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158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58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 13 年,主持营建了不少有名的大型土木建筑工程。
    绍圣四年(1097),李诫受命编《营造法式》,元符三年(1100)完成。
《营造法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李诫在主持工程的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工程主持者,如不
懂建筑技木,怎能做好本职工作?于是,他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为建筑工
程的行家。
    为了编好《营造法式》,李诫一方面广泛参阅前人的有关建筑方面的史
书和专著,认真吸取前人的成果;一方面向有丰富经验的工匠们学习。经过
辛勤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的编修工作。
    《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中的经典著作,也是当时世界上关于
木构建筑的最先进的典籍。
    全书正文 34 卷,加上编修说明、目录各 1 卷,共 36 卷。正文有 357 篇,
3555 条,其中除解释名词的 2 卷 283 条外,其余 308 篇 3272 条,都是根据
工匠的实际经验总结提炼而成。
    《营造法式》体系严谨,内容丰富,是当时建筑科学技术的一部百科全
书。书中几乎包括了当时建筑工程以及和建筑有关的各个方面,是进行建筑
工程不可缺少的手册。
    《营造法式》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虽然基本上是一部经验性的总结,但它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一些重大的建筑科学问题上,它远远地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书中对
于各种木构建筑部件的大小尺寸,都给出了具体而明确的数据。
    这些数据,有许多与现代的建筑学、材料力学的原理相符,而在时间上
则要早得多。例如,一根圆柱形的木头,如何从中截取矩形的梁,使其既坚
固又不会浪费材料呢?
    李诫把技术要求和艺术要求加以综合考虑,规定了梁的横断面高度与宽
度的比为 3∶2。
    对于这个问题,比李诫晚三四百年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比

李诫晚四五百年的近代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都曾加以研究,但均未达到李
诫的水平。
    直到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汤姆士·杨才提出合乎科学的数据。即当截
面高度与宽度为 3.46∶2 时,梁的刚性最大;而当比值为 2.8∶2 时,梁的强
度最大,而它们相等时,弹性最大。
    这个结论的提出,比李诫晚了六七百年。把这个结论与李诫的结论相对
照,可以看出:3∶2 正是 3.46∶2 与 2.8∶2 的中间值,说明李诫的结论,
既考虑了梁的强度,又考虑了梁的刚度。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诫在建筑方面的才能,是何等高超!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营造法式》的制定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
尽管如此,《营造法式》仍不愧为我国古代建筑方面的珍贵文献。

             豪华的故宫

    故宫始建于明朝的永乐年间(1406),明朝最初的都城在南京,到明成
祖朱棣时移都北京,于是,北京开始建造豪华的帝王宫殿。
    全部宫殿和庭院共占地 72 万多平方米,合 1087 亩。从总布局来看,分
为前后两大部分,俗称外朝和内廷。
    整个故宫的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起仗高低的手法组合成为一体。
在功能和视觉上都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而左右对称均衡和形体变化的
艺术效果,像一幅千门万户的绘画长卷。
    提起太和殿,就不能不提到我国清代工匠出身的杰出建筑师雷发达。
    雷发达生于 1619 年,卒于 1693 年,江西建昌人。清都定都北京之后,
康熙皇帝计划大规模地改建皇宫,从全国各地征调技术高超的工匠参加这项
工程。
    雷发达刚刚 40 岁出头,又是南京城最出色的工匠,年富力强,自然被调
到北京,参加皇宫建设。由于他技术高超,又具有组织才能,所以很快就担
任了工部样式房(似今天的设计院)的负责人。
    皇宫的建设是当时最高级的建筑工程,在这里,雷发达的聪明才智得到
了充分的发挥。他负责设计和建造皇宫里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建筑
物。
    太和殿高 35.05 米,用 72 根大木柱支承梁架构成四大坡屋面。它南北纵
深 37.20 米,东西横广 63.96 米。殿内支承梁架的柱子名为金柱,高 14.4
米,柱子直径 1.06 米,全部都是完整的巨大木材。
    太和殿是 55 间组成的大殿堂。殿里的“天花”、“藻井”,殿外檐下的
“斗拱”,都加以彩绘,富丽堂皇。
    檐下斗拱在建筑上起着两重作用:主要在结构上起到支撑作用;另外,
由于在檐下重叠挑出,并加以彩绘,远望如重峦叠翠,十分美丽。
    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建筑
形体庄严雄伟。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
行重脊两条,建筑上把这种屋面叫庑殿式。
    垂檐庑殿是封建帝王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故宫三大殿是故宫的主要建
筑,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彩。
    就这样,在雷发达的设计和亲自主持下,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

