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182部分

顺明-第182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复下心情。姜姓盐商缓声的继续开口说道:
    “大帅宽宏大量,那小人就说说眼下的事情大帅地兵马现下已经是进驻海州,若没有大帅的仗义援手,只怕淮上的盐业就要毁在那些杀千刀的海寇身上了。”
    自从胶州营的两百多人先头部队到了海州一带,还是勘察地形,为大军进驻做先头准备地时候。海州盐商把这个消息放了出去,实际上的想法是借这个机会,抬出李孟的名头来吓吓海盗。
    谁想到还真是有奇效,别看是不到三百人的部队,接过前些日子还大摇大摆在海边游弋的海盗船只,居然就不见踪影了。
    见到居然有这般的效果,连在淮北沿海一带劳作地盐工们也都是渐渐的安心下来,盐田被修复。生产也开始转到了正规上。
    两淮盐商这么多年和官府打交到下来,自然知道其中的关窍,别人既然是把几千军队派了过来,等于是掐住了两淮盐业的脖子,必须要小心讨好过,或者最起码要在这段时间小心讨好过去,等彻底的稳定,再在官场上搞些手段把李孟弄走就是。
    盐商们也是有这样的自信,这么多年给官府的孝敬。资助的学生官吏,在南北两直隶和各省官场打下地关系,都是他们信心的源泉,反正这军队驻防,调拨运动,全在文官的一手掌握之中,抓住了文官和镇守太监这个关键。就不怕武将们翻天。
    当然。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这末世。并不是一切都按照规律来的。
    但眼前肯定是要小心伺候好,盐商们知道若是遮遮掩掩,等到对方开口索要,那大家和翻脸也差不多了,不如自己这边先把这件事情提出来,大家算个明白。姜姓盐商开口先铺垫了一下,紧接着开口说道:
    “现下朝廷的银钱也紧张,几次的加派粮税,凡是粮饷恭迎,又都以陕贼和东事优先,大人这边想必也很窘迫,小人们既然是请大人的虎贲来镇守护卫,自然没有让大人白跑这一趟的道理,愿襄助军资。”
    坐在椅子上的李孟身体微微前倾,显然是对盐商地话题颇为的感兴趣,姜姓盐商说完这句话之后又是和两名同伴交换了下眼神,紧接着说道:
    “小人们却不知道大帅这边驻扎在淮北兵马的用度,还望大帅给个数字,回到扬州去也好和商会的同业诸公筹办!”
    看着对方战战兢兢的模样,李孟心中突然升起一股畅快,想起当日间在胶州的那次刺杀,还有偷袭刘泽清部队的战斗,就冲着现在来说,也值得了。此时两淮盐商地态度是求着给胶州营银子,不要不行。
    李孟右手放在膝盖上,中指地指节敲击腿面,没有用太大的功夫,缓声地说道:
    “每年一百二十万两。”
    这个数字一说出口,三名盐商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瞠目结舌的看着李孟,一直没有开口的孙姓盐商结结巴巴的说道:
    “大……大人,一百……一百二十万两银子,这……这未免太多了吧!”
    惊惶间,什么尊称恭敬全然丢在了一边,沈姓盐商也从震惊中反应了过来,急忙的开口说道:
    “大帅,两淮盐业,一年上缴到朝廷的税银也才一百五十万两,那一百五十万两差不多要养百万兵马,大人手中兵马不到五万,哪里用得到这么多银子!“呵呵”两声,李孟在那里直接是冷笑出来,既然对方不讲究什么礼节,他这里也不用客气了,直接的开口反驳说道:
    “各位要和别人说这个倒也罢了。和本座说这个,本座靠什么起家诸位还记得吗,交给官家的银子你也好意思拿来说,就不怕让本座笑掉大牙。”
    站在李孟身后地那名亲卫看着屋中闹哄哄的乱成一团,他依然是口鼻观心,好像这些事情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李孟几句毫不留情的揭穿,让那几名盐商脸色青红不定,颓然的做回了原来的位置上。
    安静了一会,却是李孟沉声说道:
    “既然各位觉得这个数目不能接受。那本座再说一个数目。”
    听到这番话,三名盐商总算是觉得心里面好受了一些,在那里顺顺气,等着李孟说出个新数目,心想方才所说的这个数目确实是太高了些。也许总兵大人只是想说这个吓唬一下大家。
    李孟稍一琢磨,伸出两只手指,然后张开手掌比划了一下,三名盐商却被这个手势搞得有些糊涂,然后又听到李孟说道:
    “二百五十万两!”
    沈姓盐商是这三人中最胖的,听到这个数字。只觉得身子一软,身体从椅子上滑了下来,重重的坐在地上,可还丝毫没有感觉到疼痛,只是盯着好整以暇坐在那里的李孟,一句话也不敢说了。其余两名盐商,姜姓盐商和孙姓盐商身体都有些发抖,嘴唇上下开合却说不出话来。
    李孟端起边上的茶碗。身体靠在椅背上,悠然地看着面前失态的三人,笑着说道:
    “交给朝廷一百万,上缴给各处的常例还有斗富炫耀五百万,你们自家分五百万,本座要这些,好像也不多啊!”
