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312部分

顺明-第312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二虽然是马队的首领,不过判断的确是准确,果然,两个迎面靠近的大队速度不变,但那支百人的小队却已经绕到了欧曼方队的侧翼。
    双方距离还有百步,欧曼方队马上是面两面受敌的情况,在海方队人多的情况下,恐怕欧曼方队马上就要崩溃。
    就在这时候,欧曼方队的行进鼓声突然停住,一名队官大声的发令“向右!”欧曼方队原地立正之后,齐齐向右。
    鼓声又是响起,朝着右边的那支小队扑了过去,此时李孟的眼睛却睁大,从座位上站起来盯着两队的阵列,自言自语的说道:
    “这转向比咱们的方阵要快啊!”
    的确是快了一些,对面的那只小队刚刚排列好阵型,却看到欧曼的方阵已经转向扑了过来,转向的速度大大的出乎他们的意料。
    仓促间,只能是举起手中的长矛迎战,长矛方阵的交战可是演练过许多次了,人人都是平端长矛,谁想到欧曼方阵的士兵用有些僵硬的动作,上身前倾弯腰,左臂上曲举着长矛,右手则是握住尾端,小步小步的向前。
    这种种的动作完全是不合胶州营的操典常理,那百人小队的士兵突然发现,如果这么靠近,尽管双方用的是同样长度的木棍,可对方的姿势却好像是让长矛长出一块,对刺的时候,自己肯定被先刺到……
    正文 第三百七十四章 盲点 招安 汝州陷落
     更新时间:2009…6…17 0:41:53 本章字数:12239
    长矛的刺杀不需要太大的动作,矛尖在人体上一进一出,就足够让敌人失去战斗力,欧曼这一队的士兵做出这个姿势,真要是放在战场上,杀伤同样是有效果的。
    那百人小队的带队军官看着对方压过来,看着对面高举的长木杆上包着的石灰圆头,冷汗直流,如果是战场上,自己已经是死了。
    演习之中,长矛方阵如果溃散不成阵型,视同失败,百人小队已经是错失了逃跑的机会,眼下的选择只能是硬碰。
    王海也是看到这边不对,只是千人上下的方阵能大步走已经是速度的极限,如果要快速小跑前进的话,整个队伍就要溃散了。他索性是不管那应对失措的百人小队,压住了队伍稳步靠近。
    趁着欧曼方队在对付小队的时候,大队冲击对方的侧翼,这才是胜负的关键。
    那边已经开始结阵,百人小队的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士兵胸前和咽喉部都是被石灰印上了白痕,边上已经有评判军官认为他们失去战斗力。
    这输的可是有些郁闷,明明自己这边大呼刺杀,对方只不过是一步步蹭过来,为什么杀伤的效果却更好。
    大方阵的接战,几十根长矛几百根长矛互相攒刺,分出胜负来倒是很快,百人小队很快就是败退“死伤严重”后退出战场。而欧曼方阵死伤不过是十个,那边王海率领的方队距离这边还有五十步的距离,在土台上观战的那些人全都是站了起来,欧曼一开始的击退百人小队,如同摧枯拉朽的迅速,这已经是很说明问题了。
    众人都是觉得胶州营今天颇为的丢面子,单独的格斗被欧曼占据了上风,百人小队的溃散更是让人感觉不妙,只能等着张亮这边,看看能不能扳回来了。
    行军鼓的节奏稍微急促了些。王海在尽可能地让方队前进的快些,趁着那个洋人的方队还没有转向的时候,从侧翼击溃他。
    欧曼这边击溃之后,士官们整理了下队形,但却没有转向迎敌,而是大步的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走了下去。
    那边王海地军队都已经开始做战斗准备。脚步稍微放缓。而欧曼方队出乎意料地反应。却让双方已经是靠近地距离变得更大了。如果说以王海方队地第一排作为一条水平线地话。那欧曼队则是走地一条斜线。
    按照双方这个速度。只要欧曼方队不回头。王海地队伍怎么也追不上来。欧曼不断地大声发令。跟在一旁地翻译。喊话地声音都有些嘶哑。别看部队拿着长矛行进。又是走步。但没有专门地训练。跟上去很是吃力。
    欧曼方队在斜线行进地过程中不断地改变方向。现在众人是看明白了。欧曼地目标是王海方队地侧翼。
    攻击侧翼。这是战争中永恒地手段。因为先前拉开了距离。按照双方地步速推算。欧曼方阵肯定会先到达王海方队地侧翼。
    王海大声地吆喝。鼓声地节奏开始改变。他率领地方队开始以左翼为中轴朝着左边旋转。让自己地正面面对地正面。不管怎么说。他这里地人多。面对对方地侧翼并不吃亏。
    胶州营地队列训练是极为地精良。仓促之间地立正然后转向。队伍居然不显得散乱。这实验营多是老兵。做地更加地出色。
    欧曼在大踏步前进的时候,观察到王海那边地方队居然跟着转了过来。而且队形保持的很整齐,丝毫不乱,对这支队伍的训练程度他也有些估计不足,但王海命令队伍转动,这已经是达到了目的。
    “立定!”“向右转!!”“向前齐步走!”
