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覆唐 >

第13部分

覆唐-第13部分

小说: 覆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察觉到韦后并不打算理睬;窦怀贞索性不再有任何隐藏;竟是直接从袖管中抽住两张奏折;对着那工部尚书张希;道:“此为你二人收授贿赂之凭证;与时间地点数量;均有记录;你要不要看?”
张希气极;却也一时无话;他怎也没想到这窦怀贞是有备而来;看来他是想暗算自己并非今日才有之意。心中暗恨;张希倒也别无他法;大唐刑吏:凡持身不清者;不足以治天下;不足以入阁。所以仅窦怀贞手上地那奏折;倒也完全可以绝了张希和裴谈地出阁之路。
一时;除了宗楚客;便连韦后也是诧异万分。这窦怀贞;竟真地带有凭证?
宗楚客回身看了窦怀贞一眼;他其实早就猜测窦怀贞是太平公主地人;只不过此人一向行事隐秘;而自己又抓不到他地任何把柄;所以倒也未曾真正为难过他。不过在此时节;他是不是太平公主地人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地是;他挡了他地路。
宗楚客微笑;看了窦怀贞一眼;道:“窦御史有心。”语带嘲讽之意;人人知晓:“想必窦御史是原本便打算在今日早朝时便参张尚书与裴尚书二人地吧?”
窦怀贞奇怪;他不明白宗楚客地意思;但仍是点了点头;道:“不错。”
宗楚客又是一笑;他笑起来的时候让人觉得很是莫测高深:“仅凭中饱私囊此罪;怕是不能让两位尚书伏诛;不知窦御史可还有其他罪证来参张尚书与裴尚书?”
窦怀贞大觉莫名;他更是不明白宗楚客究竟是何意图;难道宗楚客便不知自己只是为了阻止那二人拜相?阻止他二人拜相;仅这一项小罪便可奠定。奇怪着;窦怀贞也便道:“并无;本官只是想在此早朝时节点醒二位尚书;莫以恶小而为之。”
宗楚客不予置评;他知道韦后投向自己嘉许的目光;他也知道韦后对自己的信任。所以他极为平淡的点头道:“莫以恶小而为之。好;好一句莫以恶小而为之。”说至此;宗楚客却是话风一转;似是窦怀贞此言实在是滑天下之稽;愤然道:“窦御史居然也懂得莫以恶小而为之!这倒真让本官侧目!只是不知;在窦御史行那些圈党营私;结朋营党;污蔑忠良之事时否记得有此莫以恶小而为之?!”
窦怀贞脸色大变;连连指着宗楚客:“你;你这是在污蔑!宗尚书此话是何意?可当知在朝污蔑朝廷御史是何等之罪?”
宗楚客冷笑不已;竟然也从袖中抽出一张奏折;面朝新皇帝:“启奏陛下;窦怀贞此人;实是大奸之人;他以己身御史之便相胁吏部王侍郎;兵部张议丞等人投其门下;图谋不轨!臣连日彻查;有此凭证;望吾皇明鉴!”宗楚客口中的吏部侍郎;兵部议丞;其实都是韦后的人;这点;殿内百官大都知晓。但;偏生谁也无法反驳。而至于宗楚客手上那张奏折;又有谁敢去检查那是否为窦怀贞的罪证?
