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698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98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地壳,中间一层为地幔,最中心部分为地核。地核中心的温度很高,估计
可达 4000~5000℃,主要由铁、镍组成。地球绕太阳公转,又有自身的旋转。
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的速度为 29.8 公里/秒。在九大行星中除了火
星和金星外,地球的公转速度是最快的。自转的时候,转一圈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为了计算方便,人们规定一年为 365 天,一天为 24 小时。由于地球
自转的轴线与地球公转的轨道不垂直,产生了地球的四季变化和热、寒、温
气候“带”的区分。更为可贵的是,地球上适宜的环境养育了人类。人类创
造了超越自身体力的科学技术,了解地球、保护地球、利用地球,把地球建
设成了宇宙间最美丽的星球。
     火星
     火星是一颗火红色的行星,点缀在天空夜幕上,是星空中最为吸引人的
繁星之一。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它缓慢地穿行在众星之间,如火的荧光时有
强弱变化,并且穿行的方向、亮度的变化好像没有规则,所以古时候欧洲人
把它当做“战神星”,认为它象征着战争和灾难;中国人称它为“荧惑星”,
认为是不吉利的星。火星离地球很近,在地球的外侧绕太阳运行,并且与地
球有极为相似的许多特征:在火星上有白天黑夜的交替,有春夏秋冬的四季
变化;在火星上看太阳也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火星的自转周期也与
地球相近,为 24 小时 37 分,仅慢半个小时;并且与地球有月亮环绕一样,
火星也有两颗卫星……只是比地球小,火星的直径只有地球直径的 15%,一
年为地球的 687 天,并且温差比地球上大得多,特别是昼夜温差,白天为最
高 28℃,夜间则下降为零下 132℃。结果,没有生物在火星上生长,更没有
人类,人们长期想象中的“火星人”、“火星鼠”仅仅是一种想象而已。自
1962 年以来,美国等国的天文学家向火星发射了 15 个探测器,并派飞船登
上了火星,发现火星的表面是干燥、荒凉的旷野,有许多沙丘、岩石和火山
口,有比地球上的峡谷大得多的峡谷,有比喜玛拉雅山更高的山峰,虽然有
大气层,却 95%以上为二氧化碳,并且极为稀薄,氧气极为罕见。
     木星
     木星看上去比较昏暗,不如金星明亮,这是由于它离地球远的缘故。其
实,木星在九大行星中是最大的,把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和卫星加在一起也没
有木星大,木星的体积相当于 1300 多个地球,重量是地球的 318 倍,天文学
上称之为“巨行星”。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几乎需要 12 年时间,所以我国古
代就把木星运动的周期 12 年与历法上的十二地支结合起来,并称木星为“岁
星”。木星自转的速度却很快,大约 9 小时 50 分转一圈。正因为它自转速度
快,使得它自身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行星的扁形球,赤道直径与两极直径之比
为 100∶93。由于木星内部存有大量的能量并不断向外散发,形成了独特的
快速大气环流,所以从地球上观察可看到木星表面有一些各种色调的斑点,
并且在南半球有一个著名的椭圆形大红斑,长轴约为 2 万多公里,其实这正
是大气环流过程中形成的大气旋涡。木星的表面有一层 1000 公里厚的大气
层,主要成分是氢和氦;由于离太阳远,木星的表面温度只有零下 140℃。
在这样的空气、温度的条件下,加上没有水,木星上没有生物存活。不过,
木星却有很强的无线电辐射,磁场强度为地球的 10 倍,是目前发现的天空中

