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110部分

顺明-第110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付我,那就去死吧!
    李孟遇刺这件事起突然,解决的也是迅速,胶州城内只是有些风传,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不过第二天,李孟就率领大队人马离开了胶州城,去往逢猛镇他的李家庄园居住。
    死士,这只不过是不怕死的刺客,能不能经受住拷问就不一定了,锦衣卫几百年的手段积攒下来,委实是有过人的地方,黄平乍得信用,自然是十二分的表现,当天晚上就把问出的口供送到了李孟地手中。
    指使刺客的人是曹州总兵刘泽清,这也是刘泽清的常用手段,若是不能明刀明枪的动手,那就派刺客暗杀。
    山东巡抚,巡按衙门的几名官吏都是因为讥刺或者是参劾他横行乡里,为官不法,被他派人暗杀,刘泽清纳名妓为妾,也是派出杀手把从前和这名妓有所往来地士子一一杀死,手段残酷之极。
    和李孟地冲突,双方皆是拥兵大将,而且李孟精兵强将,十几日之内把他在东昌府内的兵马全部打垮,身后又有重臣撑腰。明面上是得罪不起地,但山东本就不是富裕之地,登州还有一名丘总兵,两总兵一参将,这山东境内隐隐有一山不容二虎的意思,一家要发展,另一家必须要除掉。
    刘泽清粗鄙之人,也不像李孟那般懂得用私盐牟利,只能是依靠田地田租养兵,可李孟已然是控制住了青州,莱州,登州几府的豪强,刘泽清的地盘已经是被圈住了,无法向外发展,凡是争斗,意气之争不过转瞬就能平息,而这利益之争,却是不死不休,何况两淮盐商主动找上门来,给他眼前展开了一幅私盐大利的前景。
    李孟在沿海盐场根基已深,不把他杀死,根本不能夺取这些盐场,这也是今日这刺客的由来。
    黄平锦衣卫世家出身,对这种事情自然是熟门熟路,很快连如何混进胶州城中都是查了清楚,当日那位做说客的赵翁进城的时候,这名刺客就是作为随从跟进来的,谁也没有注意到出城的时候少了一人。
    而且胶州城因为迎接八方客商,一向是门禁不严,只要是路引完备,根本不会有人太多人来注意,这才是被刺客从从容容的混了进来。
    当晚,李孟就是和黄平谈至深夜,谈后就召集手下准备去逢猛镇居住,身边的破绽委实是太多,这也怪李孟行事处处和同时代其他人相差太多,让黄平看着莫测高深的地方实在是多不胜数,而且效果都是极佳。所以他觉得这胶州城和李孟的防卫虽然是疏漏,没准李孟那边还有些别的厉害手段,自己新来之人也不敢贸然的说话。
    李孟却是苦笑,白龙鱼服,想必说得就是自己了,还好,自己为了在战场上不必为负担甲胄疲惫,每日都是套着半身的板甲,不过,若不是当日自己反应快,身体侧身闪避,怕也是被这短刺刺透了。
    拷问出来刺客的口供,确认无误之后,那刺客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这等事也不可能和刘泽清打什么官司,而且那赵翁确实是来给双方讲和的,这刺客只不过是对方准备的第二条路。
    到逢猛镇,却有一个好处,在这个小小镇子上全是胶州营的士卒,那些居民也都是熟悉的不能在熟的人士,外人根本无法进来,即便是安全措施不完备的状况下,也不会担心出什么问题。
    这件刺杀的事情就好像是湖海之中的一点水花,转瞬间消失无踪,两淮盐商在山东的代表和子弟,在赵翁回去后,耽搁几日也就踏上了归程。刘泽清那边安静异常,而且人也是本份了许多,倒是让山东巡抚颜继祖在下属面前连连感叹,说是曹州刘某终感大义,不再跋扈了。
    胶州营这边没什么太多的反应,也是一应如常,只是在发生刺杀那事情的三天后,李孟率领几百人马,带着几十头犍牛来到了灵山盐场的那处私港,黄平已然被提拔成了王海的副手,也算是胶州营之中不大不小的传闻。
    但站在港口边的众人谁都不关心这件事,因为眼前将要发生的,让胶州营每个分子都是兴奋异常。
    “火炮来了!”