步步为营;巧设圈套;连消带打;反攻其要害。宗楚客此人;倒确实无负太平公主之赞赏。
看着已经渗出了些许冷汗的窦怀贞;宗楚客又道:“据我所知;当朝御史持身不正;那此御史所弹劾之人;理当再议。”说罢;宗楚客噤声;不再言语。他已经十足做好了这戏;也当然为张希与裴谈平了反;接下来;该如何断定;也就是韦后的意思了。
果然;韦后在宗楚客说完之后;面带微笑;她暂时不想开罪窦怀贞;换而言之;也就是还不想与太平公主彻底闹翻;那不是她本意。所以韦后也便见好就收;挥手示意退了下去之后;韦后佯怒:“成何体统?你等俱为我大唐之栋梁;如此不辨黑白便相互攻奸。实在是太过不该!”顿了顿;韦后放缓了语气;道:“当此时刻;先皇新丧;百事待举;正是我等齐心之时。望你等好自为知。分清孰轻孰重……”说话之时;韦后的目光是放在薛崇简身上的;话中似是另有他意。
阿奴注意到了韦后的神色;刚要去提醒皇上宣布任命三位宰相之事;却又有人站了出来;直接言道:“臣以为;先皇大丧之日;实不该一任三宰相;还望皇太后深思。”
说话之人;又是陆象先。韦后看着陆象先;心头暗恨;她在想着当着这百官之面;是不是真的有杀鸡敬猴之必要?但没等她做决定;一连又出来十余名官员;皆是附议陆象先之话;认为陆象先言之有理。
韦后大恨;看着那台下跪着十余人;她实是无奈。无奈之间;韦后便又想到了她的智囊;宗楚客。待看到宗楚客也是皱起了眉时;韦后知道;确实有些麻烦了。这十余官员;都是各地前来述职之人;她总不能尽数杀了。
宗楚客还在想着对策;但很快;他知道他不必再去想了;因为大局已定。
随着薛崇简的出面;太平公主一党在看到二王爷站出来表示也不赞同任命三名宰相之后也都随其身后;一一表示附议。
局面彻底失控;韦后发觉即便是如今;她也依然不可能随心所欲。
随即;临淄王李隆基也站将出来;而分封外地的诸王在看到李隆基的立场后;稍稍犹豫了番;也都随在李隆基身后。大唐;到底还应该是他李家的大唐。
第二十五章 准奏
当年;皇上为自己的母亲所废。一向锦衣玉食的韦后也便从那时起;随着被废的皇帝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人生。是的;她曾经风光过;贵为后宫之主;母仪天下。但她也潦倒过;曾被软禁;更被放逐出京。后来;虽是又回到了京城;又再次母仪了这天下;但韦后却怎也忘不掉她那些被流放的生活;一次次的噩梦;让韦后深深的知道她所处的位置看似无尽风光;但其实最为凶险。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韦后便意识到仅仅尊容是不够的;仅仅有个无限荣耀的身份是不够的;她需要权势;需要至高无上的权势;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让自己活的更好。
皇帝对自己的百依百顺;让心性大变的韦后确实有了培植自己势力的机会;所以她抓住了机会;她疯狂的索取;向这皇宫索取;也向这天下;向这大唐江山索取。失而复得的东西;韦后是不会再失去的。
到今天;她已经感觉到自己将要成功了;自己将要握尽那天下的权势;如当年阿武子般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必丝毫担心自身之安危了。只有一步;只差这最后一步;韦后不甘心;她还不想放弃。
明显察觉到了韦后阴沉不定的神色;宗楚客当然深知韦后心中所想;他也不甘心;也不甘心那在这最后一步之间停止前进的脚步。但他还有理智;他比那已然乱了心性的韦后更知道今日此时;那一步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踏出去;也实是踏不出去的。所以此时的宗楚客虽仍是那般自信握握的神态;但其实心中已然泛苦。看着殿中央跪着的许多人;宗楚客当然知道;韦后若是一时不智;那他们不仅仅是要迎接后来的狂风暴雨;甚至是要面对那被这狂风所吹散;那暴雨所湮灭的可能。
只怕韦后一时不智;只怕韦后一时冲动。
韦后深深的吸了口气;看着面前跪着的许多人;她多想下道格杀令;凡阻她脚步者;杀无赦。但她不能。她也知道她不能。因为失去过;所以她比任何人都要在惜她今日的地位;她今日的权势。
便是一瞬间;韦后似是苍老了许多;微显无神的眼睛看了宗楚客一眼;终归还是看懂了他脸上的无可奈何;终归还是看透了今日局面。所以她尽量使得自己看起来十分平静;强自抽了抽嘴角;笑道:“众卿家所言有理。今日实是不该径任三名宰相。”摆了摆手;向阿奴打了个眼色;阿奴已是面色发白。但他仍垂下了头;在新皇帝耳边轻声言了几句。
但;怎奈新皇帝更为不堪;初次上朝的他何等见过如此场面?耳边阿奴的话他甚至一句也没有听到。在阿奴说完后;新皇帝竟然起身;一脸茫然之色:“什么;你说什么?”
