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224部分

顺明-第224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宴席吃地颇为郁闷,礼节性的行酒几圈之后,找了个由头众人直接散了。既然闯军已经是远去,开封城安然无恙,麾下兵马练兵的目的也已经是达到,李孟觉得再在这里呆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和几名部下沟通了一下,决定四月初八那天启程回山东。
    在回去之前,李孟这边还有个不能不去地私宴…………周王府的宴请。
    那次率军解围的时候,开封府的周王在城头远远看了李孟几眼,那距离毕竟看不真切,这次有机会,当然要凑近了看看。
    地方上的亲藩交结领军大将,这种事情是最犯忌讳的,朝廷和地方上对这个提防最严,生恐藩王借机生乱。
    不过,眼下兵荒马乱的时候,河南省的大小官员为了收尾自顾不暇,对这藩王府地监视自然也松懈了不少,而且这周王和福王大不相同,福王连一分钱都不愿意掏出来地吝啬鬼,可几次守开封城的时候,周王都愿意花钱募集壮丁守城,王府上下尽心竭力地为守城花钱出人,在民间的声望也还算是不错。
    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有什么小错,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当然,李孟要去周王府见面的话,还是要做一番准备。
    开封如此大城,山东兵马过来,总要在城内游览一下,逛逛这些繁华之处,看着这李总兵的亲兵是分批出游。
    有十几名士兵一路的走走停停,来到了开封城内的某杂货铺子里面,想来是要买些特产,官兵们在里面呆的时间不长。就拎着大包小包地离开了,每一伙出来的士卒,都有开封府的衙役远远地跟着。
    跟着士卒。那杂货铺子当然没有人去注意,等士兵们走远了,那铺子里面出来几名伙计,拿这些日用的杂货,朝着周王府走去,若是有人问起,这些人就回答是王府有些东西要才买,他们给送过去。
    李孟就在这几名伙计之中。那铺子就是灵山商行在开封开办的分店,这分店和周王府早就是挂上了关系,王府不少杂货的采买都是在这间铺子里进行,这也是有帐目,有人证的生意往来。
    从偏门进了王府,走到内宅区域之后,就有王府的亲随过来引路,不过李孟倒是先让对方找了个无人的屋子,自己要先把这身伙计的衣服换下,见这周王。和见岳父地性质区别倒是不大,也要给对方留个好印象。
    但那武将袍服是不能穿的,穿的是一般富家子弟的长衫,让李孟感觉颇为的别扭,不过整个人倒是显得儒雅了几分。
    那名王府侍卫一过来,就先声明,王爷吩咐,今日入府一切都按照民家私礼进行,不必讲究那么多繁复的礼节,这倒是正和李孟的心意。
    亲藩的豪奢。李孟从盐竿子的时候起,就多有耳闻,对于今日的私宴也是颇为地期待,不过进入这饭厅之后。看见周围的布置,和桌上的菜肴,就泄了那股气。
    这倒是有个笑话,好不容易吃上肉,别人却为了健康开始吃菜,周王府这私宴虽然精致,却大多是素菜和蔬菜还有哪些华而不实的精巧材料,屋子的装饰也是朴实无化。颇有乡村野趣。
    不过这吃饭的屋子。格式却有些奇怪,饭桌靠前。差不多一半的空间都被珠帘和轻纱挡住,那边是什么也看不真切。
    周王朱恭枵倒是有些不怒自威的气势,但李孟久居上位,自然也不逊色,双方都是很矜持和严肃,周王开口询问了些李孟的家境和最近的境况,李孟也都是谦恭有礼地照实回答,原本以为对方会因为自己的卑贱出身嫌弃,不过李孟却能感觉出来周王的满意。
    “我朱家血裔,无论天性如何,自出世就被局限在这方寸之地中,要是出去看看,那真是天大的福气!”
