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403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03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1 年 8 月,苏军建立了 4 个反坦克军犬连,每连有 126 条军犬。这些
军犬都是由苏军中央军犬学校训练出来的。这些经过训练的军犬一般是以排
为单位配属到团。作战时,把它们配置在敌人坦克威胁的方向上,靠近反坦
克炮兵预备队配置地域,每个引导员及其军犬都挖有一个散兵坑,并有交通
壕与堑壕相连。发现敌坦克时,引导员迅速将炸药固定在军犬背上,把简易
引信插人炸药的点火索中,打开保险钩,抓住颈带,准备放狗。当敌坦克接
近到 75~100 米的距离时,引导员拔出引信,将军犬放出。军犬毫无畏惧地
疾速奔向敌坦克,钻到它的底盘底下,顷刻之间,敌坦克在猛烈的爆炸声中
被炸毁,当然,英勇的军犬也被炸死。如果坦克乘员从炸毁的坦克里爬出来,
军犬引导员则用手榴弹或步兵轻武器消灭之。

军犬复仇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军犬“文内尔”跟随战士斯达罗一起服役。
在一次战斗中,斯达罗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和德军展开了殊死的肉搏战,斯达
罗牺牲在德寇的枪口下。“文内尔”见状,嘶嚎着扑向凶手,一口咬下那个
德寇的 3 个手指头。返回驻地后,它又领着斯达罗的战友亚历山大等红军战
士,来到烈士身旁,把凶手的 3 个指头放在烈士胸前,然后,它悲哀地伏卧
在主人的身上……。

战后,亚历山大所在的部队奉命驻守柏林市区。5 年后的一天,军犬“文
内尔”跟随亚历山大上街执行任务,当一个身着便服的德国人从它近处走过
时,它先是驻足一愣,随即愤怒地猛扑上去,死劲地咬住那个人的脖子,把
他掀翻在地。亚历山大奋力制止,也无法抑制住“文内尔”的狂怒。仅几分
钟,那个德国人便被咬死了。“文内尔”也因过度狂怒引起脑溢血,倒在亚
历山大的脚下,再也没有起来。原来,那个被咬死的德国人手上少了 3 个手
指头,经多方面证实,他正是杀死红军战士斯达罗的德军凶手。

密码泄露酿大祸

1943 年 5 月,德军情报机关截获并破译了盟军发给美军某空军基地的一
份电报:……进攻西西里岛之战的方案已定,命你部务必于 5 月 8 日 23 时前,
完成向该地空运地面作战部队的任务……。
德军为破坏这次空运行动,立即制定了一个用无线电通信手段进行欺骗
活动的作战计划。5 月 8 日,夜幕降临以后,美军的空运行动开始了。飞机
离开基地不久,德军首先干扰了机队与基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使其迷失了
方向。与此同时,德军派出轰炸机轮番轰炸停泊在英军基地附近海面上的英、
美军舰。同以往轰炸时一样,所有轰炸机始终保持在 5000 英尺的高度上轰
炸,这样就使英、美军舰上的作战人员产生一种误解:以为 5000 英尺高度的
机群都是德国人的。接着,德军冒充美军地面指挥部,向由于迷航正焦急万
状地在空中兜圈子的美军空运机群发出指令:“请保持 5000 英尺的高度!请
保持 5000 英尺的高度!”美军飞行员听到后如获至宝,他们忘记了识别与分
析指令信号,便立即按指定的高度和方向飞去。当他们被诱骗到英、美军舰
上空时,这些水面舰只一看机群高度大约是 5000 英尺,误以为又是德机前来
轰炸,于是急忙开火,密集的对空火力使他们机毁人亡。

肉馅行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 年 7 月 10 日,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
里岛实施大规模的登陆战役。为隐蔽作战企图,确保登陆成功,在战役前,
盟军导演出了一部成功的欺骗伪装“剧目”,代号叫“肉馅行动”。
那是 1943 年 4 月 30 日,在西班牙南部沿海城市韦尔发,海浪将一具尸
体冲上海滩。死者身穿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战地服装,附近还有一只被撞
坏的橡皮救生艇。西班牙当局发现这具尸体后,很快把他偷偷地运走了。从
死者身上找到的文件表明,他是英国联合行动司令部的作战参谋马丁少校,
在乘飞机前往盟军地中海联合舰队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而落海身亡的。当对,
西班牙与纳粹德国关系密切,西班牙总参谋部便将马丁少校携带文件拍成照
片,送给了德国人。德军仔细研究了这些文件后,认为都是“极具价值”的
情报。其中有蒙巴顿将军写给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信,信中谈到
两国联合作战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副总参谋长的一封信上说,为了迷惑
敌人,打算利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来掩护对希腊的登陆作战。德国人看到
这些信件后,如获至宝,欣喜若狂。
其实,这恰是英国情报机关布下的圈套,目的是将德军的注意力从西西
里岛引向希腊,并错误地部署抵抗登陆的兵力。英国情报机关从医院搞来一

