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775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75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一般都在下午举行,不同的举办地点,具体时间又有所不同。酒会进行
期间,客人可自由出入,迟到不为失礼,早退亦无妨。请贴要在两周前发出,
接到请贴的人须签写回执,申明自己是否出席。
    当今世界七大鸡尾酒是亚历山大酒、阿美里卡诺酒、血玛丽酒、菲斯杜
松子酒、牙买加甜酸鸡尾酒、曼哈顿酒和内格罗尼酒。
    漫话啤酒
    如果要选拔喝啤酒“冠军”的话,那么,美国人肯定当之无愧。1980 年,
美国消费啤酒 208.7 亿公升。而德国啤酒在世界各国啤酒中独占鳌头,声誉
最高。
    啤酒是德国人都喜爱的饮料,被称为“液体面包”。德国还被人们誉为
“啤酒之国”。
    德国人对啤酒杯也十分讲究。啤酒杯形状各异,大小不同。但是,即使
是最小的啤酒杯,也比其他任何饮料的杯子都大。有一种啤酒杯,形状和大
小都与长统靴子一模一样,能盛好几公升啤酒,可称得上“酒杯之王”。
    在德国,啤酒杯除了有玻璃和陶瓷的以外,还有象牙的、银的、锡的、
木头的,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制作精致。酒杯上的画更是优美奇特,因此啤
酒杯也是一种深受爱欢迎的旅游纪念品。啤酒杯还成了德人的一种收集品,
目前德国已有啤酒杯收集爱好者俱乐部。
    捷克啤酒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声誉。捷克首都布拉格有“斯塔罗甫拉蒙”
及“甫拉江”等数种牌号的啤酒,最著名的啤酒则是布拉格西南 80 公里的比
尔森市酿造的“普拉斯得罗伊”牌啤酒。它是用当地优质泉水和啤酒花,按
古代啤酒配方酿制而成的。它的味道与浓度都可被誉为世界一流。传说,如
把“普拉斯得罗伊”牌啤酒撒在木椅上,人坐上去时,裤子会被牢牢粘住。
    咖啡琐谈
    喝咖啡,是希腊人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他们喝的是土耳其咖啡,把
咖啡磨成粉状,泡在小杯子里,看起来就像泥浆一样。喝完以后还要喝一杯
清水,把嘴里留存的渣滓咽下去。希腊人每天喝咖啡,要花费很多时间。招
待客人用咖啡,工作累了喝咖啡。他们喝咖啡总是细细品尝,喝一小杯咖啡
花上几个小时是很普通的现象。

    用咖啡待客,是一般埃塞俄比亚家庭比较隆重的礼节。至亲好友或贵客
临门,主人都以咖啡招待。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女主人在煮咖啡时,穿上
整洁的民族服装,披着“沙马”(一种雪白的两端印有鲜艳彩色花边的长披
肩)。煮咖啡的炉子里,炭火烧得通红,火上还燃起香,和煮咖啡的浓郁香
味混合在一起,满屋芬芳四溢,使屋内充满热烈、欢乐的气氛。咖啡煮好后
倒入无把的小瓷杯,女主人双手捧给每人一杯,同时端上炒得焦脆、喷香的
大麦粒(阿姆哈拉语称为“果洛”)和自家烤制的别具风味的小点心。

