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354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54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伤好后,我要带他去认这位‘再生之父’,记住这救命之恩。”
假设每层楼的高度是 2.8 米,这位青年从他所在的地方冲到楼窗下,需
要的时间是 1.3 秒。按照物理中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4 岁小男孩从 15 层坠
下,下落高度大约是 39.2 米,下落时间大约是 2.8 秒,减去这位青年从他所
在的地方冲到楼窗下所需的时间 1.3 秒,要求这位青年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
1.5 秒,才能勇敢地化险为夷,你说对吗?

打滑梯中的学问

一群小朋友,一天去公园打滑梯。由于小朋友有男的、有女的、有胖的、
有瘦的,体重不同,质量也不同。你猜猜看,他们要是都从滑梯上滑下,由
于他们经常打滑梯,熟练极了,无论用什么姿势都能打,坐着打、立着打、
躺着打等,都能顺利滑下。他们滑下的时间相同吗?是不是有人滑得快,有
人滑得慢?跟打滑梯的人站、坐、躺的姿势有关吗?
这个问题确是物理学中典型的斜面问题。小朋友们打滑梯,等于一物体
沿斜面滑下。假设斜面的长为 s,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物体的质量为 m,
物体和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因此,物体的平行斜面方向上的合外力:
F = mgsinθ  mgcosθ
沿斜面方向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为:

a =  F  = gsinθ  gcosθ
m
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为:

t =   2s =            2s
a       gsinθ  gcosθ
因为 s、g、θ、μ不变,则 t 也不会变。
因此,只要滑梯的长度 s 相同,滑梯的倾角θ相同,同一地点的 g 值相
同,不论小朋友是站着滑、坐着滑、躺着滑等,只要小朋友跟滑梯间的滑动
摩擦系数相同,那么下滑时间、下滑快慢,跟小朋友的质量无关(或体重无
关),跟滑梯的接触面积无关。

摔不倒的小丑

每当看马戏表演时,我们都被台上的小丑逗得哈哈大笑。一顶尖帽子、
一双大皮鞋,以及在台上前仰后合,醉态百出,总像要摔倒的样子,可却总
也摔不倒。这里有什么奥妙?
小丑之所以摔不倒,主要是他的那双大皮鞋保护了他。小丑的鞋很大,
无论他如何跌撞,重心的垂直线都在鞋的支撑面范围内,或者说是在两只脚
之间的连线内。这就保证了小丑的全身(包括衣服、鞋等物)的重力,在竖
直方向的作用线始终都落在一个可靠的支撑面范围内。

两条成语

有两条成语,我们都不以为然、习以为常,而并不去仔细琢磨。那就是
“咬紧牙关”和“一发千钧”。实际上还真有科学根据。
人每天要吃饭咀嚼,所以咀嚼肌会伴随人的一生不停活动。它也是人体
中最强的肌肉。据测量,咀嚼肌收缩时可以负担 800 牛顿的力。正因为如此,
杂技演员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比如空中用牙叼人,或者叼花倒立,只要
“咬紧牙关”,他(她)就可以承担一个人的重量。
无独有偶,《红灯记》里李玉和在敌人面前是“铁嘴钢牙”,闭口不吐
密电码,也正是发挥了共产党员咀嚼肌肉的功能。
说到“一发千钧”,你可以找一根与头发丝粗细相仿的细铜丝比较一下,
把它们拉断几乎要用相同的力量,可见,头发丝是相当结实的。正因为如此,
在古代战争中,利用妇女的头发编成绳子,拉战车、系吊桥,起了巨大的作
用。
妇女的长发非常珍贵,既柔美又坚韧。假如头发非常长,岂不更稀贵了
吗!据《吉斯尼世界记录》记载,美国的黛安妮的头发竟长 3 米多。然而世
界上头发最长的人并不是妇女,而是男人。我国四川的吴华银老人,他蓄发
56 年,头发已长达 3.84 米。

一指禅

海灯法师的绝招“一指禅”,能用一个手指倒立,支承全身的重量。小
福子看得入了迷,他想:假如,海灯法师左右手指都能“一指禅”,那么是
否能找到海灯法师的重心?
你一定以为这很简单。当右手一指倒立时,从手指接触地的那一点向上
引一条竖直线;再当左手一指倒立时,也从手指接触地的那一点向上引一条
竖直线。这两条竖直线相交的那个点,就是海灯法师的重心。
这个回答不全面,这样求出的重心只能说是海灯法师倒立时的重心,或
者也可以说是海灯法师直立时举着一个胳臂时的重心,(因为这两种方式海
灯法师的形状是一样的,只是方位变化了,而重心只跟形状有关。)这样求
出的重心并不等于正常站立时的重心。
由此可见,一个物体当它内部质点的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心也随之变
化了。就像用一块橡皮泥可以捏成各种形状,而各种形状的橡皮泥的重心却
不尽相同。

