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749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49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残留部分。但有人在赞同他的观点的同时,对他确定的方位提出了一些修正、
如著名学者卡尔纳日齐基在他撰写的《阿特兰提斯》一文中不同意诺罗夫院
士把博斯普鲁斯当做“赫拉克勒斯之柱”。

    沉没在黑海海底

    前苏联考古学家热洛夫力主此说,并提出了五点理由。他将流传于古希
腊和黑海边沿的有关神话和传说中提到的地名与人名同这一地区的地名与人
名加以对照和比较,发现有一些惊人的相同之处。1956 年专家们又在黑海发
现了海底城市。据此,热洛夫推断:大西洲可能就是在高加索地区沉入黑海
海底的。


    沉入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海底

    1979 年,美国、法国的一些科学家经过先进仪器探测,发现了百慕大三
角海底存在金字塔,而且比埃及的金字塔还大得多。塔下部有两个巨大的洞
穴,海水以惊人的速度从洞中穿过,从而卷起狂澜,形成巨大的漩流,造成
这一带海域浪潮汹涌,海面雾气腾腾。1958 年,两位挪威水手曾在这一海域
发现了一座古城。就他们拍摄的照片看,有平原、大道、街巷、圆顶建筑物、
角斗场、寺院。他俩宣称:“我们发现的是大西洲,和柏拉图的描绘一模一
样。”然而,他们没有获得可作论据的任何历史文物。

    争论何时休

    关于这一历史疑案,千百年来,探索者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
持“大西洲沉没于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及其海域”的科学家居多。这里曾
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摇篮,但经历了长期的繁荣后,遭到了像传说中的“大西
洲”式的厄运,毁灭于一场不可抗拒的突如其来的火山、地震的爆发,不过,
这些观点和论据,也不是无懈可击的。
    当然,也还有一些人对阿特兰提斯的存在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他们认
为所谓“阿特兰提斯王国”,只不过是古人根据古老的某种传说加工或编造
出来的一个动人的神话,纯属子虚乌有,不可置信。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古
至今,学者们的精心探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不过,争议既然引起,就有休止的一天,正像一丸丢上天空的石头,总
有落到地上的时候一样,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拿破仑一世之死

     拿破仑是近代法国资产阶级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曾经
率一支强大的军队,横扫欧洲大陆,一直打到埃及,兵锋所及,使各国封建
势力闻风丧胆。他以后又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他的卓著战功,他的动人
故事,至今仍神话般地在法国人民中间广泛地传颂着。当然他的一生功过是
非,也逃不过历史这位法官的公正裁判。

     卓越的军事统帅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 年),出生在地中海科西嘉岛上一个没
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期曾在布里埃纳和巴黎军事学校学习,深受卢梭、孟
德斯鸠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返回家乡参加
革命活动。雅各宾派当政时期,他被提升为炮兵上尉。1793 年参加驱逐英军
的土伦战役,他立下战功,被破格晋升为将军,从而在兵营中崭露头角。督
政府时期,他曾两次率军成功地镇压了妄图复辟的巴黎保工党人发动的武装
暴乱。1796 年,督政府又命令他统率法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突人意大利,
从那里打败了“反法同盟”的重要国家奥地利。从此,他誉满全国。在法国
众多的军事将领中,他占有突出的地位,得到了同事们的夸赞,说他“富有
才能、勇气和不倦的精力”。在欢迎他凯旋回国的仪式上,巴拉斯把他当做
英雄,敦促他“举行一次出征,为伟大民族雪洗耻辱,恢复尊严”。1798 年
5 月,拿破仑为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打击了英国在地中海以东的利益,
又侵入埃及等地。在远征埃及、叙利亚的战争中,他为法国资产阶级掠夺了
大量财富。他的卓越军事才能和令人眩目的显赫战功,为他把握历史的机遇,
实现更大的政治野心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雾月的剑影刀光

     夜幕像一张巨大的灰色帷帐,笼罩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上,汹涌的波涛拍
打着海岸,击起银色的水花。四艘战舰从亚历山大港悄悄起航了,正乘风破
浪向西北方向急驶。一位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的将军,正仁立船头,注视着
大海的远方。这时,他脑海里正孕育着一个翻天覆地的计划,一个不可动摇
的信念。“回巴黎去,夺取政权,挽救法兰西”。他就是法国远征军统帅、
威震四方的拿破仑将军。历史记载的这一时刻是 1799 年 8 月 22 日深夜。
     历史赐予英雄以成功立业的机遇,而真正的英雄却是那些充满自信和勇
毅、善于捕捉机遇的人。
     这时,法国政局动荡不安。在国内,西部和南部发生了封建复辟势力的
叛乱,人民的反抗运动日益高涨,督政府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在国外,
俄、奥、英等六国又组成了“反法同盟”,从三面向法国发动进攻。在这种
形势下,督政府的统治显得苍白无力,大资产阶级渴望着“铁腕人物和利剑”,
来保障其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的利益。于是,他们把视线集中在远在埃及
作战的法军统帅拿破仑身上。
     拿破仑是一个善于捕捉机遇的政治野心家。为此,他毅然丢下了在埃及
的 2 万法军,只率领了 500 名亲信随从,巧妙地绕过了英国海军的严密封锁,

