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301部分

顺明-第301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酒楼茶坊还有一些摊子上,总有人议论着在北地的见闻,同样,他们所说的东西,都是被“有心人”们汇集而来,呈送在李孟的案头。
    听见李孟的语气不快,黄平连忙的上前解释,他也是颇为的无奈:
    “大帅,现如今除了他们鞑子自己管辖下的汉人。外面地商户想进去几乎是不可能,而且在鞑子允许通商的那几个城镇,经常有鞑子的武官亲贵掳掠外来汉人为奴的恶事,人人束手束脚。做事委实是难为。”
    “那就拿钱买通鞑子,你以为那些剃头地鞑子都是什么大义凛然的角色吗,去花钱试试买通。”
    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对胶州营来说极为重要,特别是对北地的情报,可这边全无寸进的模样,由不得李孟不着急。
    那边黄平连忙的赔罪答应。正好此时是宁乾贵来求见,黄平借着这个由头,先告辞离开,李孟这边的布置,他那边就要做相应地改动。
    和黄平不同,宁乾贵在胶州营中的地位高崇,已然是文官系统的头两号人物,更是钱财经济方面的大管家,在山东向来是和巡抚颜继祖平礼相待的,进来之后。李孟也是带着笑容款待。
    大明的上下分别,同堂而坐,一般都是主位居中。客人和身份居下的人坐在左右两边,不过胶州营这边,则是李孟坐在书案的这边,凡是有资格坐下的人,都是坐在对面,不是有一个人劝过李孟。说是这样不合礼数,不过都被李孟否决,这可是上辈子养成的习惯,而且自己没什么福气享受,李孟在现代可都是站在桌子对面地那位。
    宁乾贵也是知道自己的本份,进门来还是以往的那种下人态度,笑容可掬,客气之极,李孟自然知道他们在外面已经是威权极重地大人物。可也没有什么在意。让宁师爷做到对面,又是按照从前的老习惯给倒了一杯茶。
    边上忙忙碌碌的文书还有些新进的亲卫。看到这情景,无不是悚然动容,咱们李大帅居然给人倒茶,这宁师爷的地位果然是不同凡响。
    孙传庭摇头笑笑,自己的大帅有些旁人很难理解地怪癖,比如说这个倒茶就是其中之一,倒也是显得很有人性,李孟的威信在胶州营和山东愈发的高耸,旁人总是仰望,有这样的小举动,总是可以收拢人心。
    宁乾贵喝了一口茶,他能感觉到周围的那些人的惊讶和愕然,这茶虽然不是什么好茶,可这样的眼光却让他浑身上下舒坦的了不得。
    “宁先生,和郑家谈的如何了?”
    “回大帅地话,郑家那边没说什么,说是这次有船回去,就让那四艘炮舰跟着回来,兵船什么地也不在话下。”
    自从出现郑家去辽镇做生意这件事情之后,李孟就已经是吩咐要把委托郑家培训的几艘炮舰要回来,还有这些年郑家答应卖给山东地船只,也都是一并的结清。
    从前双方在蜜月期的时候,这些船只交给郑家运营也就罢了,还可以替山东培养水手,可是现在,有这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万全,还是调回来的好。
    山东和郑家的关系,严格意义上是生意往来,负责沟通的自然是这一方面的主管宁乾贵,郑家的人也不是傻子,听到胶州营这边想要调回兵船和炮舰,山东这边想要干什么,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几千名山东子弟在郑家的船队中工作,还有那些艘兵船战舰,有委托培训的意思,但也有人质的意思在。
    这也算是双方合作愉快的一个保证,胶州营突然要撤回这些人,实在是让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郑家和八闽商行在山东的头目都是求见李孟好多次了,李孟给的理由也是很实在,山东距离辽东太近,担心对方的会趁虚而入,需要水军来防御。
    这话对别人说还可以,对郑家这些见多识广的老水手来说,这话就是唬人的,按照一位郑家掌柜的话说,胶州营在山东几个港口的防御,已经比番鬼在南洋几个港口的防御要强了,谁也没有见到那么舍得花钱在炮台上。
    凭着关外鞑子的那些船只,想要靠近这样的港口,除了被打沉之外,也没有什么别的下场了,种种的原因迹象,这山东调回船只的举动就更让人想不明白了,而且郑家在山东南直隶的主事人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家族行事并没有得罪山东的地方。怎么突然来这么一出,地确让人不解。
    但询问几次之后,胶州营上上下下都是一个理由,而且还给了个保证。说是要回船只的行为,并不会影响双方的今后的生意往来。
    得到了这个承诺地郑家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答应把船和人送回来,毕竟目前郑家开发台湾,经营附件,需要大批的盐货支持,而且长江口以南。有价值的海港大多是在山东的统治之下,郑家的船只也是需要这些停靠点。
    郑家离不了山东,山东有无郑家却无关痛痒,再说那船本就是他山东的,无奈之下只得是放行。
    但李孟要求的时间也紧,宁乾贵那边去谈,难免是做了些让步,这几次盐货交易地价格让几分之类的。
    “回大帅的话,这件事情谈的时候倒是不难,郑家就是担心。可也拿不出什么担心的理由,那郑家在胶州的掌柜说了几句,说是郑家才不过是两艘炮舰。却给你胶州营造了四艘,还是山东善于经营,手里有钱……”
    说山东善于经营,这实际上是变着法夸自己,毕竟这经济方面是自己来经营,谁想到这话说完。李孟稍微愣了愣,扭头高声的喊道:
    “去把黄平叫回来!!”
