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496部分

顺明-第496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想到在朝堂上提起这个说法,这次磕头的不是宦官们了,大学士和尚书们不发一言,那些清流学士又是泣血磕头,说是祖宗的地盘,这么丢了,岂不是要被天下人斥骂,后世史书填上污点。
    关外尽管凋敝到那模样,可毕竟也是几百里的土地,这丢失土地的事情,还真是很大的罪过。
    被大臣们拿话这么一套,崇祯皇帝又是最受这天下之口,祖宗成法的,也是无话可说。
    下面的那些大佬,都是心中有数,这件事不能开口,若是由自己的嘴里说出来,崇祯皇帝有了个台阶下,直接允了,后日这事情要是被提出来,崇祯难堪,搞不好要把你的脑袋借来当台阶了。
    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有过,所以阁老大臣们都是在那里观望风色,不肯乱说一句话,没有李孟的历史上,关内情况烂之极,吴三桂的辽兵被认为是可用的强兵,可几次调兵进关,都因为没有人愿意担负关外失地的责任和罪名而作罢,等到调吴三桂入关的时候,京师已经是被顺军攻下。
    想了几个法子都无法得到实行,唯一可用的,那就是一封封的调兵文书发往湖广和江西了,那边还有个平贼将军左良玉,崇祯皇帝能拿出来的赏赐,也就是朝廷的爵位,旨意上封左良玉为宁南伯,命他率军入豫支援解围。
    不过,这个旨意发出,就连崇祯皇帝自己也不相信,左良玉这个人会率军救援……
    崇祯已经是接近绝望,皇宫中的人也是跟着倒霉,自从得到河南的消息之后,皇宫内就开始吃素,不得衣锦,不得言笑戏耍。
    崇祯皇帝每日里在朝会的时候也是有些神情恍惚,他已经是焦躁刻薄不起来了,事情如此,已经没有什么转机可言。
    据亲信的太监们说,崇祯每晚都是在宫中供奉列祖列宗地小屋子里闷坐,总是在低声的默诵祈祷。
    从崇祯皇帝真正执政的时候就开始天下大灾,天下大乱,然后因为他的操切,杀了许多不该死的大臣,毁掉了本该到手的大好局面,然后有加收赋税,把天下间搞得越发地混乱不治。
    朝中大臣除却几个投其所好的之外,其余地人战战兢兢,不敢多说,不敢多做,生怕这位皇帝在脾气不好的时候,抓进诏狱砍头。
    崇祯皇帝如今到了这个模样,没有什么人可怜他,就连和皇权依附最深的权势太监也是如此。
    京师到山东本来是一片坦途,可这些年风云变幻,民间还好,官方已经是不再行走山东控制的地盘,好像是有什么天堑险途阻隔一样。
    现在河间府、永平府名义上都是山东的管辖,更是把路堵了个严实,在督师侯被围地消息传来之后,京师去往山东的路途上,除却那些行色匆匆为了生意和生活奔波年地商人和平民外,又多了不少衣衫华贵,行动鬼鬼祟祟的富贵人士,这些人的做派,看着就是拿架子拿惯了,可举止言谈又有些莫名其妙的谦卑和小心,圆熟的很,这样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京师中豪富人家地奴仆下人。
    这么多人在这个时候去往山东,取干什么,真是让人很感
    京师中的消息还是有不足,他们知道侯被围,却不知道齐国公李孟已经是率领主力前往河南了。
    紫禁城深处地一间小院,这里是供奉大明列祖列宗牌位的堂屋,院子门口站着两名小宦官,两个人都是木木地站直着,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可两个人的身体却是在颤抖,这天气尽管冰冷,可他们身上地棉袍足够御寒了。
    远处有人在一声声的惨叫,伴随着这个惨叫,还有“啪啪”的动静,宫里面的人都知道,这是在打板子了。
    板子声没什么变化,惨叫声却逐渐的微弱下去,眼见着被打这个人活不成了,站在门口的小宦官恐惧非常,不过是领着万岁来这院子的时候,被风吹熄了个灯笼,万岁就以为是不吉之兆,以为那打灯笼的小宦官是故意的,当即是下令,让人拖下去打死。
    那屋子中供着从太祖朱元璋到天启皇帝每个人的牌位,在灵桌之前,只有两根蜡烛在那里摇曳,整个屋子颇为的阴森可怖。
    在这里,是听不见外面的板子声和惨叫,安静的很,崇祯皇帝直着身子跪在蒲团上,抬头看着那些牌位,脸上惨白僵硬。