    第一轮喝完后,女主人在壶中加满水,和剩下的咖啡一起继续煮,煮好
后给大家倒上第二杯。喝完第二轮,再添上水煮,敬上第三杯。一般到三轮
喝完结束。据说如时间充裕,也有喝四轮、五轮的。如果在喝第一杯前另有
客人来到,他当然正好赶上和大家同饮。如他在正要喝第三轮时来到,那说
明他的运气好,也可和大家共饮第三杯。如果新客在大家喝第二轮时来到,
他便不能半路加入,否则会被认为不祥。这时,由女主人专为他另煮,待他
喝完第一杯后,再与大家同饮第二轮。在刚开始喝第一杯时,客人品尝上一
两口,一定不要忘记称赞咖啡的味道,否则主人会误认为你觉得咖啡质量不
好,或是女主人煮咖啡的技术欠佳,而引起不快。这样,你就享受不到第二
轮、第三轮美味的咖啡了。
    美国快餐
    美国人一日三餐并不十分讲究,早晨一般是果汁、牛奶、面包之类。午
餐大都是在工作单位吃的,时间也很短,只有半小时。许多人只是随身带几
片三明治,一只香蕉,冲一杯热咖啡,便草草了此一顿。晚餐是最丰盛的,
也不过只一二道菜,加些点心、水果之类而已。他们最常吃的是牛排和猪排,
一大块牛排总在 3 两以上,血迹殷红,嚼之不烂,但他们视为珍馐。
    典型的美国式饮食就是快餐。近 20 年来,美国式的快餐已经风靡了整个
西方世界。
    快餐店最引人食欲的食品,有汉堡包、热狗、馅饼以及炸面圈。
    馅饼又叫做意大利式烘馅饼。馅是用鸡肉、牛肉、火腿、香肠、葱头、
蘑菇、奶油等作原料搅拌而成。烘烤后皮脆馅鲜。这种馅饼都是现烤现卖。
顾客还可以选择各种自己喜欢的馅皮和配料。
    汉堡包是一个圆面包,中间夹上牛肉饼,有时也配上鸡肉、火腿、鸡蛋
等。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几种不同的汉堡包。
    热狗实际上就是面包夹香肠。热狗的制作方法,仍是以牛肉与猪肉混合
后加些调味品,用绞肉机绞细灌入羊肠,经烟熏以后,再在沸水里烫。所以,
这种香肠在油里一炸就可食用。美国人吃热狗的数量十分惊人,每年大约要
吃掉近 200 亿支热狗。
    美味毛毛虫
    在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南非广袤的丛林草原地带,生长着
一种枝杈繁茂的莫佩尼矮树。非洲大帝蛾最喜欢在这种树的枝丫上产卵繁殖
后代。帝蛾卵初春时节变为蛹,帝蛾蛹贪婪地嚼食树叶,6 周内就长得又大
又肥,长达 4 英寸,背上布满尖利的毛刺和红、黑、黄、白彩色花斑。
    谁也不会想到,这种长相可怕,令人头皮发麻的帝蛾毛毛虫,却是当地
的一种时令风味小吃。当地人给帝蛾毛毛虫取了一个极为好听的名字——“莫
佩尼肉虫”。南非科学家研究表明,莫佩尼肉虫的营养价值赛过油炸马铃薯
丝。莫佩尼肉虫中含有 10%易消化的原蛋白,一顿吃 20 条莫佩尼肉虫可满
足一个成年男子一天对钙、磷、铁和维生素 B2的需要。莫佩尼肉虫的吃法很
多,可油炸、红烧、黄焖,也可生吃或制成肉虫干。油炸莫佩尼肉虫的味道
有点像核桃,莫佩尼肉虫干吃起来好像干透了的陈年牛肉干,但吃过后口中
有点苦辣味。

            忌讳种种

    数字忌讳
    “13”的忌讳
    根据基督教的传说,“13”是个不祥的数字,因为在“最后的晚餐”上,
基督耶酥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吃饭,其中第 13 个人叫犹大,就是他为了 30 个
银币,将耶酥出卖给犹太教当权者,使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所以,西方人
视“13”这个数字为“不祥”的象征。
    星期五的忌讳
    由于耶酥在被处死前举行“最后的晚餐”的那天恰巧是星期五,因此,
西方人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如果碰巧这一天是“13”号又是星期五的
话,就被称为“黑色星期五”,有些人真的会惶惶不可终日,好像真有什么
灾难要降临一样。
    “3”的禁忌
    有些西方人也忌讯“3”这个数字,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是用火柴
还是用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第三个人时,他们往往会面呈难色,有的人
甚至会有礼貌地拒绝。
    他们之所以在点烟时忌“3”,说来有段小掌故。1899 年,英国和荷兰
为争夺南非殖民地而交战。当时还没有什么现代化武器,于是持步枪的狙击
手大显威风。晚上,许多士兵往往因抽烟暴露目标而被对方击毙,而死者则
多为点第三根烟的人。因此,他们认为给朋友或给自己点第三根烟,是不吉
利的事。虽然,这种说法毫无科学根据,但它在西方人中已成了一种忌讳的
习俗。所以,当你为人点烟时,在点了第二根烟后,要不嫌麻烦,把火熄灭
后,再给第三个人点上。
    “4”的忌讳
    由于“4”与中文的“死”发音相近,所以在东方的一些国家,尤其是朝
鲜,不少人把“4”视为预示厄运的数字。在南朝鲜,昔日的旅馆没有 4 层楼,
门牌没有 4 号,几乎什么东西都不用“4”字。一些家庭生了第四个儿子或女
儿,也被认为不吉利,孩子常常受到虐待。在南朝鲜军队中也不用“4”字,
没有第四军、第四师、第四团、第四营、第四连、第四班,有第一、二、三、
五海域而没有第四海域。他们认为,一个部队如果排列为第四,比如第四团,
那么这个部队在战斗中必将失败。
    色彩忌讳
    许多国家都有色彩的忌讳,这是一种有趣的民俗心理。如在举行葬礼的
时候,人们习惯于穿黑色的衣服,戴黑色的礼帽,以及戴黑色的绸巾和面纱,
而不是其他的任何颜色。这不仅仅是对死者的哀悼,同时还在于要蒙过“死
神”搜索的眼光。他们相信“死神”是看不见黑色的。
    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
    巴西人以棕色为凶丧之色,他们认为人死好比黄叶落下,所以对棕黄色
很忌讳。
    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如遇不祥之事,都用蓝衣作为标志。他们还迷信地
认为,如果梦见蓝色的东西,第二天就会有不好的事。