    宁乾贵打了个突,还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不多时,黄平小跑着进来,李孟开口问道:
    “郑家的多层炮船有几艘?”
    这个问题问得很是突然,黄平先是一愣,平素里千头万绪的,这个数量从来不是重点。一时间怎么想的起来。方才才被训斥,现在又有这个想不起来。黄平头上地冷汗都是跟着下来了,心想这可是自找倒霉,今天是怎么了。
    不过黄平没有回答上来,李孟却也不着急,只是开口催促道:
    “快些去查出来告诉我,我在这里等着。”
    和胶州营有关系的势力,不管是敌是友,山东盐帮都是有所关注,当然因为人力和规模的原因,关注地程度有粗有细罢了。
    郑家这边倒一直是关注的重点,灵山商行、山东盐帮还有胶州的地方衙门,对郑家的人一直是盯得很紧,各种消息搜索的颇为及时。
    很快黄平就跑了回来,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两艘,今年年初因为咱们支付地造船银子颇有富余,他们这才造了一艘稍微小点的炮船,听郑家的那些船头们说,郑芝龙曾经说过,郑家横行海上,多造商船赚钱才是正事,战舰等着再造也来得及。”
    听到这话,李孟哈哈的笑出声来,要说这郑芝龙也并没有什么错,而今的态势,整个东方的海面上,就连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都要避让三分,其他再无敌手,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不如多造商船赚钱。
    这种炮舰,纯粹只为作战用,无法改造成商船,目前的确是用处不大,而且郑家利用缴获和买来的西洋商船改造成炮舰之后,一直是没有使用地机会,其实整个郑家地船队,在这几年都没有什么战斗的机会。
    这种情况,让郑家人无法意识到这种战舰地强大,所以并不是那么看重,这就是李孟作为穿越者,所能体现出来的优势了。
    李孟要求郑家给自己多造炮舰,郑家多有以为李孟傻的,可谁也不知道,这种炮舰正是将来几百年军舰的主要形状,而郑家还是停留在火器为辅助,靠近了跳帮肉搏为主的战斗模式。
    不知道目前的台湾是否还有这炮舰,也不知道郑家若是和山东翻脸,能否有荷兰和其他西洋国家的战舰参战,但目前这个态势,这几艘炮舰回来,加上港口和信阳水营的力量,自保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附带说一句,这种所谓的炮舰,不过是最多四十门炮,两层的小炮舰,距离同时代欧洲的大舰,差距还很远。
    说完这个之后,李孟的心态变得愉快了不少,笑着开口对屋中的孙传庭和宁乾贵说道:
    “费德勒师傅那边的人已经到了些日子,一直是没有时间见他们,那个张立普倒是派到灵山商行去忙碌,侯山那边说做的还不错,也不知道其余的人都会有什么本事。“
    宁乾贵笑嘻嘻的接口说道:
    “大帅,说起来费德勒师傅,倒是想起苏安琪那孩子,最近越来越出息,再过个两年,小人看来巡检衙门做个管事完全可以,将来就算是接小人这个位子都成。“
    那济南府的同知周扬倒也说过类似的话,这苏安琪等于他们两个人的学生,周扬的孩子还小,宁乾贵的两个儿子都在灵山商行做掌柜,都对这苏安琪抱有很大的期望,要知道苏安琪给刘福来和孙传庭都是做过书童和学生,几个人的传授,加上小孩本来又是聪慧,真是不能小看。
    孙传庭在一边点点头,开口道:
    “这么多年倒是少见这等聪慧好学的孩子,大帅,这等良才美玉,还是少让他和费师傅那些人打交道的好,虽说费师傅是个忠厚人,可毕竟华夷殊途,总有些不妥当的地方。”
    看着李孟对那些洋人的热衷,这孙传庭倒没有太大的兴致,所谓的洋人,以他这种身份地位的人,见到的当真是不少。
    的确有很多士大夫颇为的热衷西洋之学,比如说德高望重的大学士徐光启和巡抚孙元化等人。
    在西洋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知识,比如说铸造火炮,还有一些格致、数学、天文之类的学问,确实是有很实用而且是大明帝国很少涉及的知识,不过孙传庭总觉得这些洋人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播这些知识,而是为了传教。(历史上的确如此,西洋传教士来到中国,用一些数学天文和机械的知识吸引士大夫入教,但也仅此而已,另外,对于某些先进的知识,他们还有意的隐瞒)
