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182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82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的顺口溜就很有水平,简练透辟,很有战斗力。
    “文革”期间,张春桥一伙上窜下跳,大出风头,许世友将军对他们包
藏的祸心,已洞若观火。他除了在别的方面同他们进行斗争外,还想出了一
个诙谐的斗争方式——编顺口溜。他写道:
    戴眼镜,夹皮包;会总结,会提高;论思想,一团糟;打起仗来往后跑。
    这首顺口溜虽然没有标题,没点名道姓,但是世人一听便知是指张春桥。
这首揭露张春桥一伙道貌岸然的虚伪本质的顺口溜,道出了广大群众当时敢
怒不敢言的心声。
    1976 年,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大肆诬蔑
和陷害邓小平同志,许世友又利用顺口溜发出了战斗的怒吼:
    娘们秀才莫猖狂,三起三落理应当;谁敢杀我诸葛亮,老子打他三百枪。
    这淋漓痛快的顺口溜,对“四人帮”发出严厉警告,表达了许世友将同
“四人帮”血战到底的决心。这首顺口溜不胫而走,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可
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周恩来的“茅台外交”

    在一次招待日本乒坛友人的宴会上,周恩来亲手将两瓶茅台酒赠送给世
界乒坛名将松崎君代,并对她说:“听说你父亲在制酒业干了好几十年,很
辛苦。你回国后,一定替我问他好,并请他尝尝我们中国的茅台酒。这酒度
数虽然高一点,但不伤人,味道也很不错的。”松崎听了,十分激动,旁边
的中日朋友也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这时,日本另一乒坛名将荻村乘机机智地说:“周总理,您曾赠送我一
瓶茅台。我一直珍藏着舍不得喝,一次,不小心将酒瓶摔破了,酒洒在我的
球拍上,为此,我伤心了好几天。后来,每当我比赛处于劣势时,只要使劲
闻闻残留在球拍上的酒味,我就会信心十足,勇气倍增,反败为胜。”
    周恩来被他这番话逗笑了,亲切地对荻村说:“我可没想到茅台酒有那
么大的神通。真有神通,我也去买几瓶茅台酒洒在中国小将们球拍上,就万
事大吉了。”他又拍了拍荻村的肩膀说,“你不但球打得好,还是位难得的
外交家。不过你不必性急,过一会儿,我一定向你和长谷川先生各赠一瓶茅
台酒。”
    荻村松了一口气,连连称谢。

           断章取义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兴起了背诵毛主席语
录的热潮。发展到后来,无论办什么事情的时候,都要先念一句毛主席语录,
不然的话,你的事情就可能办不成。
    一位老太太上街买菜,售货员问:“‘为人民服务’,你买什么?”
    老太太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我买萝卜。”说罢,便在大
筐里挑了起来。
    售货员一见老太太挑来挑去,心里很生气,就随口念道:
    “‘要斗私批修’!‘要斗私批修’!”
    老太太头也不抬,继续挑选着,嘴里还念叨着:“‘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舌战外交官

    我国和前苏联就两国边界问题举行过多次谈判,那时两国关系不好,在
谈判中唇枪舌剑是常有的事。
    在一次边界谈判中,前苏联的一位外交官说:“你们中国的边界在哪里?
不就在长城一线吗?长城是干什么的?是边防工事嘛。”
    我国外交人员当即回答说:“不错,长城是边防工事。那么说贵国是愿
意按着这一前提确定边界啰?”
    苏外交官说:“那当然。”
    我国外交官接着说:“可是,我们中国修万里长城时,你们苏联的边防
工事在哪里呢?你们的莫斯科直到 12 世纪才筑城堡——那也是防御工事,你
们的边界就定在那里吧。”
    前苏联的那位外交官一下子被驳得哑口无言。

         房子与沙发

    有一次,毛泽东的卫士们想趁他外出散步之机,把他书房里的一对大沙
发搬到另一房间去,可试了几次都没有搬成。后来,毛泽东散步回来看沙发
仍摆放在原处,就问:“怎么还没搬出去呢?”“门太小了,出不去呀。”
一个卫士低声笑道,“干脆还是留在这房间吧。”毛泽东看看卫士们,又看
了看沙发,在房间里转了两圈,然后煞有其事地做出一副严肃思考状:“唉,
有件事情我始终想不通呢。”“什么事啊?主席。”毛泽东皱了皱眉,装出
一副疑惑不解的样子来:“你们说说,是先盖起这间房子后搬来沙发的呢,
还是先摆好沙发再盖起这所房子的呢?”卫士们听了以后都露出羞愧的神
色。后来他们终于想出办法将沙发搬走了。