阿奴愕然看着新皇帝的反映;大觉莫名。无奈之下;只得求助般看了韦后;韦后在看向新皇帝和阿奴之时;面带恨色。但转眼;却又换上了笑颜;今日;她不能再在百官之前丢失面子。
轻轻沉吟了两句;韦后终于开口;道:“怎奈新皇年幼;若不得几位贤才兼备之臣工辅助;怕会误了大事。”此话说罢;韦后恢复往日威仪;肃然道:“诏;兵部尚书宗楚客;加任同平章事;另;领辅政大臣之衔!”看了眼那殿中央仍跪着的大臣们;韦后又加了句:“此事便如此作罢;众卿家不得有议。”
以陆象先;窦怀贞二人为首;率先应命起身;随后十余名大臣也俱都领命退回班中。但薛崇简与李隆基却仍自跪在那大殿中央;并无起身之意。
薛崇简未起;太平公主一系大臣自然也都随在其身后并未起身。
李隆基未起;他地兄长李宪;以及平日里与他交好地几位皇室子弟也是未起。
韦后暗恼;她怎地不知道薛崇简之意?她又如何不知那李隆基乃是太平公主最为喜爱地侄子?所以她绝不愿静候接下来所将要发生之事。
冷哼一声;韦后似是动怒;清声道:“不知左前卫大将军与临淄王;可是对本宫之命有所异议?”左前卫大将军;乃是薛崇简现领官职。
二人齐声道不敢;随即相视一眼;互相看出了对方眼中那自荐之意;同时;也一起开口道:“臣(末将)只是觉得;新皇毕竟年幼;怕是宗尚书一人能力有限。”话说至此;薛崇简与李隆基二人也都察觉对方也在开口。便同时收了声;又是相互看着。
李隆基轻凝眉头;以眼神示意薛崇简且勿再言。但不知为何;一向对他尊重有加地薛崇简在此时却是一脸坚决。见此;李隆基心下感动;微微苦笑;却不再与他相争。
薛崇简看着韦后;神情严肃;道:“况且;宗尚书已领宰相之职;再来辅政怕会太过劳累;分身无术。”
淡淡看了眼太平公主这二儿子;韦后冷笑。他到底是不敢如何。如此这般想着;韦后却也扫了眼宗楚客人。宗楚客会意;微笑道:“牢大将军费心;如此时节我等应当为大唐鞠躬尽瘁;且不说只是劳累些;便是粉身碎骨本官也定会全力以赴!”
对于韦后;薛崇简也不过只是有几分忌惮。而于这韦后榻上之宾;薛崇简却是根本不曾将他放在心上;不屑之色溢于颜表。他甚至根本未看宗楚客一眼;又道:“皇后娘娘明鉴;并非末将对宗尚有任何猜疑之心。末将乃是一介武夫;虽不懂政事;却也深知这李家的江山自当应有李家的人辅佐。若是宗尚书一人独大;末将恐怕日后会有后患。”
一介武夫;好一个一介武夫。对薛崇简如此装浑作楞;李隆基心中大为赞服;他实在没想到这崇简原来也是这般的不简单。不过提到一介武夫;李隆基却是暗暗发笑;崇简若是武夫;那这殿中之人也都是武夫了。
对这薛崇简的充浑;韦后暗恼;但却也不好直接辩驳;毕竟;这武夫说的话也是条条有理。韦后微笑;面无异样:“莫非本宫不算是李家之人?”皇太后摄政;这是早便宣布决定了的。
薛崇简似是知道韦后会以如此作答;当下忙垂头应道:“末将不敢;只是太后摄政;却不辅政;这两者可不尽相同。”
韦后一怔;她以前是知道太平公主这个儿子的;但她听到的都是关于此人的风流韵事以及那传闻中的龙阳之好。所以她只道此人根本便是纨绔世子。丝毫未曾将他放在眼里;未曾想;今日竟会有如此口舌。韦后细想之下;便也了然;他的这番话;怕是太平公主教的吧。
又是一笑;韦后刚要开口去言那辅政与摄政其实本为一体。但薛崇简身旁那临淄王却没给她这机会;甚至没等她开口;临淄王李隆基便迎合薛崇简;道:“薛大将军言之有理;臣深以为然。”言语间;于薛崇简那赞叹之意丝毫不加掩饰。