    正文 第一百九十五章 炮不是越大越好
     更新时间:2009…2…21 11:52:00 本章字数:3553
    崇祯十年的五月、六月,崇祯皇帝接纳了杨嗣昌等大臣的意见,决意把剿匪改为招抚,命令熊文灿主持此事。
    而李自成和张献忠两部以及陕西河南民军,依旧是在陕,晋,川,豫,南直隶各处流窜活动,和官军互有胜负,压根看不出有一点被招降的意思。
    在关外的东虏女真,则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草原之上,东蒙古各部被皇太极或者是拉拢,或者是打垮,愈发的壮大着女真的实力,所谓的蒙古铁骑在女真八旗的面前,表现的连明军都不如。
    这些都是大事,不过对李孟来说,眼下最大的大事就是不远处船上卸下来的货物。
    几百年的时空差距,不光是饮食服装的不同,古今差别,是在极为细微的地方,不过李孟却在不远处的船上看到了些令他诧异的东西。
    用千里镜看去,能见到不远处那艘大船上面,水手们聚集在一起用滑轮把一尊大炮吊起来,缓缓的放下,大船外面有几艘舢板,舢板上也有几名水手,小心翼翼的把放下的炮身调整方向。
    在李孟的身边站着一名郑家的头面人物,也是当日在南京城一同在眉楼呆过的人,满脸陪笑的在李孟身旁,解释说道:
    “好叫将军知道,这六门火炮是在澳门由那些番鬼工匠制造的,而今朝廷所谓的红衣大炮也未必比这些强出多少。”
    “这是多大的炮?”
    听李孟突然这么一问,这名郑家的头目一愣,随即就反应过来,禁不住心下赞叹,心想这李将军果然非凡,这多大的说法,要不是自己当年在福建曾经和番鬼打交道多次,,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当下笑着答道:
    “两千斤的,我们当家的已然在船上用这种大炮,在海上无人能敌,小人老叔说,大人既然要,郑家就要给大人置办最好的。这大炮每尊可要将近四百两银子呢!”
    说完这句话,那郑家头目却嬉笑道:
    “倒是让大人笑话了,小人从前却是管帐的,这几千两银子觉得不少,总要拿出来说说。”
    李孟冲着他笑笑,放下手中地千里镜,已经有一门炮运送到了岸上,李孟手下近百号人已经全都堆在岸边。有人把绳索套在炮耳上,也有人用早就准备好的木箱车准备垫在下面,郑家的水手们也有几十人在那里帮忙。
    吆喝声喊成了一片,绳索的那头套上了六头犍牛,炮身滚到木箱车上,有人驱动犍牛,那大炮却没有动弹。站在岸边的陈六子大声的命令,二十几个人上前推着那门炮,犍牛嘶鸣,壮丁吆喝,这炮才慢慢地开始移动。
    那郑家头目观察李孟的脸色,想看看李孟对这几门炮有什么看法,这六门炮郑家自以为是找到的最好的火炮,而且在澳门的那些洋人们也说,欧洲目前最好的火炮也就是这个档次的炮。
    这六门炮都是洋人工匠铸就,品质自然是放心。而且郑家在南洋这些港口的面子极大,对方也都是尽心地置办。
    可这“最好的炮”却没有在李孟的脸上博得什么笑容,这头目心中禁不住有些郁闷,却见李孟拿着千里镜又是朝船上的方向看了几眼,转头询问道:
    “这六门炮都是一众规格吗?”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李孟心中叹了口气,眼前的这二千几百斤的长炮,比起现在在军队里面见到地火炮都要粗大不少,可六头牛,几十人的人力还只能是这么一步步的拽动。速度极慢,在战场上能有什么作用。
    这火炮卸下船的时候,也没有什么附带的架子轮子之类的东西,还要自己这边配置,眼下估计也就是这木箱车。也是笨重的东西。
    战场之上。机动力乃是关键,这大炮威力虽大。可要是这么缓慢移动,那就只能是累赘了,这种大炮看来只能适用于要塞之上,可自己根本没有在胶东之地修建要塞的打算,李孟摇摇头,心想这件事也怪自己,只说买炮,却没有具体的参数,郑家尽心尽力,也不能说是错了。
    李孟回头看着被他叫来的邓格拉斯,开口询问道:
    “你在西洋地时候,部队里面用的是什么炮?”