    这句话说完,屋中就好像是有一阵寒风吹过,三名盐商齐齐的打了个寒战。那副失态的模样顿时是消失不见,反道是有些失神,那沈姓地盐商颤颤巍巍的爬起来,又跌坐在椅子上,其他两位也是差不多的模样。
    李孟所说的数字,自然不是完全准确,凑成百万的整数自然不太可能。可上下出入也不会超过五十万去。这数字说起来也不算什么秘密,可知道这数字的人大多都是盐商内部和一些亲近盐商地官员们。
    按说这位山东总兵完全不可能接触到这个信息。说破了,自己这边确实是没办法硬起来,盐商们缴纳给朝廷的税赋在官盐私卖,重复用引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收入被隐瞒下来,这也是盐商暴富的原因之一。
    两淮盐商每年的收入之中,交纳给朝廷的不到十分之一,所谓的盐铁专卖在这里只是个笑话,剩下地银子,四成在盐商们之间的炫富斗气的无意义花费中消耗掉了,这无意义的花费比如说大办法事,捐献给寺庙道观种种方面,即便是这样剩下的金银分到每家盐商手中也是惊人的财富。
    “本座要两百五十万,你们盐业同会给神佛的敬奉少些就是了,本座这边多要也是为你们好,这钱每年丢进那无底洞,天下人都看着心疼啊!”
    李孟笑着说完这句话之后,那边的沈姓商人身子一个激灵反应了过来,用和他那肥胖身体不符的迅捷站起,急忙超前几步。他这个动作倒真是突然无比,李孟身后地亲卫反手握在刀柄上,马上就要抽刀。
    只要是沈姓盐商再靠前一步,就要血溅当场了,李孟扬起手晃了晃,阻止手下的这个动作,那沈姓商人向前几步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碰碰在青砖地上磕头,带着哭腔哀求道:
    “大帅,大帅,天下灾荒,两淮盐业的日子也不好过,这么巨量的银子,就算是破家也筹集不起啊!”
    这话说完,那两名商人也都是跟着跪下,连连的磕头,口中只哀求道“请大帅开恩,宽限些数目!”
    按说这讨价还价都是满面笑容的,彼此推杯换盏之中决定,大家都是客客气气,谁想到李孟这般开门见山,盐商交通官员,第一次见面都是要沟通感情,聊聊家常,若是那官员冷脸,今后漫漫的接近,若是那官员笑脸,那就投其所好。
    盐商们见到地官,虽说没有一个不爱财地。可表面上却都是拿腔拿调,仿佛提到钱字就有辱斯文,也有盐商把接近官员地过程说是“慢火炖汤”,总归不能急,要徐徐进行,要在双方很熟悉之后才谈到银钱好处。
    哪有李孟这般当面就急火火要钱,真是撕破了脸皮,一点官家体面也不讲,即便是跪在地上哀告,这三名盐商还是禁不住心里面大骂。心想这李孟果然是个贩私盐地,完全是个无耻的强盗。
    可眼下要倚靠这强盗的兵马来驻守护卫,动怒翻脸是不可能,只能希望在这价钱上能讲下来几分。盐商说到底还是商人,他们面对的可是朝廷的一等大将。这身份地位的差异,还有彼此实力的对比,让盐商们根本硬气不起来。
    李孟开出来的价钱,回去以后是盐商们均摊的,和每个人都是利益相关,这三名代表在盐商里面也是有名望声誉地代表。要是拿着两百五十万两的数目回去,恐怕声誉全失,也不要继续在盐业里面打拼了。
    不管是实力还是对对方的底线掌握上,李孟完全的占据压倒性的优势,这些盐商能做地,也只有哀求而已。
    李孟俯身下来,看着面前磕头已经快把额头磕出血来的三名盐商,笑着说道:
    “本座也不是无情之人。看你们这么可怜……也罢,那二百五十万两银子的事情不提了……”
    这边的话题几乎是跳跃性的变化,盐商们已经快跟不上李孟的思路了,听到这话,都是大喜抬头,愣愣地盯着李孟看,不知道有没有下文,果然,话没有说完。
    “一百二十万两。不能少了!”
