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83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83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装运三次。所以,我要问问你,因为你是聪明人,一切都知道,你像我的

处境时将怎么办?”

    聪明人说:

    “事情再简单也没有了!我先送豹过河。”

    这时笨人说:“但你先送豹时,山羊要吃掉白菜。”

    “对了!”聪明人说,“那么先送山羊过河,然后送豹,最后送白菜。”

    “但在装运白菜时,豹要吃掉山羊的。”笨人说。

    “对,对,应该这么办,你听着,先送山羊,然后送白菜……不,等一

等,山羊和白菜不能留在一起,最好是这样:先送白菜,后……不,这也不

行,豹要吃掉山羊的,你简直把我搞糊涂了!难道这么简单的小事你自己解

决不了?”

    笨人说:

    “大概我自己可以解决的,这里不需要什么大的聪明,我先把山羊送到

对岸去……”

    “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

    “然后把白菜……”

    “你看,你做的,就是我告诉你的!”

    “然后……”

    “以后,以后怎么做?我不也对你说过了吗!”

    “以后我同山羊一起回来,留下山羊,把豹送到对岸,它是不会吃白菜

的。”

    “当然不会吃的!你这才明白啊!”

    “然后我再去运山羊,这样我的山羊、白菜和豹都完整无损了。”

    聪明人说:

    “现在你明白,你没有白来找我吧?你还怀疑,我不能帮助你吗?”

    笨人说:

    “你真的帮助了我,为此我要衷心感谢你,你使我自己解决了问题,这

就是你给我的忠告!”

     忻俭忠等译



         棋盘上的麦粒



           (印度)



    古时候,印度有个国王很爱玩。一天,他对大臣们说,希望得到一种玩

不腻的玩意儿,谁能贡献给他,将有重赏。

    不久,有个聪明的大臣向他献上一种棋子,棋盘上有 64 个格子,棋子上

刻着“皇帝”、“皇后”、“车”、“马”、“炮”等字。下这种棋子,是

玩一种变化无穷的游戏,确实让人百玩不厌。国王就对那个聪明的大臣说:

“我要重赏你。说吧,你要什么,我都能满足你。”

    那个大臣说:“我只要些麦粒。”

    “麦粒?哈,你要多少呢?”

    “国王陛下,你在第一格棋盘上放 1 粒,第二格上放 2 粒,第三格上放

4 粒,第四格上放 8 粒……照这样放下去,把 64 格棋盘都放满就行了。”

    国王想:这能要多少呢?最多几百斤吧。小意思,就对管粮食的大臣说:

“你去拿几麻袋的麦子赏给他吧。”

    管粮食的大臣计算了一下,忽然大惊失色,忙向国王报告道:“照这样

的计算,把我们全国所有的粮食全给他,还差得远呢!”

    说完把计算题列给国王看——
    1+2+22+23+……+263

    =18,446,774,073,709,551,615(颗麦粒)

    1 立方米麦粒大约有 1500 万粒,那么照这样计算,得给那位大臣 12000

亿立方米,这些麦子比全世界 2000 年生产的麦子的总和还多。

    国王脸色铁青,忙问管粮食的大臣说:“那怎么办?要是给他吧,我将

永远欠他的债;要是不给他吧,我不就成了说话不算数的小人了吗?请你给

想想办法吧。”

    管粮食的大臣想了想说:“办法只有一个,你应该说话算话,才能让全

国人民相信您是位好国王。”

    “可是我没有那么多的麦子呀。”

    “请您下令打开粮仓,然后请献棋的大臣自己一粒一粒地数出那些麦子

就行了。”

    “那么要数多长时间呢?”

    管粮食的大臣计算了一下说:“假设每秒钟能数 2 粒麦子的话,每天他

数上 12 小时,是 43200 多秒,数上 10 年才能数出 20 立方米,要数完那个数

目将需要 2900 亿年呢。他能活多少年呢?再说枯燥的生活能折磨人,他这样

下去岂不要短寿?因此我想,他的本意并不是想要得到那些不可能得到的麦

粒,他只是试试我国有没有比他更聪明的人罢了。”

    国王大喜,夸奖道:“看来,至少你比他还要聪明呢!智慧人物治理国

家,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我决定提拔你俩当我的左右宰相!”