    这番话没有挑明了说,但话中地意思,两人却都听得明白,李孟只是双手举杯,又是敬了对方一杯酒。
    双方闲话家常,周王也算是见惯了起起落落,但对李孟这从微末中十年不到已经是一方的总镇大将,感觉到惊讶无比。李孟也是惊讶无比,周王对河南的大灾居然没有什么概念,朱恭枵每日看着开封城内繁华热闹,还以为开封城外也是如此,纵有些天灾,也不是什么大事,所谓的惨象不过是文人士子的渲染啊罢了。
    听到这个,李孟也有些无话可说,周王圈在开封之中,崇祯圈在紫禁城之中,一个不知河南事,另一个不知天下事,这大明能有今日的局面,倒也不冤。
    不过他一个无权无势,被圈在城中的藩王,被河南的地方官员看地死死,就算是想要做什么也不可能,说也不必说了。
    但这私宴越吃越不自在,先是一名略显病容地年轻人和自己相见,说是周王世子,看着病怏怏的模样,和活力无限地木云瑶还真是差距不小,周王的孙子今年十岁,很可爱的小孩也是被人领出来和李孟见面。
    对这些人李孟也是强作温和,客客气气的问候寒暄,更让他受不了的是,那珠帘和轻纱的后面,有许多人在那里盯着他看,大概是谁他估计也能猜到,想必是这周王府的女眷,那周王还能在城头用千里镜看看城下的李孟,木云瑶的母亲,也就是周王妃要看这位“女婿”,就只能是通过这个方式了。
    木云瑶今生今世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和父母相见,为了这个跟随自己的女孩,有些不舒服也要忍耐下来。
    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好些,李孟挺直了些身躯,说话也渐渐的高声……
    等到宴会结束,走出王府之后。李孟发现自己地后背全是汗水,已经是湿透了,小小的一场宴会。居然比领兵作战还要紧张。
    要想回自己居住的宅邸,自然不能穿着这身杂货店伙计地衣服回去,不过也是做了妥帖的安排,等走出王府这片区域的时候,李孟已和身边的几名亲卫,已经是换上了一身某酒楼店小二的服饰。
    手上都是拎着食盒,慢慢悠悠的转回了居住的地方,快走到住处的时候。也有几名差役上前询问,李孟倒是没吭声,不过护卫他地卫士,却说的一口河南话,那食盒里面确实是放着精致的酒菜。
    那几名差役也就不再理会了,开封城的市面看着和城外完全是两个世界,城外有如地狱,城内却依旧是笙歌燕舞,太平异常。
    不过街道边上的饿殍和乞丐也是随处可见,官差衙役也都是懒得理会。别看李孟住处这里是巡抚的官署,可在外面的街道上依旧是有三三两两的乞丐靠在墙边,看起来晚上也就是露宿街头,此时虽然是四月,可天气还很冷,真是不知道这些人怎么熬过去。
    天色已经是完全黑了下来,李孟这帮人也是装模作样的打个灯笼,据说这就是这家酒楼的特色。
    这灯笼上写着“迎风楼”三个大字,在夜间配上这大灯笼,实在很显眼。真有不错地广告效应。
    灯笼颇为的明亮,即便是李孟低着头,可面目也被这灯笼的光芒映照的很清楚,当然。没有必要担心谁会认出来,就算是周围有密探和衙役,也只能是在李孟穿着总兵衣甲的时候才知道他是山东总兵。
    这样的便装,无论如何也不会认出来,何况李孟还是低着头走在中央,周围六名同样是装作送菜的伙计,把他环绕在中间。
    就在巡抚官署和李孟住处外面的那条街道上,也有两三个乞丐在那里倒着。按理说这么晚了。乞丐不管是吃饱还是饿着都要睡了,不过却有一名衣衫褴褛的乞丐在那里东张西望。显得非常的特殊。
    在这官署周围游荡地河南本地衙役和兵丁都没有理会这名乞丐,可李孟身边的几名卫士却在这个方向上加强了戒备,主要的注意力都是盯在这乞丐身上。
    不过这乞丐却对李孟这一行人不予理睬,就那么眼睁睁看着他过去,可李孟走过他们身边的时候,这破衣烂衫地乞丐在东张西望的时候,瞥了一眼穿着伙计服装的李孟,却猛然是睁大了眼睛。
    靠在这边的卫士或者是把手伸进食盒,或者是把手放入怀中,可这乞丐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站不起来,好像是腿脚发软一样,又是跌坐在地上。
    “大帅,快些走,这街上有些古怪。”
    一名卫士低声叮嘱李孟说道,李孟转头看了那乞丐一眼,颇为瘦弱,脸上已经是灰黑色,身上那些破布也是黑色,看起来是吃亏不少,那乞丐和李孟目光对视,想要叫喊,却看了眼附近游荡的差役,没有出声。
    李孟他们加快了脚步,那乞丐也是挣扎着爬起来了,踉踉跄跄的追了过来,乞丐追酒楼的伙计,看着像是乞讨不成在纠缠,在巡抚官署周围晃荡的这些差役,主要地任务是保护和监视住在哪里地李孟以及亲兵,这等市井之事,跟着看热闹就行。
    这边加快了脚步,那乞丐明显是跟不上,可也不出声吆喝,就那么跟着,李孟这几个人一进入住处附近,早就有等待的人急忙忙地过来,开口吆喝道:
    “你们怎么才过来,我们大帅已经是等急了。”
    一帮亲兵护卫呼啦下把这七个人围住,簇拥着朝门口走去,后面追着的那乞丐已经被落下了十几步,眼看着就追不上了。
    那乞丐突然的大声哭喊道:
    “李将军……李大帅,总算是找到你,小人有事情要禀报,有大事要禀报这声音倒是有几分耳熟,李孟没有转头,只是冷声的吩咐道:
    “把他带进来见我!”