    他的目光始终是看着天启皇帝的牌位,口中喃喃的说道:
    “皇兄,皇兄,朕从等位的时候,每日间勤奋朝政,俭省自奉,怎么……怎么这天下弄得比你还要不堪……”
    声音很轻,就算有人站在他身边也听不到,天启皇帝和崇祯是兄弟关系,两人关系极好,天启对崇祯很有些长兄若父的意思,临死的时候更是让崇祯接位。
    可天启不是一个好皇帝,喜欢男色,沉迷于木匠之中,把朝廷的大权交给魏忠贤,文人士子的评价很是不好。
    崇祯皇帝的老师和身边的伴读等人也是明里暗里的讽喻讥刺,把天启竖成了一个坏的榜样,让崇祯皇帝今后切莫学他。
    可崇祯皇帝上台,先是一步步削弱宦官的权力,然后重用书生儒臣,可这天下迅速的滑落衰败,比其天启年间已然是天差地别,崇祯一直是不明白,自己一没有重用阉人,二是遵从圣人之道治国,局面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他一辈子可能都是无法明白,呆坐在这里的崇祯皇帝自然不知道就在此刻,在襄城的顺军大营已经开始朝着北面运动,准备和顺军的骑兵大队汇合,准备第二天和山东兵马的决战,他自然也不知道被他看做三百年来第一乱臣逆贼的齐国公李孟,此刻正在河南襄城东边的营地中,也是没有睡觉。
    “大帅,流贼大营已经开始向北运动,我山东探马和地方民团哨探都已经确认此事。”
    一名负责情报联络的亲兵把总在帅帐中禀报说道,李孟穿着甲冑坐在帐中,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在河南地面威风无限的袁时中、贾大山都是肃然的站在李孟的下首,口鼻观心,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亲兵把总禀报完之后,施礼转身出门,亲兵统领黄平却拿着几封文书快步的走了进来,先是行礼,然后低声的说道:
    “马军统领汤大人已传来消息,明延绥总兵高杰已经是率部像他投降,四万残兵都在掌控之中,请大帅调拨粮草,汤大人说,尽管我方马队七千,但可担保不会有什么差错,只需粮草,便可将局面掌控在手中。
    ”
    听到这个,李孟呵呵的笑了出来,笑着说道:
    “还能有什么差错,高杰那些种地放羊的兵,咱们七千人动手,杀干净了都是轻松,汤二单独出去,倒是懂得动脑子了,饿了这么久的明兵,给些粮食估计就能抓在手中了吧!!”
    军帐中的几个人都是跟着凑趣的笑起来,李孟又是开口说道:
    “袁先生,现在就写一份调拨粮草的文书,安排军需那边的人去做。”
    边上的胶州营主簿袁文宏运笔如飞,刚刚记录完,却有了个主意,恭谨的禀报道:
    “大帅,~县那边,不管是走水路陆路都要耗费不少时间,本地义民想必还有不少的存粮积储,不如大帅开恩,给他们个襄助王师,日后封赏的许诺,让他们尽尽心意如何,咱们从开封这一路来,沿途不少的寨子土堡都是热心助力,民心如此可用,大帅,您看……”
    顺军对地方上结寨自保的那些地主武装清剿一直不利,这些寨子里面都有不少的积储,而且还有些地头蛇的武力,对顺军他们是血海深仇,对李孟的胶州兵马可是唯恐奉迎不周,~县需要粮草,从大本营这边调集毕竟是不方便,索性是用这些地方上的东西。
    他们要奉迎,那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山东这边,无非是一纸文书而已,李孟稍一琢磨就明白了其中关窍,这读书人的花花肠子就是多,忍不住笑着说道:
    “袁先生,既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寒了地方上义民百姓的热血忠心,你拟个文书,本帅看后用印就发。”
    军帐中诸人都是跟着笑起来,黄平也是在下面恭谨的跟着笑,看见袁文宏去拟文书了,他才又开口说道:
    “征西将军陈大人的急报也是刚刚到来,陈将军的兵马已经是到了舞阳,陈大人信上说,流贼精锐,云集襄城,地方上都是些守备杂兵,形不成阻碍,又有乡绅义民相助,定可在流贼南窜前,进驻叶县。”
    李孟的心情随着亲兵统领黄平念诵一项项各处军报,心中的兴奋也是渐渐的平静,一切都在自己的安排计划之中,还担心什么呢?
