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180部分

顺明-第180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人间也有些真情在……
    十一月二十一那天,一路游玩的太监刘福来总算是来到了胶州城,刘福来在得知李孟派人迎他去胶州的时候,那种凄凉和萧瑟的心情一扫而空,在去往胶州的路程上,说自己这么多年都是忙于公事,也没有时间游山玩水,虽说眼下已然是秋冬季节,可还是要借着这个机会把沿途的名胜美景游玩一圈也是乐事。
    胶州营那些陪同护送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李孟地吩咐是老人家要求什么,照作就是,结果一路上游山玩水,兴致很高,直到今天才到。
    李孟如今是常驻在李家庄园这边,反正和县城不过二十余里的路程。而且逢猛镇比起当日不知道要繁华了多少倍。各项需求在逢猛镇也能解决,老太监是自家人。李家庄园是自家的府邸,自然要把他接待到这边来住。
    李家庄园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要塞,不过李孟倒也是空下来足够大的宅院,孙家三兄弟,孙和斗已经是全家跟随兵器制造局行动,眼下正在莱芜县城的边上筹划,选址筹建,他懂得的肯定要比郭栋多很多,这次主要负责的人正是他。
    至于孙和京、孙和鼎则是在兖州府的屯田田庄教授公塾,兖州府有孔孟两个圣人之家,又是山东富裕之地,治学的风气颇为浓厚,屯田田庄里面本就有些破产地秀才童生之类的,孙和京、孙和鼎两人又是家学渊源,在田庄之中自称是公孙某某,当真是有了些名气,和田庄内外的文士交流,居然有些清流派系的模样。
    兖州这一系后来被称为“兖党”,因为谐音是阉党,也是一桩笑谈。
    孙家兄弟空出来的宅院,被李孟请人打通,仔细的修缮之后,又在属下的匠户和军户家眷子弟之中选了十几名伶俐懂事男孩子的专门派来服侍老太监,这些男孩子除却做些家丁的工作之外,还有学习地任务。
    已经是十一月,快要年关,胶州营除却在外镇守的武将之外,其余的文吏庄头都已经是来到了李家庄园,他们和周扬还有宁乾贵的幕僚帐房们一起,在这里核算今年的收成花费,确定明年的预算。
    今日间,这些头面人物都是被拉了出来,迎接老大人回家。
    实际上这也就是个仪式,昨晚老太监到达了胶州城,先被安置在城内李孟的宅园里面安歇,李孟已经是进城去陪着了,今日一同来到这逢猛镇,有个郑重其事地意思。
    这等礼节之事,众人就当作紧张核算地间隙休息,也有骑兵在胶州城和逢猛镇之间来回的通信,众人知道还有小半个时辰才能过来,虽说是初冬,不过阳光还好,众人都在外面谈笑风生。
    胶州营还是个小团体地时候。还没有什么身份高低的区别,大家热热闹闹的凑在一起,而今人数越来越多,隐隐的这山东总兵和盐政驻扎胶州巡检衙门有山东中心地意思,这身份地位也成了要注意的事情。
    周扬和宁乾贵在最前列的地方站着,有庄园内的仆人给他们拿来了椅子和热茶,不过两人还是站着交谈。
    其余的幕僚、帐房等人都是在他们身后,按照各自负责的工作和籍贯聚成一堆,小声的说笑谈论。而屯田田庄的庄头和帐房们,又是有自己的***。彼此交流各自庄园的收成、流民安置地具体工作。
    那些李家庄园的亲兵还有胶州老营的军将,这些人又是一个***,安静的在一边站着,李孟对下属有个很严厉地要求。就是军容军姿一定要时时保持,这实际上也是维持着军人素质和素养的体现。
    很多幕僚、帐房在交谈的时候,都是偷眼瞧着周扬和宁乾贵两人,随时等着两人的吩咐,另外也是充满了羡慕。
    周扬不过是中人之资,宁乾贵破落秀才,今日外面都叫“周布政、宁尚书”这荣华富贵。真真是了不得。
    不过周扬和宁乾贵根本没有注意到身后的这些人,只是在那里小声的交谈,随着年底的核算和清帐地进行,明年的财政形势愈发的清楚。
    “就是这几天,本来停滞了许久的盐价突然开始上涨,济宁州那边的掌柜回来说,南边和西面的许多人要大批的买盐,本来莱州和登州两府的盐场已经准备让他们休息,回家过年,看来还不能停。”
    听到宁乾贵的话。周扬点点头,从前习惯做圣人文章,眼下却要每日计算,开口问道:
    “盐货这边能给咱们多多少收入?”
    “这次的需求来得突然,下面地帐房又都是在清年账,我这边仓促间给不出个确数来,估计能比前年至少多三成。”
    因为这几年灾荒的影响渐渐的体现出来,前年的盐货收入是这些年的一个最高值,至少多三成这句话。让周扬愣了下,双手拢起来,缓缓的说道:
    “这真是……,明年差不多要在四月才会有缺口,缺口也不那么大了,咱们大人还真是有办法!”
