姑且不论。在邺城中没什么大家族也可以暂且抛开,能够给予我军帮助的有这样一些人。”
    郭嘉说到这里抬头看着军帐中的众人,荀攸见状立刻起身将中军帐中地闲人赶出军帐。并命卫兵严守,然后才进来。
    这时候。郭嘉开口说道:“一是邺城地审家。审配虽然忠于袁绍。然审家却不愿与袁绍一同玉石俱焚。早已经和我军安插在邺城地探子接上了头。并且表示了可以让我军进城地意向。据我调动其余未暴露地探子暗查。审配地侄子审荣担任东门校尉。审家此言并非妄言。还有嘉地同乡辛评、辛毗兄弟也由此意图。而且邺城中还有一股反对袁绍地力量一直在潜藏中。直到袁绍兵败方才浮出水面。据查证。是当初韩馥旧部。被颜良所杀地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地家人好友以及都督从事赵浮、程涣地旧部家人。他们自这些人死后便隐藏起来。伺机要向袁绍报仇。主公帅大军围城。正好给了他们机会。据嘉及文和先生分析。这些人是能够给我军帮助最大地。也是邺城中除了袁家之外势力最大地。”
    曹操听完郭嘉地叙述。虽然极力忍耐但却无法掩饰他越来越高兴地喜悦之情。他不停地晃动着头。笑道:“本初啊本初!没想到你也未能真正掌控一切啊!不但你地仇人苦心等待着复仇。就连你地盟友也要弃你而去!你真地是气数已尽啊……”
    曹操虽然脸上在笑。不过郭嘉、荀攸、贾诩真三个敏感地家伙很轻易地就能听出其中带有着地苦意。他们都知道曹操和袁绍曾经地交情。对曹操此时地心理变化自然也是明了。但此时他们却不好随意插话。毕竟这是曹操自己地事情。
    “呼……”曹操也没有过多地纠结于这种不知悲喜地心情中。长出一口气后就恢复了平常地心态。
    “既然奉孝此处有了如此多地筹码。破邺城不过反掌。此时操却要考虑地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全邺城地元气。最起码那十余万士兵大都是久经战阵地。若是都收编大半或者全部收编。我军地实力立刻就能再度提升。无论是北上、西进还是南下。都不虞兵力不足了。何况操也不愿再河北这最后一战中消耗掉我军地精锐。”
    “主公仁慈。实乃将士之幸!”荀攸说道:“不过如此一来。奉孝地担子就更重了。若不能借助城内这些势力瓦解守军信心。即使城门打开了。我军依然要继续战斗。攸记得文远曾说过。战斗中最担心地就是入城后地巷战。除非不顾城中百姓。强行毁房扒屋。否则攻击一方将会付出远比防守一方更加惨重地代价。”
    “公达,汝意操明白。只要奉孝能够让审家等人瓦解袁军战意,我大军便是在这邺城多驻些日子也未尝不可。只是却要让奉孝劳累了。”曹操说着,有些歉意的看着郭嘉。
    郭嘉嘴角一翘,笑道:“既然如此,主公须得在城破之后好好犒劳嘉才是!”
