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671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71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讯消费设施,以 10 亿位/秒以上的高速率传输多媒体信息的光纤网络。它将
产生比工业社会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高速公
路的实现,预计将使高速公路、航运的工作量减少 40%,能源消耗相应减少
40%,工作效率提高 20~40%,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实现最大
限度的信息共享,从而使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促进消除各种差别,实现公
平竞争。
    1993 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了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三金(金桥、金关、
金卡)工程。
    金桥工程即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工程,它以卫星综合数字业务网作为基
干网,并与邮电部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互为补充,互为备用,传输数

据、话音、图像。
    金关工程即外贸信息专用网工程,它将对外经济贸易部以及与外贸有关
的海关、中国银行等众多专用网实行联网,用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手段实现国内外贸易信息化。EDI 在商业文件
标准化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网络,按一定的格式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
之间进行贸易往来和结算。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贸易过程中的各种纸
面单据,又被称为“无纸贸易”。它还可以极大地缩短交易周期,降低成本,
减少疏漏,加快资金周转,促进经济增长,是商业贸易方式的重大变革。
    金卡工程即电子货币工程,是金融电子化和商业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通过在全国推行统一标准的信用卡和现金卡,使人们在生活中可以
免除携带现金的诸多不便,持卡即可利用商店和服务业的 POS(销售点终端)
进行支付,在必须使用现金的场合,可以通过遍布各处的 ATM(自动柜员机)
随时提取现金。实施金卡工程可以控制现金的发行量和流通量,并最终发展
到无现金流通,从而有效地防止偷税漏税、传统的经济犯罪和盗窃、抢劫行
为。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则应运而生。金卡工程以磁卡为过渡,
以 IC 卡(集成电路卡,又称智能卡)为主导。IC 卡具有多种功能,而且安
全保密性很高。
    除三金工程外,目前我国又在进一步推行金税工程、金海工程等,形成
一整套的“金系列工程”。它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变我国经济领域,特别是
商业领域的观念和工作方式,为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
无可估量的作用。
    对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家庭电脑的拥有率已达 1/3。在我国,计算机也开
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并被认为是今后最畅销的家用电子产品之一。家用电脑
可以用于写作、游戏,对青少年进行智力开发,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未来的书报杂志也将越来越多地实现电子化,人们的阅读将更多地通过计算
机的屏幕进行。实现联网后还可以使用计算机办公、购物、订票联机信息检
索等,“不出户,知天下”不再是痴人说梦的妄想。计算机还能在很大程度
上管理家务,控制家用电器,使人们的生活既轻松愉快,又井井有条。
    对国际事务的影响
    计算机的网络化加上卫星通信,使得地球大大“缩小”了。各国人民之
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极其方便,几乎不再受地域和距离的限制。前述的 EDI 使
得国际贸易的进行十分简捷、高效。这些都将更加密切各国政府以及民间的
交往,有利于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局势
的稳定与和平。
    但另一方面,将有大量的信息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传输,通常称为“过境
数据流”。它既有促进国家交往的一面,也有可能使国家或个人不宜公开的
信息流出国境,造成损失,需要从制度上和技术上加以控制。
    今后国与国之间的对抗甚至战争的方式,与计算机也将有密切的关系。
在 1991 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凭借先进的高技术武
器,以最低的代价迅速地赢得了胜利。经战后评估证实,多国部队将计算机
装备到战场上的各个环节,大到指挥中心,小到作战班组,致使战场效益倍
增。因此人们评价:“计算机是海湾战争的头等功臣”。鉴于计算机在军事
领域的广泛应用,今后的战争在很大程序上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因此已经有

“计算机战争”和“计算机病毒战”的说法。军事对抗双方一方面要保证自
己的军事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的计算机与通信的可靠运行,特别是防止、抵
御、消除敌方从外部向己方系统注入病毒,另一方面则千方百计破坏对方相
应的计算机系统。据报道美国正在研制军用计算机病毒,在适当时机施放到
对方系统。一旦战争爆发,便通过遥控触发,激活病毒,使对方的计算机指
挥系统和武器系统瘫痪,陷入极大的被动。如果设法破坏对方经济领域的计
算机系统,则有可能使其陷入经济混乱,对其打击也是很沉重的。
    学电脑和学写字一样重要
    计算机是当代众多新兴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项技术,也是渗
透力最强,对社会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高新技术。今天,它已经逐渐深入到
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活动方式甚至家庭生活方
式。计算机发展如此迅速,影响如此深远,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当今世界是信息社会
    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如此迅速,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已经开
始步入信息社会。它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和知识急剧膨胀的
结果。信息的作用日益突出,对社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众所周知,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在农业社会,人们采用的是比较原始的手工生产方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最
有意义的资源是材料(物质)。没有动力机械,封闭的环境,使得能量、信
息的作用极其有限。进入工业社会后,人们大规模地使用机器生产,能源、
动力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到了信息社会,尽管材料、能源依然重要,但信
息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充分地采集、分析、交流和利用信息,社会的发展
才能充满活力。
    在信息社会,信息产业(又称第四产业)将成为最重要的产业。由于科
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工、农业生产变得相对容易。比如美国农业劳动力
仅占人口总数的 3%,但农产品不仅自给有余,还大量出口。直接从事制造
业的人数也只占百分之十几,但工业品也相当丰富。这样,就能解放出大量
劳动力从事与信息产业有关的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从而推动经济和文化更快
地发展。目前发达国家从事与信息产业有关职业的人数已占总人数的 60%以
上。在信息社会,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信息和知识(加
工、提炼后的系统的信息)的竞争。对于企业和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
功,能否及时地获取、有效地利用有关信息和知识,也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计算机是信息社会的基础
    信息这种无形的宝贵资源之所以变得如此重要并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是
因为有了高效能的信息处理工具——电子计算机。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
息技术是信息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从工业社
会到信息社会的过渡,经历着人类历史上第三次产业革命——信息革命。它
是指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而促成的以信息为中心的社会变革。如果说
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使用工具(起源于蒸气机的)对人类体力劳动的部分代
替和扩大,那么信息革命的本质则是使用工具对人类脑力劳动的部分代替和
扩大,而这个工具就是电子计算机。
    在信息社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就是信息化的
水平,而信息化的水平又主要反映为计算机化的水平。因此,要现代化就要

