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467部分

顺明-第467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孟笑了笑,上前把两人搀扶起来,大明的这些官员对官场的规矩极为的讲究,比如说自己安排亲兵给布置座位
    祖和柳清嵩还要再恭敬的谢一次,又是客套几句,颜T?中的折片,开口说道:
    “昨日间,巡抚官署这边收到了朝廷的告捷文报,布政使衙门也是收到,上面说的是督师侯率领大军在汝州以南大败流贼兵马,当阵格杀贼果毅将军谢君友,缴获贼酋李自成仪仗,李自成生死不明。”
    边上的柳清嵩附和了几句,这个消息,李孟这边收到的应该会比他们早上五天甚至是更长,而且更加准确,李孟笑着说道:
    “李自成已经是在襄城重新开始召集属下的兵马,准备和侯督师的大军决一死战,朝廷高兴的未免有些早了。
    ”
    下面的颜继祖和柳清嵩心中都是暗自松了一口气,彼此对视一眼,他们此次所来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这件事,颜继祖先是拱手为礼,然后开口说道:
    “先前国公大人交待给下官的事情,下官已经是在筹办了,各处学官交上来的名单名目之中,目前赋闲在家的,鲁地和南直隶江北处,差不多有七百人左右,河南李大人那边还有一百五十人。”
    柳清嵩也是掏出一张纸片,朗声的说道:
    “河间府那边共有一百一百一十人。”
    听到这个数字,李孟却是吃了一惊,禁不住开口问道:
    “怎么会这么少?”
    他们统计的是,李孟所控制的地盘之中,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并且是不在胶州营所属的各项系统中效力的读书人,这些人不管怎么说,在民间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山东目前武重文轻,准备吸纳这些人入内。
    这些人的既然是游离在山东的体系之外,那自然只有大明的官府系统能够统计到,原以为这些人会很多,却没有想到居然也就是千人而已。
    听到李孟的惊讶,柳清嵩和颜继祖都是苦笑了起来,颜继祖抱抱拳说道:
    “国公大人,这天下多灾多难了十几年,读书人不能做活,只知道读书,连很多致仕回家的都是冻饿而死,何况这些有身份却无实职的读书人,大人的田庄、商行吸纳各处士子,本就被认为了不得的德政,能投奔的都是投奔过去了,能够闲在家中的,都是些地方上的豪族子弟……用咱们山东的话说,都是吃贵盐的。”
    所谓贵盐,就是当日间山东东昌、兖州两府豪族要买那种价格高昂的盐货,这已经成了说明身份的一个方式。
    也就说,这些还没有被招揽过来的士子文人都是那些不愁吃穿,并且和山东有些矛盾的人物,既然如此,倒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反正李孟这边吸纳过后,再给他们仕进的机会不会太多了,把握不住就不要怪别人。
    李孟笑了笑,开口说道:
    “来去自由,我不勉强他们,颜大人这次办事尽心,真是辛苦了,今后我这边用到大人的地方还多,还是要大人费心啊!”
    “齐国公的称赞,下官惶恐,但有事,尽管吩咐,颜某定将鞍前马后。”
    李孟这句话让颜继祖心花怒放,连忙站起来辞谢,边上的柳清嵩看着特别眼红,好在他这边也有东西禀报,看见颜继祖坐下,柳清嵩又是站起,回身看了边上的颜继祖一眼,李孟笑着点头说道:
    “大家都是自己人,柳大人有什么事情说就是了,不必遮掩。”
    柳清嵩不管是官场上的官位,还是和李孟打交道的时间,都远不如颜继祖,他的态度就不能那么随便了,所以站起来恭谨的说道:
    “禀告国公大人,昨日下午,下官族中那位堂叔派人送来急信,说是山海关总兵高第见了他,下官的堂叔也把大人的话详细带到,高第说他投靠可以,请大人封他做辽王,永平府之地归他世代镇守,现有兵将不动。”
    颜继祖不动声色的瞥了柳清嵩一眼,没想到自己这位同僚,居然和李大人的关系这般亲近,去办这等体已私密的事情,不过也愈发坚定了攀附这棵大树的心思,眼下居然已经是进行到这般的地步,自己也要加把劲卖好了。
    听到柳清嵩的漫天要价,李孟脸上的笑意一直是淡淡,又是继续问道:
    “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那边如何,柳清扬曾经给本公说过,当日间柳家兴盛时候,也和这吴总兵多有交道,这次谈的怎样?”