    “那是自然!若无须损失便可破城,操岂会吝啬些须金帛之物?”曹操笑道。
    “那好!”郭嘉突然露出一种让曹操感觉很眼熟的坏坏的笑容,转身对贾诩说道:“文和先生,此是我军在邺城所有的探子以及他们的资料,先生既得主公信赖,为嘉之副手,优势深谋远虑之人,此事嘉就不劳烦别人了。”说完,郭嘉将刚从怀中掏出的一叠东西交给了一脸愕然的贾诩。
    此时曹操才明白他为何感觉郭嘉那笑容眼熟了,曹操哭笑不得的指着郭嘉道:“你啊!全都被文远给带坏了!如今连子廉也时常如此。唉!”原来郭嘉的那种坏笑是张辽捉弄人时的习惯笑容,曹操可不是第一次看见,只不过张辽数年来久居外地,见得少了而已。
    这时候荀攸、贾诩才反应过来,郭嘉这纯粹是向张辽学习,将具体是事情交给副手或是下属去做,自己只是为他们提供支持和从宏观上进行适当的指点。如今贾诩正好是郭嘉的副手,而且郭嘉也在不断的将一些事情移交给贾诩,如今当场交接邺城事务也算正常。
    荀攸想明白了也是一脸苦笑,可这又如何!这是人家内部的事,他荀攸可没权力干涉。
    贾诩倒是没有推辞,他也知道,郭嘉如此做并没有恶意,只不过是将一部分事务交给他负责罢了。而且以郭嘉的脾气,也不会立刻撒手,必然会参与其中。反正都是两个人商量,东西在谁的手中贾诩并不看重。
    “算了,有文远这个例子在,你们有样学样倒是方便。”曹操没好气的说道。
    可是曹操此时的心里才是真正的高兴。张辽这般作为根本就是不愿揽权的表示,具体事务操于下属之手,可上司却有掌握着下属的生杀大权,没人能够单独形成威胁最高统治者的力量,这对曹操是有利的。而自己的部下若是有样学样,曹操梦里都会笑的乐开了花。他现在已经在考虑是否要将此事形成惯例或者制度。
    “奉孝既然相信贾某,贾某自当尽力。只是审家那里究竟能否保证他们彻底放弃袁绍,还需要奉孝命人详查。”贾诩虽然打算低调,却也不是不敢任事,既然郭嘉和曹操都认可是将事情交给他,他自然不会推辞。
    “此事文和到可放心。”荀攸在一旁插话道:“河北豪门绝非死板之人,审家抛弃审配也有前例可循。建安五年文远进攻巨鹿郡时,巨鹿田家抛弃田丰就是例证。”
    “嗯。凡是对袁绍忠心的河北人氏,他们身后的家族已经将他们完全放弃。只可惜田丰、沮授却是倔强之人,宁肯在文远那里当个什么都不是的顾问,也不愿向操低头!哼!”曹操气呼呼的说道。
    郭嘉笑着说:“这也是主公仁慈,否则又岂能容他们在幽州逍遥。”
    “哈哈哈!”曹操指着郭嘉大笑道:“奉孝休要恭维,操心知肚明,若真要逼迫他们,操得到的唯有两具尸体罢了。如今让他们在幽州帮着文远倒也不错,至少操这里可以不用派遣谋士北上了。”
    郭嘉、贾诩闻言微笑,荀攸却有些尴尬。
    如今荀谌也在幽州张辽身边的事情早已经传遍了,荀谌这个荀家嫡子宁愿北上隐居也不愿回到家族的行为无疑让颍川荀家蒙羞。外界对荀家生出内乱和荀攸打压家族优秀人才的传言议论纷纷,也就是荀的为人早已得到认可,否则难保还要加上荀这个荀家目前官位最高的人。
    “文远也是,搞出个顾问也就算了,又弄出一个将军府录事参军。从字面上虽然职责很明确,不过究竟该算在哪一等、哪一级?”郭嘉虽然用的是埋怨的语气,但纯属是为张辽着想。虽然曹操对张辽已经没有了猜忌,可是朝中总有人喜欢唧唧歪歪,纵然是不在乎,也不能由得别人随意诋毁。郭嘉就像借此让曹操干脆将这个职务定下来算了。
    倒是荀攸因为此事涉及亲戚,加之和荀谌的恶劣关系,干脆闭嘴。
    “录事参军,顾名思义就是参军事,应该是赞军校尉或者军师祭酒一类,官职倒是不高,却是权利极大。也罢,四镇、四征将军府也该有这等常备官职随着将军位行动。让文远上一份奏表,操亲自给天子讲解。”曹操也没有犹豫的答应下来。
    所谓送到朝廷给天子不过是做个样子,如今曹操的权势对此等小事根本就不需天子下令。如此所为不过给大家一个面子而已。郭嘉、贾诩根本不甩天子,荀攸也经历太多早就行了韬晦之术,没人会反对的。“诸位,如今河北抵定在即,望诸位助操早日平定冀州,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
    “愿为主公效命!!!!”
    第三卷 第356章 愿神保佑他们!
     更新时间:2009…8…27 21:53:06 本章字数:364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