和殿、保和殿都顺利建成了。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后排列在一个 8 米高的二字形基台上。基台
三层重叠,每层周围都用汉白玉雕刻的各种构件围砌,造型宏丽。
    在 25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4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
个,龙头 1138 个。这座汉白玉装饰的台面,像白云砌成的山峦,在中国建筑
史上具有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而这种独特的装饰风格还表现在排水管道上。在栏板地袱石下,刻有小
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唇间,也刻出小洞口。下雨时,水由龙头流出,
大雨如白练,小雨如冰柱,千龙喷水,十分美丽。这是集科学与艺术为一身
的设计。
    而这种独特风格的设计者雷发达,一直负责皇宫的设计工作。为了把一
生的宝贵经验留传后人,一方面培养子孙继承父业,一方面把它整理成资料,
留传后人。
    1693 年,雷发达病故后,他的儿子雷金玉继续担任宫廷建筑设计的负责
人,这项职务连续传了六代,一直传到六世孙雷廷昌。
    除了设计和修建皇宫之外,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颐和园、静明园、万寿
山、玉泉山、香山、北海、中南海还有东陵和西陵等许多重要工程,都是他
们参与设计和修建的。
    由于雷氏和几代人都是搞建筑图样设计的,他们的图精确实用,得到人
们的推崇,被视为标准图样,所以人们把雷发达一家尊称为“样子雷”、“样
式雷”。
    纵观故宫建筑可以发现,中国的古代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于西方古建筑。
西方古建筑似石材为主,建筑造型曲线、曲面为多,追求高耸、崇高。
    而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建筑造型以方正、平直的直线为多,追求郑
重、宽阔和博大为怀。

                    世界茶叶第一书——《茶经》

    扬子江心第一泉,
    南金来北铸文渊;
    男儿斩却楼兰骨,
    闲品茶经拜羽仙。
    这是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首《咏茶》诗。诗中除表达了他志在
疆场卫国杀敌,不念儿女之情的诤诤誓言外,还描写了他戎马倥偬(kǒng z
ǒng)之余的活动:品味品味《茶经》,领略领略饮茶情趣,祭拜祭拜羽仙。
    这《茶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这“羽仙”是一位什么样的神,值得文
大祥对他(它)如此关注呢?
    原来,这《茶经》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而这“羽
仙”就是这部专著的作者陆羽,人称“茶仙。
    陆羽,字鸿渐,别号竟陵子。大约在唐朝开元二十一年(公元 733 年)
出生在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
    关于陆羽幼年时的生活,有一段传奇故事。
    在唐朝开元年间,竟陵西北的覆釜洲上,有一座名叫龙盖寺的寺院。寺
院里住着智积禅师。