具无人认领的死尸,给他穿上军服,随着携带的文件和物品,包括信件、签
名、图章和密封,完全同真的一模一样,足以证明死者就是马丁少校。“马
丁少校”被装进一只里面放着干冰的大木箱,然后送上潜艇,运往“飞机失
事”地点。接着,英国驻西班牙大使馆人员表现出十分的“惊慌失措”,要
求西班牙政府帮助寻找“飞机残骸”。潜人英国本土的德国间谍也证实马丁
确有其人。
情报传到德国大本营,希特勒对此深信不疑。他下令将西西里岛驻守的
兵力、运输车辆和通讯联络器材调往希腊,在西西里岛仅留下两个师的守军。
可是,在“肉陷行动”后三个月,盟军就在西西里岛东南方突入,攻占了这
个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全歼德军 16.7 万人。直到这时,希特勒才如梦初醒,
但为时已晚。

闪电战

1939 年 9 月 1 日,法西斯德国运用“闪电战”的手段,发动了侵略波兰
的战争。仅 10 多天时间,就使波军全线溃败,27 天后首都陷落,国家灭亡。
这是希特勒“闪电战”在战争中的首次使用并获得成功。从此,第二次世界
大战拉开序幕。
1939 年 8 月 31 日晚,一批身穿波兰军服的德国党卫队队员,“袭击”
并“占领”了紧靠波兰边境的一个德国城市格利维策。他们炸毁了一座桥梁,
在该城的电台,用波兰话辱骂德国,并丢下几具身穿波兰军服的德国囚犯的
尸体。当晚,德国所有电台都广播了所谓德国遭到了波兰的突然袭击的消息,
在国际上制造了发动侵波战争的借口。
9 月 1 日凌晨,德军分三路向波兰发动了大举进攻。德国空军在第一天
就袭击了波兰 21 个机场,一周内,波境内所有的 50 多个机场全都遭到猛烈
轰击,波军飞机大部分被摧毁。同时,波兰的战略中心、交通枢纽和指挥机
构也都遭到轰击,30 多个城市发生大火。德国装甲坦克部队在空中掩护下迅
速突破了波军防线。停泊在波军港口正进行“友好访问”的德国军舰。突然
向波军基地开炮。潜伏在波兰境内的大批德国特务,有的冒充波军混入边境
夺取军事要地,有的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有的进行破坏和恐怖活动。
波兰方面对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几乎毫无准备,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
航空兵的闪击战术茫然无知,一下子就陷入了被动。波军竟似骑兵去对付德
军的坦克,用长矛和刀剑向战车冲锋,结果遭受了极大的失败。英国的军事
评论家利德尔·哈特对此评论说:在这一点上,波兰的军事思想落后了 80
年。

战争中的军鸽

鸽子的飞行能力很强,它有神奇的定向能力和顽强的归巢性。经过专门
训练练的鸽子可以成为军鸽。军鸽的飞行速度更快,每小时可达 100 多公里;
军鸽负重能力强,可负重 30 克,一天内飞行 6~8 小时;军鸽能在恶劣的自
然条件下,甚至在受到鹰隼的攻击时,仍克服千难万险,忠诚笃实地完成任
务。
在现代战争中,军鸽除用来通信联络之外,还可执行引导飞机、空中摄

影、识别伪装、侦察敌情等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法国作战的美国远征军在一次激战之后,一部分
士兵在阿哥尼前线掉队,与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于
是,他们放出经过训练的鸽子请求支援。敌军发现后,立即对它进行射击,
鸽子不幸负伤。但它翻了一个筋斗,又直线升空,钻入云层,终于把要求援
救的信及时送到了大本营。大本营立即派飞机空投粮食弹药,并轰炸敌人,
使这支部队得以突围归来。后来,为奖励这只军鸽,大本营特向它颁发了后
勤勋章。这只鸽子死后,被制成标本,陈列在华盛顿国立博物馆,参观者现
在仍能看到它胸部的伤疤和那枚闪闪发光的勋章。
1943 年 11 月 18 日,英国第 56 皇家步兵旅为迅速突破防守严密的德军
防线,要求空军支援。但是战事进展得异常顺利,德军的防御工事很快被突
破,步兵迅速冲过了封锁地带。若空军按原定的时间和地区执行轰炸任务,
就会误伤自己人。于是英国步兵旅马上放出军鸽送信,要求撤消空军支援。
情报送到时,英国飞行员部已经坐进飞机座舱准备起飞了。从信中注明的时
间上知道,军鸽在执行这次飞行 10 多公里的通信任务中,仅用了几分钟时
间。英国伦敦市长为此专门授予这只军鸽一枚勋章、相当于维多利亚十字奖
章的荣誉。
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一名战士在前线忽然得了重病,急需到后
方医院取药治疗闻。可是山高路远,来回得走两天,显然来不及。于是他们
放 4 只军鸽去完成这个任务,半个小时之后,军鸽就把急需的药品带到了前
线,使那名战士的病及时得到治疗,重新参加了战斗。
越南南方山多林密,地形复杂,侵越美军常遭到越南军队的偷袭。60 年
代,美军在越南南方把灵敏度很高的微型传感器拌在饲料里让军鸽吞入腹
中。部队开进时,将鸽子放出,在行军队形的前后左右上空盘旋一有敌情,
鸽子体内的传感器便将情报发回地面,美军指挥机构即根据这些情报采取相
应的措施。或出击,或设伙、或规避,十分主动。