    说起这个,柳清嵩的脸上露出几分尴尬的神色,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吴三桂那边,下官的堂叔也去谈了,说是那吴总兵倒是十分的客气,不过条件开得更高,说是吴家要有一人为王,一人为侯,仿照云南沐家例,世镇辽地……要不然…要不然…“
    柳清嵩吞吞吐吐的有些说不下去,李孟脸上的笑意更盛,催促道:
    “柳大人但说无妨,李某的脾气好得很,听他们开的条件,倒是本公开怀。“
    柳清嵩躬身有些低,吞吞吐吐的说道:
    “国公大人,那吴三桂说,这藩王公侯的位置若是大人不给,鞑子那边给的位置更高,他吴家可是进退从容……”
    李孟一愣,屋内的气氛猛地变的有些尴尬,在屋外值守的亲兵按着刀柄朝着里面看了一眼,在那里记录的袁文宏也是抬起了头,猛然间,李孟爆发出一阵大笑,看起来,的确是很放纵的大笑,对于持重的李孟来说,更加的罕见,好不容易笑声停歇,李孟擦了擦眼角的眼泪,那边的柳清嵩已经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了,李孟挥挥手,笑着说道:
    “不必惊慌,此事真是可笑之极,当日间这吴襄和吴三桂为了讨好本公,连身边的女人都是送了过来,今日间自觉得有了去处,居然要讨价还价,本公有些不明白,身为我汉家血脉,去投靠鞑虏蛮夷,难道这吴三桂就不觉得要给祖宗蒙羞,自己无颜对天下人吗……真是狗改不了吃…?”
    话说到这里,谁还敢接话,李孟开始带着笑意,可越说越为严厉,更是说出了粗口,不过颜、柳二人却对这“改不了”这句话有所异议,吴三桂从前还算是大明的忠臣,没什么卖国投敌的劣迹吧?
    他两人不敢接口,李孟的情绪却是这时候平复了下来,长呼出一口气,冷冷的说道:
    “给脸不要脸的东西,既然好好说不愿意听,那就只有打完了才听了,袁先生,拟军令,因山海关总兵高第、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卖国通敌,河北总兵张江率军前往讨伐,见令即行!!”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三章 抉择之时 说打就打
     更新时间:2009…9…24 0:52:54 本章字数:9405
    祯十七年的八月初六这一天,齐国公府和山东上下,)E的忙碌,内宅和民政在忙碌如何中秋的盘点和结算,军队则是小心翼翼的展开调动,但在外人看来,只不过山东水路还是一如既往的繁忙而已,其他的并没有什么特殊。
    这种繁忙是在七月份就开始了,上上下下早就已经是习惯,之所以单独提到八月初六这一天,因为齐国公这一天单独下了一道任命,并且立刻是由信使传遍山东控制的地盘,齐国公长子李宏,被任命为国公府卫队守备。
    胶州营的一切人都是作为胶州营这个大机器上的零件,他们只需要按照规矩运转,不需要有太多自己的思考。
    关于李宏的这个任命让这枯燥的生活有了些许的兴味,国公府卫队守备,这个官衔肯定是不合乎规矩的,他的下属甚至没有可以管辖的兵马,当然了,指望一个五岁多的小孩子带兵也不现实。
    可这个官位却有他自己的特殊意义,这或许和中唐到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有关,比如说节度使任命自己的儿子担任自己的亲卫队首领-牙内都指挥使,那就是明确了这个儿子的继承权。
    突然间,任命了李宏为卫队守备,不需要什么聪明的算计也能明白,李孟的继承人已经是确定了下来,是长子李宏了。
    给大家增添的兴味也就是仅此而已,和颜若然的患得患失相比,山东上下早就是知道了李宏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以李孟行事的性格,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
    对于李孟的内宅来说,或许李孟没有发现,但老太监刘福来却发现了其中微妙的变化,几个女人之间的关系突然变得亲密了许多。
    在宣布这个消息之前,木云瑶敢让自己的儿子李武去跟着李宏玩,也敢让李武在颜若然的身边,可万万不敢自己去带着李宏,凡是有李宏在的场合,木云瑶必然要把颜若然请过来。
    木云瑶久在王府之中,自然知道这为了争嫡,彼此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阴狠毒辣的手段用出来。
    尽管木云瑶不会用,而且齐国公府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可她还是要小心谨慎,不能让别人有什么不满或者疑心,因为顾横波和柳如是两个女人一直是跟着自己做事,木云瑶甚至也严禁这两个女孩去接触,免得被人猜忌。
    相对来说。尽管颜若然患得患失。可这方面她却没有想到。王府高门。那是内眷们斗地最激烈血腥地地方。其中门道千变万化。小家碧玉地颜若然可就想不到这些事情了。
    李宏地地位明确下来。代表着李武和接下来几个女眷生地孩子。都没有大位地希望了。这富贵太平却是能够保证地。这样地情况下。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利害地冲突。大家当然重新恢复了和和气气地。从前那种友爱姐妹地局面。
    不过让人哭笑不得。或许是在别人眼中司空见惯地是。确定这个位置之后。山东各处立刻是有自荐也有别人推荐。一些有名地大儒。致仕地官员。还有些出名地武师都主动过来当这位内宅守备小李大人地文武教师。
    就连几位女眷也是七嘴八舌地各有主意。更不用说外面地那些关系亲厚。地位高崇地山东高官豪族。
    但李孟地安排很简单。李宏地贴身侍从是苏安琪。这个被称为是山东未来栋梁之才地十四岁少年只被警告了一件事。那就是为山东做事。尽量淡化自己地宗教信仰。在外宅地时候。苏安琪是负责李宏地启蒙教育。内宅则直接是颜若然来教授。
    身体方面地锻炼。李宏则是和亲兵们正式学习那些锻炼身体地法子和一些简单地格斗技巧。
    相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李宏对这个是乐在其中,这倒是省掉了很多父母管教的精力,也被称为是“少有龙虎之像,成大事之资”,李宏被确认地位之后,本来就是大热门的国公府公塾更是让地方上的子弟打破了头争抢,越早接近这下一代,荣华富贵就越有保障,这可是共识。
    木云瑶和顾、柳二女每日间都是忙得脚不沾地,本以为自己这么做,未免失却了三从四德,可木云瑶却说,你我三人做这样的事情才是为了今后的地位想,夫君大人的行事,向来是看实绩。
    何况这清查司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大家心中都肯定是有数,只要是把这个机构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害怕今后在府中没有地位吗?