    俄国人认为红色是美丽吉祥的象征,常把红色与自己喜爱的人或物联系
在一起,如“红场”、“红五月”、“红太阳”、“红颜少女”等。与此相
反,俄国人认为黑色是肃穆和不祥的象征,因此,人们通常不喜欢黑猫,认

为它不会带来好运气;谁要是在路上遇见黑猫,谁就会不走运。雨天雷电交
加时,某些人家还要把纯黑色的猫扔出室外,因为按照旧时迷信的说法,这
是雷神在电击妖魔鬼怪,而妖魔为了逃避雷击,便附在黑猫身上,因此,必
须把黑猫扔得远远的。
    食物禁忌
    某些食物在一地是美味,而在另一地却成为禁忌;在一个时代是禁忌,
而到了另一个时代却成为时髦的名菜。
    蔬菜:对西红柿看法的变化是最著名的例子。在欧洲,长达两个世纪之
久,人们一直认为西红柿有毒,不可吃,但到 19 世纪 30 年代,它在美国却
成了包治百病的食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人一直认为胡萝卜只配
作马的饲料,不能上餐桌。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法国人还认为吃土豆会
得麻疯病。几十年前,美国妇女还认为,茄子必须用盐水浸泡后才能吃;蔬
菜要捣成菜泥,吃了才对身体无害;要把黄瓜的头部切下一块,磨出白沫,
才能去掉毒性,否则就不能吃。
    水果:在古代希腊,人们认为吃了水果会发烧。这有希腊古代典籍为证。
在 19 世纪 30 年代,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曾要求全面禁种、禁卖水果。
    肉类: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吃猪肉;伊斯兰教徒和正统犹太教徒则不吃
猪肉,吃牛肉。另外,法国人爱吃蜗牛,日本人爱吃生鱼,一部分非洲人爱
吃白蚁和螃螬,也有人爱吃母牛的乳房、羊的眼睛、鸟类的舌头等等,而其
他地方的人却无这种爱好。
    水产品:伊朗人不吃无鳍无鳞的鱼。
    甜食:当巧克力在 17 世纪刚引进法国时,曾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
它会使人发烧,毒害内脏。
    迷信忌讳
    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忌用猪作为装饰图案。
    英国忌用人像作商品装璜。
    北非一些国家,忌用狗作为商品商标。
    捷克人认为红三角形是毒的标记。
    在匈牙利,如果有人不小心,打破了玻璃器皿,就会被认为是有逆运的
先兆。
    中东人不用左手把东西递给别人,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上厕
所的,是不干净的。
    英美两国人认为,在大庭广众中,节哀是知礼,所以在丧礼中一般不会
大叫大闹。但印度人相反,丧礼中如果不捶胸顿足,号啕大哭,便是有悖礼
教了。
    在中国,将要出阁的姑娘,往往喜欢试穿一下作新娘的衣服看是否合身,
然而在欧美的一些国家却不是这样,婚礼之前,姑娘是拒绝试穿她们结婚用
的礼服的,原因是惧怕即将到来的幸福婚姻会遭到破裂。
    兔子是胆怯无能的动物,俄国人称呼不花钱买票坐车和看戏的人为“兔
子”,认为兔子从自己跟前过去是不祥之兆。在俄国,按照迷信的说法,每
人身边都有两个神灵——左方站着的是凶神,右方则是善良的守护神,因此
至今仍留有这样一些习惯:遇见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问好,学生在考场
上不要用左手去抽考卷,早晨起床时别左脚先下地……
    泰国人认为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对头部有些特别的禁忌。如某人的头

部被别人触摸,会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如用手打了孩子的头,人们便
认为这孩子一定会得病。人们不得拿着东西从他人头上掠过。睡觉时不能头
朝西,因日落西方象征死亡,人死后才将尸体的头部朝西停放。
    英国人很不愿意提到“厕所”这个词,想方设法来回避直接提这个词。
他们管女厕所叫“女士室”,男厕所叫“男士室”。若要去厕所,就有各种
讲法,如“对不起,我要去看我姑妈。”问别人要不要去厕所,就说:“你
要洗手吗?”对孩子,大人也用另一种话来暗示,如“你要去别的地方吗?”
在英国,你如果不理解这些话,就会闹笑话。

           奇异的风俗

    为老鼠建庙
    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可是在印度西部的拉贾斯坦邦,人们
不仅不打老鼠,甚至崇拜老鼠,把老鼠看作神圣的动物加以保护。当地的印
度教徒还为老鼠修建了一座老鼠庙,每月花二三万卢比来供养庙中的老鼠。
这座老鼠庙建于公元 15 世纪,500 多年来,老鼠庙香火极盛。到这座老鼠的
天堂朝拜或参观的人,必须严格遵守庙中的规定;(一)不论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得伤害庙中的老鼠;(二)若是不小心踏死一只老鼠,一定要赔偿一只
用金铸成的同等重量的老鼠赠送给该庙;(三)入庙膜拜时,一定要奉上食
物给老鼠。
    老鼠庙规定,每天早晚举行两次祈祷和喂鼠仪式。在举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