埃菲尔铁塔上的小球

一个小球从埃菲尔铁塔的塔顶自由落下,有人实地测试过,最后一秒通
过 72 米的路程,那么,埃菲尔铁塔大约有多高?
答:设小球自由落体共用(t+1)秒时间,前 t 秒路程为 h0 米,最后 1
秒路程为 h1米,塔的总高度为 H 米。
已知:h1=72 米,h0=(H…72)米
由自由落体路程的公式,有:
1
H  h1 = gt2           ①
2

H = g(t +1)2
1

2
1
H = h1 + gt2                 ③
2

∴h1 + gt2 = g(t +1)2
1       1
2       2
由①式,得
t =  h1 1 72 1
=        = 6。85(秒)  ④
g 2 9。8 2

H = ×9。8×7。852 = 302(米)
1
2
可见埃菲尔铁塔大约 300 米(由于最后一秒的实测时间很难掌握非常准
确)

赛车省功吗

顾名思义,赛车是专作比赛用的。但目前各种新型的车层出不穷,如山
地车、公主车等等。你一定会发现,它们带动链条的齿轮有多种组合,可以
根据需要改变。那么,请你思考一下,骑这类车能不能省功?
答:骑任何车都不可能省功,但是由于链条的传动比可以按需要改变,
所以可以省力或加快速度。比如,逆风骑车时,一般的车要费很大劲才能往
前蹬车,如果风大还可能被刮倒;上坡也一样,稍微力气不支,车就会停住,
甚至要向下滚。这时改用传动比小的档次,使车轮同样转一圈,脚多踩飞轮
几圈,这样是省力了,代价是脚蹬的圈数增加了,功仍然是那么多。但这样
可以避免力量不支,而保持循序渐进。相反,如果风和日丽,你正行驶在光
滑的大道上。为了骑得更快些,你一定会快蹬飞轮,甚至于无法蹬得再快了,
但还觉得车不够快。这时,如果换骑赛车,改用传动比大的档次,用同样的
速度蹬车,可以使车速提高好几倍。虽然这样需要的力气会大一些,但你完
全可以承受。使你避免把力量消耗在蹬车的重复动作上。

白面书生

小夏是广东人,黝黑的皮肤透着健康。一天,他骑着一辆平板三轮车顺
山坡滑下,没想到刹车失灵。眼看车速越来越快,见到路边有一个石灰坑,
他急中生智,猛的一拐,撞进坑里,大家正担心的时候,只见一个“白面书
生”从石灰坑里站起来,奇怪!竟一点也没有受伤。可是,再看看那辆平板
三轮车,却是前叉折断、车身撞裂。是谁救了他呢?
答:平板三轮车顺山坡滑下,速度越来越快,它的动能也在急剧地增加。
如果这个能量完全作用在小夏身上,那么小夏肯定会粉身碎骨!可是,幸亏
车的前叉子折断,抵消了大部分能量;车身破裂又抵消一部分,而后小夏才
能够安好无恙。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汽车前面安置了保险杠(即车身前部那条横着
的金属带),就是为了万一发生事故时吸收能量用的。

能而非力

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在力学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力学中的基
本概念应当是能而不是力。”这就是说,过去力学中只谈“力”,许多问题
得不到解决,而“能”才是自然界中的核心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没有加速度,也就没有“力”
的作用。既然没有“力”,为什么还运动?因此,力的概念无法用去解释,
“力”变成了无能为“力”。
又比如,碰撞时虽然有力和反作用力,但要计算它们碰撞后的速度却不
能用“力”去计算。尤其是碰撞还有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之分,“力”就
更无法解释了。
所以,提出“能”的概念是非常正确的,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像实
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冲量”、“能量”都不是简单的“力”的概念,
冲量是力和时间的结合,能量是力与空间的结合,而且我们还知道能量转换
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用“能量法”可以计算任何复杂的题目。
在这个问题上,伟大的恩格斯曾经在《自然辩证法》中预言:“在自然
科学的任何部门中,甚至在力学中,每当某个地方摆脱了力这个字的时候,
就向前进了一步。”