    这话说的诛心,可却是大实话,清查司的地位依稀有大明锦衣卫和东厂的作用,尽管没有那般的权势嚣张,可负责山东控制地盘的情报,各处的私密之事,这里面能牵扯到的利益权势可想而知。
    木云瑶等三女的忙碌甚至连李孟都是看不下去了,只是觉得这么一大摊子事,都压在这么几个娇滴滴的女孩身上,有些太过不妥。
    但这般忙碌却不是没有效果,几个消息却很快的被查了出来……
    自从那天山东巡抚颜继祖和山东布政使柳清嵩两个人拜见李孟,颜继祖见到柳清嵩给李孟去办理那么多的私密机要的事情,心知自己要是再不有所行动,恐怕将来的地位会远远的不如对方。
    眼下既然已经是卖身投靠了,那也就什么都顾不得,索性是一做到底,颜继祖当年做吏部都给事中,这个职位也是个交接天下,人脉广阔无比的差事,在江南、江北都有自己的关系在。
    八月初二的时候,山东巡抚颜继祖给李孟带了一个消息过去,这是他在江南的一名门生偷偷写信告诉他的。
    这个消息在颜继祖的心中,那真有如泰山之重,去往国公府的时候,还谨慎郑重的要求和齐国公的单独密谈。
    正在忙着调拨军队的李孟还以为是什么军国大事,也是单独的找出时间来相谈,颜继祖的消息的确是让人很吃惊,据前右都御史刘
    一名表亲说道,现在的大明太子,崇祯皇帝的儿子,烺正在南京皇城之中。
    这消息之所以被传开,却不是因为有人泄密,而是在京师那些阁老大臣的计划下,太子朱慈烺也要在南京城建立一套备用的文武班子。
    尽管南京城自有六部,可这六部都是些政争失败官员或者是回到南边养老的,根本没有什么能力作用,武将也就是卢九德为帅,黄得功、刘良佐为将的几万兵马而已,必须要招纳新血。
    武将们倒还是好说,左良玉在长江中游,江南各省的常设武官都还有完整的班底,唯一比较怪异的是凤阳巡抚、操江御史马士英的态度,他始终是按兵不动,口口声声的说如今江南江北之地好不容易有这样的安稳局面,愿为朝廷守住这祖宗陵寝,不愿再生事端,这马士英是何等人物,手中有兵不说,又是江浙名士,他说一句话会有许多德高望重之辈出来帮腔帮忙,士林舆论也能掌握住不少,当然是触碰不得。
    不过能保证祖宗陵寝不失,这也是让人心安,也就不去强求这马士英的错处了,但这文臣班子却是麻烦。
    名士不少,可镇得住场面的太少,在南直隶的,一名为阮大,一名为钱谦益,两人尽管声望高,各有拥护,可双方却都是有重大污点,真要是争执起来,肯定会被另一派抓住把柄。
    还有一位是松江府名士陈子龙,据说是通晓文事,而且知道兵法,可他却因为历史原因被人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
    唯一可以作为文臣领袖的人物,还真是有一个,就是在杭州讲学,人称当代儒学之宗的刘宗周。
    自从在朝廷上力争,被崇祯皇帝剥夺官职,勒令回乡养老之后,刘宗周就是在杭州开设书院讲学,广收弟子,在南方士林文人之中影响极大,常有人说,天下若是这刘宗周为相,早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