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759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59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了飞机机翼升力公式。
    1907 年 德国费歇尔首次人工合成由 18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美国贝克
兰制成酚醛塑料。
    1908 年 荷兰昂尼斯人工液化氦成功。美国福特制成 T 型汽车。
    1909 年 丹麦索伦森等引进 PH 值。德国奥斯托瓦尔德发明工业制硝酸的
氨氧化法。丹麦约翰逊首次提出基因是遗传单位的概念。南斯拉夫莫霍洛维
奇发现地壳与地幔之间的莫霍面。
    1909—1917 年 美国米立根精确测定电子电荷的量值。
    1910 年 英国索迪提出同位素假说。美国摩尔根研究果蝇的伴性遗传。
    1911 年 英国卢瑟福提出原子的行星模型。奥地利赫斯发现宇宙射线。
荷兰昂尼斯发现超导现象。
    1912 年 匈牙利卡门提出涡流的稳定性理论。德国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
移说。德国波希建立世界第一座合成氨工厂。英国威尔逊发明云雾室。
    1913 年 丹麦玻尔提出原子结构的量子化轨道理论。德国哈伯发明氨的
铁催化合成法。美国吕勃发现人工单性生殖。
    1915 年 瑞士爱因斯坦创建广义相对论。
    1916 年 德国柯塞尔等提出化学亲和力的新理论。美国路易斯提出共价
键的电子理论。
    1919 年 英国卢瑟福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
    1920 年 德国施陶丁格提出高分子长键概念,促进高分子化学的建立。
    1921 年 法国卡尔美等提出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奥地利洛伊发现神

经冲动的化学介质。
    1923 年 美国康普顿发现康普顿效应。荷兰德拜等提出强电解质溶液的
离子互吸理论。
    1924 年 法国德布罗意提出物质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印度玻色发现光子
服从的统计法则。法国贝塔朗菲开始发表系统论。
    1925 年 德国海森堡建立量子力学的矩阵力学。奥地利泡利提出泡利不
相溶原理。德国诺达克发现化学元素铼,是周期表上最后一个稳定因素。中
国蔡翘发现蔡氏核及蔡氏神经核区。
    1926 年 意大利费米发现电子服从的统计法则。美国戈达德设计并发射
以液氧和汽油为推进济的火箭,进行高空研究。奥地利薛定谔建立量子力学
的波动力学。
    1927 年 美国马里逊发明石英钟。德国海森堡提出测不准关系。丹麦玻
尔提出并协原理。英国阿普顿发现电离层上层反射短波无线电波。
    1928 年 印度拉曼发现拉曼效应。德国伦敦等首次把量子力学应用于化
学。中国张钰哲发现小行星“中华”。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英国格里菲
斯发现“转化因子”。
    1929 年 美国首次实验彩色电视实验。美国发现天然氧是 O、17O、18O
      16

三种同位素的混合物。中国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掘第一个北京猿人的头盖骨
化石。中国李四光提出了地质力学原理。美国哈勃发现星云红移的哈勃定律。
苏联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多级火箭设想。
    1930 年 美国劳仑斯发明回旋加速器。德国施陶丁格提出高分子研究的
方程式。
    1931 年 美国范德格拉夫发明静电加速器。美国鲍林提出分子结构的共
振理论,提出杂化轨道理论和共振论。
    1932 年 美国安德森首次发现反粒子——正电子。英国查德威克发现中
子。英国布拉凯特等发现宇宙射线中有正负电子对产生。以及电子簇射现象。
美国尤里发现氚。
    1934 年 美国钱德拉塞卡发现恒星演化中的钱氏极限。日本汤川秀树预
言介子存在。
    1935 年 英国图林提出图林机。中国李四光提出中国曾有过第四纪冰
期。美国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发现μ介子。
    1937 年 美国首次人工合成元素周期表中空位的元素——43 号锝。英国
克雷布斯发现三羧酸循环。
    1938 年 美国贝特提出太阳和恒星的热核反应机制。德国哈恩发现核裂
变现象。劳联卡皮查发现液氦的超流动性。
    1939 年 法国约里奥—居里等发现核裂变时释放中子保证了链式反应的
进行。
    1939—1942 年 中国侯德榜提出侯氏制碱法。
    1940 年 美国兰德斯坦纳发现 Rh 血型因子。中国李国豪首次提出悬索桥
的变位理论计算法。
    1941 年 德国朱斯制成自动电子计算机。
    1942 年 美国费米领导建成世界第一个原子反应堆。美国林德曼发现生
态学的十分之一规律。
    1943 年 中国黄汲清提出陆相生油说。