    公元 733 年的一天,智积烧了香,诵完了经,便信步走出了寺院,准备
到湖边转转。还没等他走多远,就听见湖边芦苇丛中群雁鸣叫,还不时传来
婴儿的啼哭声。智积觉得奇怪,便顺着声音寻去。只见几只大雁用翅膀覆盖
着一个婴儿。智积很是诧异,自言自语地说:“这孩子将来定非等闲之辈,
要不大雁怎么会这样保护他呢?”于是,他轻轻拨开大雁的翅膀,把婴儿抱
回了寺院。这婴儿就是后来的陆羽。
    在这段传奇故事中,尽管某些情节是出于后人的虚构,但陆羽由智积禅
师抚养成人却是事实。
    陆羽是 3 岁的时候被人送到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见他聪明伶俐,便很高
兴地收养了他。智积在收留他的当时,就有了打算,准备等他长大后,让他
皈(guī)依佛门,继承自己的衣钵。谁知,事与智积禅师愿违。在木鱼声中、
香烟缭绕里长大的陆羽,却不喜欢剃度为僧,他一心只想着学习佛理以外的
文化知识。这使智积禅师很是生气。智积禅师对他说:“我辛辛苦苦把你养
大,就是希望你能修得正果。没料到你竟这样叫我失望。从今往后,你若是
能潜心诵经,我便既往不咎;若是执迷不悟,就去清扫厕所,打扫庭院,放
牧牛群吧!”
    智积禅师本以为陆羽听了这话会回心转意,承认错误,跟他读经礼佛。
没料到,陆羽只是默默地听完了他的这番话,并没有表示什么。第二天一早,
陆羽竟很早起了床,清扫了厕所,打扫了院子,简单吃了点饭,赶着牛群出
去放牧了。当时,陆羽只有 10 岁。
    陆羽的态度激怒了智积禅师,他训斥陆羽说:“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假
如不是看在佛主的份上,我早把你驱除出山门了!”说完,又命令陆羽伸出
双手,狠狠打了两下。然而,训斥也好,体罚也好,陆羽仍不改初衷。放牧
时,他在牛背上用竹签划字;清扫庭院时,他边清扫边默默地背着前人的诗
赋。后来,终于因学习而迫使他离开了龙盖寺。
    陆羽 12 岁那年的一天。他不知道从哪儿搞到了一篇汉代著名文学家、科
学家张衡写的《南都赋》。那优美而势如贯珠的文字,深深地把他吸引住了。
他看了两遍还觉得不过瘾,又学着私塾里学童的样子,正襟危坐地大声朗诵
起来。引得庙里的和尚都停止了念经,听他朗诵:“……于是暮春之禊(x),
              ì
无已之辰,方轨齐轸,祓(fú)于阳濒。朱帷连网,曜野映云。男女姣服,
骆驿缤纷。… … ”
    陆羽正读得来劲儿,不曾想,智积禅师怒冲冲地来到了他的身旁。智积
禅师一把夺下他手中的《南都赋》,厉声喝道:“我看你是得寸进尺,竟敢
在这里高声朗诵,坏我僧心。快给我滚到菜地里拔草去,省得你闲着难受!”
    此时正是夏季,陆羽含着眼泪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菜园子里拔着草。
他边拔边回想着近两年来发生的事,越想心里越痛苦:岁月一天天地过去,
我却不能学习诗书,这如何是好呢?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的脑子里冒
了出来:“逃!逃离寺院,不再在这里受罚挨打!”
    陆羽拿定了主意,便趁这外出拔草的机会逃了出来。从此开始了他漫游、
研究的生活。
    唐朝时,各寺院饮茶成风。和尚们宁可食无粮,不可饮无茶。受这种环
境的熏陶,陆羽从小就喜欢饮茶。但待他长大后,他已不仅仅满足于饮点好
茶,而是把心思用在研究有关茶的各种问题上了。
    为了考察各地茶叶的情况,他走川东,过鄂西,奔豫北,游越州(今浙

江绍兴),至无锡,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他还亲自上山采茶,供自己品饮、
研究之用。他的好朋友、诗人皇甫冉,曾作诗描写过他上山采茶的艰辛,并
对他这种艰苦的劳动,予以深切的关怀。
    在一首《送陆鸿渐山人采茶》诗中,皇甫冉写道: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
    这道诗让我们体验到陆羽采茶的个易:千峰万壑,香茶丛生。陆羽独自
一人,来到深山中,不知疲倦地采着茶叶。那寂静幽深的山峦,离寺院很远
很远。
    然而,艰辛的耕耘,必有收获。陆羽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终于在漫
漫长夜里、幽幽孤灯下,写出了《茶经》这部不朽的名著。
    《茶经》是一部历史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关于茶的专著。全书共 3 卷,
分为 10 篇,约 7000 余字。别看它的字数不过一万,但它的内容却极为丰富。
言简意赅地论述了茶的起源、茶树的性状特征、茶树的生长环境、茶树的栽
培利用、茶树的品种鉴定;煮茶工序和水质品位;饮茶器皿、饮茶风俗,以
及茶叶的优劣等。
    史书上称,由于《茶经》的出现,“天下饮茶之风更盛”。这话虽有夸
张,但《茶经》在茶的发展和传播史上,的确起了重要的作用。《茶经》问
世以后,便不胫而走,人们争相传诵。在日本,陆羽被称作“中国的茶祖”。
日本人说,陆羽同日本的茶道(日本一种传统的品茶仪式,一般在招待客人
时举行,以示对客人的敬重)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茶经》一书嘉惠了后人,后人也没有忘记陆羽的功绩。公元 804 年,
陆羽在浙江湖州逝世。从此,人们便奉他为神。据记,唐朝的茶馆都把陆羽
的陶制塑像摆供在茶炉上,求他保佑茶水清香、茶馆生意兴隆。人们还传颂
着他的轶事,对他进行怀念。
    其中一则故事说,陆羽最会煮茶,他煮的茶有着独特的香味。他在龙盖
寺的时候,除了干杂活,每天都要给智积禅帅煮茶。而智积禅师则是非陆羽
煮的茶不饮,说是别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