实现计算机化,就要大力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技术。
    三、学电脑和写字一样重要
    信息社会是科技、文化发展,知识爆炸的结果。据英国科学家詹姆斯·马
丁估计,19 世纪人类的知识每五十年翻一番,在 20 世纪初每三十年翻一番,
到 50 年代每十年翻一番,70 年代每五年翻一番,80 年代每三年就翻一番了。
据 70 年代初统计,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技文献达 450 万份,并且以每年 13
%的速度在增长。各种信息的大量增加,也使得承载信息的介质——纸张高
速增加。比如 1977 年美国仅制作表格用纸就达 4000 亿页。有人称之谓纸张
爆炸。为了节省存储费用,并且快速地查询、传播和利用如此浩瀚的信息,
必然要使用电子计算机,并且逐步发展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系
统。目前,计算机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如果说借助于纸张上的文字记录、存储和交流信息,将读书、写字称为
第一文化(纸张文化)的话,那么将大量信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的电磁介质
中,使用计算机和它的语言进行处理和交流,则可称为第二文化(计算机文
化)。不懂得计算机,将处于半文盲的境地。因此,对于计算机,不仅要作
为工具使用,已经是一项文化普及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会使用计算机做一些
诸如文字处理等具体工作,更要培养一种计算机意识。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
知识,为什么要使用计算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用计算机做什么,不
能做什么,怎样做,有何作用等等。现在,计算机基本知识已经成为当代学
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 1982 年,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就在《大趋势》一书中预言:“到 1985
年,美国将有 75%的工作要涉及计算机。一个人如果不会使用计算机,必将
处于不利地位。在信息社会,有两种交流工具是必备的:一个是英语,另一
个就是计算机。”近年来,社会的发展证明确实如此。电脑已经进入各行各
业,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基本的办公工具,不论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都
需要会使用它。
    事实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计算机教育,发达国家普遍在中小学开设
了计算机课程。邓小平同志早在 1984 年就曾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
抓起”。国家教委已于 1994 年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揭开
了全国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序幕。许多地区也开始组织高等院校非计算
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在许多大专院校的校园里,继英语热之后,
又掀起了学习计算机的热潮。同时,国家教委还制订了面向社会的《全国计
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并于 1994 年开始举办等级考试;考试成绩作为用人单
位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不难预见,在全社会多层次、多方位地
普及计算机的浪潮必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非凡的贡献。
    学电脑具体学什么
    “学电脑”这个讲法范围太广了。正因为电脑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学
电脑已经无法局限某一两门课,也难以对每个人一概而论了。事实上,现在
已经不再有谁能成为对电脑的各个方面都清楚的行家。而且,电脑的发展这
么快,学电脑不仅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不断学习的,这一点可能比其他学
科都明显。只能大体上说,学电脑有两大类型:一种为了应用,一种是做为
专业。对这两方面,大家看看国家正式的要求。
    计算机应用要学什么
    应用根据各行业的需要选学计算机学科的有关内容。现在全国计算机级

考试,以及全国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方案,都是类似以下几
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微机系统应用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微机系统的操作
使用(包括 DOS 操作命令、中文文字处理和表处理,微机数据库的使用等)。
    第二层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要求学生能用一种高级语言或一种数据
库语言熟练地编写程序。
    第三层次: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和软件技术基础。在原有基础上,进一
步学习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具有开发应用软件的初步知识和能力或计算
机应用系统的初步分析设计能力。
    第四层次:本专业计算机的应用与开发。
    其中第一层次相当于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考试要求,第二层次相
当于二级考试的要求。
    高校计算机专业有哪些分科
    借鉴美国《ACM/IEEE—CS 计算学科 91 教程》,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
育研究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委员会联合主持制定了《计算机学科教学计
划(1993)》,作为向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推荐的教学计划。这个教学
计划把“计算学科”定义为:计算学科主要在系统地研究信息描述和变换的
算法过程,包括它们的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实现和应用。它的研究对
象是信息处理技术和算法分析与设计。考虑到国内多数人对“计算”一词传
统的、狭义的理解,为避免误解,《93 教学计划》暂用“计算机学科”来代
替“计算学科”的称谓。
    计算机学科既是一门科学分支,也是一项专门技术。它在理论和实践两
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而且一直在迅速地发展着。计算机学科的内容非
常广泛,《93 教学计划》列出了九个主要领域作为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公共
要求的主科目。它们是:
    ·算法与数据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数据库与信息检索
    ·人—机通信
    ·数值和符号计算
    ·操作系统
    ·程序设计语言
    ·软件方法学和工程
    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