    1943—1950 年 美国瓦克斯曼制得抗生素。
    1944 年 德国布劳恩研制远程火型 V—2 型用于战争。加拿大艾弗里实验
证明遗传的物质基础是 DNA。
    1945 年 美国陈省身建立代数拓扑和微分几何的联系,推进整个几何学
的发展。美国莫奇勒等制成第一架电子计算机。美国奥本海默领导研制的原
子弹爆炸成功。中国黄汲清制成中国第一幅大地构造图。美国实现人工降雨。
    1946 年 中国华罗庚发展三角和法研究解析数论。美籍华人钱学森发展
稀薄气体动力学原理。中国钱三强等发现铀的三分裂、四分裂现象。
    1947 年 美国巴丁等发明晶体三极管。
    1948 年 美国迈耶提出原子核的壳层结构模型。中国吴仲华创立叶轮机
械三元流动理论。
    1950 年 美国陈省身提出纤维丛理论。中国黄昆创立“黄理论”,提出
“黄方程”。英美等国将有机磷化物用作农药。
    1951 年 澳大利亚克里斯琴森发明射电干涉仪。美国缪勒发明场发射离
子显微镜,分辨率为 2.5 埃,第一次照出金属面上的单个原子。美国麦克林
托克提出移动的控制基因学说。
    1952 年 美国特勒组织研制氢弹成功。
    1953 年 苏联萨哈罗夫实现氢弹爆炸。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发现 DNA
的双螺旋结构。英国桑格确立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德国齐格勒发明齐格勒催
化剂。
    1954 年 美籍华人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
发电站。
    1955 年 英国制成第一台铯原子钟。美国塞格雷发现反质子。
    1956 年 美籍华人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日本
坂田昌一提出基本粒子结构模型。
    1957 年 苏联科罗廖夫领导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巴丁等提出
解释超导性的 BCS 理论。美籍华人吴健雄实验证实宇称不守恒。
    1958 年 中国制成第一架通用电子计算机。建成亚洲最大的重水型原子
反应堆。美国肖洛等提出激光设计原理。美国范阿仑发现环绕地球有两个辐
射带。
    1959 年 苏联发射宇宙火箭击中月亮,发射月球探测器,首次拍到月球
背面照片。中国制成大型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 25 埃。中国王淦昌等发现反
西格马负超子。
    1960 年 美国梅曼制成世界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美国首次发射飞向金
星的飞行星。
    1961 年 苏联科罗廖夫领导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并返回。美国
发现第 103 号元素铹。法国莫诺提出操纵子学说。美国尼伦贝克首次破译遗
失密码。
    1963 年 美国发现类星体。中国陈中伟成功地施行断肢再植手术。
    1964 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盖尔曼提出粒子夸克模型。
中国华罗庚开始推广应用数学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1965 年 中国王应睐、汪猷等领导的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美国
发射双子星座四号,宇航员第一次离开座舱 20 分钟在空间行走。
    1966 年 苏联自动站首次在月球表面登陆。苏联自动站首次到达金星。

中国提出粒子的层子模型。中国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中的 1+2 的成果。
    1969 年 美国实现人类第一次登月。
    1961—1968 年 美国格拉肖、温伯格,巴基斯坦萨拉姆提出弱作用和电
磁作用统一模型。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彭齐亚斯等发现 3K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970 年 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比利时普里高津创立非线性非平衡态
热力学。
    1971 年 美国柏格等重组 DNA 技术有突破性进展。美国曼里尔利用遗传
工程治疗遗传疾病。美国霍夫等发明微处理机。
    1972 年 美国克那拉人工合成核酸。
    1973 年 美国科恩等发明体外重组杂种质粒技术。
    1974 年 美籍华人丁肇中发现 J/ψ粒子。
    1977 年 美国航天飞机“企业号”首次从母机波音 747 分离试飞,并滑
翔着陆成功。
    1978 年 中国潘承洞等给出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1+2)的简化证明。
    20 世纪 70 年代 美国人工合成一种生长激素基因。人工创造出超级细
菌。
    1980 年 中国向太平洋发射火箭试验成功。
    1981 年 中国王应眯、汪猷等领导的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成功。中国发射一枚三颗火箭试验成功。
    1982 年 美籍华人丘成桐获数学菲尔士奖。德国宣布发现第 109 号元素。
    1982—1983 年 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发现传递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
W±和 Z°。
    1983 年 中国修瑞娟提出微循环的“修氏理论”。中国第一台亿次电子
计算机系统——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4 年 中国发射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并成功地定点于赤道上空。
    1985 年 美籍华人王赣骏成为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美国在一部超级计算
机上发现从未发现过的最大素数 2216091…1。