    “大帅,番鬼的东西,虽说有其过人之处,可大帅毕竟身在华夏,还是应当以华夏为宗才是……”
    边上的宁乾贵笑着插言道:
    “小人在胶州灵山港的时候,也曾经见过几个番鬼,身上好大的味道,好像是那没有见过市面的野兽一般,实在是看不出来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只是听说他们的船是从万里之外的地方过来,也不知道真假。”
    这时代的差距还没有来开,等到几百年后,宁乾贵和孙传庭眼中的番鬼和野兽已经成了文明的象征,而这几千年传承的华夏之地,却被认为是野蛮人的国家,或许洋人那边都是些奇技淫巧。
    但领先了这么多,总归是又让人学习的地方,但这话李孟只是心里思索,也没有明说,一笑而过。
    正文 第三百六十四章 我是一个佣兵
     更新时间:2009…6…7 11:30:59 本章字数:7829
    水阁这边虽然风景怡人,但是胶州营的第一等中枢所在,在这里除却本系统的人物之外,却是不适合见外人,特别是洋人。
    济南城分为两半,军城和民城,很多大户人家的宅邸都成了胶州营的办公场所,倒也是方便,李孟和手下就是选了临近大明湖的宅院,在那里等待着费德勒神甫和他所带领的洋人们的到来。
    坐在这屋中,李孟有些自嘲的想到,来到这时代之后,在现代的自己原本是个很现实的人,可来到这个时代,人却有点偏故事化了,总觉得天下间事事都要顺着自己,前次,河南和南直隶的“一盘棋”是如此,这招募有才能的洋人也是如此,怎么可能由着自己的心意来。
    费德勒神甫在接到通知之后,心中颇为的忐忑,当然,他也知道,在大明帝国被李孟这种尊贵的人物接见,并不是说见就能见到的,等待了快要两个月倒不出奇。
    只是他知道这次李孟交待给他的事情,他做的并不好,但很让费德勒神甫奇怪的是,本来凑数的那位混血儿张立普据说是有了差事。
    奇怪归奇怪,来到济南后,带来的这些人虽然没有感受到什么热情,但住宿和饭食还是供给的,并且水准还不错,这费德勒在带来的这些白人面前还算是过得去。费德勒神甫本人是被当做胶州营自己人,还是住在老地方,有时候还被城内为军人子弟开办的公塾请去上课,日子倒是滋润。
    多少年后,曾有因为西洋使者来中国,不屈膝跪地而不允许觐见的外交事件。但那时候是外国人已经看到了清国的那种外强中干。
    现如今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在亚洲,大明帝国还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有外来者都要心悦诚服。
    这费德勒神甫走进屋中,见到李孟坐在堂上,连忙按照平民见总兵官地理解跪下磕头,口中称颂。
    “费师傅。苏安琪你可去见了吗?你走这些日子,那小家伙可是很想你!”
    李孟先开口说起了家常,这费德勒起身之后连忙地答应,他等于是苏安琪的养父,双方自然是亲近的很。费德勒神甫连忙客气了几句,本来忐忑的心情也是跟着轻松起来。
    “我看了你们这次去澳门的花费。倒还真是不多,你们可是呆的时间不少啊,费师傅,莫非是给山东省钱了?”
    这话一开口,这费德勒神甫神色就有了些变化,要不是李孟预先做了个铺垫,他恐怕又要跪下去了,这也是李孟自己想开了,不能事事都要求那么顺着自己地意思。根本强求不得的,就顺其自然吧。
    事先心情放松,李孟的表情也不严厉,费德勒神甫这才是松了口气,尝试着用尽量委婉的话语来解释这件事。
    边上的孙传庭和宁乾贵,两个人身份学识不同,不过瞧不起这番鬼地态度倒是完全相同,但听着费德勒神甫的讲述,倒是逐渐地产生了兴趣。听的兴味盎然。
    费德勒神甫领着一名大明将军的使命。这名将军的身份接近于欧洲的公爵和侯爵,并且给了他大笔的金钱还有随从。让他去招募有才能,有技术的欧洲人,费德勒神甫出发的时候可真是信心满满。
    心想回到山东,凭借这次招募的人手地功勋,应该会允许自己传教,这是何等巨大的荣光。
    去到澳门之后,这名费德勒神甫开始选人的标准颇为的高,一定要和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