替身鼓士气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下院发表了一篇重要演说。之后,
英国政府认为有必要把这篇演说及时广播出去,以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但
是当时邱吉尔首相非常疲劳,而且挤不出一点时间,所以难以进行录音。面
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突然想起了有一位名叫诺尔曼·谢利的演员,他善于
模仿首相的声音。邱吉尔也同意了这个方法。
很快,“邱吉尔”的声音就在广播里响起,他大声疾呼:“我们将在海
滩上战斗……在山里战斗;我们决不投降!”诺尔曼·谢利的录音果然起到
了以假乱真的效果。邱吉尔听了也很满意,并说:“很好,他连我的咝音也
学到了(邱吉尔说话时空气从牙缝透出,形成微微的咝音)。”
当时,英国正从敦刻尔克大撤退,战争形势对英国很不利。邱吉尔的演
说及时广播,使英国军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地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希特勒的法西斯侵略军就将战火蔓延到了整

个欧洲,地处西太平洋海域的英伦三岛形势岌岌可危。
英国首相邱吉尔意识到,争取美国参战是英国进行海上反击的有力保
证,同时也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其实,希特勒妄图称霸世
界的野心早已有之,只是由于战略上的需要暂时没有向美国挑战。而当时的
美国国会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德军的行动不会危及本国的利益,因而喋
喋不休地讨论所谓“中立法案”。
老谋深算的邱吉尔为了能促使美国尽快参战,指令情报部门特意制作了
一幅《中南美洲战后疆域图》。这幅假借出自德国人之手的地图,把中南美
洲全部划入了纳粹德国的控制范围。其中,巴西、阿根廷的领土被扩大,委
内瑞拉、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变成了一个受希特勒控制的叫“新西班牙”的
国家,与美国利害休戚相关的巴拿马运河也成了希特勒的掌中之物,德军的
飞机可随时进入佛罗里达州的上空。不言而喻,这幅地图表明,美国已经“后
院起火”。地图制作完后,邱吉尔叫情报部门把地图辗转送到罗斯福总统的
办公桌上。
1941 年 10 月 27 日,在庆祝美国海军节的宴会上,罗斯福将这幅地图公
布于众。在他的极力鼓动下,美国公众被希特勒的野心所激怒,全国上下群
情激昂,产生了强烈的参战情绪。美国国会随即在一周内否决了“中立法案”,
并为英国船队护航。这样,由于一幅假制的地图,使美国对于战争的态度来
了个 180 度的大转弯。

电子战中的心理战

早在 1943 年 10 月,英国皇家空军在夜战中首次使用代号为“日冕”的
新战术,开创了在电子战中运用心理学的先河。当时的作法是,在英国空军
轰炸机夜袭德国的目标时,由设在英国本土上的“幽灵”电台对德国空中和
地面播音,制造混乱。
起初,“幽灵”电台播音员播的是假命令、假航线,但是,由于英国人
讲德语口音不纯,被德国飞行员和地面引导军官识破而未获成功。后来,英
国人逐渐意识到,军事飞行员要取得夜战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在最小的干扰
条件下沉着地操作飞机上的各种设备。因此,任何能使德国飞行员产生烦躁
不安情绪的作法,对英国空军完成夜袭任务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于是“幽灵”
电台改变了播音方式。每当英国空军夜袭德军某一目标时,播音员就对德国
空中和地面长时间反复进行如下的通话测试:“ 1—2—3,3—2—1”;“A
—B—C, C—B—A”等。这些枯燥乏味的通话,严重影响了德国军官和士兵
的战斗情绪。
当德国人自己要求作通话测试时,“幽灵”电台又可使几个频率上的通
话同时中断达几分钟之久。若干星期以后,德国人不得不停止通话测试。这
时,“幽灵”电台就改播哥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