    到自己居住这个宅院附近。李孟可不必要隐藏什么了,身边地亲兵头目一听,转身就是吩咐了下去。
    立刻有十几名亲兵朝着那乞丐跑过去。这乞丐一哭喊,附近游荡的官差衙役顿时是注意到了这边,一帮人急火火的赶过来。
    不过李孟身边地亲兵把都是把刀剑拔了出来,那些衙役本来的任务就是盯着这边别出什么乱子,充其量就是个维持治安的作用,他们可不愿意去拼命,看着胶州营的士兵拔出了刀剑,这些人后退几步赔个笑脸。也就不理会了。
    李孟在里面简单的换了件衣服,就走进客厅,那名乞丐已经是在那里等待,几名亲兵给这乞丐找了身衣服换上,简单的洗漱,并且拿了碗热汤给他。
    这乞丐一收拾,李孟发现自己还真是认得,居然是那兰阳县县令孙志阳,可这也就是十天没有见,居然变成了这种狼狈的模样。
    这兰阳县令来找自己干什么。要找也应该去找开封知府或者是布政使司那些人,和自己这个山东来的军将扯地上关系吗?
    而且看这孙志阳狼狈不堪的模样,倒像是遭了兵灾,想到这里李孟心中一凛,回头问随军的书办袁文宏道:
    “赵皮寨渡口那边可有变故?”
    袁文宏对每日送来的情报之类的差不多都能记在心中,稍微一琢磨就低声的说道:
    “回禀大帅,渡口和转运那边无事,唯一报过来的消息是前日左军偏师入兰阳县。”
    李孟松了口气,回过头刚要问究竟是何事,那孙志阳喝了热汤换了衣服精神已经是恢复了不少。看到李孟的目光投过来,放下汤碗,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连连的磕头。口中只是带着哭腔说道:
    “恳请大帅给下官做主!!”
    这让李孟真是糊涂了,不管是从文武职司还是从管辖地域来说,这做主的人也轮不到自己啊。
    屋中地亲兵和袁文宏也都是面面相觑,很是糊涂的模样,就是这个时候,王海在宅院周围巡视完毕,安排好了晚上的值夜防卫,走进房中也是被这景象吓了一跳。
    外面响起了打更的梆子声。但这屋子里面还有当当的声音在响。这兰阳县令脑袋磕碰地面的声音一点也不比那梆子声音小,很快就是额头见血。
    李孟看了一下屋中的左右。发现众人和自己一样,都是有些糊涂,看着还在那里磕头的孙志阳,这年轻的县令大有不答应我就不起来的架势,李孟有些不耐烦,禁不住怒喝道:
    “到底是有什么事情,先说出来,老在那里磕头,有个鬼用!”
    这声怒喝,让在地上磕头地孙志阳浑身打了个哆嗦,慢慢的抬头,看着已经是涕泪交流的模样,李孟最是见不得男人哭,对方的这个状态更是让他皱起了眉头,正要继续说话,外面一名亲兵急忙地跑了进来,开口禀报说道:
    “大帅,城外来了咱们的人,说是有些要紧事禀报大帅。”
    这个时辰,城门都已经是关上,若是这时候有人进城,唯一的途径只能是从城门上通过吊篮进出,看来这事情还真是不小。
    那孙志阳也是有些错愕,倒停止了哭求,不多时,一名传信骑兵打扮的小伙子急匆匆走进屋中,看着小伙子浑身尘土,脸色却是苍白异常,刚要下跪行礼,李孟一摆手,开口命令道:
    “不必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屋中人人全神贯注这名急忙过来的传信亲兵到底带来什么紧急的消息,倒也没有理会还有个外人兰阳县令孙志阳,那亲兵大喘了几口气,急忙的开口说道:
    “大帅,前日左军偏师入兰阳县……入城当日即洗城,昨日又关闭城门大掠,渡口留守官派我来禀报大帅,渡口以及粮道定可无忧,也请大帅拿个主意,若是左部对我临河大营启衅,应该应对到什么程度!”胶州营的士兵是不会询问如何应对,对方要敢来攻击,那胶州营地应对就是毫不留情地回击,但是外地,而且是面对官军,还在众目睽睽之下,要做到个什么地步,确实是要李孟来决定个分寸。
    这件事情对胶州营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动手开打,过来传信地骑兵看这惨白脸色,憔悴模样,却明显是有些反应过度。
    李孟刚要下命令,一直是站在边上的孙志阳突然是大放悲声,又是跪在地上,不过这次到没有磕头,只是哭着说道:
    “李将军,兰阳县百姓,惨啊……”
    现在屋中的众人倒是有些理解这兰阳知县为什么如此的模样,李孟没有开口询问,反倒是把目光投向了那传信的骑兵。
    那名骑兵明白这是大帅在询问自己,连忙躬身回答说道:
    “前日左部入兰阳县城,根据观察的探马说道,该部兵马差不多有六千余,入城分兵堵住县城城门,里面具体发生什么并不知道,但哭声震天。昨日城内安静了些,可城门到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