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608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08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
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
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
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份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
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
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欣赏]
    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留下《随笔集》三卷。他
的随笔内容广泛,说理明畅生动,有“蒙田式散文”之美称。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此,它也是十
分宝贵的。那么,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呢?法国思想家
蒙田先生在他的散文《热爱生命》一文中,讲得多好啊!“我们的生命受到
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
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
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同学们,你们打算怎
样不虚度人生,珍惜生命呢?

             天鹅

           [法] 布封

    在任何社会里,不管是禽兽的或人类的社会,从前都是暴力造成霸主,
现在却是仁德造成贤君。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鸷,都只以善战称雄,
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
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
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
却从不攻击别人。作为水禽界里爱好和平的君主,它敢于与空中的霸主对抗;
它等待着鹰来袭击,不招惹它,却也不惧怕它。它的强劲的翅膀就是它的盾
牌,它以羽毛的坚韧、翅膀的频繁扑击对付着鹰的嘴爪,打退鹰的进攻。它
奋力的结果常常是获得胜利。而且,它也只有这一个骄傲的敌人,其他善战
的禽类没一个不尊敬它,它与整个的自然界都是和平共处的:在那些种类繁
多的水禽中,它与其说是以君主的身份监临着,毋宁说是以朋友的身份看待
着,而那些水禽仿佛个个都俯首贴耳地归顺它。它只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领
袖,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首席居民,它赋予别人多少,也就只向别人要求多
少,它所希冀的只是宁静与自由。对这样的一个元首,全国公民自然是无可
畏惧的了。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与它那种温和的天性正好相称。它叫谁看
了都顺眼。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
人喜爱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任何禽类都不配这样地受人钟爱;原
来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
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
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
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
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一切都描绘出它是爱情之鸟;
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
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那种雍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
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
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
的,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
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
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
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很美丽,所以自好。它仿佛
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的赞美,引起人注目。
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它成群地在浩瀚的
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它应着召唤的信号,
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出它的美色,
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它不在我们所强制或幽禁的那
些奴隶之列。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

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在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
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处遨游,或到岸旁着陆,或离岸游到水中央,或者沿着
水边,来到岸脚下栖息,藏到灯芯草丛中,钻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又离
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是很喜欢
接近人的,只要它在我们这方面发现的是它的居停和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
和暴君。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家,家鹅只以野草和籽料为生,天鹅却会
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它做出无
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
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
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
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驯天鹅的惯常叫声与其说是响亮的,毋宁说是浑浊的:那是一种哮喘声,
十分像俗语所谓的“猫咒天”,古罗马人用一个谐音字“独楞散”表示出来。
听着那种音调,就觉得它仿佛是在恫吓,或是在愤怒;古人之能描写出那些
和鸣铿锵的天鹅,使它们那么受人赞美,显然不是拿一些像我们驯养的这种
几乎暗哑的天鹅做蓝本的。我们觉得野天鹅曾较好地保持着它的天赋美质,
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觉,同时也有充分自由的音调。可不是么,我们在它的鸣
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
如军号的响亮,不过这种尖锐的、少变换的音调远抵不上我们的鸣禽的那种
温柔的和声与悠扬朗润的变化罢了。
    此外,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为一个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在一切临
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
后叹息的前奏。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这样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
要断气的时候,它是要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
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他们又说,人们可以听
到这种歌声,是在朝暾初上,风浪既平的时候;甚至于有人还看到许多天鹅
唱着自己的挽歌,在音乐声中气绝了。在自然史上没有一个杜撰的故事、在
古代社会里没有一则寓言比这个传说更被人赞美、更被人重述、更被人相信
的了;它控制了古希腊人的活泼而敏感的想像力:诗人也好,演说家也好乃
至哲学家,都接受着这个传说,认为这事实实在太美了,根本不愿意怀疑它。
我们应该原谅他们杜撰这种寓言;这些寓言真是可爱,也真是动人,其价值
远在那些可悲的、枯燥的史实之上;对于敏感的心灵来说,这都是些慰藉的
比喻。无疑地,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
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
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是天鹅之歌!”

    [欣赏]
    布封(1707~1788),法国科学家、作家。作者笔下的动物往往被赋予
人的性格,寄托着某种政治理想。《天鹅》一文即是代表作之一。
    这篇散文笔法优美,作者借对美丽天鹅的赞美,表现了对和平、自由等
美好理想的赞美。这也正是这篇作品成为传世之作的奥秘。

             海燕

         [苏]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
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一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
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
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
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
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
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
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
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
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
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
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
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欣赏]
    高尔基(1868~1936),原苏联著名作家。重要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
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散文诗《鹰之
歌》。
    《海燕》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作者用火一般的激情,诗一般的语言,象征的手法,讴歌了迎接暴风雨
的勇敢无畏的海燕。嘲讽、蔑视那些胆怯、愚笨的海鸭、海鸥和企鹅,结尾
的呐喊和呼唤,充满了战斗的豪情。

             两条路

           [德] 里克特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
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
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
经消磨掉六十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
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
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
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
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
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昊天,苦悸地失声喊道:“青春啊,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
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
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
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
那就是它自身的像征。徒然的懊丧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
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
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
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
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
儿泫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
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
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
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
等至岁月流逝,你们在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
啊,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劳的了。

    [欣赏]
    让·保尔·里克特(1763~1825),原名佛利德利希·里克特,让·保
尔是他的笔名。其散文颇为精致,《两条路》是佳作之一。
    在一个新年的夜晚,有一位年已花甲的老人,当他伫立窗前,遥望苍天,
回首以往虚掷的年华时,泪下如注,“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
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可自己,“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