韦后再笑;摆手又要开口。但李隆基身后一人却又抢先开了口:“臣;也以为薛大将军所言极为;太后理当如此。”
理当如此;这四字说的何其放肆!但偏偏此人便如此说了出来;他甚至连眉都不曾皱;李隆基回头;向此人报以感激一笑。是他兄长;李宪。
李宪其实本不打算参合这韦后之乱的;但他素来知道他那三弟一向胸怀大志;意在匡扶天下;且才能远胜自己。所以他对他那弟弟一向极为尊重;虽不明为何在此刻他那三弟与韦后如此针锋相对。但他依然站了出来。做大哥的;若连自己亲弟弟都不帮;那他又该帮谁?
幼小之时;他兄弟父王落难之时;他们兄弟几人相扶相携之景;谁也不敢忘却。
接连被人打断自己之意;又有那理当如此这放肆之言;韦后终是觉孰可忍;孰不可忍也。便是相王如何人脉丰厚;便是太平公主再喜欢她那侄子;韦后都觉得今日大有必要杀一杀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一把威风。
所以韦后收起了那丝本就不该存有的微笑;冷然看着殿中那些人;看着那群弱冠之年便想与自己争锋的小子。
她确实没将这几个小子放在眼中。
但;随着一声轻咳;韦后再也不能如此心平气和。甚至她已经凤眼微眯;脸显了煞气。
是李隆基与那李宪之父;是相王李旦轻咳了一声。可奇怪便在;李旦咳后;他并不曾出面;而是他身旁一花甲老王爷径自走出班列;只是对韦后恭身;却不下跪。
“太后啊;这江山到底还是老李家的。”老王爷只如此一言;便随即闭目;似乎是在想些什么。但却无人敢在此时插口;韦后也不敢。过了一会儿;这老王爷才缓缓睁开了双眼:“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前些日来曾有来信;问我如今这朝上是谁人做主。我说;自然是李家之人;他这才宽了心。”
老王爷似是在胡言乱语;但不仅韦后心神一凛;还有那宗楚客也是显得有些不安。
前些日里;虽早已掌握了长安各处兵力的韦后依然从各地抽调了数万大军聚在长安附近;所为何事?为的;便正只防那焦王;也就是这老王爷那不成器的儿子!
听觉宗楚客叹了口气;韦后心知他的意思。看来;今日不仅是一步进不得;甚至反而须得退这一步了……
大觉沮丧的韦后不再言语;心中却是如此不得安宁。
一柱香的时辰;太极殿中再无任何一人说话;甚至连新皇帝也察觉到此时殿中那弥漫着烟火的杀伐之气;端坐着;动也不敢动。
韦后到底非常人;不然她也不可能在被放逐之间仍鼓励自己的丈夫;也是就是刚已逝世的皇上。不然她也不可能苦捱了那些年的流浪生涯而依然能够获得如今权势。所以在她看到那把椅子上端坐着的新皇帝;也就是她的儿子之时;她终于稍稍恢复了从容。
“皇位在手;大事可图。凡事可忍。”宗楚客先前劝戒之言;让韦后又有了些许的信心。所以她便也不再犹豫。退一步;有的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跨一步。
“准奏。”韦后摆手。如此言道。
(我要书评和推荐……)
第二十六章 匍匐
张宏是怎样嘱托薛崇简与李隆基的;太平公主并不知情。而之所以要崇简和隆基听张宏之意行事;是因为太平公主更想知道;这麻衣少年除了拥有强悍的分析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