      唐麒文雅编写



              不肯认输



    有个棋迷,他的棋技并不高明,却又不肯认输。

    有一天,他硬要和一位高手下棋。一连下了三盘,结果全输了。

    别人故意问他:

    “老兄!胜负如何?大概又输了?”

    他马上大言不惭地回答说:

    “第一盘,他不曾输;第二盘,我不曾赢;第三盘是和局,他又不肯和!”

    有的人输了不肯认输,错了不肯认错,并且文过饰非。这样的人是不能

有进步的。



         掩饰过失的猫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

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被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

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

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

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

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

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佛教大观

     佛教概述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是古代印度北部迦毗罗国(在今尼
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儿子,大致与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同
时期人。
    悉达多出生不久,母亲摩诃摩耶就去世了,他是由姨母波阇波提抚养大
的。他从小接受婆罗门教育,净饭王还为他娶了妻并生下一子。
    悉达多并不沉醉在荣华富贵之中。在 29 岁那年,他有感于人生之短暂,
人世之危险,自己过去的一切都不能让自己获得尘世解脱,于是毅然抛弃王
位继承权,剃除须发,离别妻子,出家修行,来探讨解决世界苦痛的方法。
    出家之后,悉达多曾多方拜师,但他的问题仍未得到解答。于是他又到
雪山树林中独自苦修 6 年,头顶被鹊鸟做了巢,双膝被芦苇穿过去,仍不能
明白心的真谛。他下决心采取更明智的方法来获得答案,就来到了尼连河边,
接受了一位牧女的乳粥供养,然后独自在毕钵罗树(菩提树)下,双腿结跏
趺坐,并发下誓愿:“不成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在这一年腊月初八的晚
上,目睹明星出现而大彻大悟,这一年他 35 岁。
    从此以后,悉达多四处传道说法,长达 45 年之久。他本人也被人们称为
“佛陀”,意思是真理的觉悟者。又因他是释迦族人,成道后人们又称他为
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悉达多先后在印度北部和中部恒河流
域传教,还建起了适应传教的僧团,为教徒制定了基本教义。直到 80 岁那年
他在拘尸那迦城跋提河边的两棵娑罗树下汩然入寂。随着佛教的传布,释迦
牟尼由历史性的人物而逐渐被神格化了,直至成为最高神。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佛经上说,他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实
现了 48 桩大愿。他左手持净台(又称莲花台),右手作接引形状。据《无量
寿经》、《阿弥陀经》等佛典记载,只要一心不乱,长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临终的时候,佛就会出现,前来接引,随即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他的身上佩

天时期将它的发音定为“万”)还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清净光佛、欢喜
光佛、智慧光佛等名号,也都是信奉之人常常念诵的。
    活佛
    活佛在藏语中被称为“朱古”,意思是神佛化现为肉身。通常被用来称
呼大喇嘛死后,根据转世制度取得寺庙领袖地位的继承人。
    藏传佛教寺院为了解决其领袖的继承问题,采用佛教灵魂转世,生死轮
回的说法设立了一种转世制度。最初始于 13 世纪的噶举派。到格鲁派(黄教)
兴起后,因该派禁止僧人娶妻,也采用转世制度来解决宗教领袖的继承问题。
凡活佛死后,寺院上层通过占卜、降神等宗教仪式,寻觅在活佛圆寂之时而
同时出生的若干婴童,从中选定一个“灵童”作为活佛的转世,为了避免灵
童人选被上层集团操纵,清朝于 1792 年规定用“金瓶掣签”的方法处理藩院
(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注册的大活佛(达赖、班禅等)的转世,以防
舞弊现象。其他中小寺庙稍有声望的喇嘛,则可自行寻找转世灵童。因此也
就出现了众多的大小活佛。