    随着这两个命令下达,欧曼方队又和王海方队拉开了距离,这一次却是朝着王海队的右翼而去。
    正方形的队伍比长方形的队伍转向要迅速很多,正方形方队的四个面又有相同的攻击力,而长方形地队伍。却有强面和弱面。
    两支方阵在校场上好像是在游戏一样彼此打转追逐。每一次转向和调整,欧曼方队都可以用正方形方队地转向迅速。赚得一点时间和距离上的优势,第四次转向地时候,欧曼方队已经是可以稳稳的攻击到王海队的弱侧左翼。
    两军刚要交战的时候,李孟所在的土台方向传来了命令“大帅判定,这一仗双方打平,双方首领到大帅处!”
    虽说是平手,但胜负结果已经是分明了,显然是李孟为了照顾自家军将的面子而做出的这个决定,欧曼也知道自己初来乍到,若是风头太过强盛,那也不是什么好事,心平气和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王海当然是心里不舒服,可战斗结果已经是如此,他也只能是接受这个事实。欧曼走回木台的时候,李孟亲自走下了木台来迎接,这待遇的变化也已经说明欧曼在李孟心中的地位已经不同。
    “这是一层窗户纸,从前没有想到,却被你给戳破了!”
    李孟笑着对欧曼说道,胶州营方阵的设置比较古怪,一千人和现代的团编制人数差不多,可要保持一定数量的火铳兵,八百人的长矛兵能列出的阵型,也就是二十乘四十的阵型,宽面对敌。
    当然,如今遇到的历次战斗之中,胶州营还没有因为这个阵型吃过什么亏,因为预设战场,胶州营每次的大战都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战场中作战,地形的限制让敌人只能是去面对胶州营方阵的正面。
    而且以山东士卒的训练和强悍,正面对敌足以击溃大部分的敌人了,这种情况下,长方形的方阵和正方形方阵的优劣适用的问题,就不是那么必要的让人注意到,胶州营上上下下就认为这是正确的。
    不过对于李孟来说,让自家的兵马完全发挥出威力总是好地,欧曼今日的这番演练,把很多从前没有想过问题都是表现了出来,这场战斗演习的胜利更是说明了欧曼的本领和能力。李孟当然是高兴。
    李孟的这种方阵系统差不多就是自己的创造,而欧洲却已经用了将近快要两百年,从先进地军事技术中吸取经验,让自己迎头赶上。
    方才在胜负已经分明的时候,李孟忍不住低声的询问道:
    “这洋人和邓格拉斯不同,有能力却不知根知底。我不想让他过多的接触下面的士兵,不过的确是有能力的人才,应该给他什么职位呢?”
    他在台上观战,为难的就是怎么安置,袁文宏迟疑了下,开口说道:
    “大帅,不如仿照公孙先生的任命,做个参赞顾问即可。”
    这话倒是很合李孟地心意,孙传庭作为文顾问。这个欧曼做军事顾问倒也是很合适。
    看见李孟下来迎接,还是当面夸赞这洋人欧曼,王海心中实在是不忿气。忍不住开口说道:
    “长方的队形有什么不好,我们山东的兵马也没有打过什么败仗!”
    李孟含笑不语,反倒是把目光转向欧曼,期待他来回答,欧曼知道这也是考校地一部分,当下用那不熟练的汉语回答道:
    “大帅,我在这个军营实习的时候,曾经有人和我讲述我们军队的历次胜利,通过询问翻译和神甫先生。我知道,这些胜利都是在一些相对局促的地形上获得的,我们总是可以获得地形优势。”
    实验营各方面的资料比他处的确是要完整许多,李孟点点头,欧曼继续说道:
    “不过我听说,这济南城周围的大军都是为了防备可能在北面到来地敌人,而北面广大的土地都是平原,在这种平原地形上,步兵方阵的四面都可能遭遇到敌人。并且不会取得预设的地形优势,为这个,必须有一个转向迅速的队形更加的适合!“
    北面的敌人,李孟知道满清鞑虏肯定会入关南下,他知道这个历史大势,本来在他粗浅的历史知识里面,他还以为满清鞑虏是在一片石战斗之后才大举入关,谁想到来到这个时代,至今鞑子已经是进来四次。
    尽管记不住具体的年份。但看现在地天下大局。这一片石战斗马上就要到来,可在这之前。鬼知道,满清还会入关多少次。
    自己目前把山东好不容易经营的像个样子,可不能被鞑子糟蹋了,所以李孟亲率实力最强的老营在济南,这和大明天子在京师定都倒也类似。
    听到欧曼说道北面的平原,那说的就是华北大平原了,在这个平原上平地千里,骑兵可以纵横奔驰,而在山东和南方,那种依托坚城和地形,排列阵势的战术未必适合这个大平原上,欧曼所组织的这个阵型,的确是最适合的。
    这是李孟最关心地事情,听到对方这么说,李孟也是凛然,对这洋人更是看高一眼。
    至于士兵手持长矛地姿势,自己的刺杀方法适合单兵作战,而欧曼地这个方式在大军作战之中更加的适合,这个改变并不难,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是了。
    “欧曼。加里斯,你很不错,把你的汉语尽快练习的熟练起来,,你在欧洲没有得到的,本帅都可以给你!”