    就在这个时候,军帐外有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众人都是神色一凛,这么晚了,哪里来的紧急消息。
    正文 第五百零一章 家中事 双雄会
     更新时间:2009…11…2 0:48:10 本章字数:10715
    大帅。★东昌府王知府急报。
    ”
    深夜能靠近李孟大这么近的也只有送信的信使了。还的是一等一加急的信使。可局面都到了这个的步。又那有什么需要这么急的事情。
    在军帐中的诸人都是凛然万分。大军出来作战。最怕的就是后路和家事。而且过来报信的居然是东昌府的知府。
    山东六府。有三任府是空缺。有当的的同知代管。还有三任是在任上。在任上的这三位就是对齐国公里面表达了赤胆忠心的。
    要是那登莱总兵赵的信也是好的。是这文官的第一等急报。让人首先就是想到了不好处去。坐在上首李孟却是神色淡然。扬声吩咐道:
    “不需拦。让送信直接进来。”
    马蹄声在远处停住。在军帐中的人能听到亲兵迎上去搜检全身。然后一个人急匆匆的跑进来。
    屋中诸人。就连那边拟文案的袁文''都是停住了笔。看着帅帐的门口。帘子被亲兵掀开。一个人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看着却不太懂规矩的样子。抬头看见帅帐中的各位。都是高官大将。
    这才是醒悟过来。跑了一步就直跪了下去。喘气的声音极重。谁都能的见。这人身上的打扮却是个盐丁的装束。看见这服色。更是让人心中不安。这信使从下起就拼命的咽唾沫。想||喉咙说话。却怎么也说不出来来。想来是路上辛苦。嗓子干涩之极。
    “给他口水喝。把信拿上来。”
    还是李孟开口。众人这才动作。平拿了个皮囊水袋过去那信使连道谢也顾不的。接过水袋咕咚咚的喝了起来。
    黄平把他手中信拿过。快走几步递到了李孟的手中李孟接过信。看了看上面的火漆印记已经是沾了点污渍。有些陈旧。看着没有人动过这封信。
    他这里打开信。面的文武诸人注意力都是移了过来。倒是袁文宏愣怔过后继续在那写了起来。
    急信的内容应当是多。方强看完后手中拿着信开口问道:
    “你是什么出身。在那个编制中?”
    那名信使喝完了水。跪在那里正有些不知所措。许许多多传闻的大人物突然出现在自己跟前的确是让人惶然。听到李孟开口。这信使连忙了个头。大声的回话到:
    “小人是东昌府武装盐丁大队。府城聊城中队驻守知府衙门小队的韩财。”
    一个盐丁大队是二千人到六千人不等。现在是每个府有一个武装盐丁大队。大县驻扎一中队。小县驻扎一小队。聊城是东昌府城除却驻守城池的之外。还有专门盯着官员的丁小队。
    以东昌王知府这等早就已经是输;的官员。这个|队就有保护和部分下属的职责在了。李孟继续问道:
    “可曾当过兵?”
    “回禀大帅。小人来是兖州军的长枪兵。因为在搬运辎重的时候伤了腿养伤在家腿好了退役直接进了武装盐丁。”
    “军中保密的规矩可知道?”
    “小人记的牢靠。请放心。”
    “下去吃些饭休息吧除了黄统领制定跟着你的亲兵。不要和任何人说话。跟这个亲兵也不能谈山东和你这次差事的话。明白了吗?”
    “请大帅放心。小人做事知道轻重。不会乱说一句话。”
    经过这番对答之后。|名送信的盐丁又是磕了几个头。亲兵统领黄平叫来一名亲兵。叮嘱了几句。带着那韩才一起出了帅帐。
    李孟看了看军帐中位文武的神。淡然的说道:
    “这信上的内容若是不和你们说。想必你们心下安定。临清州龙华教作乱。据说已经是杀了州内的官员。扯旗造反了。”
    这话李孟尽管是轻描淡写的说出来。可听到的人都是大惊。龙华教是白教的一支。这白莲教自从南宋末年开始。就是在哪个朝代就造那个朝代的反。简直就是个职业的造反邪教。
    临清州在李孟未起家的时候。就是山东第四富庶的城市。现在名次尽管落后了一名。可这庶却比当日见更甚。人口财富都是众多。这样的城市如果被邪教把持。要是有心人动。那些不安定的的方跟着起哄。岂不是要大乱。现在士兵们征在外。如果根据的那边出了乱子。士兵们岂不是要军心崩溃。
    众人面面相觑之后。先开口的却是豫北游击袁时中。作为河南的武将。他开倒是最合适的。袁时中抱拳说道:
    “大帅。山东之的乃是根本。顺贼已经是灯枯油尽的局面。天命在我山东。歼灭顺贼也不在这一时不若先派轻骑回返。等山东局面确定。再不迟。”
    袁时中说完这句话。帐中的各位都是露出了赞同的神色。以山东的军事实力。击溃顺军的确是没什么悬念。确定了山东的局面。再进行大战。这才是稳妥的做法。李孟却不置可否。把信纸凑在灯烧掉。冷笑着说道:
    “一切不变。明日依旧按照计划提早拔营。和李闯会战。。”
    看到下面的人还要相劝。李孟站起来。摇摇头说道:
    “临清州。最起码有我六百武装盐丁。距离兖州和济南两府又是颇近。;州军和登莱军。以及他处的武装盐丁加起来有多少兵。这些兵马什么乱子平定不了。”
    李孟的确是不担心。在山东目前主持局面的是孙传庭和颜继祖。以及周扬'乾贵。这些人手中握有的量极大。就算是有乱子。也是顷刻平定。李孟对他们有信心。他也对己有信心。山东被他治理的风调雨顺。相邻的北直隶和河南大批的饥民灾民都是逃过来求生。这样好的局面。难道还有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