    邓洋人看见这火炮却没有胶州营众人这么兴致勃勃的,不过此人甚是圆滑,虽然不耐烦却不表现出来,也是装出一幅蛮有兴致的表情,听到李孟询问,他连忙躬身回答说道:
    “回禀大人,部队里面应该是用的……一千斤以下的。”
    西班牙和大明的度量衡肯定是有所差别,这位邓洋人在心里显然是换算了一下具体的单位,才给出了这个模糊的单位。
    没有具体的单位,那就不能确定具体是那种规格地火炮适合陆战,山东到澳门来往需要的时间很长,难道让郑家这么一趟趟的折腾,把所有规格的火炮都买回来,然后自己挑出合用的。
    这邓洋人充其量也就是个雇佣军出身,不可能要求他样样精通,原本很是兴奋地心情顿时是低落了不少。
    边上郑家地那位头目可是人精,察言观色的本事颇为高强,尽管李孟脸上神色淡淡,却也被他看出来情绪不高,不过这位郑家头目也有补救地手段,心中感叹郑鲨老爷子高瞻远瞩,几门不要钱的炮未必就能讨好李孟,这判断果然不假。脸上却堆着笑说:
    “这次这火炮算不得什么,郑家还预备了一样大礼送给大人。”
    李孟对这大礼可没有什么兴趣,无非是金银女子而已,和郑家的关系也要保持好,当下笑着说道:
    “贵方的心意,本官心领了,最近盐田出盐颇多,每担就给贵方减去一钱的价钱,这两月都是如此。”
    话虽然说的市侩,可按照郑家买盐的这个数量,差不多也是几倍这次火炮的价钱了,听到这话,郑家的头目更是明白,己方的火炮并没有让对方如何的动心,他只是转身跟自己的手下连声的招呼说道:
    “快请那几位上岸。”
    李孟在边上听着,果然送来的是人,心想南京城果然是***无边,这次不知道又是谁家的头牌,李孟如此想法,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式是也。
    装运火炮的大船虽然不能停靠在这简陋的小港口之中,不过小几号的船只问题却不大,早就有几艘船停在那里,不过胶州营的众人看到了,还都以为是这次郑家人乘坐的客船,也就不甚在意。
    那边第三门炮也都是被装运上岸了,陈六子已经是领着身边几名军官亲自下去动手了,除却李孟和邓格拉斯之外,其余的胶州营上下可都是兴奋异常,这炮在时人笔记之中可都是被称为“神器”“一炮击出,糜烂十数里”的强大武器,算是武人们心中最强悍的东西了。
    胶州营虽然士卒精锐,不过因为和外面没有什么比较,自我判断总是偏低,可有了这炮之后,精气神明显有所不同,人人志气高昂。
    一名骑兵从远处远远的赶来,身上穿着的是传令兵的符号,而且也是王海手下的亲卫,大家都是熟识,外围的人简单询问之后就放了进来。
    那名传令骑兵走到跟前,行过军礼之后,沉声说道:
    “大人,是济宁青盐事。”
    李孟听到“济宁青盐”几个字,冲着边上的人一挥手,和那位郑家头目说了句告罪,不管是胶州营的人还是郑家的人都知道李孟这边有要事要谈,纷纷的闪开,李孟的十余名亲兵则是闪开后,在远处围成了个***护卫。
    那名骑兵从怀中掏出两封信,恭恭敬敬的交给李孟,李孟打开,仔细阅读之后,跟身边的一名亲卫要来了火漆给信封口,交给了那名骑兵,开口说道:
    “快马送到济宁去吧,就按照预先说的办理。”
    那骑兵也不多言,行礼之后又是上马急匆匆的去了,此次火炮送来,对于胶州营来说也是大事,对方又有一名头目前来,李孟总要一门门点验了才算是尽到了礼数,他这边刚要说话,却听到不远处的那艘客船处一阵吵闹,阵阵喝骂的声音传来:
    “朗朗乾坤,你们这等海寇到底要做什么,莫非不怕王法了吗?”
    “好汉,好汉,在下家中还有些积蓄,也有几个有钱的亲朋故旧,只要放我们回去,一定重重的酬谢。”
    “说这个无用,要是勒索钱财或者杀戮我等,在海上就早动手了,做这等妇人之态白让人笑话。“
    这句话之后,倒是没有人扯着嗓子喊了,不过妇女和孩子的哭喊却是怎么也止不住,听到这种声音的李孟倒是愣住,这可不是自己预想的所谓美女,只是在这客船上明显是一大家子人的样子,莫非这个就是送给自己的大礼,这是怎么讲。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六章 孙和斗
     更新时间:2009…2…21 11:52:00 本章字数:4756
    正纳闷的时候,就看到那客船的踏板又是放了下来,三名儒生打扮的人从踏板上走了下来,三个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前面两个人满是愤怒和惶恐的神色,倒是身后的那位一脸沉稳。
    这三名儒生下船之后,几名郑家的家兵拿着刀剑跟了下来,回头大声的吆喝几句,又有些妇人儿童,哭哭啼啼的从船上走下。
    想必这么长时间的海上生活很不舒服,这年头肯定没有办法和现代的海上航行比,尽管这一大家子人身上穿的衣服明显是官宦人家才有的好东西,可无论怎么看都是显得非常的憔悴衰颓的模样。
    李孟这边完全已经是糊涂了,那名郑家的头目快步走到跟前来,开口笑着说道:
    “送鸡蛋不算什么,这送下蛋的母鸡才是长久的东西,这几位可有咱们大明造炮的大行家啊!“
    一听这个,李孟顿时产生了兴趣,那郑家头目看着李孟脸上表情的变化,心中大喜,心想这次可算是押对了,对方果然是对这个极为的感兴趣,连忙的开口解释说道:
    “大人可知道前几年因为登州之乱被处死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吗?”
    这人李孟自然是知道,点点头,那郑家的头目又是说道:
    “孙元化乃是大明造炮一等一的大行家,他虽然被处死,可留下的三个儿子,却有人把这本领学了下来,我们自作主张,就给大人请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