    宁乾贵压低了声音说道:
    “我听灵山商行的那些人讲,淮北那些盐商不知道遭了什么事情。出盐有麻烦。这才倒咱们山东来买。”
    周扬摇摇头,心想当日和老宁一起去劝谏李孟要开源节流。李孟问了缺口,又说明年一定会解决问题,看来就是应用在这里了,不过文官不得参与机要军务,他们也不好相问,想必明年到那个时候就能知道怎么回事。
    那次劝谏,李孟承诺的是明年解决这个缺口,周扬和宁乾贵还觉得军国大事,怎么能这样的儿戏,谁想到还真是做到了,这位山东总兵大人身上,总有这样地神奇之处,真真是天赋奇才。
    “车队来了。”
    那边有人扯着嗓子喊了一声,众人连忙在路两旁排好,这就是表示胶州营上下的敬意,周扬也是稍微整理了下自己的衣服,脑中却是依旧运转,莫名其妙的,从方才的天赋奇才想到了“天命”两个字,想到这里,周扬连忙是晃晃头,不敢继续想下去。
    从胶州城方向过来的车队走的很慢,李孟骑着马跟在马车地身边,老太监在车厢里面和边上地李孟走走停停,除却马车的御手之外,亲兵护卫都是距离这边较远,但也知道两人在那里谈笑风生。
    “你莫要奇怪,这件事就是因那矿监丁旭而起?”
    既然今后刘福来要住在自家地宅院之中,举动言行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李孟也没有什么避讳,把这段时间自己做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和老太监叙述,说到莱芜铁矿的时候,提到矿监丁旭。
    说起这人,刘太监却立刻是反应了过来,立刻明白了来龙去脉,说是自己去职这件事情肯定是因为矿监丁旭而起。
    到了现在,刘福来的心里面倒颇为看得开,从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位置上自请到南京镇守太监。这已经是自请贬职,过清闲日子的态度,此番被削职为民,本以为要凄凉老死,谁想到李孟居然是给他养老。
    孤苦一生的刘福来有李孟这样地态度,自觉得人生并不虚度,对失掉南京镇守太监官职这件事,反倒是看的淡了,来到胶州,李孟亲自过来迎接。完全是子侄礼做派,老太监更是觉得心怀大畅,这被陷害的事情完全是抛在脑后。
    李孟这边讲起最近发生的一切,老太监的见识极广。马上就是前后联系了起来,不过他心中却没有什么怨言,只是笑着给李孟讲明此事。
    可李孟听到刘太监的分析却极为的惊讶,心想不过是财货之事,双方讨价还价,而且还是自己和矿监丁旭之间的矛盾,怎么会牵扯的这么广。居然让一方的镇守中官去职,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李孟说出自己地疑问之后,刘太监在马车里面呵呵的笑起来,听起来就好像是和自己毫无关系一般,笑完了才缓声的解释说道:
    “你是个武将,哪里知道我们宦官的心思,天下间像咱家这么运气好,有人养老地毕竟是少数,其余的没有子女亲眷,也就是把心思放在钱财之上。你动了他的财源,他怎么能不想尽方法和你做对。”
    李孟在马上欠欠身,郑重的开口说道:
    “本是侄儿的小事,没有想到却牵连到伯父身上,真是过意不去。”
    刘太监又是呵呵的笑起来,轻松的回答说道:
    “无妨无妨,咱家倒是感觉因祸得福了,有你这般心意,官职权势什么地。却也不那么重要了,倒是有件事情要问你,那矿监丁旭你要如何的处置呢?”
    李孟沉吟了下,缓声说道:
    “这丁旭倒是有几分胆色,做事也算是果决狠辣,莱芜冶铁所在他的经营之下,这样的年景。居然还能维持。而且他手下的铁匠和矿工。尽管我这边开出高价,可也不愿意过来。这收拢人心也有些本事,我想……“
    他的言下之意以刘太监这样的头脑,自然是能想明白,说了这么多赞扬的话语和丁旭的优点,想必有收在自己手中使用的意思,可天子家奴,其他人怎么敢用,这件事情稍微一发挥就能上升到谋逆大罪地高度,刘福来也觉得有些不妥,刚要开口劝说,却听到耳边一阵劈哩叭啦的响声,接着就是锣鼓喧天,说话也听不清楚了。
    有那嗓音嘹亮的家人在那里扯着嗓子喊道:
    “恭迎老太爷回府!!”