最强的射电源之一。它的磁极方向与地球相反,地球的 S 极在北极附近,木
星的 S 极则在南极附近。尤为独特的是,木星周围有大小 15 个卫星环绕,小
的直径只有 8 公里,大的 5200 多公里;旋绕的速度也不同,最短的 11 小时
53 分一周,最长的绕一周需要 758 天,其中最亮的有 4 颗。由于这 4 颗最亮
的木星卫星是 1610 年伽利略首次观察到的,天文学上称之为“伽利略卫星”,
或依次编号为木卫一、木卫二……有人说,木星和它的卫星恰如一个缩小了
的太阳系,对木星的研究对揭开太阳系的奥秘有特殊意义。特别是自 1973
年以来,美国发射的宇宙飞船飞近木星,观察到了只有在地球上才出现过的
极光等现象,对木星的研究更加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浓厚兴趣。
    土星
    土星是太阳行星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体积是地球的 745 倍。由
于它离地球和太阳都比较远,在 100 年前人们一直把它作为太阳系的边界,
后来才发现还有更遥远的太阳行星。由于土星自转速度快,转一周的时间为
10 小时 14 分,它的形体也呈扁圆形状,并且是太阳系中最扁的行星,赤道
直径与两极直径之比为 100∶90。并且密度很小,比水还要轻,也就是说,
取下土星上的一块物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在太阳系里,土星又是一颗美
丽的行星,它的外面围绕着一圈明亮的光环,仿佛带着银光闪闪的项圈。土
星的光环非常宽阔,如果把我们的地球放上去,也好像是在公路上滚皮球一
样,因为这个光环仅厚 15~20 公里,宽度则达 20 万公里。并且光环的亮度
和宽度经常变化,有时清晰,有时模糊,有时看不到踪影,每隔 15 年左右循
环变化一次。原来,这个光环是由许许多多直径不到 1 米的小石块小冰块组
成的,绕着土星表面飞快奔跑,看起来就成了一条闪光的环;至于有时明显,
有时昏暗,并不是光环自身的变化,而是土星朝向地球的位置不同,我们观
察时产生了视差。土星有 21~23 颗卫星环绕,最小的直径 300 公里,最大的
直径 5150 公里,比月球还大。
    天王星
    在 200 多年以前,人们以为太阳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和
木星六颗行星,并认为土星是太阳系的边际。直到 1781 年 3 月 13 日,一位
爱好天文的音乐家威廉·赫歇耳通过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系的一个
新成员,这就是天王星。天王星很大,直径为地球的 4.06 倍,体积是地球的
60 多倍,但因为它距离地球太远,所以用肉眼看不到;它距太阳也很遥远,
约为地球距太阳的 19 倍,所以从太阳得到的光热极少,其表面温度总在零下
200℃以下。天王星的旋转很特殊,不仅很慢,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 84 年,
而且自转也不规则,似乎是躺着转,即有时“头”朝太阳,有时则“脚”朝
太阳。这又使天王星上的季节变化别具特色,只有春秋两季白天黑夜比较分
明;冬夏两季一面长期面向太阳,温度升高,另一面长期背朝太阳,温度极
低。由于天王星距地球遥远,观测比较困难,到目前为止只发现它的 5 颗卫
星,并发现它也有一个与土星相似的美丽光环,光环中包含着大小不同、色
彩各异的 9 条环带。
    海王星
    海王星本身没奇特之处,由于它的发现过程与其他行星不同而名声大
振:一般的行星都是由望远镜观察到的,而海王星却是天文学家计算出来才
找到的。原来,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为它的不规则旋转轨道感到惊奇,因
为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准确推算其他行星的位置,只有天王星的位置

总是与推算结果不符,这种现象促使天文学家们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天
王星附近还有一颗行星在影响着天王星的规则运行。很快,有三位天文学家
计算出了这另一颗行星的位置和运行轨道,并从天文望远镜中捕捉到它,这
便是海王星,所以有人称海王星是“笔尖上发现的行星”。至于海王星本身,
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 4 倍,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为 45 亿公里。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 165 年,自转一周为 15 小时 48 分。表面
温度与天王星一样,在零下 200℃左右。海王星有两个卫星,一个顺行,一
个逆行,按完全相反的方向绕海王星旋转。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海王星也
是一个扁状球体。

     冥王星
     天文学家在推算并找到海王星以后,很快发现海王星与天王星一样旋转
很不规则,便自然想到还有一颗行星隐藏在它们附近,本世纪之初,美国天
文学家洛威尔计算出了这个未知行星的运行轨道,却没有观察到它。到 1930
年 2 月 18 日,一个叫汤博的天文学家在星象照片上发现有一颗星在众星之间
不断移动,因为只有行星才会移动,汤博很快断定这正是洛威尔计算出的那
颗行星,后来命名为冥王星。冥王星距太阳远,距地球也比较远,加上发现
时间短,人们对它的了解还很少。现在只知道它绕地球公转一周需要 248 年,
在九大行星中它距太阳最远,如果从冥王星上望太阳,也是一个耀眼的小光
点,所以它接收不到太阳的光和热,至多只能得到地球所得到的几万万分之
一,冥王星是一个寒冷黑暗的星球。近年来人们还发现,冥王星的卫星与冥
王星的自转周期相同,都是 6 天 9 小时,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一颗天然同步
卫星。如果从冥王星上观察这颗卫星,便是一个不动的星星。