植物趣闻



           植物欣赏音乐



    植物除了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外,也有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加拿大安大略省有个农民,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小麦试验地里播

放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结果“听”过乐曲的那块实验地获得了丰产,它的

小麦产量超过其他实验地产量的 66%,而且麦粒又大又重。

    50 年代末,美国伊利诺州有个叫乔·史密斯的农学家在温室里种下了玉

米和大豆,同时控制温度、湿度、施肥量等各种条件,随后他在温室里放上

录音机,24 小时连续播放著名的《蓝色狂想曲》。不久,他惊讶地发现,“听”

过乐曲的籽苗比其他未“听”乐曲的籽苗提前两个星期萌发,而且前者的茎

干要粗壮得多。史密斯感到很出乎意料。后来,他继续对一片杂交玉米的试

验地播放经典和半经典的乐曲,一直从播种到收获都未间断。结果又完全出

乎意料,这块试验地比同样大小的未“听”过音乐的试验地,竟多收了 700

多公斤玉米。他还惊喜地看到,“收听”音乐长大的玉米长得更快,颗粒大

小匀称,并且成熟得更早。

    如果能在农田里播放轻音乐,就可以促进植物的成长而获得大丰收,这

似乎不是遥远的事情了。

    美国密尔沃基市有一位养花人,当向自家温室里的花卉播放乐曲后,他

惊奇地发现这些花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栽培的花卉发芽变早了,花也

开得比以前茂盛了,而且经久不衰。这些花看上去更加美丽,更加鲜艳夺目。

    这是一株番茄,在它的枝干上还悬着个耳塞机,靠近它可以听到里面正

传出悠扬动听的音乐。奇迹出现了,这株番茄长得又高又壮,结的果实也又

多又大,最大的一个竟有 2 公斤。原来番茄也喜欢听音乐呢。

    那么,它到底喜欢听哪种音乐呢?人们继续做实验,对一些番茄有的播

放摇滚乐曲,有的播放轻音乐,结果发现,听了舒缓、轻松音乐的番茄长得

更为茁壮,而听了喧闹、杂乱无章音乐的番茄则生长缓慢,甚至死去。原来

番茄也有对音乐的喜好和选择。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听懂音乐,而且在轻松的曲调中茁壮成长。

    甜菜、萝卜等植物都是“音乐迷”。有的国家用“听”音乐的方法培育

出 2.5 公斤重的萝卜,小伞那样大的蘑菇,27 公斤重的卷心菜。

    科学工作者还发现,不同植物有不同的音乐“爱好”。黄瓜、南瓜“喜

欢”萧声;番茄“偏爱”浪漫曲;橡胶树“喜欢”噪声。美国科学家曾对 20

种花卉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噪音会使花卉的生长速度平均减慢 47%,播放

摇滚乐,就可能使某些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植物听音乐的原理是什么呢?原来那些舒缓动听的音乐声波的规则振

动,使得植物体内的细胞分子也随之共振,加快了植物的新陈代谢,而使植

物生长加速起来。



       会“走”的植物



    一株植物,除非有人移动,否则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定居,这似乎是天

经地义的,但是,确实有一些能够“行走”的植物。

    有一种名叫苏醒树的植物,生物学家们在美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都发现了

这种植物的踪迹。这种植物在水分充足的地方能够安心生长,非常茂盛,一

旦干旱缺水时,它的树根就会从土中“抽”出来,卷成一个球体,一起风便

把它吹走,只要吹到有水的地方,苏醒树就将卷曲的树根伸展并插入土中,

开始新的生活。

    在南美洲秘鲁的沙漠地区,生长着另一种会“走”的植物——“步行仙

人掌”。这种仙人掌的根是由一些带刺的嫩枝构成的,它能够靠着风的吹动,

向前移动很大的一段路程。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步行仙人掌”不是从土

壤里吸取营养,而是从空气中吸取的。



           食虫植物



    在我们看来,动物吃植物是正常的事。可是,你知道吗?还有植物吃动

物的。在众多的绿色植物中,约有 500 种植物能捕捉小虫,这类植物叫食虫

植物。你想知道它们是怎样捕食小虫的吗?

    狸藻是我国各地池沼中常能见到的一种水生植物,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