    马车已经是停下,李孟翻身下马,有一名家仆把包上棉布的木凳放在马车边上,那名车夫身子闪在一边,把车厢的帘子掀开,刘太监身上穿着的富家员外的那种绸面棉袍,看到外面声势如此的浩大,倒是吃了一惊。
    加上那句“恭迎老太爷回府”,这时候刘福来只觉得心中千回百转,看着车下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有些身份气派的角色,可此时都是笑脸恭迎地,李孟站在车下,刘迁要过来却被李孟笑着推开,他要亲自搀扶。
    从胶州营的人到南京那客栈里去接他,到这一路上的游玩,尽管胶州营的人恭敬无比,可刘福来还是一副云淡风清的态度,除却刚开始的惊愕,其余的时间很是淡然。
    但来到胶州,李孟先是执晚辈礼迎接,然后又有这番地阵势,至此为止,老太监心中最后一丝担忧也是烟消云散,剩下地就是心潮澎湃。
    “伯父大人,这都是小侄的属下,过来迎接您老,侄媳在内宅,咱们家宴时候再相见。”
    被李孟搀扶下马车地老太监却没有回答,嗫嚅着说不出话来,也不顾得什么长辈的仪态,另一只手不住的抹着眼泪。
    老太爷回府,像是周扬、宁乾贵这样的核心人物都是要上前请安问好,亲兵营的王海、马队的汤二,各营的千总,以及灵山商行的侯山都是依次过来请安问好。
    刘太监真正地失态了,要和从前,秉笔太监和南京镇守太监出身的刘福来或多或少也是有些所谓的宰相气度。在这些人面前自然是应对得体。
    可现在却是激动的不能自已,只是抹眼泪,这倒也是人之常情,刘福来从云端突然跌下,心态凄凉,此时是却有如此的敬重和亲情,这种大起大落的感觉实际是让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边上早有下人递过一方手帕,刘福来也是意识到自己失态,取来手帕在眼眶处擦了擦,自嘲的笑道:
    “这人一老朽。总有些妇人模样。”
    缓了口气,侧身对身边的李孟说道:
    “那日在济宁运河边遇见你,真是咱家的幸运,也不知道咱家上辈子到底是做过什么慈悲积德地事情。居然能有今天!”
    李孟笑着轻声说道:
    “伯父哪里话,侄儿尽孝本就是理所当然之事,何必说的这般郑重。”
    走到大门边,李孟抬头招呼站在门边的一名小童,那小孩连忙的跑了过来,这名小童穿着一身青衣,看打扮却不是下人地模样。而是个读书学童的模样,李孟朗声说道:
    “安琪,还不给伯爷爷磕头。”
    那名小孩正是苏安琪,在李家庄园吃好睡好,成长环境也是优越,现下已经是长高了一大截,人也是愈发的懂事乖巧。他如今算得上是李孟的亲随家仆,在李府中的地位颇为不低,,现下依旧是和周扬和宁乾贵学习。当然,费德勒神甫对苏安琪来说,还是类似养父的身份。
    苏安琪连忙跪在地上,一边口中叫着“伯爷爷”,一边磕头问安,李孟沉声说道:
    “这孩子跟我几年,也是聪明伶俐的人,看着是个读书地材料,我这边没什么可教他的。我看刘迁年纪也大了,有什么事情不若让这孩子跑跑,闲暇时也跟着伯父大人多学些东西,伯父大材,他跟着您,自然是受益良多。”
    老人家就怕闲着,有这么个伶俐可爱的儿童当学生。也是李孟的一番心意。而且以刘福来这样的学问见识,苏安琪这么聪明的孩子也会学到许多的东西。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外面声势浩大,不过在刘福来进府之后,也就散去了,只留下宁乾贵这样年纪大些的人过来陪着聊天,迎到正堂之后,管家罗西却来到正堂上,李孟笑着介绍之后,罗西也是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头,他是内宅地奴仆,见到老太爷自然要行大礼。
    起身之后,管家罗西把府内的准备详细说了,老太监这时候已经是恢复了常态,脸色颇为的沉静,不过听到那罗西说宅院已经是预备好,刘迁等几名忠心的奴仆在院子的偏院处也有住处安排之后,脸上却禁不住挂上些笑意。在这等细微小事上,却能见到李孟的一片真心。
    管家罗西安排完毕,就领着刘太监的贴身仆人刘迁去把随身的各种物品运到院子里,这刘迁也有个李府三总管的名份,倒真是安排地妥贴。
    晚上还有家宴,宁乾贵说了几句之后也是告辞了,刘太监脸上的欢喜之意却是掩饰不住,等到正堂只剩下两人之后,刘福来轻声的开口说道:
    “咱家做南京镇守这些年,倒也有些积蓄,李孟你这里摊子大,花销也是大,这些积蓄拿去……”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孟拦住话头,朗声笑着说道:
    “那是伯父大人的养老钱,小侄这边据有一省之地,若还要伯父大人的箱子底养兵,真是要被天下人笑话死了。”
    看李孟说的斩钉截铁,南京镇守太监刘福来也就不再多说,只是心中暖意,又增了一份。淮盐败、鲁盐兴,李孟的大兵眼见着就要进驻淮北,替两淮盐商保卫盐场,护佑平安,凭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