     思想政治工作的妙喻

    刘吉原是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我国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他非常善于运用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严密而清晰的逻辑、敏捷而犀利的口才
进行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一次科技大学召开的青年座谈会上,有个青年问:“有人说政治思想
工作是五官科——摆官架子,口腔科——耍嘴皮子,小儿科——骗小孩子。
你认为这恰如其分吗?”
    刘吉想了想,答:“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我认为是理疗科——以理服
人,攻治百病,潜移默化,增进健康。”
    这番精彩的谈话顿时引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新老秘书

    在我国,有个别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养尊处优,连大会发言稿都不
去写,而只是由秘书代笔。
    某局有位局长,翻了翻秘书送来的发言稿,见只有 20 页,又递给了秘书,
说:“写得不错,就是短了点。”
    秘书拿回发言稿,左翻右看,实在想不出该填点什么内容。于是去请教
他的“师兄”——局长的老秘书。老秘书看见他使用的是 20×20=400 的稿纸,
心里明白了。原先,他给局长写东西,经常用 15×16=240 的稿纸。“你去用
240 个字的稿纸把发言稿重抄一遍吧。”老秘书不动声地说。
    第二天,秘书把抄好的发言稿交给了局长,心里忐忑不安。局长见稿件
厚了许多,赞许地向秘书点了点头,说:“你辛苦了。”

                  美国的绰号为什么叫“山姆大叔”

    美国有个很有趣的绰号,叫“山姆大叔”,这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在 1812 年,美国和英国为争夺殖民地而打仗。当时纽约州特罗伊
城有个商人,专门负责供给美军牛肉。他的名字叫山姆尔·威尔逊,当地人
都叫他“山姆大叔”。政府收购部门在收购他的牛肉时都在牛肉箱上盖一个
“US”的符号标记,表示这是美国的财产(美国国名的英文缩写是“USA”或
“US”)。可巧,山姆大叔(Uncle Sam)的英文缩写也是“US”。于是人们
都开玩笑说,这些印有“US”字样的箱子都是“山姆大叔”的,后来这件事
传开了,“山姆大叔”就成了美国的绰号。19 世纪 30 年代,一位美国的漫
画家又将“山姆大叔”画成一个长有白发、蓄着山羊胡子、头戴星条高帽的
高个瘦弱老人,这样,“山姆大叔”就更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了。1961
年,美国的国会正式通过决议,确认“山姆大叔”是美国的象征。

           惊人的巧合

    在美国的历任总统中,第 16 届总统林肯与第 44 届总统肯尼迪的身上有
许多惊人的巧合,历来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一、林肯于 1860 年当选总统,肯尼迪于 1960 年当选。
    二、两个人都在未任满的时候被暗杀,而且时间都是星期五,当时他们
的夫人也都在场。
    三、林肯是在福特戏院被杀的,肯尼迪被杀时乘坐的汽车是福特汽车公
司的产品。
    四、两个人的继任人都是名为约翰逊的副总统,而且他们都是南方人、
民主党人,又都当过参议员。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一位生于 1808 年,一位生
于 1908 年。
    五、林肯的秘书名为约翰·肯尼迪,肯尼迪的秘书名为艾维麟·林肯。
    六、暗杀林肯的凶手布斯在戏院射杀林肯以后,逃到了一座仓库;暗杀
肯尼迪的凶手奥斯华从一座仓库里开枪打死肯尼迪以后,逃到了一家戏院。
    七、林肯(Lincoln)和肯尼迪(Kennedy)的英文名字都是 7 个字母。

       女子掌权的城市

    在美国,有一个完全由女子操纵全市要职的城市——根特市。
    根特市的市长是女性,邮政局长、税务局长、地方法官、教育部长乃至
市政府议员全都是女的。此外,该城的一些非官方机构的主管也大多是由女
性担任,如该市唯一报纸的总编辑是女性,市内 3 家银行中两家的经理也是
女性。最令人感到女性力量的是该市消防队中的大部分队员也是女性。
    至于根特市出现女性“当政”现象的原因,据该市的市长介绍,那完全
是由于那些职位的薪金太低,未能对男士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所导致的。

       换手表还是换秘书

    华盛顿总统曾有一个年轻的秘书,平时不太注意小节,特别是时间观念
比较差,几次都差点儿因此耽误正事。
    这天早晨,这位秘书又因故迟到了。看到华盛顿在路边等他,秘书感到
很不好意思,就企图以手表出了毛病为借口来为自己辩解。华盛顿一下子就
听出了他在扯谎,于是轻声地对他说:“恐怕你得换一块手表了,否则我就
得换一位秘书了。”一番软中带硬的话语羞得秘书面红耳赤,不住地点头称
是。