经历了 40 个昼夜的艰苦航行,突然出现在巴黎的街头。
    大资产阶级把他看成救星,给予了他超常规的热烈欢迎。他们希望的“一
把利剑”,终于展示在自己面前。凭着拿破仑在军队中的巨大魅力,他身边
很快便聚集了一批高级将领和资产阶级政客,而喜不自禁的大财阀们很快便
抛出了一笔巨款,以支持拿破仑的行动。这时,拿破仑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国
家元首,剩下的事情只是完备一下法律程序而已。
    1799 年 11 月 9 日(法国共历雾月 18 日),一场经过周密策划的惊心动
魄的政变发动了。
    首先,在元老院会议上,拿破仑亲信制造雅各宾分子云集巴黎,即将举
行暴乱的恐怖言论,迫使议会通过了立法两院迁到圣克卢宫和任命拿破仑为
首都及近郊武装卫队总司令的提案,这样,拿破仑便成了合法的军事领袖。
为了夺取政府权力,他安排西哀耶斯和罗歇宣布辞职,另外 3 名督政官也只
得被迫放弃自己的权力,从而搞垮了督政府。
    10 日,在全副武装卫队的簇拥下,拿破仑走进了圣克卢宫五百人院。在
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中,拿破仑尽管一度惊惧失色,但当他恢复镇定后,立
即调动军队,冲进了五百人院,用寒气逼人的刺刀赶走了惊恐而又愤怒的议
员。
    当晚,部分议员在刀光剑影中通过了解散议会和成立执政府的决议。“合
法”的法国政府诞生了。拿破仑政治上平步青云,登上了第一执政的宝座,
从此他独揽大权。自始至终,他的统治都充满着血腥的镇压。

    从皇帝变成囚徒

    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又是一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靠刺刀起
家,又靠刺刀来巩固他的统治。1804 年,当了 5 年第一执政的拿破仑,通过
各种手段,被参议院加冕为法兰西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对内强
化国家机器,制订法律,实行法治;采取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教
皇签订旨在和解的教务专约,并鼓励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对外,他则发动
战争。从 1799 年执政到 1815 年止,他经历了 6 次针对反法联盟的战争,从
整体上讲,都取得了胜利。其中有许多战役足以显示拿破仑卓越的军事才能,
成为他军事上的杰作。如奥斯特里茨战役就是突出的一例。1807 年,由于军
事上的胜利,法国与俄国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法国成了欧洲的霸主,并允
约帮助俄国实现其对东欧和土耳其的政治领土要求。依法携手,瓜分世界。
“西方归拿破仑,东方归亚历山大”。这时法国实际上已统治了西欧大部分
国家和地区,这是第一帝国的全盛时期。
    然而,拿破仑帝国的强盛是虚假的。即使在他横行欧洲不可一世的时期,
国内外各种潜在的矛盾就在不断发展,而且愈演愈烈。
    1812 年,拿破仑发动了对俄国的远征。他率领 50 万大军,军中包括说
12 种语言的士兵,一举占领了莫斯科。这时,俄国人民纷纷武装起来,开展
游击战争,给予法军以沉重的打击,拿破仑只得下令撤退。这次远征,法军
得以生还的仅有 3 万人。侵俄战争的惨败,敲响了第一帝国的丧钟。
    1813 年,英俄等一些国家,利用各国人民反法解放斗争蓬勃发展的良好
时机,组成了第 6 次反法联军,与法国的 50 万大军决战于莱比锡,结果法军
大败,巴黎失守。在内外交困、军事失败的情况下,拿破仑被迫退位,被囚