    这许诺就等于是给他了确定的荣华富贵,在一干人的艳羡之中,欧曼屈膝半跪,感激但又有些坚持的说道:
    “大帅,我的理想就是在一支有荣誉有纪律的部队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感谢您的收留,我将用我的技能和生命来报答您!”
    “荣誉和纪律你不用担心,本帅兵马的战斗力一部分正是来自这纪律和荣誉,自然要严格的维持住。”
    李孟笑着拍拍欧曼的肩膀,语句间却是斩钉截铁的肯定,这时候几名骑兵冲进校场,在距离李孟三十步的位置停下,几个人跌跌撞撞的跑了过来,夹在中间的那人已经是气喘吁吁,疲惫异常。
    看见这骑兵的袖口和领口都是黑色,李孟就知道这是淮杨军的使者了,那人跑了几步。就扯着嗓子嘶哑的喊道:
    “大帅,大帅,南直隶有急报!有急报!!”
    李孟转身对袁文宏说道:
    “给这个欧曼配上通译,要咱们自己可靠地人,欧曼的待遇就先按照营千总来处理吧!”
    说完这句话,李孟喊上王海和汤二一同走出了实验营的校场。
    南直隶淮杨军和青州军的动向以及军报信息的沟通。每天都有快马联系,那边的消息差不多两天后李孟这边就能知道。
    通过灵山商行和地方上地豪族士绅设立的山东…南直隶驿站系统,耗费巨大,但为了信息的传递这也是值得的,三十里换马,马匹始终是保持着充沛的体力,高速行进,确保信息尽可能的及时送达。
    既然是急报,那就事不宜迟。找了一间宅院直接走了进去,一进门那送信的骑兵腿都有些软了,踉跄了几步。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递给了李孟的亲兵,接着就被护送他的骑兵搀扶下去休息。
    屋中剩下六个人,都是李孟地亲信之人,那名亲兵接过信看了看封皮,没有直接交给李孟的手中。
    反倒是走到边上另外一名文书出身的亲兵身边,开口低声地说道:
    “天启三年,苏州梅花书局《水浒》……”
    那名文书出身的亲兵随身带着个大的筐,里面有各色的书籍,听到同伴的报告。连忙从筐里面翻出一本书和一本小册子,书和册子、信笺则是郑重其事的交给了李孟身边的袁文宏。
    主簿袁文宏拿过这三样,告了个罪,到后面的桌椅处自去联络,李孟看了边上的王海一眼,见他脸色还不好看,便打趣地说道:
    “胜负乃是兵家常事,小海你现在也是手握重权的大将了,怎么还是这样沉不住气。”
    听到李孟的话。王海只得是干笑了几声,但差不多还是那个样子,李孟笑着说道:
    “今日的演习,并不是说这欧曼强过了你,而是有些东西胶州营一直是没有注意到,这是我们的盲点,今日间你的失败,正是因为我们的盲点被这洋人找了出来。”
    李孟的神色变得慎重起来,略微提高了些声音。开口说道:
    “今日的败是好事。这等盲点若是放在战场上,被敌人抓住。那还了得,下面地士卒死伤,部队溃败,那可就是灾难了,小海,在今晚你和袁主簿立刻整理出来一份战例和说明,然后用加急的快马给各军送去。”
    听李孟说的严重,王海连忙站起领命,听了这番话他心中气消去了不少,这种问题总归是越早发现越好,但这其中却有件为难的地方,胶州营的编制是一千人为一营,若是正方形的方队,恐怕编制也要改动,这可是件浩大的工程。
    这边话音未落,袁文宏却拿着一张纸急忙的跑了过来,神色郑重的递给李孟,李孟展开,先是一愣,然后颇有些哭笑不得地表情。
    边上地汤二和王海看见这个样子,都是有些担心,他们作为核心将领,自然知道胶州营在南直隶正在做什么,看见李孟的神色有异,还以为是有什么不对。
    接下来李孟很是无趣地靠在椅子上,把手中的那张信纸随手递回给袁文宏,淡然的对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