        星座——恒星的区位

     在满天星斗的天空中,怎样去辨认恒星呢?为了便于认识星空,人们把
星空分成许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每一星座可由其中亮星的特殊分布
而辨认出来,我国古代将星空分为三垣和二十八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 1928
年又公布国际通用 88 个星座。这些星座中大部分都是以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
和动物命名的,也有根据天文学或其仪器命名的。在辨认星座时,可先根据
星图和说明,找出星座中最亮的星,再根据星图中各星的相对位置来认识这
个星座。星座里各星的命名,是在星座名称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
一般按星的亮度大小排列,最亮的为“α”,次亮为“β”,依次为γ、δ、
ε等 24 个希腊字母所代之。现在知道了认识天空中繁星的方法,你不妨用星
图对照天空自己辨认一下。

          88 个星座的来历

     星座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自己的星座区分和传
说。现在国际通用的 88 个星座,起源于古代的巴比伦和希腊。
     大约在 3000 多年前,巴比伦人在观察行星的移动时,最先注意的是黄道
(太阳在恒星间视运动的轨迹)附近的一些星的形状,并根据它们的形状起
名,如狮子、天蝎、金牛等星座。这就是最早的星座了。又经长期观测,逐

渐确立了黄道十二星座。这些星座的命名大多取自大自然中的动物或人物的
活动,如白羊、金牛、双马、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
宝瓶、双鱼。为此,有人称黄道十二星座是“动物圈”、“兽带”。
     后来,巴比伦人的星座划分传入了希腊。希腊著名的盲歌手荷马的史诗
中就提到过许多星座的名称。大约在公元前 500~600 年,希腊的文学历史著
作中又出现一些新的星座名称:猎户、小羊、七姐妹星团、天琴、天鹅、北
冕、飞马、大犬、天鹰等。公元前 270 年,希腊诗人阿拉托斯的诗篇中出现
的星座名称已达 44 个:
     北天 19 个星座,小熊、大熊、牧夫、天龙、仙王、仙后、仙女、英仙、
三角、飞马、海豚、御夫、武仙、天琴、天鹅、天鹰、北冕、蛇夫、天箭。
     黄道带 13 个星座,比巴比伦人多 1 个。
     南天 12 个星座,猎户、(大)犬、(天)兔、渡江、鲸鱼、南船、南鱼、
天坛、半人马、长蛇、巨爵、乌鸦。
     传至托勒玫的《天文集》中,共有 18 个星座。这时是公元 2 世纪。
     希腊的星座与优美的希腊神话编织在一起,使星座成为久传不朽的宇宙
艺术。这 48 个星座一直流传了 1400 多年之久,直到公元 17 世纪,星座才又
有了新发展。航海事业使人们得以观测南天星座。在原有的 48 个星座的基础
上,又增加了 37 个星座。其中德国人巴耶尔发现的星座 12 个(1603 年):
蜜蜂(即苍蝇座)、天鸟(即天燕座)、堰蜒、剑鱼、天鹅、水蛇、印第安、
孔雀、凤凰、飞鱼、杜鹃、南三角。第谷星座 1 个(1610 年)。巴尔秋斯星
座 4 个(1690 年)。赫维留斯星座 8 个(1610 年)。巴尔秋斯星座 4 个(1690
年)。赫维留斯星座 8 个(1690 年)。拉卡耶星座 13 个(1752 年):玉夫、
天炉、时钟、雕贝、绘架、唧筒、南极、圆规、矩尺、望远镜、显微镜、山
案、罗盘。他把一些近代的科学仪器引入星座,打破了过去神话传说式的星
座划分。
     用希腊字母命名恒星是巴耶尔的创造,用阿拉伯数字给恒星命名则是弗
兰姆·斯蒂创始。
     1928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公布通用的星座 88 个,北天 28 座、黄道
12 座、南天 48 座。

     仙王座——王族星座的首领

     暗淡的秋季星空比起热闹的夏季星空来,显得格外寂静。统治这片宁静
天空的是一个王族星座,这个王族星座有 6 个星座:仙王、仙后、仙女、英
仙、飞马和鲸鱼。仙王座是王族星座之首,全年都能看到,秋季最为耀眼。
传说,仙王座是希腊神中埃塞俄比亚王刻甫斯的化身。
     仙王座的位置在银河北侧。仙王座内几颗主要亮星组成一个“扇五边形”
图案,半浸在银河中。除了北极星自身所在的小熊座外,仙王座是离北极星
最近的星座。
     在仙王的鼻尖上有一颗最亮时呈白色、最暗时呈黄色的著名变星,叫造
父一。它是一颗典型的高光度的“脉动变星”,以 5.37 日的周期在收缩和膨
胀着,亮度也随之发生变化。造父一的直径比太阳大 30 倍,密度只是太阳的
6/10000。它在收缩和膨胀时,直径相差 500 万公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