    在地上的三名盐商听到这个数字之后愕然抬头,敢情在这时候,又转回来了,一抬起头恰好是看到李孟意味深长的笑意,盐商们顿时是知道可能是被李孟耍了,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就是说这个。
    盐商们完全被李孟的气势压倒。已经是顾不上考虑对方是否设下了圈套,全然被李孟牵着鼻子走。
    一百二十万两。完全就是李孟先前提出的条件,当时听着这个数字不能接受,可现在再说起来,却觉得这一百二十万可比二百五十万要容易接受多了,三名盐商尽管还是跪在地上,不过惊惶的神色却消去不少,几个人在那里交换眼色。
    这些都是被李孟看在眼中,他也不说破,直接是笑着说道:
    “本座也不着急,几位先生先回住处商议,得出个结论来再给回信不迟。”惊魂未定的盐商们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听到这话却是暂时的松了口气,心想能回去先商议一下,快马加急回到扬州一带大家那个主意也好,李孟索要地数目已经是两淮盐业年收入的一成,实在是大事。
    那姜姓的盐商恢复较快,先是站起来擦着汗说道:
    “今日间却是在大帅面前失态了,失礼之处还望大帅莫要见责,小人都是平民百姓,不太懂的礼数。”
    李孟笑呵呵的说了句无所谓,起身就要送客,方才虽然是几句对话,可惊心动魄之处并不比沙场厮杀差多少,三名盐商不愿意在这屋子里面多呆一刻,唯唯诺诺的答应着就要离开。
    李孟倒还是客气,居然站起身相送,送到门边,满脸笑容,很客气的对这几位盐商说道:
    “实际上倒也不必这么麻烦,李某有马有刀,若是缺了金银,到时候去贵处拿取就是了,何必费这么多口舌呢!”
    说完这番话,也不理会盐商们如何想法,扬长而去,三名盐商本来紧张的大汗淋漓,可听到这个,觉得从心底泛起一股寒意,冰冷彻骨。
    崇祯十三年正月三十一,两淮盐商答应了李孟的条件,若胶州营山东兵驻扎在淮北,每年按照一百二十万两地银子付给各项耗费,预付一半也就是六十万两。
    能达成这个协议,李孟对于两淮盐商们的花销收入之所以有这样的了解,而且知道他们的行事作风。完全归功于南京镇守太监刘福来,老人家就在江南中枢之位,许多信息都烂熟于心。
    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说这个倒也是恰当……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七章 天下之事 前倨后恭
     更新时间:2009…3…27 10:42:02 本章字数:8749
    崇祯十三年,二月,关外盛京,西暖阁。
    十几身着华服之人围在一张大桌子跟前,都是低头凝视,虽然才黄昏,可室内还是点燃了牛油大烛,照得屋内如同白昼正午一般。
    “陛下,咱们在明人的地盘上已经是抢到了足够的金银人口,足够咱们女真人几辈子都可以好好过日子了,明人的兵马也被咱们打怕,为什么不享福呢?”
    说话的这个人身材高大,虽然是虬髯盘绕,可仔细看实际上年龄却很是年轻,在这屋中众人里面他地位虽然不高,可是说话却毫不在乎。
    “多铎,这里哪有你说话的地方,大清国的事情,只有陛下才能定主意,你在哪里抢什么。”
    站在多铎身边的一名年轻人呵斥说道,这人穿着和硕亲王袍服,面目俊朗,在屋中这些人之中显得很是扎眼,呵斥完之后,温和恭顺的看着站在上首的崇德皇帝…………后世一般都叫做清太宗皇太极,这崇德皇帝单看外表,远没有屋子里面其他满洲亲王贝勒一般的剽悍健壮,只是身形胖大,细眉细眼的,平时耷拉着眼皮,好像心不在焉的样子,听到那名年轻人的呵斥,他没有抬头,却还是凝视着桌面,那里铺着大明的疆域地图,上面用汉蒙文字标注着一个个行省,府县,大好的江山。
    “多尔衮,你在那里学的这些虚礼玩意,听着心烦,说说,你怎么想的?”
    “陛下天纵聪明,陛下拿主意,臣下就照着做失了,大清已经是占据关外之地,朝鲜和蒙古都是归附于我。旗丁勇悍无双,金银粮食人口都不缺少,在祖宗留下的好地方享安享富贵也可,入关……。”
    听着多尔衮圆滑中庸的话语。皇太极的眉头渐渐皱起来,不过其他人的注意力都是集中在那幅地图上,突然听到“扑通”一声,众人都是被惊动,皇太极侧身一望,有些奇怪的问道:
    “范先生,这是为何?”
    地面上那位书生模样地中年人连磕了几个响头,用力巨大,额头见血,言辞恳切的说道:
    “陛下。天命在我大清。不取则有伤天理民心,陛下,早下决断,伐明取天下啊!”
    如今的关外。女真满人的地位远远高于汉人,称呼为猪狗,残杀强夺,处境稍微好些地是汉八旗,因为他们的战力和火器技术,对满清女真来说,是个相当重要的补充部分,这也是孔有德、尚可喜等人被封王的原因。
    清国中的汉人地位,武人又远远的高于文人,眼下的满清八旗还只是一个蛮族的军事集团。战争是第一要务。
    在这样的形势下,能在满清皇族亲贵的合议之中出现,并且敢于以这种态度死谏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