    生死轮回
    生死轮回是佛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认为,众生死后,其灵魂可
以转生;而转生的形态,取决于人们生前的行为。行善者得善报,进入三善
道,即天上(三界二十八重天)、人间、阿修罗(大力鬼神,统率夜叉罗刹
等);行恶者得恶报,进入三恶道,即畜生(牛马羊豕和一切虫鱼禽等)、
饿鬼(孤贫潦倒、常受饥渴痛苦之鬼)、地狱(地下牢狱倍受折磨之处)。
这种因果报应,尽管存在着等级区别,但因所受报应者即使进入天上,毕竟
还未到达涅槃解脱的境界,仍在三善、三恶这六道的生死世界中犹如车轮回
旋,循环不已,流转无穷。佛教的这种生死轮回说,无疑属于唯心论的宗教
杜撰,但也含有劝人为善的积极成分,同时也构成了一种促使佛教徒修行佛
法、永远摆脱痛苦的动力。
    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又称净土、乐邦,是佛教徒所信仰的没有任何痛苦的理想世界。
    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认为世俗众生通过修行、念佛,到死时,就可以
转生到净土——佛所居住的地方,因为佛有无数,所以净土也有无数。其中
阿弥陀佛净土、药师佛净土和弥勒佛净土都是中国佛教徒所信仰的三大净
土。据佛经记载,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建筑都是由金、银、珊瑚、琥珀等
七种宝物构成,生活在这里的人吃、穿都随心所欲,都具有超凡的智慧,相
貌也不同世人,虽有身体之形,却虚无骨肉,他们没有任何痛苦和烦恼,都
能向佛所指引的正道上走。
    禅宗
    禅宗,相传是由南朝时来华的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所创立的。因为他用“禅
定”(即集中精神,专注一境,静想妙理,自悟佛法)来概括全部佛教修行
方法而得名。自达摩成为东土初祖后,传其衣钵的有二祖慧可、三祖僧璨、
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五祖以后,禅宗分为北宗、南宗两派。北宗因强调渐
悟,趋于衰微。南宗强调佛性本有,觉悟不需借助外力,不必读书,不必礼
佛,不立文字,顿悟即可成佛,故其影响日益扩大,跃居为禅宗的主流。禅
宗还传到了日本和朝鲜。

           佛的诞生

    谈到佛的诞生,还得从印度这位青年王子悉达多说起。他是一位老国王
的儿子。老国王唯一的希望是儿子能成为他的继承人。因为老国王总是对他
儿子的生命能否长久感到惶恐不安,所以便求教于一位神仙,要知道他死的
时候,儿子能否登上王位。神仙指示他说,悉达多将成为和尚。国王一想到
这一点,便诚惶诚恐。他想,只有让儿子高高兴兴地生活,让他远离世间一
切可以导致他摈弃世上繁华与乐趣的东西,才能使他将来不愿当和尚。
    许多年中,悉达多生活在温柔富贵之中,穷奢极欲。同时,对他进行精
心的教育,这一切教育有益于培养他高尚的情感。他和一位年轻美貌的公主
结了婚,和她一起生活,他很幸福。他什么也不缺少。在他的生活中,老国
王总是小心翼翼地提防他不要产生一些不应有的想法。虽然他拥有世界上最
美好的东西,但是如果缺少点什么,也会感到惊奇。悉达多住在金屋之中,
他过着与宫墙外边人完全不同的生活。宫墙外边的生活强烈地吸引着他,他
情不自禁地想了解它的情形。

    一天,悉达多终于说服了他的家庭教师,陪伴他走出了王宫。他们走过
街道、广场和原野。这位纯洁的王子对见到的东西和人都饶有兴趣。社会上
各阶层的男女老幼,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天以后,他还想出去走一走。他和家庭教师走出王宫,谁也没有发现
他不在宫中。他愈是了解外界生活,就愈加感到心情舒畅。在那变幻莫测的
世界中,充满了斑谰的色彩,生机盎然而且有各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
奇事。当他沉浸在使他心潮澎湃的新的感情的浪涛之中时,他仿佛感到身上
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当他连续看见了三个人之后,便改变了他在王宫外
边逗留时形成的美好印象,第一个人骨瘦如柴,衣衫褴褛,靠在一堵墙上,
向过往行人嘶声乞讨;第二个人是个驼背,白发如霜,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
上面的皱纹密密麻麻,他艰难地爬着;第三个人躺在地上,好像在睡觉,但
是两眼圆瞪,直勾勾的,四肢僵挺挺的,他的生命之火已经熄灭了。
    悉达多十分悲伤,问过家庭教师之后,才知道什么是乞丐、病人和尸体。
    他再也不愿意到外边去了。几周之中,在宫内他远离其他的人,只是一
人独处,默默思考,忧心忡忡。他发现了贫困、疾病和死亡的真谛。
    经过几个月的思考之后,他决定去当和尚。他唯一的希望是有个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