于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了。
     厄尔巴岛是个土地贫瘠,总面积仅有 200 平方公里的小岛,与拿破仑的
故乡——科西嘉岛遥遥相望。然而地中海的涛声抚慰不了他受伤的心灵,年
仅 45 岁的他并不甘心给自己的英雄史诗画上句号。在命运和机遇的又一次召
唤下,他逃离了这荒僻的孤岛,终于在儒昂港安全登陆。他很快凭着巨大的
勇气和人们对他的偶像崇拜,汇集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在人们的欢呼声
中,他不费一枪一弹,像凯旋的英雄一样,走进了杜伊勒皇宫,重新当上了
法国皇帝。
     然而,他的东山再起,只是昙花一现的历史插曲,做了近百天皇帝的拿
破仑在第 7 次反法联盟的百万大军的猛扑下,由于滑铁卢战役的惨败,他第
2 次被迫退位,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直至他的生命结束。

     拿破仑死因之谜

     在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度过了6年严加看管的囚徒生活后,终于在1821
年 5 月去世。
     尽管按照死者的遗言解剖了他的尸体,然而为了避免难以预料的政治风
波,解剖的过程和病情结论,始终对外界未作任何披露。因而对于他的死因,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猜测、探讨和研究,但至今未能得出
令人绝对信服的结沦。
     死于胃癌,是一种最早最为普遍的说法。理由有三:其一,从遗传学的
角度来看,癌症是他的家族的遗传病。其二,拿破仑本人也一直认为自己得
的是癌症。其三,据传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其胃已溃烂,肝部微肿,其他内
脏完好,身体肥胖。这一结论性的病情报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史
学界享有绝对的权威。
     然而,50 年代初,有人绝然否认拿破仑死于胃癌的结论。他们在德国和
法国几家医学杂志上发表见解,认为拿破仑曾经在远征埃及和利比亚时便染
上了一种热带病,虽然后来已经治愈,然而在流放期间,导致旧病复发,从
而夺走了他的生命。还有人以十分肯定的口吻认为拿破仑死于圣赫勒拿岛上
猖獗流行的肝病。
     关于拿破仑死于毒害的看法,最早流行于法国人中间。因为英国人视拿
破仑为“刽子手”和最可怕的危险人物,对自己控制下的囚徒,他们绝不会
放过置之于死地的机会。法国人出于对自己民族杰出的英雄的爱戴,产生这
样的怀疑,从感情上讲是情有可原的。然而,这决不是证据确凿的科学论断。
     至于不久前美国医生提出的拿破仑是因为男性激素严重障碍而死的新见
解,也只能是一个看法而已。
     1982 年初,一个震动法国,在西方史学界引起轰动效应的结沦诞生了。
瑞典医生、毒物学家斯坦·福舒夫伍福,在他撰写的《谁是杀害拿破仑的凶
手》一书中声称自己曾翻阅了全部有关拿破仑的回忆录,认真研究了拿破仑
的病历档案,以大量的“史料”、“科学的凭证”,并以弄到的拿破仑的几
绺头发的化学分析中,测定出受害人体内砷的含量是正常人的 13 倍。由此,
他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拿破仑是被凶手用小剂量的砒霜使之慢性中毒而死
亡的。
     为了证实这一结论的可靠性,这位瑞典医生还对曾经生活在拿破仑身边

的人进行了逐一分析,找到了实施这一计划的重大嫌疑人犯,那就是他过去
的部下,一位在战场上毫无树,从不被他重视的蒙托隆将军。蒙托隆利用负
责拿破仑生活日用品供应的便利条件,在他专用的淡葡萄酒中施放砒霜,使
之日积月累,逐渐中毒死亡。
    福舒夫伍德从大量的历史事件中证明蒙托隆完全有作案动机,一方面是
他与拿破仑的私怨,另一方面则是他受阿图瓦伯爵之命,充当拿破仑身边的
一名奸细,伺机进行谋杀,以消除波旁王朝因拿破仑的存在而导致的心理上
的恐怖与不安。
    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看法的可信性,1994 年 6 月 20 日法国收藏家费舒
在“美国拿破仑研究会”10 名历史学家的协助下,将一个红皮饰盒,交给了
联邦调查局总部的情报官员。盒内是分成 8 绺的 220 根拿破仑的头发。随后,
加拿大医生威达尔也提供了第 9%绺头发。他们希望联邦调查局能辨别真
伪,并运用高科技手段对这些头发进行脱氧核糖酸分析及“原子吸收”化验,
以解开一度称雄欧洲的拿破仑是否惨遭谋害之谜。人们正拭目以待这一研究
成果的问世。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生死之谜

    1864 年 1 月 20 日,一位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叫费道尔·库兹米奇的 87
岁老人与世长辞了。商人克罗莫夫出资安葬他后,并在他的墓前竖起了一座
十字架形的墓碑,上刻“这里安葬着伟大的长老,上帝的选候费道尔·库兹
米奇”。而“上帝的选候”,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战胜法国皇帝拿
破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