         两个诚实的人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以林肯为代表的北方资产阶级同南方种植园奴隶
主之间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一次,有个姑娘要求林肯为她开具一张去南方探亲的通行证。林肯看了
看她和蔼地说:“你准是个北方派,要去那里劝说你的亲友。”不料那姑娘
却坚决地说:“我是个南方派,我要去鼓励那里的人同你战斗,不要悲观失
望。”林肯听了以后十分不悦:“那你还来找我干什么?”姑娘镇静地回答:
“总统先生,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过诚实的林肯的故事,
从此,我便下决心要学林肯,一辈子不说谎。我当然不能为了获取一张通行
证就改变自己坚持多年的信仰。”
    听了姑娘这合情入理的一番话,林肯顿时感到自己的看法有些失之武断
了。于是又和蔼地对她说:“好,那我给你开一张。”说着,就在一张卡片
上写了这样一行字:“请让持本卡片的姑娘通行,因为她是一个可以信得过
的人。”

       推迟百年的恶作剧

    在美国南北战争刚刚结束后不久,著名的教育学家霍里·诺顿前去拜会
战功赫赫的格兰特将军。在友好的交谈中,格兰特递给诺顿一根雪茄,诺顿
舍不得吸它,把它带回家里珍藏起来,以示纪念。
    后来,格兰特被选为总统,诺顿则创办了一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学—
—诺顿大学。
    在诺顿大学 75 周年校庆的时候,霍里·诺顿之孙威士迪·诺顿接受邀请,
参加庆祝活动。
    威士迪·诺顿特意把那支雪茄找出来带上,在演讲台上,他向人们展示
了这支雪茄,并述说自己祖父与格兰特会晤时的情景以及这支雪茄的来历。
他说:“在这个伟大的纪念日子里,我要在大家面前,点燃这支雪茄,让每
个人都吸上一口,以此来纪念本校的创始人和格兰特将军。”
    说罢,他就点燃了雪茄,深深地吸了一口。霎时,台下掌声雷动。
    不料就在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那支雪茄砰然爆裂,七彩的烟花向
四周飞溅开来。
    原来,素以英勇庄严著称的格兰特将军,亦有开玩笑的兴趣。不过这场
玩笑,由于霍里·诺顿对他的崇敬而推迟了近百年才得以实现。

             言语平常

    美国第 16 任总统林肯是个非常机敏健谈的人,他的话语不多,也看似平
常,却往往孕含着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
    有一次,他的几位朋友在一起闲谈,互相提出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看
到林肯走过来,一个人这样问他:“请你说说看一个人的腿到底应该有多
长?”林肯对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屑一顾的。他漫不经心地答道:“嗯!我想
至少应该碰得到地面才行。”
    还有一次,有位外交官看见林肯正在擦自己的靴子,就殷勤地招呼说:
“总统先生,你经常擦你自己的靴子吗?”林肯头也没抬,淡淡地说:“是
啊,可是你经常擦谁的靴子呢?”

           胸有成竹

    有一次,林肯准备前往美国东部的一个城市葛底斯堡,为建在那里的国
家公墓揭幕。在动身的那天上午,他的助手担心他赶不上火车。
    林肯却胸有成竹地对众人说:“你们的想法使我回忆起一次要绞死盗马
贼的情形。那天,在通往刑场的路上,挤满了去看热闹的人,以致使押送犯
人的囚车不能按时到达。这时,后面的人还唯恐错过了看绞刑的机会,不断
向前边拥来。人群乱作了一团,惹得那个犯人高声嚷道:‘你们急什么?我
到不了刑场,你们有什么好看的?’”
    众人听了,都佩服还是林肯总统有见识。

                  “我的确是他妈的一个大笨蛋”

    林肯一向十分注重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哪怕是辱骂自己的话,只要有道
理他也照样听得进去。他曾幽默地称听取人民批评和意见的做法为“洗人民
澡”。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一次,林肯与儿子罗伯特驱车上街,忽然遇到
一支正在行进的军队。林肯便随口问一位路人:“这是什么?”他原想问这
是哪个州的兵团,但没有说清楚。那人误以为他不认识军队,便粗鲁地回答
说:“这是联邦的军队,你他妈真是个大笨蛋。”面对一个普通路人对自己
的无情斥骂,林肯毫无怒容,而是很客气地说了声:“谢谢!”他关上车门
以后严肃地对儿子说:“有人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