奇异的弗莱特纳船

1924 年,著名学者及工程师弗莱特纳在一艘快艇上装上两个直径为 3
米、高为 13 米的圆柱体来代替帆,用 6 马力的发动机带动钢铁圆柱体转动,
并用这艘快艇横渡了英国与丹麦之间的北海。人们惊呼它为“无帆的帆船”!
这艘构造奇特的快艇是如何前进的呢?你也许想不到它竟是靠圆柱体转
动来推动快艇前进的。
要讲清这个道理,可以先看一下乒乓球比赛中常见的削球现象。
乒乓球运动员经常把对手打过来的球“削”回去,被“削”的球总是离
开其原始方向而飞向对手意想不到的地方。这是因为运动员给了乒乓球一个
旋转力,使球边旋转边前进。球的旋转使它周围的边界层也开始与球一起旋
转,发生空气旋流。在乒乓球的一侧,水平气流与空气旋流方向相反,使气
流速度减少;在球的另一侧,两种流动方向相同,结果使气流速度增加。所
以球的两侧压力不同,压力差就使球发生偏转。乒乓球运动员就是靠击球产
生不同的旋转方向和控制旋转的强弱,来进行削球、拉弧圈球及抽杀的。实
际上不光乒乓球运动员利用了这一方法,足球及棒球等运动员也常采用这一
技术。
比如踢足球时,如果你用力的方向不通过球心,那么足球就会旋转。如
果足球飞行时是带左旋的,则足球左侧的转向运动与气流方向相反,右侧的
转向运动与气流方向相同,这样就使足球向左拐弯,绕过对方队员或守门员。
反过来,若足球飞行时是带右旋的,则足球就会向右拐弯。
旋转的球仿佛是在自己造成的压力波波峰上飞驰,这个压力波一刻不离
地跟着球前进。弗莱特纳船就是利用了被削球的偏转力原理来推动船航行
的,它靠旋转的圆柱体两侧压力不同产生推进力。决定弗莱特纳船前进推力
的主要因素是圆柱体的旋转,这一推进力的方向和大小与圆柱体旋转方向和
快慢有紧密关系。改变圆柱体的旋转方向和速度,就可以改变船的航行方向
和前进速度,使它像带帆的船一样在水中航行。
推动弗莱特纳船上的圆柱体转动的能量可以从风中获得,圆柱体所消耗
的能量只是从风中获得的能量的 1/5。圆柱体代替船帆,结构简单,不用装 4~
6 根或更多的桅杆,就能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远航。既然装有圆柱体的船
有不少优点,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得到推广使用呢?这是因为柴油机船更有吸
引力,它在航行中受变化无常的大自然的影响小。而对于帆船和轮船,人类
经过几百年的研制、使用、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对于一般的木帆船,普
通的小造船场就可以制造,并且又经济又实惠。但是,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
加深,也许人类又会转向弗莱特纳船的研究上来。
由弗莱特纳船前进的道理,同学们一定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
现象。体育运动中所玩的掷飞盘就是其中之一,它与踢足球的道理一样,也
是利用掷出时的左、右旋来控制飞行方向。朋友们经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空中的飞机为什么掉不下来

很早人们就梦想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人们发现鸟有两种飞行方
式:扑翼飞行和滑翔。最早人们注意到的是鸟的扑翼飞行,想象鸟一样靠翅
膀上下扑动来飞行,结果失败了。后来人们转向学习鸟的滑翔。对于鸟类的
滑翔,很久以来人们一直迷惑不解,外国曾有人认为鸟的肚子里有热气作用,
而中国晋朝一个叫葛洪的人在仔细观察老鹰在飞行后,解释说,老鹰伸直两
翅,并不扑动,反能盘旋飞行,且越飞越高,是因为上升气流的缘故。基于
鸟类滑翔的原理,人们造出了滑翔机和早期的飞机。
现在我们知道飞机能够在高空中飞行不落,是因为受到一个升力作用,
而使飞机获得升力的主要部件是机翼。但是飞机是如何得到这一升力的呢?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将一个乒乓球放置于一个倒扣的漏斗内,先用一块纸板托住漏斗口。这
时用吸尘器从漏斗窄口向里吹气,并拿走纸板,此时乒乓球却掉不下来。这
就是“升力”托住了球体。因为空气流过球与漏斗壁间窄缝时的流速大于流
出漏斗口时的流速,所以漏斗宽口处的压力大于漏斗窄口处的压力,它克服
了乒乓球的重力,使球支持着不落下去,即流速增加,压强降低,这在物理
学上叫做伯努利原理。
飞机获得升力的情况和上面的实验相似,只是这时还要考虑到机翼周围
存在着的空气的环流。这种环流在飞机的飞行中迭加到经过机翼的平移气流
上。在机翼上部,环流的方向与平移气流的方向相同,迭加结果使空气流的
速度增加;在机翼下部,环流的方向与平移气流的方向相反,因而空气流速
度减少。可以看出机翼上方的气流速度大于下方的,上面的流线较密,下面
的流线较疏。根据伯努利原理,机翼上方的压强减少,下方的压强增大,形
成了一个向上稍微偏后的总压力 Q。把 Q 分为水平与竖直方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